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5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省城也没有?”老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可不呢,您要不再考虑考虑,回见啊大姐。”舒雨一副根本不愁出货的样子,站起来就要走。

  老板一把抓住她的书包带子,把她给扯了回来,“小妹妹别走啊,真的只有一千个?”

  “您四处瞧瞧,瞧够了真没有我再来。”这个时候不用解释,人家要的不是解释,是信心。

  “得了得了,我全要了,不过我可得点数,要是以次充好,姐们也不是吃素的。”

  “您准备钱,我去提货,半个小时您够不够。”舒雨压根没理老板的后半句,那是她给自己提气呢,不用管。

  “小瞧人不是,不就是三百块的事,你赶紧提货。”老板从床上堆满的杂物中间抽出一个包,用手拍了拍,“放一百个心,只要东西没问题,少不了你一分钱。”

  “您是这个。”舒雨竖起大拇指,就这位大姐屋里的乱糟水平,小偷来了也得甘拜下风。扛走几麻袋货,心里正美呢,殊不知真银白金放在他眼皮子底下都没偷着。

  “那是,也不看看姐们这儿的生意多好。”

  老板明显跟舒雨不在一个脑回路上,舒雨也没功夫跟她逗这个乐。

  去混沌摊找着舒雅,取了编织袋,让舒雅还在原地候着,不过这回加了一句话,“我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出来,如果没出来,就在街上喊,大喊大叫那种,懂了吧。”

  舒雅脸刷的一下子白了,“不是,你这是什么意思,真有危险?要不然我替你去,你守在外头。”

  “姐,我是说万一,万一懂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八/九十年代的治安并不好,如果是在企业或是事业单位上班,两点一线的人,未必能感受到。

  但做买卖的人,应该感受强烈。一方面是这年头做买卖的,大部分都是没正事可干的人,说他们是原本社会的边缘人物,完全没问题。另一方面财帛动人心,整体素质上不去,周围的人荷包里还兜满了钱,想想这治安,能好得了吗?

  好说歹说,舒雨才把舒雅按在原地,“你代我去,那不是露馅了吗?人家一看就知道,就咱两个小姑娘。你不露面,我就能编出一脸横肉的八尺大汉来,威摄,威摄懂不。”

  舒雅知道妹妹说的有理,有点后悔,早知道一开始就该自己去。怎么明明自己长了三岁,胆子还没妹妹大呢。看她在外头昂着头搁人家铺子进进出出,还有跟人说话的精气神,真正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啊。

  舒雨此时心里正美呢,虽然知道她的发圈肯定能卖出去,但这么顺利,一次出清的结果,还是让她觉得运气当真是好极了。

  推着编织袋进来,老板吓了一跳,这才几分钟,立刻明白外头有人等着小姑娘呢。也是,谁家大人还真放心让一个小姑娘当独行侠啊。

  再等看到编织袋下头的轮子,老板倒没像舒雅一样惊为天人,只是轻笑道:“比行李箱轻巧,拿来装货倒是个好主意。”

  舒雨拿了钱,就坐在屋里,看老板一个人拆了包装点数。点完数还要抽查质量,看完才满意了,“还真是深城的手工,我们这边做不出来,就是仿了也是山炮味。”

  生意成交了,当然不用再争锋相对,适当说点好听的,交个朋友嘛。小姑娘的舅舅是公家人,又能去深城,说不准下回又能带回什么好东西。

  “大姐是个懂行的,特别是拼色的,人家有设计师有美工,咱们这边拿到啥算啥,硬给拼一块,能一样吗?我舅舅说,谁要一口气把货包圆了,绝对是个爷们。”舒雨又竖起大拇指,这绝对是夸人的话。

  老板抿了嘴一笑,“那我要考考你,你这货又不多,一共也就三百块钱,怎么就是爷们了。”

  八二年的普通人,低的有一个月拿十八块的临时工,能拿三四十块钱的就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有高工资月入过百的,那都是评了级别的高工或是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士,一般人可碰不着。

  但在这条街上做生意的老板,别看外头人瞧不上,处个对象还要被丈母娘嫌弃。但哪一家一天的收入,也能轻轻松松盖过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三百块钱对他们来说,还真不多。

  舒雨也抿了嘴笑,“东西是小,但架不住这是正宗深城货,整个川市独一份,别人想进货都没地方找去,就凭这个噱头能带来多少客源。这些人进了大姐的店,难道买一个发圈就走。这么好的噱头您不留在自己店里,还分给别人,这哪里是分发圈,是分客源啊。”

  老板听了心花怒放,她还真没想到这么多。只是赶了巧,她已经在计划去省城开分店的事,如果省城真没有,说不准能在省城卖个高价。

  结果舒雨这么一说,仿佛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事情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全凭本能没人总结也没人能将现象和本质解释的这么清楚。可现在,她觉得自己顿悟了,高僧顿悟能够立地成佛,做买卖的人一顿悟,这绝对是要发啊。

  老板将舒雨送到铺子门口,还将自己即将在省城开业的铺子地址抄给她,还留了两个座机号,都是拔通之后,帮我叫一下谁家的那个小谁,现在都这样,别说 ,BP机都没影子呢。

  “你爹妈有你这么个闺女,可算是想着了,后半辈子等着享福吧。以后再有这种事,直接来找姐,只要姐吃得下,不叫你跑第二家,咱们互惠互利。”

  舒雨回报一个特情深意重的笑容,“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快步找到一直等在混沌摊子前的舒雅,舒雅好奇道:“刚才那人就是老板啊,你们说啥呢,站在门口还难分难舍的。”

  “能说啥,还不是商业互吹。”

  “互什么?”舒雅傻眼了。

  “没,我说我们时间不多了,还得去个地方,快走。”

  “你在川市还认识人?”舒雅被妹妹带到一片民居,在一片错综复杂的地形的绕来绕去。

  再过二十年,这种地方叫城中村,现在就是一片普通的居民区。大多是平房,再加上不断的乱搭乱建,导致地形比迷宫还复杂。

  可看妹妹明显熟悉地形的样子,舒雅惊讶极了。

  “嘘,地址是我偷听来的,你一会儿听着就是,别开口说话。”舒雨心想,我会告诉你初中毕业之后,我在吴县柳大娘的裁缝铺里,当了四年的学徒吗?这里就是柳大娘进货的地方,要不是有这个好地方,柳大娘可挣不着那么多钱给她儿子在省城买房子结婚。

  这个地方,还是柳大娘准备关店跟着儿子去省城享福,才透露出来的。她前世也就来过三回,再之后她开启了北上南下四处飘泊的生活,很少再回长尾镇,更别提来川市。

  对于舒雨来说,时间过的太久,不时要停下来仔细闻闻味儿,顺着香味找到一面显眼的金银花藤爬满的墙壁,也就找到了地方。

第8章 买布

  岳婆婆的布店就是自己家,她儿子在另一个省的大厂子里当采购员,经常能搞到一些低价处理的布料。有时候是瑕疵品,有时候是保存不当被雨水浸了色,又或是抽了丝。有不成幅的料头,也有积压的处理品。

  东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岳婆婆家的白,就是价格低廉。一个便宜三个爱,但岳婆婆有个原则,她不做个人生意,只跟裁缝铺做买卖。

  这样的便宜事,裁缝铺也不会告诉竞争对手,所以岳婆婆这个地方一直很隐蔽。除非熟人介绍,一般人提着猪头都拜不着庙门。

  舒雨是熟门熟路,但岳婆婆现在哪里知道她是谁,一脸疑惑道:“小姑娘找谁?”

  “岳婆婆,我是替我姨婆来拿货的,想问问您家有没有纱巾料子还有蕾丝料子。”

  能找到自己家,还知道她姓什么,一开口就是布料的事,岳婆婆也不疑有他。说到底她是做生意的,不想闹出太大动静是因为不想让人联想到她儿子的工作,但肯定不会把掏钱的客人往外推。

  至于别人让自家亲戚来跑个腿什么的,实属平常,没必要细问。

  岳婆婆便道:“纱巾料和蕾丝料之前就有,不过都泡过水,颜色花的厉害,你看看能不能要,能要的话,算你便宜点。还有刚到的一批新货,挺多好料子就是不成幅,你自己去挑挑。”

  纱巾料和蕾丝料都不是便宜货,而且娇贵的厉害,不能日晒不能雨淋,一出状况就全毁。

  “那我们看看,要是真便宜,我们全要了。”舒雨书包里背着还热乎的三百块钱,很是豪迈的说道。

  岳婆婆一个人住,房子宽敞的很,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当作仓库。舒雨不仅拿走了所有的纱巾料子和蕾丝料子,又点了各种颜色的厚绸布,这是化纤料子,颜色特别鲜艳,但是不透气。最后翻出几块棉布的料头,直接将编织袋塞得满满的。不够,还在岳婆婆这儿,现捞了一个编织袋才装下。

  这些布料一共也就花了一百块钱,舒雨觉得便宜极了,舒雅却觉得贵得吓人。她到现在都不知道妹妹到底赚了多少钱,总觉得他们似乎是在干一件大事,心里慌得厉害。

  “岳婆婆,您这儿以后会不会有牛仔布。”舒雨问道。

  八十年代初开始流行牛仔裤,低腰大喇叭的牛仔裤是这一代潮男潮女的最爱,只要穿上牛仔裤,不管是文艺青年还是摇滚青年,你就是青年里最靓的崽。

  舒雨怕岳婆婆不知道,解释道:“就是靛蓝劳动布,不亮堂的那种蓝色,厚的,耐脏。多洗几水,会掉色那种。”

  岳婆婆“嗐”了一声,“给小年轻做牛仔裤的那种布料嘛,我知道。不过这种布处理的少,要拿也是合格品,想捡大便宜是没有的,不过指定比批发价还便宜。”

  “那您给我定几匹,可以先给您定金。”舒雨眼睛一亮。

  “用不着,你下个月再来看看。”岳婆婆很是大气,又告诉她,“这布不论匹的,论米卖,等有了再跟你说价。”反正不管论匹还是论米,都得拆成料头再到她这儿。

  姐妹俩重新推着编织袋出门,舒雅总算解除了不能开口的封印,想问的事情太多了,一时竟不知道从何问起。

  最后问了一句最不相干的,“岳婆婆挺能干啊,一把年纪还支起这么大一摊子事来。”

  “她厉害着呢。”这年头做生意的分两类,一类是社会边缘人物,胆子大出来拼一把的,一类就是岳婆婆他儿子这样的,用单位的关系,给自家捞好处,公私两不耽误的。

  “你那一千个发圈,到底……”舒雅最想问的是这个。

  舒雨看了一眼四周,伸出三个手指头。舒雅惊呆了,“三,三十。”

  就一点碎布头子和皮筋,成本能要多少钱,这一来一去就是翻倍了呀。

  “瞧你这点出息。”舒雨故意嗤了她一句。

  “难道是,是……”对啊,刚才买布都掏了一百,这钱哪儿来的,肯定就是刚才赚的呀,那是多少,难道是三百。

  “你猜对了。”

  “天呐天呐。”舒雅的表情不是高兴,而是害怕。要是真赚了三十,她大概会非常高兴。但变成三百,那就成了惊吓。

  这可是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要是临时工,一年可能也就这个数。但妹妹只用了一天,不对,应该说只用了一个月就赚到了。舒雅满脑子都在想,到底是这个世界太疯狂,还是妹妹是妖孽。

  “你知道我做的发圈,人家摆到店里要卖多少钱一个吗?”

  “多少,三毛五,四毛,这,这能有人买吗?”几毛钱倒是不贵,父母还在的时候,他们姐妹一个月也有三五块的零花钱。不过就算舒雅再爱美,也不会花好几毛钱,去买个发圈。

  可是,真的不会吗?舒雅摸摸自己头发上的发圈,又不能确定了。

  “美得你。”舒雨比划出一个八字,“要是她能拿到省城,一个卖上一块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啊。”舒雅短暂的尖叫被她自己给捂住了。

  “那我们自己卖啊。”这中间得差多少钱啊,舒雅左算右算,这一进一出要少赚五百块钱,心疼得心口直抽抽。

  舒雨白了她一眼,没声好气道:“想什么呢。”

  说完快走两步,再不抓紧,他们可赶不上末班车,今天回不了家,舅舅得急死。

  一路上舒雅都在纠结这个问题,想到自己没有沿街叫卖的本事,就这么错过了五百块。这心情就跟后世想到了号码没买彩票,结果号码中了五百万的心情,没什么两样。

  下车之后,舒雨看着熟悉的家就在不远处,心情轻松道:“别想了,沿街叫卖是卖不出价格的,那叫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改明儿,我教你点别的,帮你把那五百块赚回来。”

  “什么我的你的,那你是辛苦赚回来的,明天我给你存银行去。”舒雅终于不纠结了,拖着编织袋,手里拎着给表弟称的半斤饼干,离得老远就喊,“阳阳,快出来,给你买好吃的了。”

  一个小身影跟旋风一样卷出来,扑到舒雅腿上,接过零食两手抱住,发现是饼干,笑得见牙不见眼。

  隔壁左右有邻居家的孩子听到声音从自家院子里探出头来,看到金阳手里的饼干,扭头就回屋找爹妈。吃过饭洗过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打孩子呗。

  于是金阳就在小伙伴一片叽哇乱叫的哭声里,趾高气扬,象个将军一样胜利回朝。

  舅舅帮他们把东西放进屋,一指厨房,“锅里有粥,柜子里有拍黄瓜,赶紧去吃。”

  舅妈见儿子捧着饼干,脸上立刻堆上了笑容,“你们俩怎么一出去就一老天,你舅舅从下班开始就坐立不安,一直等到现在。”

  一扭头对金明天喊道:“赶紧去洗澡,水晒了一天,再不洗凉了。”

  他们这个地儿夏天热的很,白天拎一桶水放在太阳下,到了晚上用来洗澡正正好,也省得再烧热水,省柴省电不是。

  “舅妈,这个送你。”舒雨拿出一个发圈,是比较素净的灰白咖啡三色格子,给常红心这个年纪用,正好合适。显得有点格调,又不招摇。

  “呀,怎么还有我的呢。”常红心倒是没客气,接过来就往辫子上绕了两圈,学着姐妹俩的样子戴起来。

  舒雨在家踩了一个月的缝纫机,她天天看,再看姐妹俩头发戴的,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

  “我拿做的发圈跟人换了点料子回来,又接了一个大活,要是舅妈没事可以来帮我们的忙,到时候给您算一份工钱。”

  今天早上带走一编织袋的东西,晚上再拖回来两编织袋的东西,住在一个屋檐下,肯定得有所交待。再接下来她事情多着呢,家里能利用起来的人手,都得利用起来。

  “啊,还有我的事,我能干啥啊。”常红心不敢相信,她可不会踩缝纫机,主要是她娘家也没有,想学也没地方学去。不过要说缝补的针线活,农村妇女哪儿有不会的道理,打八岁起,她家里的衣裳就该她缝补,到现在,孩子的小衣裳小袄,都是她自己做的呢,鞋底儿都会纳,手艺可没得说。

  所以她谦虚归谦虚,心里却是不虚的,不就是针线活吗?不会缝纫机,拿一双手也照样干得出活来。

  “您能干的事多了,明天咱们再商量具体的。”舒雨实在是累了,有些熬不住。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