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许愿树 第25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爽文 快穿 女强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何艾淡淡的笑回道,“哦,你说的是你在飞龙山中私养的那群私兵吗?早在一年半以前,他们就已经被本官给招安了,现在已经是镇守府的正式兵丁,说起来,还要谢谢你啊,这一年多以来,给本官提供了不少军费!”

  心中最大的底牌突然被这么揭开,

  “何莨,你不得好死!你污蔑老夫!老夫一定会向圣上申冤,你私吞赈灾款,还为了侵占无辜百姓的家财,无故抄家毁族,你会遭报应的!”

第37章 第二集 15

  三年期满,何艾并没有离开云桂,过去盘踞在云桂之地的一众势力被她给连根拨起后,随着那人与罪证都被押解进京,交由大理寺审判,云桂空下的的那些官位,都由何艾带去的那批学生暂代。

  由此,整个云桂之地可谓是完全成了何艾的一言堂,政令一经发下,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执行,真正到了政通人和的地步。

  纵然是被中原人视为蛮夷,无法教化、天生反骨的少数民族,也都不过是些普通人,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能饱腹,寒冬腊月能有御寒之所,父母子女能有活下去的机会罢了。

  何艾主政,但凡是政府工程征工,向来都会包吃住,按工按市价支付工钱,让百姓们劳有所得,而不似过去般征徭役,让百姓做义务工,干着最辛苦,能要命的重活,却连饭都不让吃饱。

  花三年时间,才彻底将云桂一地尽握手中后,何艾便开始尝试着推行她寻思已久的政策,如重新统计人口,仗量土地,实施摊丁入亩、在各村镇设立蒙学,按在金兰书院实施过的拼音教学模式教导那些孩子,同时也能给有心想学的大人扫盲,顺便推广官话。

  这一切都令那些百姓们十分感激,对朝廷也更具归属感。

  当地被抄掉相当一部分士绅豪族后,纵然余下那些豪门大户对摊丁入亩,也就是取消人头税,在每亩田地里增加相应的税收之举十分反对,也不敢再出面质疑。

  而这项在后世证明,对无地少地的百姓而言,十分利的新政策,不仅可以减少穷人的负担,有利于人口的增加,还能加强无地或少地百姓们的流动性。

  这一举措极大的损伤了那些田多地广者的利益,也相当于砍掉了那些借人头税中饱私囊的官吏的摇钱树,却是项真正的惠民之策,低层那些老百姓们的感受最深。

  而整个云桂地区的官员,要么是何艾带过来的人在代职,要么都是些既不敢与吴越泽等人同流合俗,又没有能力改善大环境,只能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

  早被何艾那些雷厉风行,还层出不穷的手段给的吓破了胆,唯何艾的命令是从,有想法也不敢提,只知照做。

  “大人,这这摊丁入亩的政策虽好,可税赋向来是一国之本,轻易很难改弦易辙,恐怕只能在这云桂之地进行试点,很难在整个大周朝全面推广啊!”

  经过这几年的共事,何艾对跟随她一起过来的这批来自金兰书院的学生情况,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中,这个暂代别驾一职,可以直接帮她处理各方面政务的木昌荣,是何艾最为欣赏的一个。

  这个现年仅十八岁的孩子敢想敢做,思想非常活跃,为人做事都很大气,同时还非常聪明,求学心切的同时,还能一点就通,何艾自然非常乐于用心培养对方,毫不藏私的将自己从后世学到的那些思想与理念教给他。

  何艾自认是个脑子还算好使的人,可对她影响最深的那一世,受身体健康条件的限制,导致她的行动力并不算强,真正做起事来,她可能还不如这些的学生。

  可她曾经接受过的教育,让她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这个世界,将一些适用这个时代环境发展的理念与方向给指出来,让这些能力出众的孩子们可以在方向明确的前行。

  “只要试点能取得成功,我们就可以用数据说话,但凡是新的政策,往往都会给某些人的利益带去一些损伤,但这只是一时的,当时间证明,新的政策也可以给他们带新的利益点时,他们就不会再那么抗拒。”

  木昌荣点头道,“所以,试点很重要!”

  “准确的说,应该是在试点中取得的各项准确数据很重要,不管你认为再怎么好的举措,但凡事关国计民生,都需一步一步慢慢来,不可盲目的直接在全面铺开,那样急功近利的结果,只会让好事变坏事。”

  “就像您当初在执意要在这里兴建水利,铺桥筑路一般,当那些工程完工,确实可以明显给这云桂之地带来好处,连吴越泽他们也可以跟着受益时,不仅不再如之前那般抗拒反感,还为您歌功颂德。”

  何艾点头道。

  “这些都是基建,做好基建,才有机会吸引人流量,盘活地方经济后,才能给百姓们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让他们增加收入。”

  说到这里,何艾又补充些题外话。

  “我们虽然是读书人,但要树立正确的金钱态度,在这世上,想做什么都得钱,有钱才好办事,有能力赚钱,还有能力带着手下人,带着百姓,在不损伤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让大家都有钱赚,都能得到好处,各得所需,才是真本事!”

  在这点上,木昌荣倒是深有感触,对何艾的本事也是真心的钦佩,因为不仅她利用建立金兰书院的机会,将一座少有人烟,且产出不高的中下等农庄变成一个聚宝盆的事,已成为书院的经典案例。

  而他跟在何艾身边的这三年,更曾亲眼看到何艾是如何变废为宝,将山中一个不起眼到无人问津的野生植物果实,变成这云桂之地的特产。

  然后,那种名为小米辣的东西不仅成了贡品,还成为外地客商争相抢购的高价特产,因为何艾让人用那种十分辛辣,可以刺激人味蕾的小米辣,尝试着制作出大量的美味菜肴,然后连同菜谱一起推荐给外地客商。

  如此以来,不仅本地种植小米辣的那些百姓可以受益,那些客商可以受益,那些从客商这里购买小米辣与菜谱的酒楼食肆可以受益,对那些可以吃到新式菜肴的食客们来说,当然也是好事。

  尤其是当大夫们发现,在云桂川蜀之地生活的人,多吃这种辣椒对身体还有好处时,何艾推广销售小米辣的事,绝对是能让各方都跟着赚钱受益的好事。

  正当云桂之地发展的如火如荼,摘下早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帽子,成为一个风景秀丽,地理位置虽偏远,却交通便利,往来客商越来越多,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每年为朝廷上缴的税银逐年增加,形势一片大好时,与其相邻的川蜀之地则再次发生叛乱。

  接到明景帝派人从私下的秘密途径递送过来的手谕后,何艾立刻开始的做战前准备,一边调兵遣将,一边就地搜集粮草,同时还将自己手上的职务尽数转交给木昌荣,让他们准备代为行使知府一职。

  相处近五年,看到何艾的这些安排与布置,木昌荣当然知道这是有大事发生,他对自己的能力虽有信心,但他却对何艾接下来要做的事很担心。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何艾这明显是要即将带兵上战场的架势,他现在很确定何艾是个在治国理政,发展经济民生上都很有一手的治世之才,可对于他带兵上阵能否也旗开得胜一事,却心存疑虑。

  不管以木昌荣为首的那批学生怎么想,很快就有一批金兰书院出身的进士在吏部官员的带领下,前来宣旨。

  令何艾任平叛大将军,领云桂驻军尽快出发前往川蜀平乱,云桂之地的人事安排,暂先维持不变,新到的这批进士可暂充副职。

  在熟悉云桂之地的政务与民生情况后,再逐步正式接手云桂各地的职务,何艾之前带来的那批学生将回书院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此行在云桂之地立下的功劳将记录在案,作为他们正式进入仕途后的政绩资历。

  这些都是何艾之前就已经向明景帝提过的建议,云桂作为试点要地,务必要交到确定可靠,能继续贯彻执行他这些年颁布的各项政令的后继者手中,不能让云桂目前在稳中有序发展的大好局面被破坏。

  何艾所担心顾虑的,也正是明景帝所想的,就算没有去川蜀平乱一事,何艾最多再留一年,也会被调回京城,或是其他职位。

  而一直需要不断往里投钱的云桂之地,好不容易被何艾给整顿到可以为朝廷做贡献的地步,是绝不容有失的。

  而那批学生这几年来,跟着何艾在这边勤勤恳恳的辛苦近五年,不仅积攒下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能很好的继承何艾的一些观念与想法,他们可谓都已经是个成熟的官员,现在差的就是一张正式步入仕途的门票。

  只要再补上这张门票,他们势必将会成为备受重用的正式,不管是对这些学生,还是对明景帝,包括对百姓们来说,这都将是件好事。

  穿上一身将军胄甲后,何艾整个人的气质立刻大变,曾经当过兵的人,屡经训练,参加过战斗的气势,已经深深刻入骨子里。

  看着这样仿佛变了一个人的何艾,自认对何艾已经颇为了解的木昌荣怔忡之余,心中本来存有的那点担心和疑虑则迅速消失,因为他此刻已经无比清晰的认识到,眼前这人是个将军!

第38章 第二集 16

  川蜀之地向来富庶,下辖四州,成州、江州、奉州、元州,面积十分辽阔,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其中成州是明景帝曾祖父的同胞弟弟成王的藩王属地,其它三州向来都是朝廷的纳税大户。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朝廷的控制力度难免就会相对较弱,巨大的利益让某些野心家看到可趁之机,时有叛乱发生。

  只是这次的叛乱与以往那种某个山寨中的山匪聚集,占地为王的小打小闹不同,这次叛乱竟然是以成王为首的官方势力,勾结名义上的民间势力合起伙来造反,牵涉到三个州,只剩下奉州尚在勉力坚持。

  成王谋反之前,让人以成州、江州两地皆有流民作乱为由,向朝廷里要钱要粮用于平叛,结果到后来才发现,成王才是这次大叛乱的始作俑者。

  始终被蒙在鼓里的朝廷,甚至还给对方主动提供了大量的军需,让明景帝惊怒不已的同时,也异常寒心。

  成王府布下这么大的局,肯定是早有预谋,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透,可在此之前,满朝的文武提起这代成王,也就是皇上的堂叔,无人不夸其忠心可嘉,为人憨厚本分。

  因此,在无法分辩孰忠孰奸之前,面对这场声势浩大,已让对方占尽先机的叛乱,明景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派谁去平叛才好。

  在成州尽在其掌握的情况下,江州与元州的官方势力,要么直接投降,要么被对方势如破竹般的攻下,形势非常严峻,没有给明景帝留下太多考虑时间。

  就在附近任职的何艾,就是在这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何艾到云桂之地后,首先整顿军备,先将地方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也正是仗着这些优势,才能顺利解决那些本土势力的事,从没瞒过明景帝。

  而何艾身手很好,骑马射箭的本事都不错的事,当他还在京中时,就不曾隐瞒过,还时常去宫中校场里与人切磋,日常坚持训练。

  唯一让明景帝心中感到担忧的是,何艾毕竟是科举出身,创办金兰书院之前,更是个地道的一心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对于他能否带兵打仗的事,明景帝心中也没把握。

  可就目前这形势看,唯有何艾是最让明景帝放心信任的人选,让他不惜顶着满朝文武的抗议声,一意孤行的坚持让何艾就近领兵出战。

  何艾也没想过自己这辈子竟然还要领兵作战,虽然她当年也是当过几年兵的人,拥有过上尉军衔,却从没真正领过兵,只能算是非正式的兼职军人,甚至连军事演习都不曾参加过,在军事指挥方面,只拥有一些理论知识,毫无经验。

  这次却突然接到平乱的命令,实在令她有些没底,可她自己心里再怎么虚,表面上却仍能端出稳操胜劵的架势,再加上她也确实是个曾经的军人,经历过艰苦的军事训练,参加过战斗,身着一身戎装,气场足够强大,看上去相当有说服力。

  云桂镇守府的这些兵丁,都是张武泉与韩洵照着何艾提供给金兰书院的练兵方案,给训练出来的。

  五年来,他们以类似前朝府兵制的制度,让这些兵丁在保持每天的训练之余,还要参与种地养殖之类的劳作,不断培养出大量在战时可以立马召集起来上战场的士兵。

  充足的肉食供给让这批将士个个身强体壮,从不间断的训练让他们身手不凡,拉出来就是一队精兵强将。

  且因何艾深知在这冷兵器时代,马上作战的重要性,对周朝威胁最大的那些草原蛮族们,正是仗着马上作战的优势,让周朝屡吃大亏。

  何艾在全面掌控住云桂镇守府的权利后,就曾在镇守府原有的马场基础上,让人不惜代价的又大笔采购培养出一批良种马,最近两三年,不用再与吴越泽那批本土势力虚与委蛇的周旋后,不仅将吴越泽在暗地里豢养的那批私兵充公,还顺便收获了对方的座养马场。

  再加上近两年她将云桂之地的所有权利彻底一手抓后,在养马练兵方面向来是不遗余力,现在竟能直接组织起来一批上万人马的马上军团。

  留下小部分士兵,以应对云桂境内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后,何艾就带领着马上军团势气势如虹般的快速赶往川蜀之境。

  粮草等辎重都已准备充足,且已先行上路,何艾对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了解的并不多,但她不仅拥有张武泉、韩洵这等军事天赋极强,且由经验丰富的老将教导过的辅将,且她自身有着前世的优势,对这云桂与川蜀之地的地形十分熟悉。

  就算那些山川河流与城镇地域的名字与后世不同,但大概的山形与河流分布位置,还是差不多的,再结合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那种简单粗糙的地图,可以规划出更加便利的行兵路线,进攻路线等。

  这份令人啧啧称奇的本事,初时还让张武泉他们心存担忧,可最后的结果却证明,何艾还真不是在瞎指挥。

  她令将粮食烤制成干燥的类似后世压缩饼的干粮,让所有将士都随身携带,放弃非必要的辎重,极大的加快了行军速度,以比预期短上不少的时间进入到川蜀之地。

  此时的奉州已处即将沦陷的紧要关头,何艾则带队从敌后方发起攻击,一路势如破竹般的直接插入叛军的大本营,给奉州减轻极大的压力。

  纵然是早有预谋,私下培养的私军也确实经历过精心的训练,但在从云桂之地来的这批兵马矫健的对手面前,成王的那批本来素质还算高的叛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再加上何艾高效率的行军速度,抵达川蜀之地的时间完全超出对方预期,而对方的主力部队此时都聚集在奉州一带,由成王亲自带队,打算全力拿下奉州,以求能够尽快将川蜀之地尽收囊中。

  不仅已由成王的人手把持的州县防守不堪一击,就连其后方大本营的防守力量也不足,被何艾率队给端了个正着,每收复一地,就会将成王的人,以及依附成王的那些家族全都拿下,放出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控制起来的人,暂时主持当地的政局。

  成功拿下成王府后,何艾便让人给在前线亲自带队围攻奉州的成王稍信,若他赶紧缴械投降,就可饶他这些家眷性命,若不从,她就要大开杀戒。

  看着队伍中那一个个被绑起来,戴上枷锁后,尚有恃无恐的成王家眷,韩洵转回头打马上前,来到何艾身边,与她保持着只差一个马头的距离并行,担忧的劝阻道。

  “大将军,我们还是先派人将他们押送回京城吧,他们毕竟都是皇族中人,就算犯下这等大罪,也该交由大理寺与皇族宗正一起审判。”

  但凡战争,就不可能做到没有伤亡,哪怕他们此行是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换来极大的胜利,可纵有心理准备,那些损失掉的人马也都是何艾心中的痛,对发动这场叛乱的成王府恨意极大,听到韩洵的劝说,只是摆摆手道。

  “他们的用处大着呢,送回京里,太便宜他们了,你们放心,圣上已给我阵前全权处理一切事务的权力,我会让他们的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对何艾行事无所顾忌的风格已有所了解的韩洵闻言,心情变得更加沉重,越是知道何艾的打算,他心中越是不安。

  皇族柴氏的人丁不算兴旺,明景帝的兄弟只有三个,他的儿子至今也只有两个,第一代成王之所以被封在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蜀地,也是因为那代皇帝统共只有四个兄弟,一个早夭,一个少年亡,只余下这么个一母同胞的亲弟,极受当时的太后与皇上的宠爱。

  不仅皇上这一支,宗室中的那些王爷与郡王们,也都子嗣不丰,有的传了不过两三代,就断了传承,就连想要在宗室中过继,都找不到儿子多的人家。

  这种人丁稀少的现象,也导致皇室特别重视柴家血脉,就连皇上也不得不顾虑良多,而这成王府远在这成州,不仅顺利传了下来,子孙还相对比较兴旺,在皇族中属于较为罕见的个例,也让韩洵的压力更大。

  看了眼这位虽然智计百出,却因顾虑太多而深稳有余,勇猛却不足的得力助手,见他忧心忡忡,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何艾只好给解释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皇族子嗣艰难一事,天下皆知,可到了这成王府这,却突然变得子孙兴旺起来,还突然就开始造反了,你就不能细品一下?”

  韩洵本就是心思灵敏,非常聪明的人,经何艾这么一提点,他骤然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向何艾。

  “是圣上告诉您的吗?”

  “不是,近两年和这边打交道多了,我觉着这成王府的情况有点违和,让人给查出来的,谁知道人证物证刚搜集好,对方就先动手了!”

  韩洵却更加发愁了,“那圣上与宗正,还有朝廷百官们不知道这事啊?”

  就算知道,这是皇室丑闻,遮掩还来不及,恐怕也不会承认,何艾一旦动手,同样会落下致命的把柄。

  “好了,到时见机行事即可,不必现在就这么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