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8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还没等顾婆子反对,她就先发制人,“我知道山路遥远,但我村头村尾的跑惯了,体力应该还行,就是步伐小一些。至于我娘,让娘去叔祖家吧。叔祖家是亲戚,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他家拉到我们的船上来,所以我们可以许诺让叔祖家先挑一块肥田,或者两块,他们一定会好好照顾娘的。”

  顾乔三言两语,就把顾婆子的担忧全部打消了。

  顾婆子瞧见孙女坚定的眼神,立即明白过来,这孩子只怕早就打定主意要跟自己走了。

  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儿子,当初也是年纪小小就极有主见,难道巧儿这是烧了一回,性子更像儿子了?

  想到这里她心头一软,再加上难得进城一次,最后就应了。

  就这样,祖孙俩把梅氏送到了隔壁顾拓家。

  柳氏果然欢天喜地的将梅氏迎了进去。

  若是平时,别说梅氏生病了,只怕看到梅氏那张没有血色的脸她都会不高兴。

  安顿好梅氏,祖孙俩立即离开了顾家村。

  山路迢迢,好在顾家村和附近的村落都处于相对开阔的河谷地带,盛产粮食。

  为了方便运送粮食,赵王军队曾经就地征用村民修路,所以进城好歹有一条能够供应牛车、马车通行的道路。

  道路被车辙碾过的地方稍微平整一些,而道路中央和两侧,则长满了野草。

  别说,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走在这荒山野岭,是够吓人的。

  顾乔不禁捏紧了顾婆子的手,心中无比怀念她那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农村。

  但古代有古代的好,比如说青山绿水、新鲜空气,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

  就这么赶了近一个时辰的路,正当顾乔觉得自己脚底已经磨起水泡、抬腿艰难的时候,身后传来哒哒哒的声音,她往回一看,竟然是一辆牛车。

  “奶奶,车,牛车!”这会儿甭管牛车、马车,总之是车她都高兴。

  祖孙俩立即喜笑颜开,急忙赶了过去。

  那赶牛车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长得五大三粗,面相憨厚老实,听到顾婆子两人请求搭车,立即好心地答应了。

  通过顾婆子和他的交谈,顾巧儿得知,原来这人竟然就是离他们村子大约三里地的罗家村的村民。

  此人姓罗,名为罗庆,是家中幼子,父母双全,上头还有三个哥哥。

  他们家情况和顾全有点儿像,也是赶牛耕地的人家,但低调朴实,且在赵王军队控制的时候家中人都保住了性命,他这次进城,就是替家里人采买东西的。

  因为顺路,等到了城里后,这好心的大哥还主动和顾婆子约了地方,表示愿意将她们捎带回去。

  这山里,谁家闺女嫁给了谁,谁又和谁是亲戚,顾婆子和这罗庆唠了一路,自然确定了他的身份,顿时感激涕零,表示未时三刻一定会在城门口等他。

  随后,顾婆子带着顾乔与他告别。

  祖孙俩先去了当铺,那当铺与顾乔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倒也差不多,露出个小小的窗口,非得人踮着脚才能够到。

  顾婆子都要踮脚了,更别提顾巧儿这身板了。

  所以顾巧儿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听到那当铺小二说了句“成色不怎么样,还是活当,就一两银子”,然后就没然后了。

  “一两银子?”望着顾婆子手里的银块,顾乔睁大了眼睛,“这太少了吧?”

  “没办法。”顾婆子叹了口气,然后把银子换成了铜钱。

  顾乔心里想的却是:这一两银子估计也只能撑着不饿死,如果只是种粮,她家就只能温饱,看来她得想想发家致富的路子了。

  “先吃东西吧,店家,要两碗面条。”顾婆子对店家说道。

  “面条,是阳春面吗?”顾乔立即又活了过来。

  “什么是阳春面?你怎么和你爹爹问了同样的问题?”顾婆子不禁笑了。

  “我爹?”

  “你爹也经常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还说是在书本里看到的。”

  “是吗?”

  就这说话的功夫,面条已经端了上来。

  顾乔一吃,顿时大失所望,这简直就是白水煮面!哦不,还是有一点点儿盐味的。

  苍天啊,她想要大骨汤、油辣椒,还有各种各样的臊子!

  好在这家店还算良心,面条原汁原味,有股浓郁的小麦香,而且非常劲道。

  妈呀,看来发家致富得先缓缓吧,这温饱问题,如何温暖如何饱腹,都值得好好研究研究呢!

  虽然她不是个正宗的吃货,但作为一个被现代五花八门美食养刁了嘴的人,怎么也不能这么将就吧?

  不过要想在吃上下功夫,说到底,还是要钱。

  又是钱。

  看着顾婆子付了四文钱,她不禁心疼得滴血。

第12章 欢喜买鸭,昂贵油布

  吃完东西,就要开始采买了。

  顾婆子这次被顾巧儿和梅氏两人生病吓坏了,首先就去药铺买了两副风寒药,有备无患。

  就这两副药,花了八十文!

  顾乔舍不得钱,顾婆子却态度坚决,安慰她:“命才是最重要的。”

  顾乔闻言如醍醐灌顶,自己这些天被穷困吓到了,竟然本末倒置了。

  是啊,没了命要钱也无用啊。

  但心中不免感动,为顾婆子想着自己和梅氏,也为顾婆子的通透明白。

  有这样一个奶奶,真是她的幸运。

  家里没有米,她们随后又去粮店买米。

  连年征战,粮食比以往价格都要昂贵,原本只要四文一斤的大米,竟然飙升到六文一斤。

  顾婆子咬了咬牙,一口气买了五十斤,就是三百文钱。

  光有粮不行,还得有油。

  想到梅氏身子单薄,顾巧儿又在吃长饭,顾婆子没舍得买瘦肉,就干脆让屠户割了五斤肥肉,这又花了五十文。

  紧接着买了粗盐、面粉、鸡蛋等厨房必需品,又买了谷种,零零总总又去了一百四十余文。

  顾乔只能感慨,古代盐巴真的好贵!妈呀,还是粗盐,也就是盐贩子走私的土盐!

  这一番下来,顾婆子手里的铜钱就用了一半还多。

  “喏,给你。”顾婆子递给了顾乔一颗糖,“吃吧,给你买了十颗。”

  顾乔其实不爱吃糖,可是看着顾婆子粗糙的掌心里躺着的十颗用油纸包起来的酥糖,心里竟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如果她没有猜错,这在古代农村,尤其是她们这样的穷苦人家,那就是妥妥的奢侈品啊。

  “奶奶。”她顿时热泪盈眶。

  “嘎嘎嘎嘎。”

  正在这时,一阵小鸭子的叫声陡然吸引了顾乔的注意。

  顾乔连忙擦了眼泪,偏过头去,就看到一个老人坐在地上,他面前摆着一个笼子,里面正有十来只黄色的小鸭子嘎嘎嘎的到处乱窜,时不时还有橙黄色的小嘴儿从竹篾编成的笼子镂空处伸出来。

  “奶奶,鸭子!”顾乔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意。

  她以前就曾养过鸭子,看着它们从嫩黄色,到翅膀长出小黑块,再到换毛,长出漂亮的羽毛,那个过程简直让人说不出的喜悦。

  “想买?”顾婆子问。

  顾乔想要点头,但硬生生地忍住了。

  她想了许久,最后回道:“我觉得……应该可以买。咱们村里水田多,鸭子可以去田里找食,不占用粮食。以后鸭子还可以生蛋,等过年了还可以吃肉。”

  虽然她很不想吃掉自己养熟的鸭子。

  “而且,咱们可以把鸭子关在咱们家粮仓底下呀。”

  粮仓为了防潮,底座抬高悬空,大约有一尺来高。

  “我们可以在舱底铺上一层稻草,粮仓四周就用正房那些没烧完的破木板封起来,防风保暖的同时,还可以防黄皮子!”

  顾乔越说越起劲,顾婆子摸了摸她的头,然后走上前去,和老人交涉起来。

  这年头什么都贵,最后,顾婆子一共花了整整五十文钱,才买下了这里总共十七只鸭子。

  顾乔立即觉得,这就是她今天最大的收获了,立即抱着鸭笼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可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是为了寻找合适种植的农作物,毕竟这里的人还不知道庄稼可以种两季呢。

  只是在集市里逛了一圈,却并没有什么收获。

  突然,她停了下来,目光落到了成衣店门外装饰用的一把伞上。

  油纸伞。

  她略微沉吟,不禁抱着鸭笼子转身进了对面的布店。

  “哎。”顾婆子连忙跟了上去。

  “店家好,你们这里有防水的布料吗?”她不禁询问。

  “防水?”

  “嘎嘎嘎嘎。”鸭子的声音非常欢快。

  顾乔有些不好意思,将鸭笼子换着提到了手里,然后伸手指着对面的成衣店说道:“就像油纸伞那样的。”

  “小姑娘,你说的是油布吧?”

  “油布?”

  来者皆是客,况且店主看她和顾婆子手上拎了不少东西,就知道有生意可做。

  他立即热心地取来了一匹布,向顾巧儿推介到:“这油布原料为上好棉布,又用了桐油浸布,反复涂刷,这才有了你看到的模样。此布料防水、防湿、防潮还防风,可谓是非常好用。一匹两百六十文,再便宜不过了!”

  “两百六十文!”顾乔惊呆了。

  五十斤米才三百文呢,这一匹布都抵得上那么多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