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后妈 第182章

作者:姜丝煮酒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爽文 穿越重生

  小北看到妈妈活的好端端的,还提前来接他和妹妹放学,破涕为笑,从陆老师怀里挣脱下来,跑到叶姜跟前揪着她衣角不放。

  “妈妈,这个坏老太婆说你死了,我好难过,幸好妈妈没死。”

  叶姜一阵心酸,这都是什么外婆啊,什么话都敢当着孩子的面讲。慕连城前妻那清冷心狠的性格,也是被这个肖老太一手教出来的吧。

  得亏她今天是骑自行车,放下电话就赶过来,一分钟都没敢耽搁。

  陆老师看到叶姜来了,大大的松了口气,肖老太太这样的,她还真对付不了。

  “叶老师你可算来了,那位老太太说是小北的外婆……你看我也不了解情况,幸好你来了,现在咋办?”

  “其实我也不认识小北的外婆长啥样。”叶姜说道:“小陆老师,以后不认识的人别叫她见我家孩子,免得把孩子给吓到了。”

  小陆老师连忙点头,“可不是,今天就给俩孩子吓的不轻,这也快放学了,你先给孩子带回家吧。”

  “好,谢谢小陆老师。”

  叶姜领着俩孩子,从肖老太太身边经过,老太太拉着个脸,“你这个女人太没礼貌了,我真的是孩子的外婆,那还能有错?不信你叫慕连城过来。”

  叶姜把小西抱到自行车的前杠上,小北做后座位上,她也不骑车,就推着走,肖老太太一路跟上去。

  叶姜笑着说道:“慕连城啊,他中秋节前回不来,您说您是孩子的外婆,那我不能随便相信,要不您中秋节之后再过来?”

  “我大老远的,哪有功夫一趟趟的跑。”

  肖老太太几乎跟不上叶姜的步子,跑的气喘吁吁,“我来看看我外孙的权利也没有了。”

  “看孩子没问题,想打其他的主意我劝您省省心。”

  叶姜不紧不慢的说道:“孩子您也看到了,这快到中秋节,您还是赶紧回家过节去吧。”

  肖老太太心道□□的事情,犯不着跟这个当后妈的说,只要她女婿同意,就能把孩子带走。

  话说她女婿也没什么理由不同意,他自己都捡着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娶回家,迟早都要再生几个,那她闺女的孩子可不就是根草了,还不如她带回家。

  两边都舒坦。

  “我还没看到我女婿呢,我有话跟他说。”

  叶姜不会让她见到慕连城的,慕连城连他后妈吴芝兰这样的老太太都缠不过,要是真让她见了慕连城,她男人还不得被烦死。

  叶姜说道:“慕连城真不在家,不信您跟我回去看看,您也别想着去部队找他,就是我,那也不敢上部队影响他工作的。”

  肖老太太还是不信,离中秋节还有好几天,慕连城能不回家?这个女人在骗她。

  反正介绍信上开的是探亲,时间还多的是,钱票也足够,她就在这守着,总能守到她女婿回家的。

  她闺女给慕连城生了三个孩子,慕连城不能不给她这个丈母娘几分面子,不好跟她吵起来。

  肖老太太打的一手好算盘。

  “那我上你家看看,看看我外孙们住的环境,这总可以吧。”

  “可以啊。”叶姜笑着说:“不过我家地方不大,晚上不能留宿,看过了您得自己去住招待所。”

  “放心,我不住你家。”肖老太太就这么一直跟着叶姜,走到了家属院的门口。

  陈华正好也下班了,她看到叶姜身边跟着个小老太太,问道:“小叶,这位是?”

  叶姜说道:“这位老太太说是孩子们的亲外婆,要上家里看看去。”

  “哦。”陈华心里一紧,小慕家的情况她比较了解,当初小慕前妻来闹离婚,据说都没有提前和娘家说。

  这位老太太连自己的闺女结婚前未婚先育的事情都不知道,一看就知道对女儿不看重。

  小慕前妻离婚五年,人都去世了她才想起来看外孙,恐怕也没什么好事。

  叶姜把自行车停到家属院楼下,明天骑到学校再还给同事,她牵着孩子们的小手,拿钥匙开了家里大门。

  “您看,家里真没人,慕连城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等他回来,我就去招待所通知您,成不?”

  肖老太太四下打量着,房间是干净,就是太小了,这怎么能住的开人。

  她儿子和儿媳妇,在C城的住房,比这大了一倍还多呢,孩子们跟着在这里,那不是受罪吗?

  做个饭还要跑到屋外头去,太不方便了。

  肖老太太也不说走,她就是不相信,慕连城会放着这么年轻漂亮的媳妇不回家,还十天半个月,那男人能受得了?

  她才不信呢,肯定到饭点就回来了。

  叶姜也不理她,去大厨房做晚饭,肖老太太想趁这个机会跟俩孩子套套近乎。

  “小北写字哪,给外婆看看写的啥。”

  慕向北拿出田字格本子,在写今天陆老师教的生字。

  “老师今天教了我们‘人’字,说做人要诚实、善良,千万不要起坏心眼,会遭报应的。”

  后面那句是慕向北自己加上去的。

  肖老太太碰了一鼻子灰,转头去看女娃娃,“小西,外婆教你哦,以后不能咬人的。”

  慕小西头一扭,完全不理这个已经被她定义成比后奶奶还坏的老太婆,她端着小马扎,跑到大厨房安静的坐在角落里,看叶姜做晚饭。

  肖老太太气的要死,心道这两个孩子才五岁,就机灵的没办法管教,等带回去得好好打上几顿才老实。

  她中午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东西,闻到大厨房的饭菜香,肚子咕咕叫的更加受不了。

  “你在做啥给我外孙吃呢?”

  肖老太太跑到大厨房里,看到叶姜已经炒好了两个菜,红烧带鱼、韭菜炒鸡蛋、还有一个文蛤蒸鸡蛋。

  老天,这个败家的婆娘,现在的鸡蛋多贵啊,她炒韭菜里就放了两个,蒸鸡蛋里也放了两个,一点都不会过日子。

  “你家一天就要吃四个鸡蛋?”

  肖老太太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么败家的婆娘,“你怎么买得到这么多鸡蛋的?”

  “一天四个怎么够。”

  叶姜晚上只蒸了三小碗的米饭,多一粒都没有,“早上还要给俩孩子一人煮一颗白水蛋,鸡蛋不够都是找老乡家里用钱票换的。”

  还吃白水煮鸡蛋,肖老太太更肉痛了,这花的都是她女婿的钱。

  “你下回给小北煮一个鸡蛋就可以了,小西是个丫头片子,哪用得着吃什么鸡蛋,浪费。”

  叶姜暴躁了,没法压住火气。

  “我们家就女孩子金贵,什么好东西都紧着小西来,家里要是只剩下一个鸡蛋,小北宁可不吃也要给妹妹吃,你懂什么。”

  端了饭菜,叶姜喊孩子们吃饭,跟站在门口的肖老太太说道:“真不好意思,今晚没做您的饭菜,这些米饭只够我和孩子吃的,您去国营饭店吃吧。”

  肖老太太闻着喷香的晚饭,摸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没好气的说道,“我才不吃你家的饭,我等我女婿。”

  叶姜把小西搬出去的小马扎给她,“那您坐门外慢慢等吧。”

  反正今晚慕连城也不会回家,她爱等就等呗。

  隔壁的夏小灵,闻着饭菜香今天是压根没敢出去,她妈不让出去八卦,说叶姜要智斗那个来抢孩子的狼外婆,谁都不许出去瞎参合。

  夏小灵问陈华,“妈,那个老太婆什么时候能走啊。”

  “等到不耐烦的时候就会走。”陈华说道:“谁都别理她,她自己就蹦不起来了。”

  叶姜吃完了饭出来刷碗,肖老太太已经靠着走廊的墙壁打瞌睡,看到叶姜问道:“我女婿回来了?”

  叶姜笑着说:“没呢,都跟您说了,中秋节之前他不回来,您偏不信我有什么办法。”

  肖老太太撇撇嘴,这都吃完晚饭了,慕连城真的不回来?

  她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说道:“你个小丫头可别骗我,我明天晚上还来。”

  “随便。”叶姜说道:“您自己带干粮啊,我家可不管饭,也不管茶水。”

  肖老太太:“……”一口老血差点没呕出来。

  ……

  “叶老师,今天早上有个老太太来学校找我,说是我外婆,还说我妈死了。”

  慕向南闷闷的踢着脚底下的石头子,想到那个老太婆说的那些话,心里越发的难受。

  少年的亲妈走的时候,他已经能记事了,只记得那年亲妈走的异常决绝,他从村子里一路追到火车站,亲妈都没有回头。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他好恨啊,可是听到那个女人死了,他心里还是很难过。

  不像小北小西,都记不清亲妈长什么样子,自然也就不难过。

  慕向南大了,他外婆一来,亲妈去世的消息肯定也瞒不住,叶姜也没打算瞒。

  “你外婆说想带你和弟弟妹妹去他们家,你愿意去吗?”

  “我才不去!”少年抬起头,眼睛里有害怕和担忧,“叶老师,你不会是嫌我和弟弟妹妹烦,想把我们三打包送走吧?”

  “那个老太太说,你以后要生自己的孩子,肯定要把我和弟弟妹妹撵走的,我爸也会向着你,不要我们三个了,你真的不要我们了吗!”

  叶姜气的点着慕向南的额头,“就你这智商你还考第三名呢,叶老师对你们怎么样你看不见吗?别人说你就信,你自己没脑子没眼睛不会看不会想的?”

  “你那个外婆可不是什么好人,你舅妈不能生,她这次来只想带走你弟弟妹妹,不想要你,不过叶老师才不会让她带走你们兄妹中的任何一个,你安心学习就行,其他事不用你操心。”

  “难怪呢,那个老太婆说先带弟弟妹妹走,等我念完高中再来接我,我有爸爸,有……有叶老师,我才不跟她走。”

  少年放心下来,伸出小手指,“那我们拉钩,你永远都不能走,不能像我妈那样,抛弃我和弟弟妹妹。”

  少年带着满心的希望,仿佛只要叶姜跟他拉钩,他就不会再次变成没妈的孩子。

  叶姜跟他拉钩,“好,叶老师不会走的,也不让别人带走你们。”

  她拍拍少年的肩膀,“别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去上课吧,你要是不想见你外婆,我就跟门口的保安说说,别再放她进来。”

  “嗯,我不想再见她了。”

  ……

  小南住学校,只要门口的保安不放肖老太太进来,她就没办法再打扰小南。

  叶姜就没那么清静,学前班的陆老师,根本就不让她见小北和小西,肖老太太也真是有毅力,她就在学校门口等。

  一直等到叶姜放学了来接两个孩子回家,然后跟着去叶姜家门口等。

  每回她想跟小北套近乎,小北就躲到房间里画螃蟹,小北很想不通,为什么妈妈不撵这个讨厌的老太太走,由着她坐在家门口,好烦。

  饭菜吃着都不香了。

  肖老太太不信慕连城不回家,她自带了干粮、水杯,渴了就自己进屋从暖水瓶里倒一杯白开水,就着开水吃一个白面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