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50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欸,对了奶奶,你看咱们家养鸭子,就它们小的那一个月需要来回赶,后来大了就不用管了,鸭子又会自己找食,喂到现在还能生蛋,这村里怎么就没有别人买鸭子来喂呢?”顾乔突然疑惑起来,“而且不单鸭子,喂鸡、鹅的人家也没有。”

  顾婆子听到这话,不禁笑了,夹了一筷子茄子放到她碗里,“怎么,这问题都想不通?”

  顾乔皱眉,“养鸭子除了前期投入,后期基本上不用管,为——”

  她的话音突然卡住了,随后恍然大悟,对啊,前期投入!

  她忍不住嘀咕:“不是每家都有金簪的!可也不对啊,买鸭子花了五十文,应该还是有人家能够拿出来的啊?比如族老家……”

  “吃饭吃饭。”顾婆子敲了敲碗。

  顾乔这才低头扒饭,但是还是忍不住琢磨。

  顾婆子见状摇了摇头,“村里就只有咱们和四姑祖是畸零户,其他人家就是有这个银钱,也得留着买米粮,不然过不到这个秋天。你看看沈昭,上次吃了四碗饭,成年男子的饭量更大,别人家的钱都得买粮。”

  “那族老家呢?”

第72章 热闹秋收,生的希望(二更)

  “族老家就算有钱,也不会买,不然大家朝他借钱买粮,他是借还是不借?”

  顾乔恍然大悟,族老这是怕老虎借羊,有借无还呢!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也得有咱们家巧儿的运气啊,得去了城里就能碰上卖鸭子的。咱们家赶鸭子的时候,田里还没种粮,方便鸭子认路。后来再买的,鸭子可就不好管咯。”

  顾乔点头,不禁偷笑,原来养个鸭子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呢?

  “鸡、鹅就更好解释了,鸭子这不用管口粮的,大家都不养,何况鸡、鹅,就是要养,也是翻年的事情了。”

  顾乔这才点头,哦了一声。

  “对了,你养鱼的那块田,因为是晚稻,所以还没放田水,但过两天肯定要放田水才好打谷,你看看这事怎么处理?”顾婆子朝顾乔问道。

  她这是拿顾乔当大人了,所以才不是直接给顾乔拿主意,而是与她商量、听她意见。

  顾乔咬了咬筷子头,这事确实挺困扰她的。

  她家早稻田里的水早就提前排放干净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田泥硬化,人能平稳地站在田泥上面,脚不至于陷入泥中,利于田间收获和颗粒归仓。

  再过几天,晚稻田的水也该放了,那她的鱼可怎么办呢?

  “有了!”突然,她眼睛一亮,“奶奶,我们家第一块稻田收割完了,我就重新蓄水,然后将鱼挪到新的田里,成吗?”

  “可以。”顾婆子点头。

  “奶奶,您都想好了,还故意考我。”顾乔瞅见顾婆子那气定神闲的模样,就知道她早有打算。

  “这是你的事情,自然要你操心。”

  “也是。”顾乔鼓了鼓腮帮,笑了笑,随后埋头继续扒饭。

  一家三口围着小饭桌,简单的饭菜,却也吃得津津有味、无比温馨。

  第二天一大早,顾乔家的烟囱便升起了青烟,梅氏烧了一大锅热水,锅里煮着红薯,然后在上面罩上蒸屉,蒸屉里蒸着馒头。

  发了一晚的馒头蒸得白白胖胖,冒着热气,叫人食指大动。

  梅氏在竹篮上铺了一层白色纱布,然后将蒸好的馒头一个个从蒸屉里取下放到里面,又用纱布盖好,接着另外找了一个竹篮装上煮熟的红薯。

  天刚亮,几个村民就来到了顾家院子里。

  顾婆子前几日就把打谷桶简单地清洗晾干了,还把该补的麻袋都缝补了一遍。

  这打谷桶呈梯形,像一个方舟,底部装了两块粗大方木制成滑板,利于在田地里推拉和将打谷桶竖立。

  顾乔家没男丁,所以村里派了几人过来。

  其中一个大汉接过顾婆子手中的圆木,将其斜插在打谷桶内,然后另外几人帮忙将打谷桶抬起,整个打谷桶便翻了过来,乍一看像是将那人扣住了一般。

  其实不然,那人只是用圆木扛起了打谷桶而已。

  就这样,大家将打谷桶扛到了顾婆子家最近的一块田中。

  村里能够做农活的人都到了,女人们和少数男人都拿了自家的镰刀。

  顾乔和梅氏立即招呼大家吃早餐。

  看到白面馒头和红薯,村民们一个个都拥了上来。

  顾乔干脆用分发的方式,女人一个馒头一个红薯,男人则两个红薯一个馒头,立即将早餐发了下去。

  “这就是你们家的那什么红薯吗?真好吃!”

  “嗯!好吃!”

  “馒头也好吃,我多少年没吃过这白面馒头了!”

  “你咋不说你饿死鬼投胎的呢?”

  “去去去!”

  “不是啊,我咋记得上个月路过你家,你家就在吃馒头呢?”

  “哈哈哈哈!”

  霎时间一片哄笑。

  村里人干活,大家聚作一堆,此刻又能吃到热乎饱腹的好东西,自然话就多了。

  “这家里大事、小事都得麻烦大家,老婆子这一张老脸实在是挂不住,就赊了米面来,还希望各位叔伯婶子不嫌弃!辛苦啦!”顾婆子立即讲道。

  “婶婶这是哪里话!”

  一行人立即又客套起来。

  但不管怎样,听到顾婆子米面是赊来的,又见她家如此大方,大家干起活来便毫不含糊。

  一些人负责割水稻,只见他们弯下腰,左手反握住稻茬,右手镰刀伸过去用力一勾,便一刀利落地将稻谷割了下来,然后左手一提,便将稻谷放到身后,几窝稻谷堆做一处。

  另有人负责搬运,将割好成堆的稻谷抱起,然后堆放到打谷桶旁边。

  方形的打谷桶一共四个面、四只角,其中一面用竹竿撑起白色帷帐,对着的两只角则分别站了两个年轻力壮的汉子。

  两个汉子抱起稻谷,双手捏紧稻茬,然后高高扬起,随即猛地一下将稻穗拍打在谷桶壁上,发出“乓”的一声大响。

  与此同时,有些谷粒弹飞了出去,撞在帷帐上,又掉进打谷桶中。

  原来帷帐是这么用的。

  顾乔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只觉得有意思极了。

  只见这两个汉子在拍打完稻谷的瞬间,双手又轻微抖动了一下,更好地让谷粒脱离于桶内,防止谷物在再次上扬中抛撒,然后又接着高高扬起,继续拍打,直至手中的稻穗已经完全拍打干净,才将稻草扔到一旁,抱起旁边的稻谷继续拍打。

  如此周而复始,大家分工合作,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收获了小半块田。

  顾婆子和梅氏也没闲着。

  梅氏负责搬运稻谷,顾婆子则一人负责捆扎稻草。

  稻草可以用来铺床、积肥、做饲料等等,用处可多了,所以这些稻草都是要捆好,然后挑到他们家旁边的荒土里堆积起来的。

  只见顾婆子将已经拍打脱粒后的稻草归集起来,大约一抱那么多的时候,就从中抽出几根稻草,顺着手那么一绕,将稻穗那头稳稳扎住,然后提起来立在田里。

  她手脚麻利,一会儿工夫就能扎好稻草,直追大汉们拍打稻谷的速度。

  好在田里不止一个打谷桶,除了她们家的,顾仁家和顾旌家的打谷桶都搬来了。

  一时间田里全是乒乒乓乓的声响,分外热闹。

  而顾巧儿他们这些小孩儿也没闲着。

  顾巧儿带着村里的小丫头们跟在大人身后拾稻穗,顾凌则带着男孩儿们拔稻桩、捉泥鳅和抓黄鳝。

  一个秋收,大家像是过节似的,热闹非凡。

  放眼望去,村里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在太阳下,在金灿灿地田里,在暖风中,一个个笑呵呵的,干劲十足,说不出的欢乐,远远的就能听到欢声笑语。

  顾乔直起腰来,闻着稻谷间杂着泥土的芬芳,只觉得整个人神清气爽。

  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她看到了未来生的希望。

  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第73章 鱼篓赠人,晒谷活计(三更)

  中午的时候,梅氏提前半个时辰回去煮了红薯,又蒸了白面馒头,配上顾婆子腌制的黄瓜,外加老南瓜汤,大家囫囵地解决了午饭,然后继续开始干活。

  顾婆子早在分田的时候就有意地将自耕田留在了离村子最近的地方,这样田土挨得近也比较方便管理。

  这优势在收割水稻的时候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这一天忙碌下来,大伙儿愣是集体出动,赶在天黑之前将她家三块水田六亩地的早熟稻给收完了!

  晚饭顾婆子可就顾不上他们了,毕竟家里买来的米面就那么点儿,如果没有红薯撑着,都不够吃两顿的。

  但是顾乔特意给村民们每一户人家拿了两个生红薯,并承诺明年将红薯芽分出来,教大家一起种红薯。

  这下,大伙儿心花怒放,一个个就算没吃上晚饭,那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顾凌这边捉了不少泥鳅,他提着鱼篓磨磨蹭蹭地来到了顾乔身旁,然后别扭地将鱼篓递了过去,说道:“这个给你。”

  顾乔刚刚送走了大伙儿,回头就看到他的鱼篓,不禁惊奇,“你给我干嘛?自己拿回去吃吧。”

  “给你的你就收着!”顾凌直接将鱼篓塞到了她怀里,还瞪了她一眼,理直气壮地讲道,“行了,你都收下我鱼篓了,回头你家捞鱼的时候记得叫上我!”

  说完他一溜烟儿跑了。

  “嘿!”顾乔望着他的背影,顿时笑了。

  敢情顾小少爷这是强买强卖,想用这鱼篓里的泥鳅换他跟着自己捞鱼的机会呢!

  这人就不会好好说话吗?连低头都不肯,还真是他顾小少爷的做派,果然是族老的曾孙啊。

  “巧儿姐,我可以看看你的泥鳅吗?”顾晓却凑了过来。

  这个腼腆漂亮的小姑娘,自从上次说要找自己玩后,一直没有出现,不曾想今儿却跟了自己一天,活似个小尾巴。

  见她眨着漂亮的丹凤眼瞅着自己,顾乔哪还能说不,立即将鱼篓递了过去,“喏,给你。”

  “巧儿,快来帮我把这谷子摊开。”顾婆子在院子里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