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毒后娘的亲儿子 第94章

作者:糖崽儿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第二日谢青云又与三皇子见了面,照例忽悠了一番,就回了国子监。

  率性堂的课程因为加了《九章算术》,有了小小的变动。

  本来每日下午的背书变成,隔日上一堂算学,然后做题,算学也是有小考,而且不和月考一起,算学每隔半月都要小考一次,若是不及格者,直接挂名在栏榜,让国子监所有师生都认识认识。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了,文人本就重面子,更何况是国子监里,还是率性堂,都是不想丢面,个个卯足了劲,反正不能垫底。

第133章

  “算学馆会在今次小考后成立,学生满额有十二人, 有能者居之。”曹学正例行说教了一通, 特意强调了数学的重要性。

  这算学馆既然要求这么高, 那如果能进去,得到自然就高,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 虽猜不中其中的门道, 但是万事争头都是好的。

  谢青云对这个也是有点兴趣,他本来就是理科生,如今的算学还是能轻松掌握,正巧还要教孙番他们。

  这次的小考成绩公布出来,前三的名次都没有多大变化,魏学冬的名次这次反而掉出了前十,还是让人咋舌,照例谢青云的经义策论被贴在栏榜上, 之前降下来的热度, 又被引了起来。

  连续两次都是他, 更多的人对谢青云这个人感起兴趣。

  谢青云没有管那些, 率性堂的算学也开始了课程, 是由专研《九章算术》的一位助教担任老师。

  半月算学就要一次小考,率性堂的监生之前也是学过算学的,只是不甚精通, 就连前两次小考中的算学, 都是十分简单易懂, 所以基本没人出错。

  如今这个时代,重科举,重功名,若想有个好前程,先是文后武,出了官学的国子监,其实还有武学,只独轻了算学,现在宣德帝明显对算学重视起来,若是有那天赋之人,难免能寻个好前程来。

  《九章算术》对谢青云来说不难,可对他们这些专攻八股文,四书五经的看来,就有些头疼,索性助教也是从头教起。

  其实在现实历史中,嘉靖三年,王文素所著的《算学宝鉴》才是明代算学的最高水平,也是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最高水平。

  只是谢青云也去查了,如今的《算学宝鉴》还未出来,只能去图书馆里将《算学宝鉴》找了出来,认真读下去,竟然发现这书中已经有用导数解高次方程的算法。

  之前只是在学历史的时候有这么一本书,背重点知识的时候记下了,可从未对其起兴趣,也不知为何,也许是远离了电子产品和网络,谢青云如今对那些古文献特别感兴趣。

  总能窝在图书馆里,一个人慢慢研究。

  算学的一课下来,谢青云显而易见的觉得率性堂的学习氛围更加严肃了,平时捧着《春秋》《论语》的监生,如今一个个埋案在草纸上苦算。

  许是这数学出乎他们预料的难度,就连孙番和蒙山亦是如此。

  其实算学学好了,对他们也有好处,算学能用的地方多了,孙番以后入仕定是文官,文官不管是下派,还是留在京城,往后在官途上都能用到。

  蒙山对兵法有益,同样的算学也能用在打仗上面,地理位置、路线、粮草之类的。

  这些谢青云都与他二人细细说了,孙番和蒙山更是上心。

  《九章算术》虽然知识点很多,但是还是没有现代的教学那般方便,先从简单学起,现在也没有阿拉伯数字,所以复杂了些。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田几何?”这是《九章算术》的第一篇,谢青云将其写于纸上,孙番和蒙山二人望他,这个他们自然早就懂了,不明白谢青云再讲一遍又是何意。

  谢青云微微一笑,又拿出一张草纸,在上面依次用阿拉伯数字写下从一到十,这下孙番二人更是看不懂了,这奇形怪状的字符。

  不待他们二人发问,谢青云在每个数字后面标出了标出对应的一到十。

  孙番和蒙山这下子懂了,谢青云为他们解释,“如今海运开放,其实早在海域那边,便用这样的字符,更为简便,且运用到算学上,可以简单许多。”

  谢青云画下一横,又在上面标注“从16”,再是一竖“广15”,将其连成正方形,相乘便得出“240步”也就是一亩。

  孙番和蒙山有点跟不上谢青云的思路,看他们有些懵,谢青云觉得还是从小学一年级教起,等用阿拉伯数字学会了加减乘除,他们再给他们讲解,肯定能明白许多。

  好在孙番二人都是天才那一类的,只吃饭回来,到下午上课的功夫,谢青云已经教会他们阿拉伯数字的写法。

  这两人记得也快,看上去对这新奇的事情,兴趣更大。

  下午上课不得不回了各自座位,他二人还是有些意犹未尽。

  谢青云准备一步一步来,接下来是加减乘除,再接下来便是那个乘法口诀。

  孙番和蒙山学的认真,只可惜能学的时间太少,也就课间休息的那点功夫,晚上点灯之前回号舍,国子监的监规上已经严格注明,不许监生之间串号舍。

  要不是估计谢青云的感受,孙番和蒙山都恨不得去跟学正说,把谢青云挪到自己号舍来。

  半月时间过得快,很快便迎来了第一次的算学小考,率性堂的气氛都紧张起来。

  只半月时间,《九章算术》也就学了第一回 方田,第二回的约分还没讲到,而在谢青云教导之下,孙番蒙山已经能用阿拉伯数字和古文之间轻松转换,加减乘除基本都懂。

  在元代的时候就有数学家朱世杰写过一本《算学启蒙概括》,但是谢青云在国子监的藏书阁没有找到,也不知是丢失还是这个小说世界的漏洞,反正他将那些全都重写下来,给了孙番和蒙山一人一份。

  孙番和蒙山倒是没有奇怪,他们二人家中都没有对算学感兴趣的,以为谢青云是在外面看到的书,都是收了下来,并且按照谢青云的嘱咐,将其中“释九数法”和“九归除法”都用阿拉伯数字重写一遍,且都阿拉伯数字记录下来。

  跟谢青云学了这么久,孙番二人受益良多。

  这次的小考也就是考学过的内容,第一回 的方田就是加减乘除的运用,所以相对来说,对谢青云三人算是简单。

  小考之后,孙番和蒙山二人又去了谢青云的家里,这次他们提前做了嘱咐,家里早有小厮驾着马车在国子监外候着,马车里带了不少长辈给准备的回礼。

  只是二人默契的没有和谢青云说,谢青云只以为他们又怀念亲娘的饭菜,就带着两人回了家。

  等下了马车,两人的小厮从车厢内拎出一大堆东西,谢青云简直苦笑不得,“你说你们,送个礼还这么遮遮掩掩,白来的东西,我又不会往外推。”

  孙番和蒙山难得的心有灵犀,才不信谢青云的话。

  也是二人长辈懂分寸,送的礼都不贵,甚至还有自家的特产,王翠花本来还不好意思收,看了这些才放心下来,又是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招待。

  这下孙番二人又觉得欠的更多了,这半个月来,可都是谢青云帮着他们学习的算学,心下决定以后有什么好的,也要想着谢青云,这就是吃人嘴软。

  眼见着天色要黑了,孙番和蒙山才在王翠花的极力挽留下,逃上了马车。

  王翠花还有些遗憾,乐呵呵道,“下次一定要留人住上一晚。”

  谢青云全当没听见,王翠花又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对谢青云道,“前几日达子来了咱家,说是你老师让你休沐,得空就去他府上一趟。”

  “可有说是何事?”谢青云问道。

  王翠花摇头,“我瞧着样子也不是急事,你明日过去瞧瞧,顺便再把咱家的酱给他们带些过去。”

  “成,等明天再去拜访。”谢青云应道,又看看家里,“三姐和四姐怎么没见着人?”

  王翠花笑,将桌子收拾干净,“她二人如今有了新乐趣,成天往外面跑。”

  谢青云来了兴趣,王翠花也顺势坐下,给他说了家里的近况,“你爹如今整日去那荒山,我还跟往常一样,只上次去那集市,四妞寻了一个好地方,里面香的很,就整日往那边去,如意也跟着一起。”

  “娘怎么放心让她二人去?”谢青云这是纯属好奇。

  “有什么不放心的。”王翠花摆手,又在儿子的含笑注视下,才说了实话,“我本来也是不放心的,只是李兄弟和那地方的人熟识,还派着人跟着,我这不放心也得放心了。”

  “原来如此,那我得谢谢李大哥了。”谢青云口中虽是如此说,但也是不信亲娘和李柏说的话。

  李柏除了生意场上的需要,和一些人结交,怎么可能和什么花坊的人熟识。

  不过李柏既然派人跟着,谢青云也就不怎么担心,等见了面再问问。

  第二日,谢青云准备好,便乘了马车直接去赵府。

  赵朗今日也是休沐,正执笔挥斥方遒,只是心不静,收尾那处糊了一片。

  “唉。”赵朗叹息一声,将毛笔放回原处,眉头打结,似有什么烦心事。

  忽听屋外传来声响,仔细听是谢青云的声音,便也起身开门。

  谢青云正将亲娘让他带来的东西,让人搬进院子,小胖子崔达许久没见谢青云,着实叽叽喳喳了一阵,看来在京城他的性子还是没变。

  谢青云十分有耐心的一一回答小胖子关于国子监的每个问题,眼见着他还要再问,赵朗轻咳一声,“你好生读书,也能进去,何须再问别人。”

  小胖子缩缩脖子,“是。”

  赵朗上下打量谢青云,比之前更为精神了,“手好了?”

  “多谢先生关怀,都好了。”谢青云行了学生礼。

  赵朗点头,“你与我进来吧。”

  谢青云跟崔达说了一声,也就跟了上去。

  到了书房,赵朗先是静默,谢青云感觉到气氛不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要问,却听老师直接来了一句,“我辞了翰林院的官。”

第134章

  谢青闻言心下也是一惊, 不是应该在翰林院当个两年闲职, 再往上走吗?怎么突然辞官?

  赵朗也看出了谢青云的疑问, 叹息一声, “你可曾记得, 当日在松陵, 我为何去当经师, 而不接着科举?”

  谢青云有些恍然, 过了这么久,老师都考上探花,当了一年多的翰林编修,他还真忘了还有这么一回事,难不成当时那在老师科举时做阻拦的人又为难了?

  随即谢青云又否决了自己的这个猜想, 老师如今都是翰林官, 那为难他的人总不可能手眼通天, 而且师公还是内阁大学士, 皇帝近臣,那人若是有点脑子, 也不可能如此自找麻烦。

  “学生听闻过一二,只是...”谢青云要把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却被赵朗抬手制止。

  “你先听我说,你可知现在朝堂局势?”赵朗又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谢青云思索一二,还是摇摇头,他不该知道的,毕竟都没有接触到朝堂, 又从何得知。

  赵朗也不在意,继续言明,“以你师公为首的保皇派,还有在纠结一起的士大夫派系。”

  这两个谢青云自然知晓,但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师要把这些告诉自己,而且以他如今还是监生的身份,更不该知道这个的不是吗?

  “其实这只是明面上的,实则还有一个隐患。”赵朗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厉光。

  这说的谢青云就没有多大的印象,他只记得里主要写的是男主和士大夫的那些斗争。

  “老师说的是?”谢青云疑惑出声。

  赵朗看他一眼,指指皇宫方向,“厂卫。”

  谢青云一震,忽而想到了,这是参考明朝的背景,虽然时间线错乱,但是历史上明朝,的确有宦官当政的例子。

  当时为了加强对臣民百姓的监视,设立了都察院等监察机构,明□□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明武宗又设内厂合称“厂卫”。

  比较出名的便是王振擅政,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而且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

  明朝中叶的汪直擅政,通过西厂扰乱朝纲,导致内臣与朝廷外臣的勾结。

  再到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不喜上朝,宠信宦官刘瑾,贪婪专权。

  明朝末年魏忠贤擅政,人称“九千岁”,掌控大权,官员陷入党争。

  谢青云稍微一对照,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严双派系,应该是为历史上“东林党”,而与“东林党”作对的士大夫一派,在后期逐渐靠拢魏忠贤,阉党又称为魏党。

  难道老师的事情和阉党有关?

  不等谢青云发问,赵朗便直接说出来,“圣上在位之后,做派**的士大夫本应逐渐消沉,却与宦官勾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