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29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去路家带什么好,也没有拿当地特产送当地人的吧。”金外公又开始犯愁明天送礼的事。

  “水果罐头和麦乳精就挺好,我早买好了,外公你看。”舒雨从桌子底下拖出一个兜,里头码得整整齐齐。

  “我看也行,再添点水果,不能叫人家觉得我们失了礼数,不能给我们吴县人丢脸。”金外公很满意,决定就是这些了。

  路妈妈又做了一大桌子饭菜,看到礼物自然是各种推脱。

  “不行不行,哪里有上家里来吃饭还送礼的,又不是外人。”

  “那怎么行,这几天可多亏你们招待,再说买都买了,快收下。”

  中国式的礼节,激烈一点像打架,温柔一点像吵架,反正一定要这么推搡一回,宾主双方才觉得礼数到位,可以就坐。

  事前便知道舒雨和路妈妈有事要商量,吃完饭金外公便带着舒雅先回招待所。

  舒雅很是疑惑,路上问外公,“妹妹真这么大的本事吗?路晁的妈妈多有本事啊,有什么事还得跟她请教。”

  她自己是承认不如妹妹脑袋瓜子灵活的,可京城的人也这么认为,还是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料。

  金外公轻拍外孙女挽住自己的手,“这人和人呐,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聪明,也有些人经历一番挫折之后大彻大悟一下子通透了。但绝大多数的人,就是一辈子平庸的命。只不过啊,不管你是什么资质,都得看你生没生对时候。”

  “知道自己比不过的时候,就得服气。人呐,可以跟人争,但是不要跟命争。你们这辈子赶上了好时候,也要懂得知足长乐。”

  舒雅轻轻靠在外公的肩膀上,“外公的学问,比我们老师的还高。”

  “外公哪里有什么学问,就是这辈子啊,什么乱糟的事都见过,见得多了,觉得人这辈子,争来争去,没什么意思。但有本事的年轻人,又怎么能不争呢,各人有各人的福咯。”

第42章 生意经

  舒雨留下来, 帮着路晁收拾饭桌, 路妈妈把东西收进厨房,回来见到饭桌折叠起来靠上墙,儿子扫完地去洗手,回来的时候端上酸梅汤。

  “小雨外公干嘛急着要走, 一块坐下说说话多好,他年纪大见识多,还能帮我出出主意。”路妈妈刚才可是挽留了半天。

  “外公想早点回去收拾收拾, 要是差了什么, 还能赶紧去买。”舒雨知道, 外公对于做生意的事不热衷, 甚至有些不喜, 留在这里出主意八成是要泼人凉水。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干脆不听不说省得忍不住。

  “那也是, 快尝尝阿姨自己煮的酸梅汤。”

  浸在井水里降过温, 喝一口暑气全消。

  “我听路晁回来说教辅书的事,也觉得好, 可是想干吧,又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路妈妈是真的想过一遍。

  如果当成给学校的建议,最大的可能是束之高阁。就算做, 恐怕自己这个提议人也会被领导抛开,另选他的亲信去操办。做得好了,学校是又得名又得利,她又能落得什么呢?说不定还会碍了领导亲信的眼, 不仅没好处还要被打压。

  不是路妈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种事在人员架构无比臃肿的单位,真的再平常不过。她一个刚刚调去的新人,哪头都不靠,真干出彩来了,比默默无闻更招人恨。

  “您单位有校办企业吗?”现在的机关单位,多数都办有企业,安置单位员工的子弟,包括积攒点小金库,十分方便。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因为中央的一纸文件宣告结束。

  这也是一直被人垢病,机关单位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一个方面。自己管着相关行业内的企业,结果自己下属办着相关企业,里头还都是自己单位的员工子弟,很多时候走漏消息或是抢定单,再不然多发几张奖状,或者帮着捂捂盖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时间一长,行业内别的企业怎么想,随着国家体制的完善化和正规化,这事必然要做个了断。

  不过了断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就说现在的事,路妈妈工作的师范中专肯定是有校办企业的,而且不止一家。

  “出版社,印刷厂,酒楼,总共这么三家。”路妈妈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学校还开酒楼,别觉得好笑,只要地理位置好,有沿街的门面,怎么就不能开。开一家酒楼对外营业,领导招待客人还能签单,提前定座点菜,不比去外头方便。

  出版社印刷厂倒属于校办企业的标配,当然,说是社说是厂,规模都极小。出版社小到就小猫二三只,负责出版校办期刊,给老师下任务,每个班都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交钱订阅。

  “这事老师和学生都不高兴,印刷厂还能在外头揽点活,出版社是完全靠学校养着。”路妈妈苦笑,出版社的总编是校长的亲弟弟,这也是出版社存在的理由。

  印刷厂的厂长是副校长的小舅子,为人比总编灵活一点,但也和总编一样喜欢摆关系户的谱。总之舒雨听完,陪着路妈妈苦笑,这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也总算理解了路妈妈的担心,抢功什么的根本不是担心,而是必然嘛。

  “我原本是想,挂靠着出版社,然后找学校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编撰辅导书,最后以学校的名义请一些中学的校长或是老师过来宣传宣传。”通过宣传,让老师对学生直接 ,显然是最有效果的。再说只要教辅书的质量好,老师 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个方法,路妈妈肯定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因为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想保住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需要领导的大气。

  而中间路妈妈即得出力又得垫钱,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说,不是教辅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怎么解读都可以,万一领导反悔路妈妈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说签协议,这个时代跟机关单位签协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愿意遵守没协议人家也会遵守,不愿意遵守协议就是一张草纸,说撕就撕。

  问问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就知道,一肚子烂帐,翻出来都嫌酸。只能说国家往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无论思维还是制度,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被风浪扫到也就扫到了,这就是命。

  至于教辅书怎么编撰,舒雨就不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方面人家路妈妈才是专业的。

  路妈妈也就是知道自己专业,该怎么去做教辅书,才会这么上心。不然告诉她现在服装行业暴利,她也就是羡慕一下,自己参与不进去,利润再高也没她什么事。

  至于说辞掉工作专门做生意这种事,这个时候的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得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有大量的公职人员下海潮。现在还是公职的天下,特别是社会地位和做生意的人完全不同,这个差距在目前来说,不是有钱可以弥补的。

  聊得差不多了,路晁送舒雨回招待所,约定了明天送他们上火车。

  回到招待所,金外公还等着她呢,看她回来赶紧问道:“你出主意就出主意,可千万别劝。”

  “外公,您今儿一早就开始嘱咐我,怎么会忘呢。我真的就是出一主意,其实真想干还挺难的,里头有风险,我可不敢劝。”舒雨知道外公是为她好,生意上的事,最怕失败之后找后帐,往往到最后朋友亲人都得翻脸成仇。

  “你也没提合伙的事吧。”

  “这事没法合伙,我们离得远出不了力,光凭一个主意合伙,没有这么办事的。”就算是到后世,一个主意也不值钱的,除非你参与进去,不管出钱还是出力,至少得出一样,主意才能算一点附加值。

  从现在再往后几年,倒是疯过一阵点子大王,但人家也没说拿点子合伙,就是赚点门票钱,赚点出版钱。不过这些人成功的关键,是会忽悠,能靠演讲煽动人的情绪,而不是真的能倒出多少含金量的点子来。

  外公彻底放了心,“对,合伙的生意不能做。”前头说生意失败了翻脸成仇,孰不知生意赚钱了,有可能翻脸更快。

  “我也就是那么一说,我们县中学的老师好多自己都只是高中毕业,有些知识点讲都讲不清楚,我当时就想,要是有配套的辅导书,再加一些新颖的习题该多好啊。这不就是随口一说,结果路阿姨上了心吗?”

  “嗯,辅导书听着就比锅靠谱。”金外公觉得外孙女真机灵啊,顺便就吐了一嘴槽。

  舒雅笑得倒到床上,“我还没问呢,程燕用那口锅,用出效果来没有。”

  反正他们宿舍那个天天顶着锅练功的上铺同学,准备老老实实上高中,再也没人见过她的那口锅。

  “嗯,天天说她皮肤白了,身体也好了。直到请假去医院打退烧针,才没继续提了。不过她特意跟我解释过,这只是说明她练的不到位,跟大师无关。”舒雨很辛苦的忍笑,才把这段话说完。

  舒雅笑的在床上滚来滚去,就连金外公都差点笑出眼泪,“以为换个名目就不是江湖骗子吗?解/放前就是这一套,换汤不换药,这太阳底下啊,没有新鲜事。”

  “发了电报回去,你们舅舅会去接我们。”金外公回去睡他的八人间,留下姐妹俩,让他们好好休息,明儿得早起。

  “咱俩晚上睡一张床呗。”舒雅非要挤过来。

  还好都是瘦子,舒雨拍拍床沿,“你不怕热就行。”

  “别看京城也热,晚上倒是凉快,比我们哪儿好。”

  “是不是觉得这儿什么都好。”舒雨知道,姐姐一定是有话想说,甚至都忍不到回家。

  “嗯,马路宽,楼房高,人多车多,这里的人天南地北什么都知道。”

  “嗯?”舒雨心想,他们也没打车啊,坐公交也能遇着出租车师傅啊,这是上哪儿被侃晕的,她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面试能不能通过。”如果舒雅没有来过京城,接到剧组拒绝的消息,难过一天就能抛到脑后。

  但来过之后,心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如果现在接到剧组拒绝她的消息,估计在很多年内,都会成为她一提起来就觉得遗憾的事情。

  “姐,我不知道面试能不能通过,但如果你想来京城,我会非常支持。”舒雨希望姐姐能走出长尾镇,走出小县城,如今她自己也这么想,她当然是全力支持。

  “可我能来干什么?”舒雅叹气,呆在这里不是目的啊,得在这里找到工作才行。

  没想到,舒雨竟然轻笑起来,惹得舒雅去挠她的胳肢窝,“我都愁死了,你还乐。”

  “傻姐姐啊,你忘了自己的手艺吗?”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个裁缝铺子,或是干脆开个另类的服装店,专门卖自己做的衣服,还怕没生意。

  “对啊。”舒雅一巴掌拍到妹妹的大腿上,惊得舒雨直叫唤,惹得舒雅又是笑,又是给妹妹揉腿。

  一边还要抽空说个话,“跟你学裁缝,大概是我长这么大,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你的手艺还差的远呢,想出师回去有得练。”舒雨故意打击她。

  “你放心,回去我就头悬梁锥刺骨,每天拔刀一万次我就不信我练不成绝世神功。”

  舒雨还没说话呢,舒雅又道:“我现在有点后悔了,真的应该好好学习的。”

  如果能考上京城的大学,不就顺利成章留在京城,还能分配工作吗。可惜啊,往往都是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学习有多重要,等毕业了才知道后悔。

  “你一定要考上大学,考到京城来,到时候咱们姐妹还在一处。”舒雅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第43章 回程巧遇

  “一言为定。 ”舒雨伸出手, 和舒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并不是舒雨嫌弃自己的家乡不好, 而是在这个年代,想要做些事情,一定得到大城市。哪怕最后年纪大了回去养老呢,但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城市看一看寻找机会。这个道理,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都是适用的。

  当然,如果觉得安逸的生活适合自己, 并且不喜欢折腾, 那么留在家乡也是不错的选择。

  翌日, 路晁如约前来送行, 带着路妈妈洗干净的水果, 还有几包方便面。

  “这就是方便面啊。”舒雅一下子被方便面吸引住了。

  舒雨都快没脸看了,不过也不奇怪, 吴县还没方便面卖呢。这个时候方便面还真是稀罕玩意儿, 主要是产量不高,大家买来就是吃个新鲜, 没吃过的才会嘴馋,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

  真吃过一回,再叫他吃, 未必愿意吃第两回 。

  “我妈昨天晚上去朋友家拿的,说你们坐火车上吃正合适。大夏天别的东西也不敢多带,就这玩意儿不怕放。用开水泡一泡,倒上调料就行。”

  一路送他们去火车站, 还买了站台票将他们送到车厢里才告别。

  后世站台票几乎绝迹,现在却十分盛行。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车票是进不了站台的,但很多情况下,乘客的行李多,或是亲人不放心想送上火车。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站台票,票不贵,一毛二毛,后来涨到一块二块的,买这个票就能去站台送人上车。

  在车窗跟路晁挥挥手,舒雨重新坐了回去,加了钱的卧铺车厢拿到的却是两个上铺一个中铺。可见这年头,钱还是没有关系好用。

  不过有卧铺他们也不挑什么了,金外公身体很好,干惯了农活爬个中铺根本不在话下。只是没有想到,不断有乘客上车,有两个人经过他们车厢时,与舒雨无意中对视一眼,一下子双方都给愣住了。

  来京城时火车上住上铺的两个业务员,就这么巧又是同一班车回去。

  “唉哟小姑娘,上回可真是谢谢你了。”两个业务员赶紧道谢。

  舒雨连称不敢当,“可不敢说谢,人家说的未必就是假的。”

  两个业务员闹了个面红耳赤,“不不不,真是多亏了小妹妹提醒。我们还自诩老江湖呢,结果还是差点着了人家的道。”

  他们是没上当,但骗子可没闲着,又找了一个目标。这事已经在他们业务员的小圈子里传开了,人物都能对得上,就是那个金手表。上当受骗的业务员还在京城的招待所里哭呢,挪用了公款,这是够得上判刑的事,大家私下估计,没个三五年出不来。

  工作没了,还得坐牢,可以说毁掉了一个家庭,这教训也太大了,谁不后怕啊。特别是两个差点上当的业务员,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要不是人家小姑娘好心提醒一句,现在哭的就是他们。

  再想想家里的老婆孩子和父母,手脚软得跟泡了水的面疙瘩似的,提都提不起来,说是小姑娘救了他们一命也不为过。

  这会儿见着了,可不就赶紧道谢。

  金外公在旁边听了个周全,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不由诧异道:“你怎么知道他的手表是假的。”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