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275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将军?”孔戟不解。

  那顾凌就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若是当真这般吩咐下去,以孔剑那冷酷严厉的性子,不得将人扒掉一层皮啊?不对,是废掉半条命。

  孔威看向窗外,讲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如今对他的严,日后才能让他保命。何况这批新兵,可不是摆摆样子。老兵不但胳膊腿老了,思想也懈怠了,一个个浑然不知我们如今的处境,西北是靠不住他们的。唯有这批新兵,才是我们这个冬天唯一的指望。”

  孔戟心头一凛,瞬间明白过来。

  和孔威安慰顾乔他们的相反,这批新兵只怕不仅会上战场,而且还会去到最危险的战场,所以……

  “是!”他立即领命而去。

  而孔威摩挲着手里的令牌,望着窗外的桂花树,轻叹一声,“既然你们两家救了我一命,我便用我的法子保你一命。不过这命,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挣,所以顾凌,看你自己了。”

  而距离随州城外五十里的地方,顾凌正与他的新同伴们一起绑着沙袋跑步前进。

  “谢谢你啊,昨晚帮我打掩护。”他终于追上了昨晚帮他忙的那个伙伴。

  “没事,帮你答个到还是行的,我还以为你去了不回来了呢?没想到你半夜还是来了。”那同伴回道。

  “当然要来!”顾凌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神采飞扬。

  路上扬尘漫天,他灰头土脸、满头大汗,脸上的笑容却灿烂得恍若天地间耀眼的阳光。

  “你还行吗?”同伴不禁问道。

  顾凌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能行。”

  “你别逞强啊。”同伴担忧。

  “哼,别小看我,日后我定会比你厉害!”说完,顾凌又接着抬腿继续往前跑去。

  他不会停下脚步,因为前方,是他的自由,还有他的英雄梦。

  与此同时,回到客栈的顾旆也收到了顾凌提前留下的信件。

  一共三封信件,一封给他,一封给顾旌夫妇,最后一封给族老。

  这三封信件是车行的伙计送来的,据那伙计说,顾凌是昨日下午找的他,并且吩咐他今日申时再送。

  这是摆明了算好顾旆追不上,特意挑的时辰啊!

  看完信后,顾旆坐在椅子上,久久沉默不语。

  顾乔一家也心绪万千。

  等回了他们住的客栈后,知晓来龙去脉的梅氏甚至忍不住叮嘱梅执勇道:“以后你家三兄弟,可别一声不吭地弄出这种事来,太吓人了。”

  “放心姑母,我才不会呢,我惜命得紧。”梅执勇立即回道。

  顾乔想起顾旆的表现,则忍不住问顾婆子,“奶奶,旆叔一个劲地说顾凌傻,我怎么听那意思,好像顾晓的事情回去就能解决了?”

  顾婆子点了点头,“像是这么回事。”

  “族老会怎么解决呢?”顾乔好奇不已。

  顾婆子摇了摇头,“回去就知道了。眼下顾凌已经走了,你旆叔正焦头烂额的,我们也不好多问。”

第400章 望江楼(一更)

  顾凌的事情已成定局,只能暂时放下。

  而沈昭这次考试得待上好几日,先是正试,两文一诗;再是覆试,一文一诗,正好给顾乔他们充足的时间逛街。

  不过今日寻人累极了,大家都不愿意再逛了。而且方才寻人,也把街上看了个大概,无非就是那么些铺子,想起来也没什么太大意思。

  “这样吧,今日也将这随州城瞧了个大概,明日大家谁想去逛街的,给我说上一声,我看怎么安排。这拽着大家一起去逛,你娘她们的体力也受不了。”顾婆子讲道。

  “好啊!”梅执勇立即应道,他可是对随州城充满了好奇。

  顾乔则问道:“奶奶,昨日咱们问了好几家酒楼和客栈,他们都没有卖咱们的灰豆腐,问他们哪里有卖,这些掌柜也推说不知道,我怎么觉得有点儿奇怪呢?这卢婶婶每个月要了那么多灰豆腐,究竟是卖到哪里去了呢?”

  顾婆子也叹了口气,“可不是,本来说今日再逛逛的,结果又被顾凌的事情给耽搁了。我瞧着那些个掌柜的样子,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告诉我们。”

  “真是奇怪了。不行,这件事一定要弄个清楚。”

  于是,第二日顾婆子便带着大家出了门。

  沈昭已经考完了正试,正在等覆试通知,在客栈也坐立不安,索性与他们一起。

  为了节省时间,顾婆子干脆让大家兵分两路。

  她带着梅执勇和顾乔,梅氏则带着沈昭兄妹,六人专门奔酒楼、食肆和客栈这些地方寻访灰豆腐。

  随州城外,羌河江畔,望江楼。

  孔威负手站在窗前,俯瞰羌河,瞧着碧波翻涌、江水滔滔,又见船只穿梭、分外热闹,不禁觉得胸臆震荡、心怀开阔。

  秋风起,带着微微潮气,扑面而来,还夹着桂花香味,更是令人沉醉其中。

  “将军若是能再在随州城里待上一个月,到那时节,菊黄蟹肥,刚捞上来的尖团,最是肥美。”陆少祈站在孔威身后半步,略带遗憾地讲道。

  孔威闻言偏头,看向他,笑道:“听闻随州城里盛传,不识丘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此番虽去了左丘山跑马,却不能一尝尖团美味,确是一大遗憾。”

  孔威口中的丘山,便是随州城有名的左丘山,特别是到了秋季,左丘山枫叶红遍山野、层林尽染,美得动人心魄。

  而与美景相对的便是羌河支流的秋水湖里盛产的毛脚蟹,随州城人称之为尖团。

  这尖团,尖脐为雄,团脐为雌。

  所谓九月团脐十月尖,便说的是九月里适宜吃雌蟹,此时雌蟹黄多油满,最是可口;而十月里则适宜吃雄蟹,雄蟹蟹膏丰盈,肉多肥美。

  这美味只需用最简单的烹饪手法——蒸,不加盐醋而五味俱全,鲜美无比。

  随州城因这独特的美景与美食而颇负盛名,每年到了秋季,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

  “你今日请我吃酒,却偏提这吃不着的尖团,弄得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可知罪?”孔威打趣道。

  “少祁知罪,不该提这尖团,是少祁的错。”陆少祈忙不迭的认错,赔完罪后才直起身子说道,“尖团我也备了,并非吃不着,就是蟹黄可能没那么多。另外,为了赔罪,我今日特意让厨子做了只有在咱们望江楼才能吃着的灰豆腐,给您当作下酒菜。”

  “灰豆腐?”孔威尾音上扬,有些疑惑,心中暗道:不会是他吃过的那灰豆腐吧?

  正想着,陆少祈拍了拍手,望江楼的掌柜立即走了进来。

  “准备上菜吧。”陆少祈吩咐道。

  “是。”

  孔威在陆少祈与掌柜间扫了两眼,随后收回目光,继续看向窗外,似感慨一般说道:“元平二年,我与叛军隔着这羌河遥遥对峙,那时候这望江楼还只是个瞭望台。叛军居高临下,日夜观测我军动向,使得我军寸步难行……后来我便在想,他日一定要将这瞭望台给拆了。不曾想,多年后它竟然变成了望江楼。这楼阁亭宇、曲桥回廊的,早已没有当年半分肃杀之气,倒像是一方世外桃源了。”

  陆少祈知晓孔威定是洞察了望江楼的归属,一时间听不出孔威这感慨里的喜怒,不敢贸然接话。

  孔威也好似只是随口一提,并不在意,随后落了座。

  陆少祈立即上前去泡茶。

  两人正品着茶,房门便被轻轻敲响,紧接着酒楼里的小二手脚麻利的将菜品端上桌,陆续上齐了菜,这才恭谨地掩门离去。

  从头到尾,小二几乎没怎么发出声响,可见训练有素。

  “将军,请。”陆少祈对孔威讲道。

  孔威坐了下去,也让陆少祈落了座,随后偏头,让他的贴身侍卫孔戟也入了席。

  陆少祈见状,便知孔戟在孔威心中的份量。

  “这就是你说的灰豆腐?”孔威用筷子指向其中一盘汤汁鲜亮、略带红色的豆腐讲道。

  “对,这是红烧的,您尝尝。”陆少祈立即介绍道。

  只见那白瓷的盘子里,豆腐色泽浓郁,表面还凝聚着油亮的汁水,再撒上两片香菜用作点缀,望之令人食指大动。

  “哦,红烧?”孔威点了点头,然后用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

  一口咬下,柔软的豆腐立即爆汁,锁在豆腐里的香味也瞬间四溢。

  只是这口感……

  陆少祈见孔威不说话,心里难免有些忐忑。

  过了好一会儿,孔威才将豆腐吞了下去,然后用筷子指着那盘灰豆腐问道:“你说这是你们望江楼独家的东西?只有你们这里才能吃到?”

  “是,怎么了?”陆少祈直觉哪里不对。

  孔威却倏地笑了起来,“你可知我曾在一农户家中吃过,不单如此,汝陵城里还有这豆腐卖呢!”

  “原来将军早就吃过啊?”陆少祈的神情有些僵硬,随后硬着头皮回道:“实不相瞒,这灰豆腐我们就是从汝陵城里进的货,不过到了随州城后,确实只有望江楼一家。”

  听闻此言,孔威放下了筷子,神色也变得有些玩味,“你敢保证,这随州城里就没有第二家有这豆腐?”

  陆少祈一时间不敢回答。

第401章 齐聚(二更)

  孔威却笑道:“汝陵城里,家家户户都能去到铺子里买这灰豆腐,便是你垄断了商家,别人也能借用普通人家的名义去那铺子里购买。若是这随州城里当真没有第二家酒楼卖灰豆腐,我只能说你陆少祈手眼通天;若是有,你望江楼这独家招牌,未免就有些可笑了。”

  孔威直截了当地点出了陆少祈与望江楼的关系。

  陆少祈有些尴尬,他虽是东家,可这望江楼的管理却是托了掌柜打理,所以具体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了解。

  如今孔将军字字在理,他根本无言反驳。

  他倒是疏忽了这一点。

  既然灰豆腐如此赚钱,他们去年又将它推成了节礼,这随州城里稍微有点儿生意经的人只怕都盯上了这块香饽饽,其他酒楼又如何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家独大呢?

  若他是那些酒楼的老板,只怕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灰豆腐,赚上一笔。

  而那天白掌柜确实告诉他,那制作灰豆腐的人在汝陵城里租了铺子卖灰豆腐,这样一来,难道就没有酒楼去汝陵城那边买吗?

  如果有,为什么他的掌柜没有察觉?除非……

  陆少祈想到白掌柜给他汇报的,他们酒楼一个月稳定在一千五百斤灰豆腐的销量上。

  这么多灰豆腐,一日得销出五十斤,五十斤豆腐,又能做出多少盘红烧豆腐?需要多少桌顾客来吃。

  况且,这虽是招牌菜,却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来点灰豆腐。

  所以这么多豆腐,根本不可能卖得完,那如此多豆腐都去了哪里呢?

  陆少祈的心里突然涌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只怕……他的掌柜监守自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