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323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一切便都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

  一眨眼就到了四月二十二这日。

  这一日,除了沈昭和梅执恕因为上学没法赶到,其他所有人都来了。

  一大早,顾乔便命厨房做了蒿子粑粑、芥菜煎饼、红薯粥、红薯馒头、榨菜包子等用时令野菜做的农家开胃早餐,等候贵人们的到来。

  陆少祈已经将帖子送了出去,走的虽是他的门路,帖子留名却是十里庄,而十里庄的东家显示的却是顾婆子,所以这些达官贵人虽然知晓陆少祈与十里庄联系颇深,却也不用顾忌着陆家那边。

  何况如今陆少祈已经有与陆家分庭抗礼之势,不落他的名字,也不过是不想让贵人为难,是以这些贵人必定会来捧场。

  毕竟,押宝是个技术活,能两头不得罪当是最好。

  巳时一刻,有贵人的车架到了十里庄门口。

  顾乔在农庄门口修了一个偌大的院子,用碎石子铺了路,并搭建了棚子,方便客人们将马车停放于此。

  顾乔年龄太小,又是姑娘家,遂出面之事主要由梅涣青和顾婆子负责,今日贵客临门,便由梅涣青负责天然居这边的事务,顾婆子则与陆少祈早早地就候在了大门处。

  此时见人下车,陆少祈立即走上前去,将人迎了下来,顾婆子也跟着打招呼。

  她虽不认得人,但昨晚陆少祈已经将预计要来的贵客一一向众人作了介绍,要求众人熟记于心,且记清楚这些人的性格、喜好、忌讳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此刻陆少祈一开口喊人,顾婆子就能凭借称呼将眼前之人与昨天的资料对上。

  不得不说,看着只是一个称呼、一次接待,顾婆子的手心里却全是汗,生怕自己一个招待不周得罪了贵客,弄砸了生意。

  还好全程有陆少祈帮忙顶着。

  十里庄的伙计们已经经过了十余日的集训,顾乔特意挑了几个机灵的去前头帮忙。

  从农庄正门口过去后,大约有百十来步的距离,便可直通天然居。

  等伙计将人领到河边时,便由恭候在此的梅涣青进行招待,将人带到天然居里去。

  第一个赶来的是随州城最有名的酒坊老板荀怀,他携了妻儿一起。

  因为与望江楼长期合作,去年又得知望江楼的幕后东家原来是陆少祈,他自然要早早过来捧场。

  路过趵突泉的时候,别说他那十岁的小儿子,便是他自己都吃了一惊,忍不住驻足观望。

  梅涣青见他感兴趣,便主动将这趵突泉的由来道出,听得众人啧啧称奇。

  “我还以为是说书的夸大,今日一见,这泉水果真奔涌激烈、源源不断,当真是件奇事。”

  梅涣青含笑不语,等他又看了一会儿后,方才带着人进了天然居。

  天然居里的雅间也早就定了各家的位置,梅涣青对应上荀老板的身份后,立即将他引到了雅间内,又有小二奉上茶来。

  “这茶是咱们左丘上的玉芽茶,这水则是门口趵突泉的泉水,请荀老板一家慢饮。这桌上的餐点也是特色,尽可慢用。“

  “梅老板有心了。”

  因为是第一个客人,其他客人又还没到,梅涣青便在旁边答疑解惑,介绍天然居以及整座十里农庄的特色。

  这酒坊老板是个走南闯北的,也颇为豪爽,两人倒是聊得十分投契。

  不一会儿,伙计来喊梅涣青,说是第二个客人到了,梅涣青叮嘱伙计好生伺候,这才赶紧出去接待其他贵客。

  越往后,来的客人身份就越是尊贵,很快,梅涣青就忙得脚不沾地起来。

  还好顾乔早有所料,在每个雅间的桌子上放了“体验项目”的竹筒,竹筒外面刻了项目名称,竹筒打开后,里面就是上等的桑皮纸,纸上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项目内容。

  与此同时,雅间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奇怪的地图,上面大致画出了十里庄的山势和田地,然后又加以圈注,标明了该处的名称。

  这是顾乔仿照现代景区的游览路线图做的。

  “爹爹,你看这里是红色的,天然居?这里就是我们在的地方!”十岁大的孩童兴奋地讲道。

  “三弟,你看这里,这里写了葡萄园,是不是可以摘葡萄?”

  “还有这里,这里写了游乐园,什么意思啊?就挨着我们呢!”

  “刚才来的时候我好像瞧见了,爹、娘,我可以带弟弟妹妹出去玩吗?”高个的少年立即问道。

  “去吧,注意安全,一会儿记得回来。”

  “客官放心,我们的伙计会跟着他们的。”梅执勇立即讲道。

  屋子里,妇人也十分好奇,“老爷,我瞧着这水磨豆腐坊也挺有意思呢,这不写了吗,咱们可以现场观看并参与制作,我……”

  “走吧,我也陪你去看看。”

  “客官,这边请。”机灵的伙计立即向前。

  ……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雅间都有发生,顾乔见梅执勇都能应付过来,又连忙去了旁边的水磨豆腐坊。

  田氏也领了“要职”,负责水磨豆腐坊的一切事宜。

  这几日,在她的教导下,水磨豆腐坊里的伙计们都各自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有的磨豆子、有的烧豆浆、还有专门负责柴火的。

  大家各司其职,让豆腐坊更有效率的运作起来。

  田氏便负责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卤水点豆腐。

第481章 突发状况,葛大人来了(二更)

  这卤水如何兑、兑多少,那都是有讲究的。

  磨豆子还可以教一教,点豆腐却要讲究经验积累,田氏自然是亲自上阵。

  另外,她还有一个要务——若是有贵人来体验磨豆腐,她还须得当师傅。

  这不,就有贵人找上来了。

  田氏起初很是拘禁,说上两、三句话后就会脸红,有些支支吾吾的。

  顾乔都有点儿想上前去帮忙了,却觉得这也是锻炼她这个舅母的机会,便忍住了。

  许是意识到身边确实无人能够帮上自己,田氏终是硬着头皮接待了那妇人。

  妇人问一句,她答一句,后来问到做豆腐的细节,田氏见这妇人上手后一窍不通,因为不善言辞,便干脆撸起袖子演示了一通。

  期间,妇人觉得有趣,又问了几个问题。

  许是上手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田氏逐渐放开了,她只是性格内敛、没有主意一些,此刻找回自信,话竟也渐渐多了起来。

  顾乔的心略微放了下去,转身又去了伍秀兰负责的手工布衣坊。

  院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妇人,其中两个妇人围着杨氏看她织布,还有三人在伍秀兰的成衣铺子里逛着。

  顾乔原先还打算请个精通纺织的女工来,却不想身边就是现成的。

  那日一提出来,杨氏自己就领了这个缺。

  要说织布,她的手艺确实不赖,梅涣青他们父子几个的衣服都是她织的!

  她这个年龄,顶着半白的头发,扎着布巾,一举一动娴熟无比、沉稳有度,使得站在旁边观看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

  与此同时,机杼嘎吱嘎吱的声音响起,配合着院子东面架子簸箕上那些蚕啃食桑叶发出的沙沙声,更是衬得这院子愈发清净。

  顾乔确定这边也暂时没有什么事后,又倒回了天然居。

  天然居旁边修建了一排低矮的副楼,正是用于招待这些贵客家的车夫、马夫和丫鬟、侍卫的,梅崇岭便负责这里的一切事宜。

  见他没什么需要帮助的,顾乔又去了一趟趵突泉,盯着伙计们泡茶续水,瞧着人多,又抽调了两个护卫过去,叮嘱他们小心看着,别弄出什么意外来,这才盘算着时间,赶去厨房里帮忙。

  厨房里自然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

  顾乔前几日就泡发了豆芽,今日正好用来调汤入味。

  要知道,这酸汤加上豆芽更是鲜美。

  梅氏见她进来,急忙问道:“外面怎么样?”

  “一切尚好,大家都在忙。看样子,咱们的体验项目还是不错的,能吸引人过去,就是不知道后期效果怎么样。”顾乔说着,就瞧见她娘正在兑红酸汤。

  瞅见顾乔要走过来看,梅氏连忙喊道:“戴口罩!”

  这是顾乔对厨房的要求,每个伙计必须戴口罩,防止说话飞沫喷溅。

  这口罩并非简单的布料裁剪,而是她仿照现代厨师戴的那种专用口罩,去取了毛竹的竹壳,按照人的脸型裁剪成一面扇形,靠着人下巴的部位裁剪出形,再以布料包裹缝制,上下两头穿上细绳,如此戴在脸上。

  虽然达不到现代塑料片透明的效果,却不至于像一次性医用口罩那样捂住口鼻令人觉得闷。

  毕竟厨房本就是油烟重、热气和湿气都重的地方,不比现代社会有着完善的排气设备,所以她还是要考虑伙计们能否适应的问题。

  听到梅氏喊,她立即拿了口罩戴上,这才走了过来,取过灶头的大竹筷,帮忙将红酸汤里的西红柿皮给挑出来。

  “你挑那皮做什么?”梅氏正往汤里搁盐,瞧见她的动作不免问道。

  “我忘了说了,往后得把这皮挑出来。不然一会儿汤汁翻滚沸腾起来,这西红柿一散,红皮脱落,就会煮到鱼上面去,自家吃还不觉得,端出去总是不好看。”

  梅氏点头,“对,色香味俱全,咱们现在还得把卖相也做出来!”

  她倒兴致勃勃、颇有干劲。

  顾乔望着她忙碌的背影,想到她以前为一家人在灶台上忙碌的场景,眼眶微红,却含着笑意。

  “你快去看看前面来了多少客人了,若要传菜,我们也好做准备。”梅氏催她,显然有些心急。

  “好,我这就去。”顾乔又转身去了前堂。

  她今天就是个机动人员,哪里有问题哪里跑,这不,刚跑出去,就被梅涣青招了过去。

  “巧儿,你快去把雅间重新调整一下,没有在咱们邀请行列的官家老爷也来了。”梅涣青说道。

  “什么?”顾乔吃惊。

  为了避嫌,他们发帖只是请了随州城的富商以及卸任的老大人们,却不敢请任上的官员。

  谁知道这会儿竟有官员主动上门,也不知道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是哪个官?”顾乔连忙问道。

  “知府大人手下的葛典吏。”

  “葛典吏?”顾乔张大了嘴巴。

  她特意让陆少祈给他们补了随州官场的知识,这葛典吏便是管着知府衙门里刑房的典吏,掌破案侦缉、堂事笔录、拟写案牍以及管理刑狱诸事。

  上一次,便是他带人去搜捕的四通镖局,而且当时瞧见他对待陆少临的态度,那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