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20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国内却有人不解,等着看莉莉丝和电视台斗法,老管一语中的,“斗什么斗,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

  莉莉丝输了,也是赢了,公道自在人心。莉莉丝赢了,那就真正将电视台往死里得罪,也没有半分好处。

  “那就这样了?”好事人问老管。

  “现在多好,没人会偏帮。”老管算是明白了,这些生意人的心思,才是最难猜的,用官司拖住电视台,转身和F公司在欧洲斗法,不时翻译翻译F公司的话,羞辱一下电视台。让他们这些人明白,你力挺的人,可未必将你当人看。

  要是F公司和莉莉丝在中国开始斗法,有不长眼的偏帮F公司,就请好好看看电视台的前车之鉴,不信邪的就尽管来送人头。

  “不都是企业,为什么要偏帮一个。”也有人不信,对于国家来说,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一样的。

  老管从鼻管深处“呵”了一声出来,“对国家是一样的,对人来说是不一样的。”

  F公司是谁的政绩,谁自然要上心。如果不是这些人乱来,怎么会将一个好生生的节目,搞成现在这样。

  因为某些人的伸手,已经乱成这样,F公司总部那些话,又何尝不是在羞辱某些人。如果想插手,这次谁敢替某些人挡灾,真身上阵,呵呵,不怕名声扫地就尽管来。

  “这都叫什么事啊。”好事人想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叹着气走掉。

  一大群人回国,舒雨打着哈欠倒时差,“丁妞准备开时装发布会,和电影宣传可以放在一起,互相替对方造势。”

  “集团公司抽调人手做好培训工作,准备好物料和流程,开启宣传。”

  “不管F公司想干什么,我们做好自己的事。”

  一条一条的指令下达,所有人都动员起来,如同一张网,密密铺开。

  F公司看到宣传,不由一哂,由总部调到中国市场的负责人,也就是巴迪的老友,更是一脸不屑,“这是什么宣传,时装发布会和电影联动,听着都不伦不类。”

  又将下头人做的宣传方案一通批判,“我们是国际大品牌,要注意格调,看看你们这些宣传,是到现在都搞不清我们的定位吗?”

  下头的人只好拿回方案重做,一边做一边发牢骚,“不就是个欧洲的廉价品牌吗?还真以为自己是奢侈品。”

  “你少说几句,当心隔墙有耳。”说完挤了挤眼睛。

  外资公司的办公室斗争一样很严重,甚至更严重,因为老总是个外国人,平时出个门恨不得司机助理一大堆,最好从家到公司,中间连车都不下。对中国国情唯一的了解,大概就是坐在车子里,朝外看一眼。

  干活的还得是中国人,那么谁能得到老总的信任,谁就能掌握最大的话语权,这中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电影名,就定这一个,幸福来敲门。”舒雨看到几个备选的名字,不由得一阵恍惚,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很有名的好莱坞励志作品的中文译名,也是根据真人改编的。这真不是她取的,而是出现在备选的名单上。

  这么有眼缘,当然顺便用掉。

  时装发布会,电影首映试放在一起,被F公司批为不伦不类,但中国人倒不这么看,事实上,中国几乎没有电视首映式的说法。

  没有先例,就由得舒雨胡来,也亏得团队里都是人才,她说想怎么办,便有人帮她办好。

  “要有鲜花,要有红毯,要有明星,莉莉丝提供晚礼服。”

  “要有足够多的记者采访,要有粉丝。”

  秘书跟在她旁边,一一记录下来。

  莉莉丝不光负责提供晚礼服,还提供造型化妆,要知道九十年代前期,明星穿着常服,或是干脆穿着军大衣去参加颁奖礼,根本不算事。穿礼服的,才是少数。也就是后来看了港台明星的作派,慢慢才跟着改变。

  有舒雅在,靠着自己的人脉,还有导演以及剧组里的人脉,真叫她拉来一大帮明星。这个时候的明星相对单纯,朋友叫来帮个忙,基本不会拒绝。

  于是一场明星璀璨的时装发布会,兼首映礼,就这么拉开帷幕。

  王小红跟在上司身边,下车之后,从侧门进入,他们手里拿着莉莉丝发出的请柬,是莉莉丝堂堂正正递到F公司的。于是F公司,便派了他们过来一探虚实。

  他们不是明星,不用走红毯,直接被带到侧门。想进去坐也可以,留在这里看看明星入场也可以,悉听尊便。

  “留下来看看。”既然是来一探虚实的,当然不想错过明星入场的部分。

  王小红告诉上司,“国内的明星没什么可看的,跟国外明星走红毯,不是一个格调。”

  进了F公司,王小红便学会了老总的口头禅,开口格调,闭口品位。

  一辆黑色轿车开到红毯尽头,几个女星拎着裙子下车。三个人结伴一起走过红毯,就见两边闪光灯咔咔响个不停,还有粉丝叫出他们的名字。

  几个女星赶紧挥手致意,但压根没有摆造型给记者拍照的觉悟,反而一边走一边聊。

  “当年我就看出来了,她妹妹是个人物,这才几年啊,就这么大手笔。”

  “舒雅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上个电影主演,论业力能力她是没得说,我还说她就是差点运气,总算是运气来了。结果人家根本不需要运气,妹妹一出马,什么都解决了。”

  “一大半是去美国拍摄的呢,制作成本高的很,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本。”

  “多赚点钱说不定还愿意投下一部。”

  这几个人正是舒雅当年的大学同学,也是曾经被邀请去互助摄影工作室,当模特拍写真的那几位。谈到现在的电影市场,都是叹气,九十年代美国大片横扫中国影坛,如入无人之境。上头还在思想僵化的瞎指挥,结果就是现在一副惨淡的样子。

  又有女明星下车,个个都对莉莉丝很满意,穿上漂亮的礼服,做漂亮的造型,然后过来看一场时装发布会,再参加电影首映式,这才像是明星的生活嘛。

  这个时候明星的收入并不低,特别走穴和拍广告,再过个几年,就有某品牌花一百万请巩皇代言,引起轰动。但是,当时明星穿礼服参加活动的机会,其实并不多。特别是走红毯的机会,几乎只有出国参加电影节,才遇得到。

  原因也很简单,没几个女明星能得到国际大牌的赞助,没有华服走什么红毯。再加上现在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颁奖仪式,都做的十分粗糙,形式上,类似于传统晚会,主持人还要时不时打鸡血一样激动一下的那种。

  不过,这种现象改变起来也极快,用不了几年,国际大牌扎堆进入中国,这种红毯秀就会烂大街。

  苏姗发现所有明星都不知道在红毯上摆造型时,赶紧派人通知,让他们走上红毯后,分开摆一摆造型,会有记者拍照,时尚佳人杂志会挑一部分刊登。

  这下明星知道了,站在红毯上将造型一摆,记者的闪光灯咔咔的更厉害了,特别是知名女明星的面前,简直闪成一片海洋。

  粉丝更不得了,挥舞着进门时主办方发的荧光棒,高喊着明星的名字,举着签字本求签名。

  站在侧门观看的王小红撇撇嘴,很想说也不过如此,不就是照抄了国外的活动,有什么了不起。然后回头一看,自己的上司眉毛紧紧蹙住,似在深思。于是她忍了一嘴,打算一会儿再说。

  拍照走到红毯的尽头,竟然还有两个主持人等着他们,在背景墙上签名,又是一通拍照。还聊了几句,他们的现状,比如说现在在拍什么戏,什么时候发唱片,等等。

  进入场地,看到一个延伸出来的T台,两边都是座位。座位上写上各自的名字,找名字落座,简单明了。

  再等灯光一熄,大家自然的安静下来。随着舞台灯光一亮,舞台被光束打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放在后世,这灯光只能算是常规操作,放在现在却是极为震撼,就连王小红也说不出话来,只能呆呆看着。

第218章 联动

  就在大家吸气感慨灯光的时候, 第一组模特已经走了出来,尖尖的耳朵,头发又顺又直披散在脑后, 妆容轻淡自然,身穿纱衣,背着弓箭,犹如森林里走出来的精灵。

  主题仍然是环保,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组白色纱衣过后, 灯光背景为之一变,黄沙飞舞之中,走出一组模特,头发高高束起,脸上的妆容凝重, 连嘴唇都被涂成深深的灰蓝色。

  身上穿着隆重大礼服, 礼服的裙子上一根根的孔雀尾羽, 随着模特的走动,犹如活过来一般摇摆着。

  一组穿着动物特征的模特过去, 灯光再次变化,黄沙当中多了星星点点的绿意, 象征着希望, 而此时第三组模特也走了出来。

  灯光再次变幻, 背景将森林和都市化的元素融合到一起, 第四组模特走了出来,穿着树叶和花朵贴片的裙子。

  最后, 灯光恢复正常,丁妞走了出来,模特们也簇拥到她身边。主持人送上花束, 现场采访还回答了几句记者的提问。

  然后主持人宣布,接下来的这部电影,女主角的原型便是眼前这位女设计师。

  在场的人基本上都猜到了这个可能,顿时掌声雷鸣。同时不少记者端着相机,走到T台前,近距离拍摄。

  之前电影的宣传十分猛烈,一半在美国取景,介绍当代留学生生活的电影,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样的题材,在这个年代十分罕见。

  虽然没提女主角的姓名,但在今天搞个时装发布会,也就不难猜出来之间的关联。

  电影很快开始放映,大家只是将座位转了一个方向就正好面对屏幕。在场的有人明星,有记者,有时尚佳人杂志社的员工,还有请来的各路影评人。当然,也少不了亲戚朋友。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路英和李宝媛,还有丘兰,以及莉莉丝的高层管理者。

  外人只知道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没想到,一个能出国学习艺术的女孩,真正是一无所有的开局。贫困的小山村,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小学没有读完,只有十来岁就迫于生活去城里当小保姆谋生。

  很多人睁大了眼睛,想像不出这样的出生和开局,怎么能完成出国学习的飞跃。

  电影的手法运用,当然不会和日常生活一样,在情节上做了取舍,也做了大量的提炼。主角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当中,都坚持她要读书的愿望,不肯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读书的机会。

  无论她在面对什么样的诱惑,又或是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时,都坚定的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从未忘记过离开小山村时,她发下的誓言。

  而这样的内核,将主角零散而又日常的生活串起来,表达的格外动人。

  电影里的一幕幕,都是大家曾经的生活,有些人甚至恍然,原来我们还有过这么苦的日子。好日子过了几年,就已经忘掉了以前的苦日子。

  甚至想要扪心自问,自己的初心何在,当年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主角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进步,都会让人想到自己,不是唏嘘便是隐有泪光,而这种代入感,也更加抓人。

  经历一段悲喜交加的人生,主角终于踏入美国,大家以为,总该一切顺利,没有想到,反而更加艰难。

  有人愤怒,有人不敢相信,有人坚信这是电影在抹黑,但无一例外的,都被电影情节紧紧抓住。

  教授的歧视,同学有幸灾乐祸的,也有同情的,这其中还收获了爱情。在男友的鼓励下,主角报名参加天桥风云。

  电影演到这里,不少人恍然大悟,天桥风云的原版经过删减,曾经在电视台播放过。只不过综艺节目里,一大堆的人,又是设计师又是模特,还有主持人,所以大家一时没有想起来。

  等到电影的最后,主角带着男朋友飞回中国,屏幕上出现一架飞机的远景,字幕开始缓缓推上。

  片尾曲响起,灯光响起,主持人再次出现在台上,请出剧组的主要人物,导演以及女主角舒雅,还请出了原型丁妞。

  主持人简单的采访过后,则是宣布,大家离开时,会有电影票送上。大家可以在截止日期之前,将电影票带去任何一家莉莉丝的门店,换取一张抽奖券。而在电影下映之后,莉莉丝会进行抽奖,全国范围内,抽出十台轿车。

  听到十台轿车,在场不少人忍不住“哇”了一声。彻底从电影情节里,走了出来。

  九十年代的抽奖活动,依旧如火如荼,奖品早已不是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可以满足。已经开始有人抽取小轿车,但无论场面多大,基本只有一台,而且是最便宜的型号。

  但莉莉丝抽的十台,全是进口车型,裸车就得二十万,就算是明星开出去,也不会跌份,这就非常讲究了。

  影评人自忖身份,做不出惊喜的表情,但离开时,面对送上的电影票,倒是没有拒绝。快刀负责招待影评人,润笔费一一送到位,还有他早就准备好的一篇通稿。这是给影评人和记者当参考用的,要是不想自己动笔,照着来一份,只要能刊登就算没有辜负快刀的招待。

  爱惜羽毛的人,当然做不出照抄通稿的事,更何况,这部电影确实有些有趣的东西在里头。

  很快影评人的点评出现在各大报刊上,而报刊上还登有莉莉丝的宣传抽奖活动。电影上映期间,在莉莉丝购物达到二百八十八元以上的,可以获赠两张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票。

  无论是获赠的电影票,还是自行购买的电影票,在看过电影后,将电影票送到任一莉莉丝的门店,都可以获得一张抽奖券。

  电影下映之后,莉莉丝将在十天内,抽出一万个获奖者。大奖一百个,除了特等奖十台进口轿车,剩余九十个大奖,都是家用电器这种大件。剩下九千九百个奖品,都是生活用品或是现金券,可以说是奖品丰厚,下足了血本。

  报刊的新闻版,也大多刊登了时装发布会和首映式的盛况。看着照片里的热闹场景,读者们图个一乐。

  时尚佳人杂志,新出的一期却是直接用了半本杂志来刊登首映式的盛况。杂志记者所拍摄的图片彩色高清,翻开折页一拉开,整整一个手臂的长度,全是各个女明星的盛妆礼服照。

  国外的女明星红毯照,时尚佳人杂志不是没有登过,但国内的不一样,都是大家熟悉的,叫得出名字,还知道演过什么戏,唱过什么歌。盛妆之下,再这么放在一块,看得少男少女口水都要往下滴。

  还着重刊登了丁妞的时装发布会,点评一番,放上新款的上市时间。

  “破纪录了。”苏姗给舒雨报喜,杂志的销量,破了历年来的最高纪录。

  只要维持下去,稳稳的一线杂志地位,就是指全国范围内,大家一提起来,都知道的杂志。走进任何邮局,报亭,都能买到的杂志。

  生活杂志也跟着热闹一番,打了整页的广告,刊登的是电影票换奖券,以及抽奖的奖品。奖品都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堆在一起,让人生出一种,这么多,我怎么也能抽中一个的错觉。

  家用电器由路路通和大中华两家家电城提供,生活用品和现金券,则由超市或是莉莉丝提供。无论家电城,还是超市,都属于自家的公司,跟着抽奖顺势做些活动,也可以造势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莉莉丝的门面,也在首映之前,达到了一百家。其中有十余个一级门面,是属于舒雨单独购置的产业。三十余个二级门面,由燃犀基金购入,剩下的三级门面则是采用租赁的形式。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