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春闺 第73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种田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郭兴再次捂住了妹妹的嘴,来不及解释,他将妹妹丢到一旁,颤抖着去探官爷的鼻子,发现还有呼吸,郭兴抹把吓出来的眼泪,扭头吩咐妹妹:“来搭把手,咱们先扶官爷进屋!”

  翠娘想哭不敢哭,兄妹俩一起,艰难地将沉如巨石的官爷扶了起来。进了堂屋,左右各一扇门,翠娘想去东屋,郭兴想了想,朝西屋扬扬下巴:“还是去西屋吧,小娘子一走,官爷都吐血了,等会儿若醒了,睹物思人,心里更难受。”

  翠娘不是很懂哥哥的话,但还是朝西屋那边拐了。

  将昏迷的官爷扶到床上躺好,郭兴吩咐妹妹:“你在这里守着,我去请郎中、太太、小姐过来,官爷若醒了,你只管伺候官爷,少胡说八道。”

  官爷都这样了,翠娘还敢说什么,只要官爷好好的,她再也不嫌官爷无情了。

  安排好家里,郭兴去马厩里解下官爷的马,片刻也不敢耽搁地走了。

  他先去请郎中,然后再朝沈樱的槐花巷奔去。

  柳氏、沈樱一听,立即安排马车,过来的路上,郭兴解释了今日家里的变故。

  柳氏担心儿子,暂且没有心思想阿娇的事,沈樱沉默片刻,心疼地道:“大哥平时寡言少语,谁也看不透他在想什么,我还以为小嫂一头热,没想到大哥对小嫂的感情已经深到了这种地步,明明都难受死了,他还憋着,他不吐血谁吐血。”

  柳氏惊道:“你是说,你大哥是因为阿娇走了才吐的血?”

  沈樱道:“不然呢,难道还是因为老太太?”

  柳氏叹气,因为老太太,她还能宽解儿子,若是因为阿娇,人都去京城了,她又没本事将人劝回来,如何宽解儿子?

  三人快马加鞭地赶到了赵家。

  老郎中已经到了,也看过了赵宴平的情况,刚把翠娘叫到堂屋准备说话,见柳氏、沈樱来了,老郎中便对母女俩道:“官爷这是伤神太过,他又去劈柴做重活,气血一急,致使吐血昏厥,好在他年轻体壮,休息休息就好了,但你们还要好好开解开解他,人死不能复生,让他别太想老太太了。”

  他这一说,柳氏与沈樱互视一眼,郭兴与翠娘互视一眼,都没说话。

  老郎中急着回家,没有细问,提着药箱走了。

  柳氏、沈樱进了西屋。

  柳氏坐在床边,看着神色憔悴的儿子,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这些亲人,最可怜的便是丢了的大女儿,至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大女儿苦,儿子过得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叔婶就不必说了,她改嫁后,儿子只能与老太太相依为命。老太太对孙子是好,可祖孙俩只能谈生活琐事,老太太不懂儿子在想什么,儿子也不愿意跟老太太说。

  儿子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便什么事都藏在心里了,好不容易遇到了阿娇这个可以聊聊心事的枕边人,阿娇还走了。

  柳氏不怪阿娇,是她她也不想在有娘家人撑腰的时候继续给人做妾,她只是心疼儿子。

  “娘别哭了,大哥没事,今晚咱们就搬回来,陪着大哥一起住。”沈樱握住母亲的手,轻声宽慰道,“咱们陪着大哥,大哥慢慢会好起来的。”

  柳氏点点头。

  沈樱见兄长还睡着,她便先回了一趟槐花巷的宅子,赵家地方小,沈樱安排李管事、宝瓶、如意三人留在这边看院子,她带上母女俩的衣物,只带秋月回去了。现在一家三口都要守孝,家里没什么事,有郭兴、翠娘、秋月伺候足够了。

  沈樱回来时,发现兄长已经醒了,除了气色有些差,人看起来跟平时一样,面无表情的。

  沈樱没有再提阿娇,笑着道:“大哥,我跟娘搬回来了,你赶紧把你的东西搬到东屋去。”

  赵宴平看眼院子里搬东西的翠娘、秋月,道:“东屋床大,你跟娘睡那边吧。”

  沈樱知道兄长是怕睹物思人,笑笑,领着翠娘、秋月去了东屋。

  翠娘铺床,秋月将母女俩的衣物往衣柜里收,打开柜子,却见里面摆着五个匣子,全是以前装绢花用的长条匣子,每个匣子上面都摆着一封信,信上写了名姓。

  秋月正要叫太太、官爷、小姐过来看,忽然发现其中一封竟然是写给她的,是小娘子的字迹。

  秋月下意识地拿起她的那封信,取出信纸,上面写了密密麻麻一页小字。小娘子在信里说,感谢她帮忙做生意,感谢她让小娘子知道女子也可以自力更生,小娘子还送了一方手帕两朵绢花给她,最后写,别后珍重。

  秋月哭了,将翠娘的匣子与信递给翠娘,然后抱起另外三个匣子,去堂屋分给官爷太太小姐。

  娘仨都坐在桌子旁,柳氏与沈樱同时打开信封,赵宴平看着面前自己的这一份,顿了顿才拿起信。

  “官爷于我有诸多恩情,不再一一言谢,官爷是好人,一定会有与香云姑娘团聚的那一日,望官爷多保重。”

  几行小字,一扫而过,赵宴平抬眸,发现母亲与妹妹还在看信,信上的字都比他这边多。

  将信放回去,赵宴平打开匣子,里面是十两银子。

  她没说这是什么银子,但赵宴平知道,她将他纳妾的聘金还他了。

  赵宴平默默看了那银子片刻,然后盖上盖子,视线投向母亲、妹妹那边。

  沈樱的匣子里是手帕、绢花,与秋月一样。

  柳氏的匣子里除了手帕绢花,还多了一对儿翡翠镯子、十两银子。其实信与绣活儿都是阿娇提前写好的,那时阿娇是抱着自己离开的主意,她需要银子,没想将柳氏给的见面礼镯子以及赵家的十两聘金留下,今日姑母来接她,阿娇不是那么急需银子,便临时将这些东西放进了匣子。

  “都是给她的,她何必这么客气。”柳氏摸摸那对儿镯子,低声感慨道。

  沈樱担心地看向兄长:“大哥,阿娇都跟你说了什么?”

  赵宴平不欲多说,信收进怀中,将匣子推向母亲那边,正要让母亲收了里面的银子,赵宴平突然注意到摆在桌子上的文房四宝,那是孟氏要他写放妾书时,他让翠娘拿出来的。

  赵家只有这一套砚墨,拿出来后一直摆在外面还没有人想起来收,阿娇这些信是怎么写出来的?

  脑海里浮现刚刚看过的信纸,赵宴平重新拿出来,仔细一看,发现墨痕干涸的情况,绝非今日所留。

  “翠娘,她上车之前,与你说了什么?”

  翠娘坐在南门门口哭呢,小娘子写的信秋月念给她听了,说了好多让她掉眼泪的话,小娘子还留了五两银子给她,算作以后她嫁人时小娘子送她的添喜。

  官爷问话,翠娘抹了好一会儿眼睛,才有力气回想分别时的情况。

  “官爷,小娘子说你不知何时才会娶妻,让我照顾好你……官爷,你别听我哥胡说,小娘子真是那种贪图富贵的人,她去京城也该高高兴兴地去,何必哭得那么伤心,一定是姑太太非要带她走的,你还不拦着,说放人就放人。”

  赵宴平垂着眼,手里的信纸越攥越紧。

  孟氏没有强迫阿娇,是她自己愿意去京城的,可她不是临时起意想走,而是早就有了去意。

  从老太太下葬他回来那日起,她对他就没有那么亲近了,不主动看他,也不与他说话。

  赵宴平耽误了几日时间,才隐隐猜到她可能听见了他给老太太的承诺,可惜天意弄人,孟氏在他解释之前,来接她了。孟氏一来,他乱了心绪,竟误会……

  “大哥,如果真是翠娘说的这样,你现在去追小嫂,应该还来得及。”沈樱焦急地道。

  赵宴平看向门外。

  追去了,又能说什么?

  她是孤女的时候他不解释他从未想过要打发她走,现在她有了做将军夫人的姑母给她撑腰,身份高了,他再去解释,便是她信,赵宴平也开不了口。

  最初赵宴平就知道,他一个粗人,不该委屈她那样的好女子。

  他也说过,如果有机会,会给她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

  现在阿娇有了真心疼她的姑母,身份尊贵的姑母,应不会再愁嫁。

  “就这样吧,以后不必再提此事。”

第87章

  四月好时节, 官船沿着运河平稳地向北行去,天蓝水清,岸边芳草萋萋。

  “表姐你看, 前面就是通州, 等到了码头,咱们下船, 再坐一个时辰马车,就能到家了!”

  清晨一早,阿娇带着表妹薛宁走出船篷透气,薛宁四处看看, 突然指着前方道。

  阿娇只看到碧蓝的天空, 清澈的河水,视线所及, 仍是一片河水、旷野, 并未见城池码头。

  “宁宁怎么知道前面就是通州?”阿娇疑惑地问。

  薛宁嘿嘿一笑,指着斜对岸岸边的一棵歪脖子柳树道:“我们过来时, 离开通州不久就看到这棵树了, 现在咱们回来, 看到它, 岂不是说明通州不远了?”

  阿娇惊讶道:“宁宁记性可真好。”

  薛宁高兴地笑:“终于回来了, 我好想爹爹, 表姐你不知道, 我刚出生爹爹就去参军了, 好不容易才跟爹爹团聚,娘又带着我们去江南给外公他们磕头, 分开这么久,不知道爹爹有没有忘了我长什么样。”

  “放心吧, 你爹爹忘了谁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孟氏挑帘出来,笑着对女儿道,身边跟着九岁的薛琰。

  “姑母也来了。”阿娇朝母子俩笑道。

  孟氏点头,走到姐妹俩中间,发现果然到了通州地段,孟氏也顿觉精神一振。

  儿女们去一侧玩了,孟氏偏头看侄女,见一路行来,侄女脸上已经没了刚离开赵家时的郁郁寡欢,孟氏欣慰道:“过去的都过去了,阿娇以后不用再想,等咱们回了将军府,姑母先请良医替你调理身体,身子养好了,姑母再给你找个好郎君。”

  阿娇知道姑母是好意,在所有长辈眼中,女儿嫁的好才会过得好,老姑娘只会让人嘲笑同情。

  “再说吧,反正我已经十八了,也嫁过,再嫁不急。”阿娇笑笑道,一副不抗拒但也不忧虑的模样。

  孟氏爱怜地拍了拍侄女的手。

  快到晌午的时候,官船行进了通州码头,但来往船只太多,孟氏这艘船还要排队等候靠岸。

  “爹爹!”凑在窗户前的薛宁突然大叫一声,激动地朝外面挥手。

  阿娇一听那位当过山匪头子的姑父来了,突然紧张起来,姑母把姑父说得那么听她的话,是真的吗?

  坐在表妹身边,阿娇忐忑地从表妹与窗棱中间的缝隙往外望去,就见码头上站了好多来接人的百姓,挤在最前面的一行百姓当中,有一身形雄伟的四旬男子正朝这边望来,然后也跟薛宁似的,一边挥手,一边喊宁宁。

  这肯定就是她的大将军姑父了。

  不知道是晌午的阳光太灿烂,还是姑父见到表妹笑得太灿烂,阿娇认出姑父的第一眼,竟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反而觉得姑父敦厚淳朴,一看就不像恶人,只是姑父笑容太大,距离又远,阿娇光看到姑父大张的嘴与牙了,具体模样分辨不清,不丑就是了。

  旁边一艘船行过来,挡住了双方的视线。

  薛宁急着出去见爹爹,孟氏按住女儿,皱眉教训道:“我说过多少次了,进了京城就要守京城的规矩,不可再像在乡下时一样胡闹,看看你哥哥、表姐是怎么做的。”

  以前的日子充满了不确定性,孟氏最先教导一双儿女要坚强自立,规矩礼仪上并没有太注重,现在丈夫立功封了官,家里以后来往的也都是官宦人家,孟氏便也该换一套教养子女的方法。

  “就娘规矩多,爹爹都不管我。”薛宁嘟着嘴道。

  孟氏板着脸道:“你爹爹也是我管出来的,否则哪会有今日的出息,你最好给我听话。”

  薛宁小脸上全是不高兴,却也乖乖坐下了。

  官船终于靠岸,孟氏帮阿娇、女儿戴好帷帽,自己也戴上,这才领着孩子们走了出去。

  薛敖巴巴地站在岸上,盼媳妇盼女儿,结果只盼出来三道戴帷帽的身影,只有儿子露着脸。

  “爹爹!”薛宁一头扑了过来。

  薛敖大手一捞就将女儿抱了起来,对着白色的帷帽连亲三口。

  “都多大了,你还亲,不许再亲!”孟氏低声反对道。

  薛敖岂止想亲女儿,他还想亲自己的观音媳妇,只是周围人太多,实在不好下手。

  “就你规矩多,还真成大家闺秀了?”薛敖笑容痞气地调戏道。

  孟氏瞪他:“孩子们在呢,你正经点。”

  薛敖摸摸儿子的头,收起痞笑,目光从媳妇的帷帽上移开,落到了阿娇身上。

  孟氏牵着阿娇走到身前,给阿娇介绍道:“他就是你姑父,泥腿子一个,读书不多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