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127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青菜的晾晒看上去是个轻松活计,可那是量少的时候,这回顾婆子种了这么多青菜,量增多后,工作量猛增。

  幸亏冬日的时候编了晒席,又削了竹竿。

  霎时间,顾婆子家院子里架满了竹竿,无论是半空中的竹竿上还是铺在地面的晒席里,通通都是晾晒的青菜,瞧着热闹不已。

  顾乔除了早上挂晒青菜和晚上收青菜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防止小鸡过来偷偷啄菜,防止小团子搞破坏。

  搞定小鸡就够让人头疼了,除了她家自己养的小鸡,顾拓家也喂了十来只,一不注意就溜进院子里来,它们倒是吃不了多少,就是爱乱拉屎,若是青菜被它们践踏,那就全部浪费了。

  毕竟被小鸡踩过或者啄过的青菜,人再吃,这一想心里就觉得膈应。

  顾乔要赶小鸡就算了,偏偏还有个爱凑热闹的小团子。

  常常顾乔刚把小鸡往院子外赶,小团子就从院门口扑过来,吓的小鸡又回到院子里乱窜。

  小团子瞧着好玩,立即飞快地追赶小鸡。

  “叽叽叽叽!”小鸡被小团子追得直扑腾。

  那还没长开的小翅膀飞快地扑扇着,竹叶形状的红黄色爪子也蹦跶得飞快,在院子里如无头苍蝇般逃窜。

  顾乔害怕它们把青菜弄脏,只得飞快地将晒席卷起来,然后又多架起了几根竹竿,将青菜一条一条地晾上去。

  原本用晒席还可以偷偷懒,可没办法,自己养的狼,留着泪也要宠。

  顾乔只想仰头望天:宝宝不说话,宝宝心里苦。

  好在这今天都没有下雨,晾晒也就是五日的事情,等青菜变黄变干,顾婆子便要开始像去年那样加盐揉搓盐菜了。

  这一步有顾婆子和梅氏两人,顾乔在一旁也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去田里捡螺蛳,然后将捡到的螺蛳倒入自家养鱼的这块田里。

  去年村里的人都尝到了螺蛳的滋味,见她在田埂间捡螺蛳,大家心里便有些不乐意,于是在抽签犁田这天,便有人提了出来。

  “这螺蛳长在谁家田里便是谁家的,往后村里的孩子不可再去别人家里捡螺蛳。”

  “对对对。今日说清楚了,以后再去别人家田里捡螺蛳,那就不是捡,是偷。”

  有几个吵嚷得凶的,激动得说话喷口水。

第188章 新立族规,周密安排(一更)

  族老皱着眉头瞅了顾婆子一眼,知道大家极有可能是在针对她家。

  他用手压了压,清了下嗓子,这才讲道:“既然大家都有这种想法,那不如就把规矩立下来,往后各自管好自己的田,至于田里的螺蛳、鱼虾等,都是各家的私有物,未经许可捕捉,属于偷盗,若被捉住,便按偷盗处理。这般行事,诸位可有意见?”

  “没意见!”有人立即赞同。

  但同样的,也有人皱眉不语。

  “这不就是捡颗螺蛳吗?怎么就偷盗了?”还有人窃窃私语,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怎就牵扯到了族规。

  “那田里的泥鳅、黄鳝怎么算?”又有人疑问。

  “一并算在内。”族老干脆一刀切。

  “那人不去捉,鸭子怎么办?难道鸭子还不准下田了吗?”又有村民问。

  要知道,今年可不止顾巧儿家买了鸭子,其他人家几乎都买了,这若是鸭子不许下田,那怎么成?

  “这样吧,鸭子不算,这条族规只针对人。另外,各家用作鱼田的也就那么一、两块田,请各自做好防护,免得扯皮。”族老又道。

  “等等,我们租田的怎么算?”又有人冒出了新问题。

  像他们租田的,田原本是属于顾婆子这样的东家的,那田里的东西又该归属谁呢?

  “这……”族老朝顾婆子望去。

  要知道,族老家也有田租出来,顾婆子就算想要大方的把田里的东西让给租户也是不成的,这样会损害族老家的利益,让族老下不来台;可若是要了田里的东西,这岂不是与租户牵扯不清、制造矛盾?

  略微沉吟片刻,顾婆子便讲道:“这田是我的,这田里的东西自然也是我的。”

  有村民听到她这话,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顾婆子紧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家巧儿去捡螺蛳,也不过是孩子心性,觉得好玩而已,就像秋收后小孩们捉泥鳅、黄鳝一般。我是觉得,若为了口吃的就拘着孩子,这般较真,未免使孩子们生活太过无趣。而且说是偷盗,也太过严重了一些。我看不如这样,若是谁家的田不想让别人捡螺蛳,便插上红巾,在族老这边登记,就如我家门口那鱼田一般,给大家告知清楚,别故意去鱼田里捉人家的东西便是。”

  听到顾婆子的话,众人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谁家没孩子,既是孩子,大多不懂事。

  若真有哪一日孩子不听嘱咐,误捉了别人田里的泥鳅、黄鳝,就要背上偷盗的罪名,这未免太严重了一些。

  而且正如顾婆子所说,孩子们不过是玩闹添个趣味,若各家只能捉各家田里的鱼虾,那到了秋日,孩子们便无法三五成群一起玩耍了。

  更何况,租来的田里的东西仍是原主的,若是同意了顾婆子现在的说法,以插上红巾作为标记的话,那么那些没插红巾的田,大家都可以去捡螺蛳,实则对他们这些田少的租户大大有利。

  众人都不是傻子,琢磨一番后便有了计较。

  “我同意婶婶的说法。”

  “我也同意婶婶的说法,大家都是邻里亲戚,不用分得那么清楚。”

  “就是,再说我家不爱吃那螺蛳,太腥了,你们若喜欢,都捡去吧!”

  “我也不爱吃黄鳝,犁田的时候巴不得孩子们赶紧将那东西捡去。”

  ……

  众人七嘴八舌,最后竟是大部分人都同意了顾婆子的说法。

  既是如此,少数服从多数,族老便一锤定音,敲定了竖红巾标记警示的方法,随后便进行了犁田顺序的抽签。

  等回到家后,顾婆子将今日发生的事情与梅氏和顾乔说了。

  顾乔不禁翻了个白眼,“好吧,以后我不去捡了,虽然螺蛳好吃,但我真是太无聊了。”

  “这倒不用,反正现在已经说好了,竖红巾便是。”顾婆子笑了起来。

  “那咱们得赶紧绑上一条红巾,竖在田里。”梅氏说着就起身去找红布。

  不一会儿,她果然用竹竿绑上了红布。

  顾婆子瞧见了,便喊道:“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这天都快黑了,这会儿田水最凉,别下去了。”

  “行,我瞧着别人家也还没竖的,咱们家这么早就竖起来,倒显得太过急切了。”梅氏将竹竿放到屋檐下,又进了灶房来。

  “对了奶奶,咱们家犁地是多久?”

  “咱们家运气不错,抽到了中间,但我与人换了号,赶着最后再犁地。”顾婆子回道。

  “那耙地不怕来不及吗?”顾乔担心。

  犁地可不光犁了就成,等犁完了还得耙地,将田泥弄得稀松平整,方才利于耕种。

  她们家劳动力就只有梅氏和顾婆子这两个女流之辈,两人力气都不大,又都不能在水里长泡,一天做不了多少活。

  “放心,我与你庆叔商量好了,咱们家落在最后,到时候他带着牛和工具来帮咱耙地。我算了下时间,今年要种芝麻、棉花等,若是自己再耙地,这实在是腾不出手来,索性花点儿钱就是,人还轻松。而且啊,今年天气冷,咱们家小麦也要等到那时候才能收。”顾婆子讲道。

  顾乔立即朝顾婆子投去了敬佩的眼神。

  “奶奶,您好厉害!我是看到什么便想要做什么,可您这心里却似有一个缜密周到的时间表,什么时节做什么事,算得准极了。这样有规划有安排,立即让全家都有了节奏。”

  “那可不,你奶奶啊,心里早想好了。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今天是风明天是雨啊?要我看,你成天要种这样、种那样,若不是你奶奶帮你筹谋,你种什么都赶不上趟!”梅氏伸手戳了戳顾乔的脑袋。

  顾乔立即抱紧了顾婆子的胳膊,撒娇道:“奶奶,多亏有您!”

  “你呀,多大的人了,还撒娇。”梅氏在一旁嗔道。

  顾乔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只是刚抱着顾婆子的胳膊靠了一会儿她就想到了什么,连忙放开顾婆子的手站了起来,然后去到了墙根拿来了一株植物。

  “对了,奶奶、娘,你们见过这东西没?”顾乔连忙朝顾婆子和梅氏问道。

第189章 洞察秘密,夜半黑影(二更)

  “这是什么?”顾婆子将那植物接到手里,细细打量。

  那植株长着四五片扁平的叶子,叶片光滑,叶子都朝一个面生长。

  梅氏倒瞧出了些许端倪,连忙对顾婆子说道:“这不是长在山脚下,每年都会开浅紫色花的那东西吗?”

  “欸,还真是!”顾婆子也瞧了出来,不禁问顾乔,“这东西可是有何妙用?”

  她和梅氏都知道,但凡能被顾乔带回家的东西,那绝对都是有用的。

  顾乔抿着唇笑了起来,问顾婆子,“奶奶,您可会做豆豉?”

  “豆豉?”顾婆子看向梅氏,两人面面相觑。

  梅氏忍不住问:“这豆豉又是何物?”

  “这豆豉和豆腐一样,都是用豆子做的,不过豆豉保留了豆子的原貌,只不过经过一定的工序,口感带了风味,变得不一样了而已。就像……盐菜是青菜做的,一个道理。”顾乔连忙解释。

  “你是说,这东西能用来做豆豉?”顾婆子指着那植株问。

  “对。这东西叫豆豉花,用它就可以做豆豉。”顾乔点头。

  “巧儿,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些法子?又是怎么认得的这些植物?”梅氏终于忍不住问顾乔。

  “我——”

  “可别说是你舅舅教的,我看你舅舅压根就不知道这些。还有,家里的藏书我冬日晒书的时候都翻了一遍,没见着你说的什么游记,不如你帮我找出来,我看看?”梅氏直接打断了顾乔。

  顾乔心里“咯噔”一声,心跳瞬间加速。

  怎么办?她娘对她起疑了。

  这下可好,两条路都被堵死了,她可怎么回话?

  她脑海飞快地转着,情急之下有了主意。

  “娘,实不相瞒,好多植物是沈昭教我认识的。我去年夏秋不是常与他在山里吗?他着实教了我不少东西,至于做豆豉这些,则是他逝世的祖父告诉他的。”顾乔左右思量,只能先将事情推到了沈昭头上。

  “昭儿?不对啊,昭儿不是说你教他认药吗?”梅氏可不好糊弄。

  “您忘了,沈昭早在来咱们家之前,就已经在山上采药了。那次我与奶奶同舅舅去罗家村找罗庆叔商量犁地的时候,舅舅就已经去了沈昭家收药,那药就是沈昭采的。我当时说他跟着自己采药,还不是因为要将他说成是舅舅看重的人,叫村里的人不好妄动嘛。”顾乔低头抿了抿唇,装作有些委屈的样子。

  “那沈昭说能做豆豉,你就这么信誓旦旦一定能做豆豉?”梅氏还是觉得哪儿不太对劲。

  “沈昭那人虽然话少,但是从不妄语,奶奶,您说是不是?”顾乔连忙找帮手。

  “这倒是,沈昭说的话,可信。”顾婆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