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26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在别人面前,哪怕是舒雨面前,齐俊也免不了习惯性的翘着二郎腿,唯独在路晁面前,坐的跟小学生一样规矩。

  路晁觑了他一眼,心道自己有这么可怕吗?

  不过看着眼前的资料,越发觉得舒雨说的对,公司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些事交给齐俊去办手到擒来,如果交给其他人办,可能连从哪儿入手都不知道。

  拿着这些资料找到快刀,再与舒雨和许然商量之后,决定请老管安排在报纸上放出一则声明。

  “对方既然用谣言这种事下手,咱们就堂堂正正的声明。”路晁干脆直接通过报纸放出声明,直接放上证据力驳谣言,并且给三十几个参加传播谣言的人发出律师函,要求道歉并恢复名誉。

  基本都是一些没什么节操的小报,有些胆子大的,真的相信了谣言,以为路晁迟早完蛋,不可能有空跟他们计较,为了吸引眼球,再加他们离京城又远,干脆上了路晁的真名。

  这些证据全被齐俊收集好,送到路晁案头,于是很快转给律师,一口气发了几十张律师函。

  组长可不管这些,“什么声明,我看是心虚。继续往下查,我就不信了。”

  那个年代的投资,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侵吞国有资产的事,他见得多了。有些人能洗白上岸,让人永远没法提起这件事,也有些人栽在这上头,一辈子翻不了身。这中间的博弈,涉及到的事多了,其中凶险更是不足为外人道。

  他可不相信,几个年轻人,真能靠自己的本事拿钱来投资,只要他查下去,必然能查出问题。

  “真是不知死活。”路晁原以为可以让对方收手,没想到对方是铁了心要找问题。

  快刀呵呵一笑,“那不是正好,不然我岂不是白写了。”

  生活杂志很快刊登一篇文章,据说是翻译自非洲的报纸,报纸报道了当地一家国有企业,被官员和境外资本家勾结,最终落入境外资本家手中。而这个境外,不用说也知道是美国。

  勾结的手法写的一清二楚,境外资本家虽然没点名,但平生履历介绍的一清二楚。最后话风一转,这位最擅长官商勾结的资本家,已经来到中国,不知道是否打算故伎重施。

  虽然不具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说谁,心里不由得一惊,不是爱国人士吗?还在非洲干过这种事?

  中国想在非洲打听点消息还是挺简单的,以前就是这种事,没人关注,更不会有人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一打听发生是真的,心里的感受立刻不一样了。组长反应最快,立刻鸣金收兵,所谓的官商勾结,就差没点名道姓把他给点出来,还是等风头过了再说。

  “什么爱国人士,没钱赚的时候,一个个有多远离多远。现在有钱赚,个个都跑出来当爱国人士。”许然嗤笑,十分看不起这种人。

  “人家说的是爱国人士,又不是爱中国人士,他们是中国籍吗?”路晁好笑的很,人家压根不是中国人,所谓的爱国分明就是爱他们入籍的国家好吗?

  “也对哈。”许然一拍大腿。

  不过就是投机份子,哪里有好处往哪里钻,只要有钱赚,说跪就跪,说爱国就爱国,往哪儿倒都行,麻溜着呢。

  所谓爱国人士的份量在有关部门眼里打了个问号,再一看,在中国的手法,确实和在非洲的手法如出一辙。这就令人非常不快了,我们拿你当同胞,你拿我们当肥羊吗?

  至于那些被告的小报记者,路晁是动真格的,不登报道歉,就告到底。

  一些人认怂,也有一些人认为,所有发家的有钱人都有原罪,他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说不定能被他们找出来,来一个反杀。

  外人不知道的事情,还真是挺多的,甚至连舒雨和许然名下的产业也都被牵扯出来。老管见状凑了个趣,“他们名下最重要的产业至今无人曝光,不如我来曝光一下。”

  雨露慈善基金会终于走到台前,虽然在这之前雨露就已经是很多地方的座上宾,但很少有人知道雨露和这几个年轻人的关系。

  “至今为止,雨露慈善基金没有接受过外界一分钱的捐款,全靠几个年轻人名下公司的利润支撑。不仅建立了上百所小学,还资助了免费早午餐,一些偏远山区的小学还干脆设有免费的住宿。”

  “雨露慈善基金还陆续建立了上十家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没有一技之长的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并且积极联系厂家, 就业。”

  “还给数个有优势资源的产地牵线搭桥,寻找投资商到本地办厂,将农产品加工成更有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就业的同时,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老管的报道数据详实,有理有据有照片,还有各级政府颁发的奖章奖状以及相关报道为佐证,更有无数当地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

  用他自己的话说,“真爷们从来不靠谣言惑众,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算能欺骗一时,也无法欺骗一世,到头来总有报应。我还不想断子绝孙,更不想七老八十还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喜欢谣言惑众的小报记者,恨得牙痒痒,这不是摆明了骂他们吗?

  老管一脸不屑,“他们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吗?就许他们有造谣的自由,我们就没有说实话的自由?”

  快刀哈哈大笑,“他们要的是唯我独尊,你们闭嘴,只有我能说话的自由。”

  “骂就骂了,我还想打他们呢。”老管举了举胳膊,表示自己宝刀不老。

第223章 包子

  雨露慈善基金的报道一出, 剩下几个还跳得欢的,也跳不动了。 也有怀疑真假的,可是这些都是有实物的, 直接去一趟,就什么都清楚了,造不了假。

  深城某报社的主编室里, 传来摔笔的声音,“我们精心策划了这么久。”

  想以晁千保以契机,撬动他们几个年轻人在乐辰化工的股份,然后再想办法围剿其他产业。他们当笔杆子开路先锋, N基金自然会在后头,用实力开出一条路。开头倒是顺利,可没想到之后的发展, 完全不按理出牌。

  这么多的产业,都暴露在阳光下,怎么可能没有黑幕, 没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没有勾结,没有行贿呢?

  原以为他们一直低调处事,年纪轻轻却从不炫耀, 一定是因为见不得光。只要将他们逼到阳光下,自然无所遁形。

  可没想到, 事情完全脱离了他们的掌握,让他们成功翻盘不说, 还收割了一波好感。以后再想在他们身上做文章,怕是没什么人会相信了。

  九十年代中期,下大力气做慈善的企业, 可不多见。这个时候的风气,更倾向于跑马圈地,快速扩张,而不是什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但这么做引起的效果也是轰动性的,毕竟雨露慈善基金一直低调做事,如果不是这一次小报记者到处挖几个年轻人的底细,也不会带出来。做好事而不炫耀,这样的品格是好是坏,还用多说吗?

  期间又是无数人想约采访,统统被舒雨拒掉。

  就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时间滑到九六年。也是史上第二次严打,路晁在一次晚餐时,轻描淡写告诉她,“马小虎入室抢劫致一重伤二轻伤,被判死刑,立刻执行。”

  接到消息的时候,世上已经没有马小虎这个人了。

  舒雨一惊,在她的印象中,马小虎好像还在坐牢。

  “提前出来了,找不到工作,混回老本行,遇到严打,就这样了。”路晁一直注意着这些人的动静,有消息第一时间就有人通知他。

  舒雨“呵”了一声,第一次严打被他好运躲过去,第二次严打却是撞了个结结实实。

  “这种好事,应该喝一杯。”

  路晁大笑,拿出一瓶红酒,“早就准备好了。”

  “大中华家电城的程少龙又找了一家投资商,有些条款需要我去拍板。”舒雨的意思是,她需要去海城几天。

  “我陪你一起去。”

  “不用,你那边的研究不是有新发现吗?正是紧张的时候,我带几个人,没事的。”他们不可能永远结伴出行。

  “那好吧,把司机带上。”即是司机也是保镖,都是路英帮着安排的,这几年的治安不好,否则也不会有九六年的二次严打。

  “我会的。”小命要紧,她可不会赌这种运气的事。

  一行五人一起飞往海城,秘书一直在查看资料,看完有些不满道:“这个程少龙,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站在舒雨的角度,出钱出力出资源,程少龙坐拥创始人的百分之三十股份,还拥有非同一般的话语权,这样的待遇上哪儿找?拉人投资无非是嫌自己的权柄不够,希望多一个股东来制约舒雨这边的权力。

  舒雨心里同样有些不舒服,但她也能理解,有些人天生就是不甘于人下,也天生就是要搞事的。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发展。更不要以为这是恩赐,站在对方的立场,何尝不是他在替舒雨创造价值。如果他没有价值,舒雨又怎么会投资他,所以只是合作,只是利益。

  不过,理解归理解,预防归预防。

  表面上,大家当然是一团和气,程少龙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他要快速扩张,一二线城市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最新的计划是继续下沉,然后拿出了一个百城计划。

  对面的投资公司是一家从欧洲来的公司,由中间人介绍给程少龙,完成了先期谈判。而这个中间人在看到舒雨后,眼睛一亮,伸出手主动打招呼,“舒总,您可是我们川市的骄傲,幸会幸会。”

  竟然还是老乡,握手的同时,听他继续说道:“我母亲姓岳,住在金银花巷子。”

  舒雨恍然,“你是岳婆婆的儿子?”

  岳婆婆可是她第一笔生意最大的臂助,要是没了岳婆婆,她买布料就只能去省城,路途远不说价格还高。想要重复之前的那条路,肯定需要更多的精力以及更多的时间。

  虽然生意是双赢的事,但舒雨还是很感激岳婆婆,替她省了多少时间,也替她省了多少钱啊。

  中间人呵呵一笑,“没想到你还记得,我把我妈接到海城养老,她常跟我说起以前印象深刻的客人,其中就有你。也是偶然看到你的采访,她一眼就认出你,说早知道这丫头肯定有出息,结果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出息。”

  舒雨也跟着笑了,真没想到,这么久以后还能遇到老熟人。再一问,才知道中间人历年来一直升职,人脉又多,现在厂里的事情不多,他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做中介。可见心思活络的人,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永远都不愁前途。

  和舒雨攀上交情,也是想多拓展自己的人脉,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合作的机会呢,对吧。

  交换了联系方式,舒雨托他向岳婆婆问声好,中间人正好提出告辞,反正他的工作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完成。

  谈好这些,签完合同,程少龙吁了一口气,他的计划完美成功,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而且看看最终比例,舒雨其实没有追加多少资金,但因为原始股份占比高,加上估值比最初不知道涨了多少倍,所以她这一方的占比还是最高的。

  程少龙想了想,似乎舒雨不太愿意追回现金,看样子她手里的现金也不宽裕,决定再找几个中间人,让他们卖卖力气再找几家投资公司。

  燃犀投资公司的经理也有同样的看法,他是自己人,当然选择直接问,因为他很清楚,公司的现金非常充裕。

  “慢慢往外退吧,程少龙这个人野心不小,会继续往里拉投资。”拉一次投资,就要重新估值一次,而大中华无论是帐面还是资产,包括中国市场的潜力,无一不叫人眼馋,估值只会越来越高。

  舒雨就算退出,当初那笔投资也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从投资的角度来算,绝对是笔好买卖。

  燃犀的经理也猜出了老板的意思,但他觉得十分可惜,大中华可是优质资产。

  舒雨眨了一下眼睛,未来是属于互联网的,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互联网经历了崛起,泡沫,再崛起,然后深耕的路线。燃犀的现金留着有大用,无论是国外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比投给家电城更有成长空间。

  更何况,对于家电城,她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只是初期需要无比的执行力甚至是看不到什么盈利的坚持。而程少龙明显和她不是一条心,怕是到时不会配合,所以干脆当一笔短期投资,赚了钱退出就好。

  至于谁亏了,不到最后,谁会知道呢?舒雨笑了笑。

  程少龙也在笑,很满意自己的成就,偶尔会觉得有些微的愧疚,又觉得自己帮她赚了那么多的钱,至少在公司经营上,自己从来没有耍过任何花样,就算想提高自己的掌控度,所使用的也是阳谋。

  也正因为他使用的是阳谋,舒雨才没有介意。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并肩创业的伙伴,之间更没有什么情感纽带,生意就是生意,一切按合同办她没有任何意见。当然,放着合同规定给你的路不走,而去走歪门邪道,那舒雨是不会这么好说话的。

  “如果今天这么做的人,是李青豆老张和林华呢?”经理不死心的问道。

  “哦,那他们死定了。”舒雨板着脸说完,留着一脸错愕的经理,不是刚说了一切按合同吗?

  秘书在旁边抿了嘴偷笑,她百分百肯定,舒雨是开玩笑的。但同时也说明一件事,如果他们几个也学程少龙,老板的反应肯定会不一样。

  远在深城的李青豆老张和林华,集体打了一个激灵,感觉后背一紧,仿佛背刺一刀。

  忙碌几天,京城也没什么要紧的事等着他们,干脆放大家一天假,在海城探亲访友也好,逛街买纪念品也好,看看风景也好,爱干什么干什么吧。

  舒雨也独自活动,去看了几个楼盘,准备在海城找个落脚点。看完楼盘,定下一套可以看到江景的房子,独自在江边吃过一顿晚饭,顺便沿江走一走消消食再看看夜景。

  这一带属于旅客必来打卡的旅游景点,现在旅游的人虽然不像后世那么多,但也已经有了兴旺的样子。不时有游客结伴过来拍照,更是听到有人分享美食,“就顺着这条路,走到前头拐弯,有条小街,里头有家包子店,特别好吃。我同事再三 ,让我来海城一定要吃。”

  舒雨心中一动,忽然很想尝一尝被人再三 的包子,到底有多好吃。

  于是干脆朝着这个方向走过去,这里的小巷子充满了烟火气,满满都是各种小店,而其中一家包子店的招牌,十分醒目。

  “包子灌汤包子店。”

第224章 生活

  包子灌汤包子店, 这种名字放在招牌上,让来来往往第一次见的人,都忍不住想笑。 哪里有人这么取名的, 一个招牌两个包子。

  舒雨也这么抬头看着招牌,看得眼睛都没眨一下,旁边守着冰柜的大妈笑呵呵道:“人家老板的外号就叫包子, 放心去吃,他们家的包子味道好的很,街坊们都常去的。”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