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02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旧相识“切”了一声,“公对公怎么可能不签合同,不签合同怎么给你钱。”

  “什么,还要给我钱?”鲁建桥乐了,还有这种好事。

  旧相识斜了他一眼,“瞧你这人,怎么混的,现在不都这样,劳动服装公司 人过来,我们公司是要给人头费的。不过你们也得对介绍的人负责,懂了吗?”

  “懂懂懂。”鲁建桥懂什么呀,他对法律一无所知,只知道莉莉丝要给他钱,三个媒体人也要给他钱,简直时来运转。

  大笔一挥签上字,还认真盖上公章。

  准备开着车去给三个媒体人通风报信的时候,忽然一群警察出现,直接将他从车上扯了下来。

  “你们干什么,我什么也没做,我是好市民。”鲁建桥被忽如奇来的偷袭给搞懵了,这是怎么回事?打死他他也想不明白,自己根本没做过犯法的事呀。

  “什么也没做,回去调查一下就知道你做没做。”警察不由分说把人带走。

  贺元春,黄灵和郁远志,分别在自己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看到这一幕时,俱都嘴角微翘,露出一模一样的笑容。

  舒雨也第一次踏出酒店的大门,和许然一起来到公司。

  “舒总好,许总好。”

  一路迎来各种问好。

  公司里的人,也终于慢慢明白了公司老板是谁,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舒雨和许然合作开办莉莉丝,但主导莉莉丝的人,主要是舒雨。许然处于需要他的时候,过来当个工具人,不需要的时候,根本不出现。

  总算没有以前的各种傻B问题,什么舒雨和许然会不会打起来,要是真打起来,路晁要怎么办,是和许然决裂,还是和舒雨分手。

  舒雨觉得能想出这些问题的人,除了是人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定是工作太轻松,KPI制定的不合理,所以有时间胡思乱想。

  于是乎,一群人的工作强度忽然增加,也不知道他们加班到深夜的时候,会不会忽然顿悟什么叫反派死于话多。

  郁远志已经去了派出所,是他代表公司报案,所以带着律师去处理问题。现在公司的具体事务,已经很少需要舒雨去办,更多的是抓设计,抓宣发,和公司方向上的问题。

  老管不在,黄灵一摊手,“他不肯留在这里等,一定要去抓拍那几个人被带走的照片。”

  “哈,那我一定要看看。”舒雨很期待那三个人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第200章 抓了

  “你们凭什么抓我们, 我们犯了什么事?”蒋记者等三人的脸色,果然十分精彩。

  无论是脸部变形的叫嚣, 还是张大嘴的嘶吼, 都被老管一一收入镜头之中,定格在胶片里,保证时间流逝, 他们的丑态也绝不会消失。

  “怀疑我们是商业间谍, 开什么玩笑, 这怎么可能?”到了派出所, 蒋记者趾高气扬掏出自己的记者证,一般情况下, 这东西非常好使,不管走到哪儿,都有超国民待遇。

  没想到,警察看到记者证之后的态度也没有丝毫改变。

  郁远志在派出所坐着喝茶, 律师正在补充证据, “我们公司刚刚研发出一款新型面料,是美国都没有的新科技,目前正在做大量实验,并且第一批货已经装船运走, 准备在美国销售。”

  “我们从市场上听到一些风声,这款面料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我们还在猜测他们打算采取什么手段的时候,就有前员工鲁建桥走关系, 想把几个小姑娘送到我们厂工作。”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调查之后发现,鲁建桥最近和从外地来的三个人关系密切,还在外头喝酒时跟人吹嘘,说要办成一件大事,让莉莉丝吃个大亏。”

  “于是我们一边注意事态发展,一边报警。我们怀疑,他们就是为了偷窃我们的面料。”

  警察已经查明这些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和年龄,有些不确定道:“就派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律师很激动,“警察同志,就因为他们未成年,才更值得怀疑,真做了什么,不用承担责任的呀。”

  咦,听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呢。

  “不过警察同志,先不说商业间谍的事,劳动服装公司给一群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介绍工作,这算不算是违反劳动法,我记得,好像有不得使用童工这一条吧。”

  还真是,不管商业间谍案成不成立,鲁建桥的劳动服务公司使用童工这一条,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

  顺着这条线一查,没想到水面下还有隐情。

  这几个小姑娘竟然是有人去山区跟他们的父母签协议,把人给带出来,送到各个工厂里工作。工资全部上交,三成寄给孩子的父母,他们留下六成,剩下一成当成工资发给孩子。

  因为年纪小,他们要的工资比普通工人低,所以在一些小厂极受欢迎。鲁建桥也是知道这件事,才特意去挖,直接给了“阿爸”双份的钱,才把孩子带出来。

  所谓阿爸,就是带这些孩子出来的人,也是跟孩子的父母签协议的人。

  舒雨知道的时候,直接被震惊了,谁能想到能扯出这种事。郁远志也是连呸好几声,他去年结婚,老婆刚怀上,就等着当爹呢,听到这种事,简直恨不得去把“阿爸”撕个粉碎。

  公司里的年轻人也是个个义愤填膺,还说舒总火眼金睛,早看出鲁建桥不是啥好人,果然坏得流脓。

  年纪大些的,却是摇头不语,也不想发表什么看法,有年轻人看不过眼,便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

  老李眼皮子一搭,“你听清楚,这些孩子是被他们的父母卖出来的,今天抓了李阿爸,明天会有张阿爸,如果送回去,他们的父母只会把他们再卖一次。”

  “况且。”老李重重的顿了一下,“你真以为这些小姑娘愿意回去吗?在外头当童工,至少能吃饱,也不受打骂,工资再少剥削的再严重,他们手里也能有几块零花钱。真以为回去了,会比现在好吗?”

  “他们这个年纪应该回家,应该读书。”这是年轻人普遍的看法,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就是因为读书,才能跳出原本的阶层,改变命运。

  “问题就在这里,你不信去问问,他们以前读过书没有,这次送回去,又能不能读书。”老李斜视一眼年轻人,“这就是现实。”

  现实从来不根据人的想像来,也从来不完美,往往戳得你哑口无言,欲哭无泪,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也不能不管吧。”年轻人感受到了什么叫社会,声音都变得小了。

  老李看了他一眼,一副我懒得跟你计较的表情,“那你管?”

  “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我必须得管。”办公室里,舒雨听完律师完整的汇报,斩钉截铁道。

  老管在旁边松了口气,“那真是太好了。”

  他是记者,非常清楚,这种事政府都是联系到家长,派人把孩子送回去,就算完成任务。至于父母再把孩子卖出来,那是人家的家务事,再不济,也是当地政府该管的事。

  其实人人都知道,父母一定会这么做,但没人在乎这些孩子的未来,只在乎不要在自己管的一亩三分地里出事。

  律师不满的看了一眼老管,心想又不让你管,你当然说好。

  但他的身份不同,该提醒的必须提醒,“这里是有法律风险的,父母健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变更监护人的。您就算出于好心管了,最后的结果,说不定还得吃官司,而且官司几乎是必输无疑。”

  舒雨一时默然,她承认律师说的对,她曾经看过的新闻,那还是二十年以后的事,父母虐待孩子,孩子逃出去寻求帮助。可最后,还是被硬生生送回去,因为法律不支持变更监护人,最后的结果,是父母把孩子活活打死,然后法律支持把父母抓起来判刑。

  没有提前预防的机制,也没有国家介入的法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真的就是能对孩子生杀予夺。哪怕事后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也无法挽回一条活生生的小生命。

  就算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是好的,但你也不能否认,总有那么一小撮父母不是人,而遇上这样不是人的父母,就意味着对孩子百分百的伤害,甚至是失去生命。

  二十年后会失去生命的孩子都没人在乎,那么现在这些小姑娘,失去的只是未来,更不会有人在乎了。

  老管一听有法律风险,张了张嘴,想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国家太大,事情太多,得分轻重缓急,很多事,顾不上。可以理解,但没法不难过,不沮丧,不痛苦,记者可以写文章,但也仅仅是写文章,最后还是会不了了之。

  舒雨知道律师是对的,打了一个电话给黄会长,“老师,我有一件解决不了的事。”

  遇事不决就问吧,不丢人。

  黄会长听完,啧了一声,“这都是什么事啊。”

  几个小姑娘被安排在工厂附近的招待所里,贺元春给他们预定了招待所的一日三餐,暂时将他们安顿下来。

  警察过来看过,问过他们一些问题,看工厂安排的挺好,也就让他们继续住着。

  舒雨过来的时候,几个小姑娘有胆小低头的,也有胆子大抬头看她的。可能因为警察来过,知道他们是安全的,所以并没有特别防备,问什么便说什么。

  “不想回家,回家反正也得出来,来回一趟得不少钱呢。”里头胆子最大的小姑娘负责回答问题。

  “没有,我们里头,只有我读到小学三年级,有一个读到一年级,剩下的,从来没有进入学校的大门。”

  “外头好呀,比家乡好多了,吃的好,住的也好。”

  “不怎么打的,老板有时候急眼了,会打几下,比我娘打的轻多了。你看她,小时候被她爸吊起来打呢。”

  “读书,我不想,读不进去,不过她挺想读书的,总提。”

  被点到的小姑娘鼓了鼓嘴,“总提怎么了。”

  反正,她就是想读书,但是,也只能想想而已。

  舒雨忽然什么都问不下去了,安慰他们先住在这里,有什么事就让招待所的人给工厂打电话。

  转身的时候,胆子最大的小姑娘上前拉住她的衣角,舒雨转身的时候,她又赶紧缩回手。

  “阿姨,你们是不是想送我们回家?我们不想回家,就想留在这里干活,我们手脚很勤快的,要的钱少,还能吃苦。”

  舒雨把她藏在身后的手拽出来,双手握住,使劲握了一下,“先住下来,让阿姨好好想想。”

  黄会长很快便带着几个助理到了,他让舒雨不用管。

  “你就赶紧把那几个记者的事处理好,这几个小姑娘的事,我来解决,到时候保证让他们的父母满意就是了。”

  舒雨相信黄会长能解决好,不过还是得强调,“他们这个年纪得回学校读书,他们现在不懂,等长大懂了,后悔也晚了。”

  “行了,你赶紧回去吧。”黄会长将舒雨推出去。

  其实工厂这一边,根本不需要舒雨做什么,郁远志不时去找警方沟通一下,表达一下不满,还去拥有莉莉丝股份的国有公司,总不能只分钱不出力吧,要是面料的技术被偷,那得损失多少钱。你们也赶紧施施压,燥起来。

  律师忙着准备材料起诉,老管忙着写文章。

  老管的第一篇文章已经发回京城,用的是三位京城记者深城被抓的标题。报纸一出,一看标题,“哦嚯”太刺激了,赶紧买一份看看。

  照片是打了码的,眼睛被遮住一条,但脸上惊恐挣扎的表情,还是清清楚楚。从莉莉丝报警写起,有人觊觎工厂一款高科技成份的面料,就连美国都没有的新产品。

  一看是商战,读者的胃口稍稍有点败,一般人对商战其实并不关心。但老管写的精彩,还是可以往下看。

  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双方理解错误,一方以为记者是来偷面料的,另一方其实根本对面料没有兴趣,他们是来栽赃的。

  用童工栽赃莉莉丝,目的是为了莉莉丝承诺过的一百万美金。

  “哇噻”读者的全副精神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百万美金是什么意思,赶紧往下看。

  读者越读越觉得有意思,原来莉莉丝的老板还在美国干过这么牛的事情,怼得美国的议员都下不来台,最后直接□□翻换人。

  可这几个记者是不是太过份了,人家为国争光,你们倒好,专扯国家后腿。虽然不是商业间谍,但行为比商业间谍还可恶。

  再往下,老管原本轻松的语气一沉,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对错自有法律裁决。但等知道这几个童工是怎么来的之后,心情十分沉重,下一篇会继续报道,详细介绍案件,以及案件中出现的童工由来。

第201章 说和

  读者看得挠心挠肺, 只能庆幸报纸是日刊,要是杂志, 那不是得等一个月。

  童工的事先不谈, 一篇报道让三位记者都出了名,虽然没点出全名,但蒋XX, 王XX, 蔡XX加上照片, 足够让同行猜出这三个人是谁。

  读者当中看热闹的, 虽然谴责的特别大声,但心里反倒没有那么大的触动, 因为很简单嘛,将心比心一下,一百万美元,谁能不动心。况且已经被抓了, 也不需要他们去打抱不平。

  但在同行当中的热度, 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三个媒体人不管能不能全身而退,都已经名誉扫地,各自单位都发了公文,将其开除。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