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247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第358章 确定死讯,尘埃落定(四更)

  镖局那边打听到了,顾熹当年赶考,并不是孤身一人上京,而是寻了镖局的人一起。

  他们走得早,没有遇到叛军,但很不幸的是,叛军造反的消息沿途传到了京都,所以晋安一带的山匪全都跟着乱了起来。

  往日有朝廷的军队镇压,这些山匪最多截货,可这一次,这些山匪竟然连人一道杀了。

  顾熹和那个镖局的人应该就是被这些山匪杀了。

  梅涣青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往顾家村赶,可是临到顾乔家门口,脚步却迟疑了。

  这费心费力找了这许久,最后竟然是这么个消息,顾婆子她怎么能够接受得了。

  正当他在门口徘徊的时候,柳氏却从里面拉开了院门,她这是刚干完做豆腐的活计,从梅氏家出来。

  瞅见梅涣青,她立即问道:“哎哟,这是梅家舅舅啊,你怎么到了门口不进去啊?”

  “哦,马上。”梅涣青回答后,只得硬着头皮推开了门。

  柳氏觉得有些奇怪,却还是回了自己家。

  “巧儿,梅姑,在家吗?”梅涣青喊道。

  “舅舅,我们在灶房里头呢。”顾乔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梅涣青走进去,瞧见一家人正在收拾灶房,做好的豆腐就压在桌上。

  “涣青哥哥,您怎么来了?”梅氏问道。

  “我去了一趟汝陵城,给沈昭带了一支笔和一些纸,另外给巧儿她们带了一些零嘴。”梅涣青说道。

  “你怎么又给孩子们带东西,多破费。”梅氏斜了他一眼,有些无奈。

  顾婆子知道梅涣青是来找她的,立即擦干净了手,然后笑着讲道:“你来得正好,我这里正有一件事想找你呢。”

  说着,顾婆子给梅涣青使了眼色,两人立即往屋外走去。

  顾乔瞧见顾婆子那急切的神色,看着两人的背影,略微皱着眉头,总觉得这两人有什么秘密瞒着她们。

  她又转身,瞧见她娘专心致志地擦着灶头,毫无所觉,咬了咬唇,立即走到了灶房墙壁处,透过缝隙往外看。

  顾婆子和梅涣青就站在院子中央,两人说话的声音很低,所以顾乔压根听不清。

  她只能看到梅涣青说了一些什么,然后她奶奶就往后踉跄了两步,虽然这个角度瞧不见她奶奶的神情,但顾乔能从梅涣青的神色中察觉出来,只怕她奶奶受了很大的打击。

  到底是什么事呢?

  不一会儿,她就瞧见顾婆子摆了摆手,然后努力站直。

  “巧儿,去把这米淘一淘,顺道看一眼你舅舅和奶奶说完话没,给你舅舅说,咱们已经煮了他的饭了。”梅氏说道。

  “哦,好的。”顾乔立即应了,伸手接过梅氏手里的木盆。

  有了淘米这绝佳的借口,顾乔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出了门去,立即到了井边,然后状似什么都不知道的讲道:“舅舅,我淘米了,我娘让你今儿留在我们家吃晚饭呢。”

  “哟,别弄了,你舅母肯定煮了我的饭,我和她都说好了。”梅涣青连忙摆手。

  “我都淘米了,这话你自己和我娘说去。”顾乔笑着说道。

  “哎呀,你说你们这么客气做什么。”梅涣青看了顾婆子一眼,然后立即进了灶房。

  顾乔见自己与梅涣青如此对话,顾婆子都仍是背对着她,她立即抿了抿唇,想要起身过去看看,但犹疑片刻,仍是放弃了这个决定,而是低头将盆里的米淘洗干净,然后拿到了灶房里去。

  “真不吃了,就这么说定了啊?”梅涣青正在与梅氏说话,说着转身就走。

  “哎……好吧。”梅氏只得如此说道。

  “舅舅,你走了?”顾乔将淘洗干净的米放到了灶台上,急忙追了上去。

  等瞧见梅涣青出了院子,顾乔立即假装喊道:“舅舅,正好我有个药材的问题想问问你呢。”

  随后她就跟着出了院门。

  梅涣青听到她的声音后就停下了脚步,顾乔追上去,却拽着梅涣青的手将他往田埂上拉,“舅舅,你过来。”

  “什么药材,这么神秘?”梅涣青有些疑惑。

  顾乔抬头,压低声音问道:“舅舅,你刚才和我奶奶说什么了?”

  梅涣青讶异地挑起了眉头,“你……”

  “我刚才都瞧见了,我奶奶好像特别难受的样子,到底什么事啊?”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梅涣青摇了摇头,看向她的眸光十分复杂。

  想到顾婆子和他说过,当初在随州城的时候巧儿还劝她说她是眼花,他叹了口气,便如实讲道:“一会儿回去好好劝劝你奶奶,你爹的死讯,已经确定了。”

  顾乔怔住,随即反应过来。

  “我奶奶还真的没有放弃啊,她竟是找你帮的忙,原来如此……”顾乔叹道。

  见她面上毫无一丝悲伤,梅涣青不免感慨。

  这孩子毕竟没有和顾熹生活在一起,所以没有感情,也是正常。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顾乔又抬头问道:“舅舅,你能给我说一说我……我爹究竟是怎么死的吗?”

  说“我爹”的时候,她还是有些不自在。

  毕竟那个男人,从一开始对她而言就只是一个符号。

  梅涣青这才将自己打探的消息给顾乔讲了。

  听完事情始末,顾乔吐了一口浊气。

  这件事虽然早在她意料之中,但如今可算是尘埃落定了。

  不是她薄情或者怎样,而是仔细想想,无尽而缥缈的希望更令人绝望,因为它会不断的、持续的、日复一日的折磨那些怀抱希望的人。

  顾婆子和梅氏就是这饱受折磨的人。

  如今知道了确定的消息,难受完了,人就会往前看,而不会再纠结于过去。

  而且私心里,顾乔觉得,顾熹若是活着却不回家,那才有大问题。

  等到天色擦黑的时候,她借口猪有点儿问题,让顾婆子去帮她解决,然后在猪圈旁和顾婆子说了一番话。

  最后顾婆子搂住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那环抱住她的力道,让她能够感觉到那压抑的、无处释放的悲伤。

  好在,时间是最有效的治愈良药。

  一晃,就到了年底。

第359章 不厚道(一更)

  顾婆子一家趁着年前去了一趟汝陵城的铺子里,顾婆子一方面是想带孩子们逛街,二来也是趁着年前购买年货,顾乔顺道去看看账本。

  这一年来,她们家的红薯干卖得十分不错,现在红薯干、榨菜和灰豆腐等几项生意加起来每月大约能有十两银子的进项,卖得多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十五两,再加上租铺子的钱,这到了年底已经挣了上百两银子。

  顾婆子捧着账册,很是难以置信。

  别的她看不懂,可总收了多少,那里白纸黑纸写着,她又如何看不懂?

  “这……这咱们家是不是又可以买铺子了?”梅氏忍不住讲道。

  “可不是,这上百两银子,以前我都不敢想。”顾婆子也十分感慨。

  顾乔虽是喜悦,却没有太多的惊喜,毕竟自生意步入正轨后,她就已经预见了今日的收成。

  只是拿过账册细看后,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随州城的灰豆腐怎么提价了?一斤涨了两文?”她不免问道。

  “哦,这事你舅舅和我提过。”顾婆子立即讲道,“说是卢氏和对方谈的,对方想要和咱们达成长期的合作,想在过年的时候多拿一些订单,怕咱们突然反悔,又寻思着灰豆腐利润空间大,就让了两文钱的利润给咱们。”

  “这样?我说怎么十一月咱们灰豆腐没多做,其他货物的销量也与之前差不多,银子却多了呢。”顾乔点头。

  梅崇岭也说道:“上个月的银子我已经给了涣青,亲家母应该知道。”

  “嗯,银子我收到了,都清清楚楚的。”

  顾乔听着他们的对话,思绪却飘到了别的地方。

  不对啊,若是长期的供货协议,对方应该压价而不是主动提价啊?而且一提就是两文钱,那酒楼的老板难不成是个散财童子?

  梅崇岭却在这时候讲道:“我听卢氏说了,咱们家这灰豆腐,十里八乡的就咱们一家会做,所以人家才愿意提价的,生怕咱们找别的酒楼合作去了。”

  顾乔听到这话,寻思了一下,原来这是垄断效应啊,这样一来倒也可以解释了。

  翌日,一家人买了年货回家,到了傍晚,顾婆子正要出门和村民们商量什么时候杀猪,梅崇岭就急急忙忙赶来了。

  “你怎么来了?”顾婆子惊讶不已,毕竟他们白日才从汝陵城里回来。

  “有一件事情必须要请你定夺,所以我这才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梅崇岭连忙讲道。

  “进屋说,走。巧儿,倒杯水,你外叔祖来了。”顾婆子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喊道。

  等两人坐下,顾乔立即端了水过来,然后顺势坐在了一旁听他们讲话。

  只听梅崇岭讲道:“是这样的,你们今日走后,城中商行的管事便突然来寻我,说是还要追订一百斤灰豆腐。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就没敢答应他,再说咱们今年早早地就让大家预定,该卖的豆腐都卖了,如今再接单,也会坏了规矩。”

  “然后呢?”顾婆子知道肯定还有后话。

  “我只说等我去问问供货方,谁知道不一会儿卢氏也来了,说是要追订五百斤灰豆腐,她帮亲戚买的,正价给她都行。我一听,这可是一个大订单,所以这才着急忙慌地找你们来了。”

  “她怎么会买这么多灰豆腐呢?”顾乔疑惑,“而且城中商行的管事也来了,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事情?”

  “卢氏和你说了原因没有?”顾婆子问。

  梅崇岭摇头,“没有,只问我能不能联系上你们。”

  “什么时候要?”顾婆子问道。

  “这离过年就两天了,卢氏说,若能过年前弄出来最好,但若是实在忙不过来,初一给她也行。那商行管事也是这么说的。”梅崇岭讲道。

  “豆腐要做,但不能就这么埋着头做。”顾婆子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旁边梅氏他们吩咐道,“梅姑,赶紧先泡豆子,把那两袋全部泡了。”

  “娘,那么多豆子,咱们弄得出来吗?”梅氏十分担心。

  “事在人为。巧儿、昭儿,你俩跑一趟梅家村,去找你舅舅。让你舅母和你表哥他们明日过来帮忙,昭儿,记得告诉你舅舅,让他明日一早就到村里来接你外叔祖,两人一道进城,让他去城里把这些事情打听清楚。”顾婆子三言两语就将事情交代明白。

  一家人立即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