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235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虽然这是一条“简陋”的龙,但是顾凌他们显然很用心,在她家灶房里转了整整三圈,期间举着龙身的小伙伴们也没有偷懒,尽职尽责的上下舞龙,看着倒是还有模有样,而且那吉祥话也说得颇好。

  财源滚滚,多好!

  全部弄完后,顾凌他们这才与顾乔一家人告别,然后出了门去。

  顾乔来到院子门口,看到顾凌他们去敲隔壁顾拓家的门,不禁笑着问旁边的沈昭,“哎,他们舞龙怎么没叫上你啊,按理说你是他们同窗,这种男孩子凑到一起的活动,应该叫一下你吧?”

  沈昭抿了抿唇,回道:“叫了,我没去。”

  “原来是你不给面子啊,我还以为顾凌他们仍然芥蒂你外姓人的身份呢。”

  “我……”沈昭望着她,嘴唇动了动,最后仍忍不住解释道,“我只是不喜欢而已。”

  “知道你不喜欢凑热闹,不过嘛,不要总是这么少年老成,偶尔凑凑热闹也挺好的。”顾乔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继续看向顾凌他们,双手抱胸,笑道,“我倒是挺喜欢看热闹的。”

  “你个丫头,有什么热闹你不喜欢凑吗?”顾婆子敲了一下她的脑袋。

  顾乔吐了吐舌头,回道:“发生在我身上的热闹我就不喜欢。”

  说完瞧见顾拓家不给开门,她疑惑道:“奶奶,叔祖家怎么不开门啊?”

  “这你就不懂了,龙拜年,村里人开不开门全看自己意愿。不过呢,这一开门肯定是要给红钱的,多少是个意思,所以也会有人家户不给开门的。”

  “哦。”顾乔点头,又道,“看这样子,估计是不开门的多了。”

  没想到她话音刚落,顾拓家那边却打开了门,将龙迎了进去。

  “十多年了,今年头一年有龙来,估计就是手头再怎么困窘,也想让龙帮忙带来福运吧。”顾婆子笑道。

  “这倒也是。”一家人遂站在门口,透过顾拓家洞开的院门,看着顾凌他们在顾拓家院子里舞龙。

  顾念恩被柳氏抱着,竟然破天荒的没有扯着嗓子嚎啕,而是咯咯的笑着,似乎很喜欢那草把龙。

  铜锣声立即响了起来,很快盖住了顾念恩的笑声,满院子的热闹。

  春节便在这样的热闹中逐渐过去,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底。

  顾婆子找来了泥瓦匠,按照顾乔提前画好的图纸与他们沟通,请他们在家里修建卤池。

  这卤池可不止挖个池子那么简单,还得设计好排水口,另外还要修建顶棚替它防晒遮雨。

  为了取水方便,卤池建在了灶房旁边以往堆柴、劈柴空地上。

  反正都要请人搭棚子,顾婆子又特意让工匠给沈昭单独搭了一间小屋子,就靠在厢房旁边,那屋子搭得小,却足够摆下床和书桌。

  如此一来,卖猪的钱差不多就去了大半。

  村里人见他们家新搭建了房子,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间,顿时都羡慕不已。

  又因为大家都喂了鸡鸭,红薯又能让他们果腹,从而可以卖掉一些粮食,所以在去年别的村子因为洪水欠收的时候,顾家村的村民反而能够吃饱穿暖,甚至还小有余钱,所以大家都在谋划着像顾婆子家一样养猪。

  一时间,春天才开始,顾家村已经有了百废俱兴、欣欣向荣之象。

第339章 大生意,绝妙主意(一更)

  二月一到,沈昭便入学了,日子仿佛与平日没有什么区别。

  这天,五味楼那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卢氏年前送到随州城里的灰豆腐反响很好,对方要下大订单。

  “大订单,多大?”顾乔兴奋地看着梅涣青。

  梅涣青张开了手掌。

  “五百斤?”顾乔试探性地出声。

  梅涣青立即点头,“是的,五百斤。而且……”

  他看向众人,脸上的笑容再也绷不住,讲道:“而且是初一、十五各供五百斤。”

  “什么!”梅氏有些难以置信,“那不就是一个月要一千斤吗?”

  她甚至已经开始计算这是多少钱了。

  顾乔却比她更快一步,直接说了出来。

  “一千斤,对外十文,那就是十两银子,二八分成,卢氏可以拿二两,咱们拿八两,成本四两不到,那咱们两家至少一家挣二两。也就是说,以后光是这一条线,咱们两家就能保证有二两银子的进项。”

  顾婆子跟着讲道:“咱们一头猪崽从年初喂到年末都只能挣二两多银子,这还不是纯利,还要剔除买猪崽的本钱以及喂猪的成本。”

  梅涣青补充道:“还有喂猪的人工,这也是成本。”

  霎时间,顾婆子的目光和他撞在一起,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挣钱的希望。

  “小小豆腐挣大钱,这句话还真是没有夸大。”顾婆子感慨道。

  “等等,咱们还有一项人工没有算。”顾乔连忙讲道。

  “什么人工?”梅涣青疑惑。

  顾乔又道:“这一项或许对舅舅家不存在,因为舅舅家人多,但是咱们家人少。一个月一千斤的订单,咱们两家一起供货,相当于每家每月要提供五百斤灰豆腐,如果算上提供给卢婶婶五味楼和咱们铺子的,那咱们每家估计也要月供一千斤灰豆腐。年前咱们在五天内做出了六百斤灰豆腐,可那是大家同心协力,如今分工做豆腐,还要兼顾农活,请人就势在必行。一旦请人,就还有人工的费用。”

  “这倒是。”

  “不过怎么都有赚的,这第一个月倒是不急,正月里做的灰豆腐总算是派上用场了,二月也还有时间,关键是怎么挺过三月和四月,毕竟是农忙时节。”顾乔又道。

  梅涣青提议:“如果我们把做水豆腐的这个环节包出去呢?”

  “不行,水豆腐贵且不说,无法把控质量是最大的问题。”顾婆子将这个提议否定掉了,叹了口气说道,“就直接请人帮忙吧。”

  “等等,既然生意不能分包出去,那农活呢?”顾乔另辟蹊径。

  “农活?”所有人都看向她。

  “对啊,最占用时间的是农活,收入最少的也是农活,如果咱们家非要干农活,那能不能花钱请乡邻帮忙干农活呢?这个他们擅长啊!比如翻土、播种、除草……这些咱们都可以请人。而且若是愿意出钱,肯定有人乐意干,甚至是抢着干。”

  “这个主意好!”梅涣青第一个赞成。

  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所以在顾乔没有提出这条建议之前,他们从未想过舍弃自己原本的活计,只想着如何去解决生意上的事情。

  但如今顾乔这提议一出,大家都是会算账的人,立即有了权衡。

  “我看行。”顾婆子伸手摸了摸顾乔的脑袋,忍不住夸赞道,“这小脑瓜可真聪明。”

  同样聪明的还有顾凌。

  正月结束后,他家的酒坊开始酿酒。

  家里人多,年前才开始卖酒的时候还不觉得,眼下生意渐渐步入正轨,人手短缺的问题便暴露出来。

  顾旌还在与两个兄弟讨论如何度过春种时节,担心到时候家家户户忙着做农活雇不到人,顾凌便提出了直接签长工,并把家里的农活都包给村里人干的想法。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是否受到农忙时节的影响了。长工不能无故请假,咱们家的人也都可以在酒坊忙活,专注这一件事。”顾凌讲道。

  虽然这只是一个提议,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但毫无疑问,他的想法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家当前的困境。

  而长工的选择,就成了他们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到时候我去问一问村里,看谁家想来做长工吧。”顾斺讲道。

  “顾仁怎么样?”顾旌提议。

  “顾仁?他的脚……”

  “酿酒看炉火很关键,而且家里还有这么多头猪,他负责炉火、喂猪、打理猪圈这些应该没有问题。毕竟是为了祖父受的伤,咱们也应该照看一二。”顾旌又道。

  “这倒是,但是他们家只有他能做农活,他未必同意。”老三顾旆讲道。

  “那就去问问,不行村里这么多人家,肯定有人乐意。”

  不久后,村里就传来了顾仁要去族老家酒坊当长工的消息,工钱还不低,一个月能有一百文,这样一年到头家里就能挣个一两多银子。

  顾晓母女本来是不愿意顾仁去当长工的。

  彭氏是觉得他去了,这家里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操持内外,家里好几亩田地,肯定会把她累得够呛,到了农忙时节,顾仁都没法帮一下家里的。

  顾晓则是觉得给别人当长工,挣得再多也无非那一千二百文,她更希望父亲留在家里与自己一道琢磨生财的路子,也像顾乔家那样把生意做起来。

  毕竟顾乔家也没卖别的东西,就是一个灰豆腐而已。

  如果自己也能想出一个让别人无法做出来并且受到所有人喜爱的食物或者其他,那么她们家是不是也可以杀猪过年、致富脱贫?

  但后来见顾仁态度坚定,她又想到若是顾仁在族老家酒坊工作,她岂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入族老家,借着探望父亲的名义去瞅一眼顾凌呢?

  想到这里她一颗心就砰砰砰的跳个不停,最后甚至还倒戈,帮顾仁一起说服彭氏。

  如此一来,顾仁去族老家当长工的事情便尘埃落定了。

  另外,族老家还雇佣了顾松。

  顾松已经十五岁了,因为家中贫困,他上了一年的学已经十分知足,所以便没有再去罗家村学堂,而是留在了家中帮忙做农活。

  有了顾凌推荐,又加上他勤劳肯干,所以顾旌也将他雇做自家长工。

第340章 小团子带回来一匹狼(二更)

  在顾凌家解决帮工问题的时候,顾婆子家也刚解决了这个问题。

  柳氏见顾乔家又在推豆腐,果不其然又来问了。

  这次顾婆子直接与她谈了请她帮工的事情,还透露了日后想要请人帮忙干农活的消息。

  柳氏立即答应了不说,还推荐了自家儿子和丈夫帮忙干农活。

  “那咱们就说好了,帮着推豆腐做豆腐,按照豆腐来算工钱,一板豆腐一文钱,当日结清。”顾婆子对柳氏讲道。

  虽然乍一听一板豆腐一文钱太少了,但是顾婆子家每日至少做三板豆腐,这样就是三文,一个月算下来就是九十文,和族老家酒坊给顾仁的价快差不多了,而且若是顾婆子家多做一些,就还有更多的钱可以拿。

  “好,就这样!这样很好!”柳氏迭声答应。

  “若是你没空,也可以换高氏来,总之我们家做豆腐的时候你们必须出一个人来帮忙。”顾婆子也不像族老那样规定死,但她同样也要一个保证。

  不能说是想来就来,也不能说是家中有事就临阵脱逃的。

  柳氏自然也应了,如此一番,这件事总算是谈妥敲定。

  至于炒灰豆腐的这个重要环节,顾婆子则留到了每日上午,等弄完了再打开院门。

  柳氏在她没开院门之前不能也不敢闯进去,这也避免了制作灰豆腐的方法被她偷学。

  如此这般,多了一人帮忙后,顾乔家做豆腐的时候,顾婆子和梅氏就轻松许多,效率也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