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358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听旆叔说了,到时候没准我们还要回去一趟呢。”顾乔答道,又道,“也不知道顾凌听说自己有个弟弟妹妹会是什么反应?”

  “他现在早已不是当初那霸道性子了,许是离家远了,偶尔给我来信,让我代为照顾他爹娘,只说自己不孝,哎……”顾学西说着叹了口气。

  “他给你写信了?”顾乔忍不住问。

  “也给我写了一封。”顾松憨厚的笑道。

  顾学西立即伸手捅了捅顾松的胳膊,顾松还没明白过来,就瞧见顾乔垂着眸子,若有所思。

  随后,顾乔笑着说道:“他还与你们联系,书信畅通,挺好的。”

  等到大家散了去吃席的时候,顾乔落在后面,情绪不是很高。

  沈昭走在她身边,轻声讲道:“当初他选择参军,并不仅仅因为你拒绝了他,你不必自责。如今不来信,或许也是不想给你增添烦忧;又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说什么。”

  顾乔闻言抬眸望着他,眼里瞬间有了笑意,“你这么大度?”

  沈昭面色倏地一黑。

  顾乔的笑容却愈发明艳了,随后她看向前方讲道:“你说的没错,我并不是在为他没有写信而感到失落或是怎样。我只是觉得,他到现在都不肯与我联络,若是当初我洞察他的意图,或许就能拦下他。”

  “他离开,是要摆脱与顾晓的婚约,与你无关。”

  “当真无关吗?”顾乔叹了口气。

  沈昭也叹了口气,还想再说什么,瞧见梅氏在天然居门口,连忙讲道:“干娘在前面,我先走一步。”

  说完,他立即上前与顾学西他们走到一起。

  “我后悔帮你们打掩护了。”陆少祈这才走上前来,与顾乔并肩同行。

  “你自己说的,可想耍赖?”顾乔笑道。

  陆少祈也笑了笑,他因为畏寒,披着藏青色的披风,将人裹住,衬得肤白如雪,一双桃花眼更是潋滟生波。

  “好一个粉雕玉砌的美人儿,我瞧着新嫁娘的风头都要被你抢了去。”顾乔笑道。

  她这一笑,陆少祈更是气得肝疼,“你还好意思笑,若不是为了帮你打掩护,我可不愿意出门,反正我已经观礼露面了,不来吃席也没什么。”

  “那还真是谢谢你两肋插刀了。对了,一会儿席面上有你最喜欢吃的盐菜扣肉。”

  陆少祈的眼睛立即亮了两分,点头应道:“那还不错。”

  “不过你还是少荤腥、少油腻。”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陆少祈肠胃不好,须得克制饮食,但他却素喜荤腥,“克制”于他而言便有些残忍。

  “对了,你那好友,顾凌是吧?我听你们说起,他不过从军一年左右,竟然就升了千户,这升得倒是挺快。”陆少祈突然讲道。

  “怎么,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顾乔知道陆少祈从不无的放矢。

  “按照我对我朝军制的了解,他一个无名小卒、无甚背景,这升迁速度,只怕是立了战功换来的,不然……”

  顾乔瞬间拧起眉头,“你的意思是,他报喜不报忧?只怕早已参战?”

  陆少祈点头,“当是如此。而且边境一直不稳,据我所知,鞑靼时常扰边犯境,前些日子我托人去给孔将军送节礼,回来的人说,边境的战事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般轻松。”

  “所以你也与夏建泽合作,就是担心万一战争爆发,粮食再度……”顾乔不敢说下去。

  她拥有顾巧儿的记忆,脑海里还记得顾家村在战时那贫瘠凄苦的景象。

  那是内战,至少当初赵王还将他们当作了子民,没有赶尽杀绝;若是这次鞑靼当真与大熙朝开战,凶狠野蛮的外族人岂会刀下留情?

  陆少祈点了一下头,“这最坏的打算肯定是要做的,所以我让你明年多种一些红薯,以防不时之需。”

  顾乔略微沉吟片刻,然后抬眸讲道:“若是我将红薯种植在随州城推广,甚至在全国推广,你觉得如何?”

第536章 幸福(一更)

  “推广种植?可这样的话,你的红薯干……”

  “红薯干谁都能做,一旦推广种植或许我的这个产品就不再具有优势,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红薯的种植期比水稻短,又容易存活生长,无论是叶片还是红薯都可以食用,也耐存储,若是真打起仗来,有了它,没准还能救活几条性命。”

  说到这里,顾乔有些感慨,“我仍然记得我十一岁那年,战争刚结束,家中无粮,我们四处借米也借不到。后来我奶奶直接用粮种熬粥,那黄色的谷壳刮着喉咙,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那一碗粥,也再不想过那种饥荒的日子。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来,我宁愿少挣几个钱,也要力保这种日子持续下去。而我能做的,大概就是如此了。”

  “你说得对,只有太平盛世我们才能挣到钱。过几日我便试着联系知府大人,这件事,咱们若能借着官府的名义来做,将会更加顺畅。”陆少祈讲道。

  “嗯,听你的。”

  两人说完后就去了天然居,陆少祈是贵客,又与梅、顾两家亲戚不熟,顾乔便安排他与自己还有顾旆等人一桌。

  一餐饭吃下来,他便困得不行,径直回院子休息去了。

  梅家、顾家的亲戚则兴致勃勃,要好好逛一番这十里庄。

  梅执勇、沈昭几个男孩自然负责招待客人,顾乔连忙悄悄摸摸溜回去补觉的,谁知道刚进院子,就被柳氏并几个顾家村的婶婶们热情地拉到堂屋去。

  “哎哟,巧儿都长这么大了,真是女大十八变,如今愈发标志可人了。”有人夸赞道。

  “就是,如今小晚都成家了,不知道巧儿许了人家没有啊?”又有人问。

  顾乔一听,顿时明白过来,她也变成“香饽饽”了。

  她是梅氏独女,顾婆子唯一的孙女儿,又这般能干,这些个亲戚家中都有子侄,早就看上她了。

  顾乔招架不住,连忙“尿遁”,这才摆脱了催婚大队伍。

  但是心里却愈发警惕,她这改年龄的事情顾家村的人还不知道,只怕未来目光都会盯在她身上,她未来还是尽量避免回村,免得大家一看到她就想到她未婚的事情。

  到了下午,这些个亲戚喝了酒,更是没有规矩起来。

  顾乔都不敢跟着梅执勇他们去闹洞房了,只躲在自己的屋子里。

  第二日,这些亲戚终于离去,沈晚作为新妇,还亲自出门送了他们。

  也是到这时候,梅家那边的亲戚才瞧见了新娘子的样貌,一个个自然是夸梅执恕好福气。

  等人都走了,顾乔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发现沈晚也是如此。

  “表嫂,我有没有见面礼啊?”顾乔立即凑到了她身旁,嬉皮笑脸的问道。

  沈晚听到这声表嫂,脸立即红了。

  顾婆子连忙将她拉开,无奈地训斥道:“你这孩子,没个正形。”

  顾乔吐了吐舌头。

  虽然成婚还有回门的说法,但两家实在是住得太近了,这些规矩便都淡了,不仅如此,午饭还凑到了一起吃,算起来和以前并没有什么差别。

  大概唯一的差别就是:梅执恕不但可以一瞬不瞬地盯着沈晚看,还能在饭桌上正大光明地替沈晚夹菜,公然发狗粮了。

  他这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痴汉般的眼神,直把沈晚看得想要钻到桌子底下去。

  还好几个长辈都是心宽的,只要他们小夫妻和和美美就行,并未出言训斥,也并没有什么“立规矩”的说法。

  等吃完饭,梅氏立即拉着沈晚到了一旁,悄声问道:“我听你婆婆说并没有收到元帕,她又不好问你,便让我这个当干娘的来问,你俩可是……有什么打算?”

  沈晚脸色涨红,眼神有些闪躲。

  梅氏连忙拉住了她的手,柔声讲道:“姑娘家都得经历这一关,你可是害怕了?”

  沈晚摇了摇头,脸色更红了,这才细弱蚊蝇地答道:“是、是相公说,我还小,他这半年又要温书、下场考试,若是……若是我怀了身孕,他无法照顾我,心中有愧。”

  梅氏听到这话,一颗心才放了下来,拍了拍她的手讲道:“这样也好。早前我不希望你们太早成婚,便是有此担心。他能自己忍得住,可见对你上心。”

  听到这话,沈晚的脸更红了。

  因为她想到昨晚,就在她听到梅执恕的解释,略微有些放松下来的时候,梅执恕却突然伸手抱住了她,亲了亲她的额头,然后深情地望着她讲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更怕自己一旦尝到了滋味,便再也克制不住了。”

  她当时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他却再没有过分的举动,只欢喜地重复着“小晚,你终于是我的妻了”,然后便不知不觉地拥着她睡了过去。

  那一刻,她心中有感动、有羞涩,同时也和他一样,有着巨大的欢喜。

  而今早一觉醒来,她就发现他正侧躺着盯着自己看,瞬间又有些紧张起来,脱口而出便是一声“大表哥”。

  “是相公。”他纠正道。

  然后他竟然为了这么一个称呼,压着自己不让自己起床,直到自己依言喊了他后,他方才松手,这才带着她去给公爹和婆婆敬茶。

  想到这些,她脸色愈发羞红,唇角却含着笑意。

  梅氏还有什么不懂的,更是觉得这桩婚事再好不过了。

  “看着你幸福,干娘就放心了。”

  而田氏那边知道小两口是为了前程暂时没有圆房,自然也不再多心,见沈晚将梅执恕的衣食起居都照顾得极好,又性情温柔和顺,她自然愈发满意。

  对于自己小姑子给沈晚的陪嫁,她更是啧啧称奇。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各家嫁女儿,能有一只银簪和两套家具那便是不得了的了。

  可顾婆子和梅氏竟然花了近五百两银子,给沈晚置办了各种陪嫁物品不说,其中三百两银还在随州城买了一间铺子,从此以后沈晚便月月都有进账。

  而且田氏也是等沈晚嫁过来后才知道,汝陵城那间铺子竟然也在沈晚名下,早就是她的了。

  田氏自问,若是自己,定不会舍得给干女儿置办这么多嫁妆的。

  就是她亲儿子,这次婚礼也并未花多少银两,聘礼也不及沈晚的嫁妆多。

  通过这些,田氏更是知道顾家对沈晚的看重,对沈晚便愈发和蔼宽容,于是婆媳的关系也愈发融洽和睦。

  但若说要像梅氏与顾婆子这般亲厚,却还是要差点儿,毕竟这对婆媳可是同生死、共患难的,而且并非每个人都有顾婆子这等智慧。

第537章 算着日子等她回来(二更)

  时间一晃,正月就过去了。

  十里庄重新开园,且开始着手准备春耕春种。

  顾乔与陆少祈几经曲折终于见到了知府赵继,并将在随州推广红薯的想法和计划说了。

  这赵继也算是个实干的官员,且知晓民生疾苦,近一年来十里庄声名大噪,去年秋收前他也来过一次十里庄,既看过那红薯的生长情况,也吃过那烤红薯,对于顾乔的建议,他答应考虑。

  几日后,他又亲自去了十里庄的棚窖里视察了红薯的储存情况。

  这红薯生长快、周期短,又浑身是宝,虽不至于取代主食稻米,但若能够普及种植,待遇到灾荒之年,譬如洪涝、大旱又或者虫害,皆可缓解一二。

  赵继很快做了决定,既然十里庄愿意行此善举,便由官府派人去到各县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