重生一九八二 第166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好吧,越想越觉得,只有这个可能,才会改变她的择偶观。接近许然,甚至愿意和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谈恋爱,这不就是害怕万一有一天叶爷爷知道真相,他们会被抛弃,所以赶紧找个下家,好一直享受优渥的生活吗?

  “可惜叶安这里,始终找不到突破口。”杀人的罪名,一定要板上钉钉,证据确凿,还得她自己认罪,否则极难处理。更何况,叶安的国籍摆在这儿,警察一定会更加谨慎,力求没有任何争议才会将她定罪。

  只要有一丝异议,就没法处罚她,而她受惊之后逃回美国,就再也不可能将之绳之以法。这也是舒雨在没有把握之前,根本不敢惊动她,甚至连试探都不敢的原因,就怕打草惊蛇。

  “慢慢来,做过的事,总会有痕迹。再说了,那个被害的蛇头,总有家人吧。如果他们的家人知道美国发生的事,也知道叶安在中国,会不会有什么帮助。”路晁其实早就想问了。

  舒雨也知道,一直等下去不是办法,惊动她怕她逃走,但不惊动她又不会漏出破绽,实在是两难。

  “先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接下来怎么做,我们再仔细想想。”先把小报的事解决掉。

  路晁将自己切好的牛排换给舒雨,再拿起舒雨的那份边切边吃。

  舒雨将刀放在一边,拿叉子一块块叉起来吃,嘴角微微勾着,“你还记得我不喜欢切牛排呢?”

  “顺手而已。”什么记不记得,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舒雨闷声一笑,轻声笑骂,“嘴硬。”

  偶尔说几句情话已经是极限,让他整天甜言蜜语,实在是为难他。虽然他说的不多,但做的却很多,而这,正是舒雨喜欢的。

  经历过沧桑的人,懂得愿意为你做些什么,比愿意为你说些什么,重要的多。

  回去拔了个电话,远在深城的许然果然是得意非凡,“怎么样,我这个主意好吧,跟哥们聚会的时候把她带去,说是我姑太太世交家的孩子,跟长辈来中国玩的。结果好家伙,这一个个的激动的,跟禽兽似的。”

  “不过我也没使坏,她把人家一个个的家产摸了个底掉,还来问我人品怎么样。我挑了几个没啥毛病的给她,最后选谁就是她的事了。”

  听说是姚望,许然哈了一声,“可以啊,这小子一惯鸡贼的很,嘴又甜,对女人也大方,要我说他们赶紧结婚早生贵子吧。”

  那就不用再来烦他了。

  不过他倒是对叶星的态度大为改观,虽然还是这么势利,但至少知道变通。比她那个妈,要识时务多了。

  老管那边第二天就开了炮,直接把这段时间报纸上刊登的关于大学生的品德问题拉出来讨论,唯分是举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然后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某位开国皇帝有感前朝为争皇位导致的内乱,召集群臣商议国事。要定出一个继承大统的方法,避免内乱好让国祚永续。

  有大臣说当然要选聪慧的,也有大臣说要选有仁爱之心的,还有说勇武的。只有丞相一言不发,待皇帝询问才开口,选嫡长子。

  众臣不服,万一嫡长子不符合大家的期待怎么办。皇帝也有疑虑,万一嫡长子并不是最优秀的呢。

  丞相却是胸有成竹,只问大家,如今几位皇子,谁最聪慧。有说大皇子的,有说二皇子的,也有说六岁的七皇子有天人之姿。

  丞相又问,谁最勇武,当然又是争论纷纷,还有人说不公平,因为八皇子才刚刚出生,你们焉知他未来不勇武。

  反正无论问什么,都没有定论,皇帝此时开始若有所思,于是丞相再问,那么谁是嫡长子。

  众臣众口一词,自然是二皇子。

  丞相没有解释,也无需解释,对应皇帝的担心,最没有争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高考的问题在于,你可以否认唯分是举,那么你能安排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制度吗?唯分是举确实有种种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你不能否认,他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而公平对于处于中下层的百姓来说,攸关重要。

  这些日子,很多报刊集中报道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品德问题,但不见人名地名,也不见目击者的姓名,到底是真是假,都不一定。

  老管又举了自己的例子,提起当初报告大学生在校园里,为了贫困生开办的互助摄影工作室的事举例,不能因为有可能的几颗老鼠屎就搞全盘否认。顺道的,还把工作室里几个主动牵头的人名,又提了一遍,重要突出的当然是舒雨的名字。

  一文激起千层浪,不少小报大喊檄文来了。

  至少对于被点名的小报来说,这篇文章就如同是讨伐他们的檄文。

  有人不理不睬缩头猫起来,反正能赚到钱就行,脸是什么玩意儿,不知道。也有人在家拍着桌子喊天骂地,可是却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

  更有人已经在写文章反驳,力证他们的报道有真相有事实,绝不是胡编乱造。

  舒雨紧张的盯着报纸翻看,终于找到内容,一目十行扫下去,哈哈大笑两声。

  路晁赶紧凑过来,用力一弹报纸,“现在就去起诉他们。”

  小报的主编各有各的性格,但大多是激进生猛的。好几个非常高调的说自己写的全是事实,特别是内涵舒雨的这一家,主编亲自操刀上阵,直接写上了舒雨的名字,摆明了要跟老管打擂台。

  他想的是,你老管不是挺舒雨吗?我就揭露她的真面目,看你还有什么脸指点江山。

  接到法院传票的时候,写稿的记者和两个实习生瑟瑟发抖,只有主编丝毫不在意,磕着烟灰抖着腿,“把心放回肚子里去,传票而已,哪个月没接个三张五张,就说明我们的火力不够猛,销量不够高。”

  主编将传票往专门处理这件事的助理手上一塞,该干什么干什么,压根没有在意。

  心里却嘲笑,先是找人来施压,又是找人告状,看样子大学生就是比普通人胆子大。至于路英,他知道对方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长,但并不知道她和舒雨的关系。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嘛,人托人的事,太正常了。

  不过以为一家出版社的老板就能对他施压,那也太小看他了。他可是一块滚刀肉,靠的就是浑不吝赚钱,要是这点压力都抗不住,怎么可能有今天。

  两个实习生却做不到这么潇洒,他们可是亲眼看到后续发展的,不仅听到了老太太无耻的言论,也等到警察过来调解。

  不过他们的师傅却安抚他们道:“谁说你们听到后续,他们有证据吗?古代大臣有闻风言奏的权力,现在的记者就有根据热心观众报举写稿的权利。你们从同学哪儿听到的,有什么不对。再说了,记者只负责记载,我们又不是警察,不负责核对真假。”

  这话说的,简直理直气壮。

  两个实习生对视一眼,当面不敢说什么,下了班却回租住的小宿舍里一块嘀咕了许久。

  最后一咬牙,“听主编的吧,不然怎么办,实习结束能不能留下,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我总觉得,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其中一个长叹一声,来之前的理想,好像被一种叫现实的东西给打碎了。

  “别矫情了,我们得吃饭的。”他们只是两个电大生,根本不包分配。而且就算包分配的大学生,现在也很难留在京城了,就是回家乡的省会城市都很难,除非是名牌大学。

  他们能留在京城,能进这家报社实习,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度过实习期就能顺利转正留在京城。

  现实比梦想重要的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终于上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第一堂课。是坚持梦想,还是屈从现实,每个人最终会用行动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

  报社助理拿着传票,找到律师应诉。这一套流程都是驾轻就熟的,就是找老太太有点费劲,但也不是没办法。

  助理带着两个实习生陪同律师到了法庭上,他们看到了摄像机,还有电视台的记者,不由得面面相觑,这是个什么情况。

  得了,不管什么情况,打吧。

  舒雨这边的律师笑眯眯的要求出示自己这边的证据,于是一盘录像带被放到了提前准备好的录像机中,连接着一台电视,都是舒雨这边自己准备的。

  “画面中的两个记者,就是你们,这一点,你们没有异议吧。当然,我们还有人证,包括这两位警察同样是人证。”

  报社律师感觉额头有点汗,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豁出去斗一斗了。抖出一张委托书道:“我们接到了委托人的诉状,状告你不尽赡养责任,要求你一次性支付十万元的赡养费。”

  老太太的要求合不合理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要流量,只要关注度,只要热度。这些都能换算成报纸的销量,都是钱呐。

  你告我,我就告你,公司对个人,有的是办法,普通人哪里有钱有时间跟他们斗,多半会自认倒霉。

  法官示意他,那是另一个案子。

  报社律师呵呵一笑,要求与舒雨方的律师私下协商,但舒雨方的律师直接拒绝了。

  这就让报社律师没想到了,一般人听到被人告,早就慌了。私下里一商量,你撤诉,我也劝老太太撤诉,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

  既然你撤了诉,那么就证明我不是造谣,这么说吧,没被人告过百八十回,想不出这么阴损的招就对了。

  完事他们还能大摇大摆跟老管的大报怼上一波,到时候在一众小报里,他们脱颖而出,成为意见领袖,岂不是美滋滋。

  没想到,屡试屡中的招术,今天竟然失效了。

  对方律师打的官司,不是告报社造谣,而是告报社伤害舒雨的名誉权。

  这是两码事,简单说吧,别人做了一件事,你告他做错了,那你就得拿出证据,他到底错了没有。别以为舒雨稳赢,要知道报社可以说我写的是前一天发生的事,后一天发生的我们还没写,这是续集。总之,可以打的环节就会非常多,有风险时间还长。

  但你做的这件事,伤害到我的名誉了,这个事实就非常好认定了。有舒雨的名字没有,伤害了名誉没有,都有,那就可以认定事实。

  报社想要翻盘,就得证明我说的是事实,但他能证明吗?有录像带在,他绝对不能,所以他输定了。

  律师听到最后宣判结果的时候,脸都绿了,对他来说简直是阴沟里翻船。

  路晁上前和舒雨站在一起,并肩而笑,舒雨笑道:“没想到,你突发奇想的录像带起到了关键作用。”

  “哈里给我带的,我也就是拿着玩而已。想着万一老太太不在了,你大伯又跑来闹,到时候人不在越发说不清楚,干脆提前留下证据。”谁成想呢,不用等以后,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法官已经宣判,让报社在报纸上刊登道歉申明。报社律师带着助理和实习生出去,却被电视台的记者堵上了,“请问,你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要抹黑舒雨女士。”

  “对不起,我们不接受采访。”律师加快步伐,其他人也紧紧跟上,甚至捂住自己的脸,一副不敢见人的模样,越发显得象反派。

  这边人一走,记者便折身回头,“路先生,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采访了。”

  路晁是天下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立足于从国外拉订单到中国企业,一时之间在行业内名声大振,只是这段时间开始隐于幕后,显得十分低调。电视台一直都想给他做个访谈节目,但他一直没答应。

  忽然昨天打电话过来,不仅答应上节目,还给贡献了一个标题,叫做手把手教你做国际贸易。但凡沾上国际两个字,都显得特别高级,更不要说做国际贸易了,这个标题简直叫人光听一听,哈喇子便要往下流。

  但人家还有一个条件,必须来法院录上这段打官司的画面,而且一定要剪辑在节目当中,如果他们做不到,他可以找别的电视台。

  现在的电视台牛不牛,那可是相当牛。但这几年经济不好,特别是外资投资和出口这一块都不太好,所以路晁这样做国际贸易的人,愿意现身说法教授经验,绝对是质量上乘的节目。

  所以有些事能不能做,还是得看你值不值。更何况,这也不是原则问题。

  往法庭下头的观众席一坐,路晁便开口道:“做国际贸易,有个非常让大家头痛的问题,就是国际官司。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点。”

  法庭怎么成了电视台的采访现场,无奈的工作人员过来协调,结果一听这内容,顿时噤了声,跟着一起竖耳旁听起来。

第171章 道歉

  “国内的很多企业, 一听到海外公司要跟我们打官司,还没怎么样呢, 先自己吓唬自己, 要么割地赔款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么就装鹌鹑, 干脆不回应。 而我认为,这两者皆不可取。”

  路晁直接开口,没有铺垫, 也没有拐弯抹角。

  “国际官司要怎么打呢,这对国内的企业来说,是个新问题,而且是大家都没遇到过的问题。您是不是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采访记者索性就一起坐到观众席上,直接递上话筒。

  “每一次的官司都不同,我不能就官司本身来说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只能说,首先我们的企业一定认真对待合同,在国际贸易环境中,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口头承诺, 任何事都以合同规定为准。只要企业认真完成合同条款,那么对方发来传票,也不用惊慌, 用中国人的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先沟通,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这个时候你理直气壮问出原因就对了。”

  “另一点就是积极应诉,只要应对,问题总会解决,如果实在心里没底,也可以直接找当地大使馆,让他们给企业介绍有相关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如果不应诉,以后这家企业就很难再接到海外订单。如果不是自己的错,损失海外市场是非常可惜的。”

  “还有一句题外话,我们国家也应该重视跨国官司,支持一定比例的留学生学习西方法律,回国为企业服务。”

  “据我们所知,有时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差异,导致的问题。”记者继续问道。他们的采访又不是直播,多问一点没坏处,回去再慢慢剪。

  路晁笑道:“这就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一定要规范合同条款,你不坑人,但也不能让人家坑你。现在国外有些人,利用他们了解大陆这边的情况,伙同外国企业制造种种事端,打官司是假,不想付你尾款是真。可你不应诉,反倒成了自己理亏。

  “外国人还能做这种事?”记者一脸不相信。

  “外国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但总有贪婪的丑恶的,还有一些职业骗子。他们也不止骗中国人,只要有机会,谁都骗。又回到刚才,中国人学习西方法律不光是为了打官司,更多的日常工作其实是帮企业规范合同,以及预防合同诈骗。”

  记者的问题越来越多,路晁侃侃而谈,最后说到口干舌燥才叫停,“其他的问题,到我办公室继续聊吧,不然法院的工作人员该赶人了。”

  法院的工作人员连连摆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近年来确实越来越多的跨国官司,不少人托关系咨询到我们这里,但法律体系不同,有些事情实在不好类比。”

  九十年代大学生不再稀缺,但熟悉国际贸易和相关法规的人才,还是少的可怜。有时候从这个角度想想,也不怪当时的人那么崇拜西方,因为中国需要补的课,真的太多了。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可能中国自己也没想到,一个被迫辍学的学生重新入校,会在短短三四十年时间,从差生一路开挂吊打学霸,最后自己坐上学霸的位置。

  这个时候,大家的记忆才重新开启,其实,学霸在很早以前一直都是学霸啊,他只是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已。

  “不过情况马上就要好转了,我们之前送出去读书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就会回来工作,到时候我们就能给企业提供专业咨询了。”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