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福娃渣爹种田吗 第94章

作者:小小桑 标签: 穿越重生

黄二老爷想说他更想要银两珠宝,可族中人却认为留下银两总有挥霍完的一天,还是店铺田地拿在手里好,黄二老爷无奈,只能收下店铺田地的契书和账本。

梁里正家虽不如黄家有钱,但做为里正,在溪江镇上却是说一不二,黄二老爷心知,若他敢说不同意,梁里正能直接把他送到县衙,到时就说他欺压寡嫂,没准什么都得不到呢。

黄夫人也没再在黄家住下去,带着儿女去老夫人的院里给老夫人磕了头,便命人套了车,带着她身边的丫鬟婆子和下人,带着嫁妆和那些财物直接去了镇外她嫁妆里的庄子。

黄二老爷一拍脑门,对梁里正道:“梁里正,之前只查了大嫂院中之物,却忘了查她在镇外的庄子,大嫂会不会把一百万两藏在庄子里?”

若是能在庄子里查出一百万两,不但银子是他的,还不用把黄家的家产分出去一半儿,黄二老爷只恨自己犯蠢了。

第423章 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梁里正眉头一竖,“黄老二,你也莫要太过分了,如今你大哥不在了,你不敬长嫂也就算了,难不成还要逼死他们母子?”

黄家的族老原本是要帮腔,可听梁里正这话明显是向着大房那边,想着就算是家产都给黄老二占去,他们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到时还要得罪梁里正,便也悻悻地闭了嘴。

于是,黄夫人带着嫁妆在镇外的庄子上住了一夜,第二日便去了宿县。

在宿县,有之前他们置办的宅子。

在宅子里安顿好后,黄夫人就给章琴送了信,信上说明她往后就在宿县长住了。

收到信第二日,章琴就带着花盼盼姐弟四人来了黄府。

黄莺儿带着姐弟几人去园子里逛,黄夫人与章琴就在屋中喝茶聊天,见众人都退下后,章琴打开带来的点心盒子,除了上面浅浅一层点心,下面都是一沓沓的银票,四个点心盒子俱是如此。

章琴如释重负地道:“这些银票你快收着吧,放我那儿我天天都睡不好觉,就怕家里进了贼。”

自从那日受黄夫人所托,将这些银票分两次从黄家带出来后,打雷都吵不醒的章琴就开始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如今把银票送回来了,她绣球可以一觉到天明。

“这次我们母子多亏了琴姐相助,不然这些年夫君的辛劳都要便宜了旁人,请受小妹一拜。”

章琴也没同她客气,欣然受了黄夫人一礼,“要我说,就是那些铺子田产也是便宜他们了,回头等你家小子长大,咱们使把劲儿都给夺回来。”

黄夫人闻言冷笑,“这是自然,除了要将黄家的一切都夺回来,还要好好查查我家夫君到底为何落水。”

说着,黄夫人眼中噙着泪,眼神里也都是恨意,别说她不信黄贺秋是自己失足落水,就是章琴和花致远也不信,只是无凭无证拿黄二老爷没办法就是了。

将银票送回来了,章琴心里大石落地。

虎头年纪还小,不能久在外面,在黄家用过午饭后,就带着闺女和儿子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日灾民也陆续重返家园,县城里的店铺也都开张了,只是大多铺子都进了水,重新清理过,再开张时已经是雨晴后半个月。

花盼盼带着花喜喜和花睿去了县城的官学读书,而同时也和他们一起来官学的还有黄莺儿。

似乎还是那个矜贵又大方端庄的姑娘,花盼盼却觉得她变得有些不大一样,好像心事更多了。

可家中突逢巨变,黄莺儿的改变也不足为怪。

转眼就到了秋后,去年大丰收,今年很多地方都遭了洪水,粮食比往年都减产了,甚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宿县相对来说还算好的,但减产较正常年也达到三成以上,比起去年整整减产了五成。

好在朝廷下令今年不但免了农民的赋税,有些地方还发放了赈灾粮食,宿县做为上游下游都受灾严重的县,竟是唯一一个没有赈灾粮发放的县,只是随着赈灾粮同时到的有朝廷的嘉奖文书。

第424章 赏赐

花致远正坐在铺子前喝着茶水,虎头坐在儿童椅里朝他挥着小拳头。

这个当爹太可恶,茶水不给娃喝就算了,还总拿茶壶在他眼前晃,逗的娃想揍人。

秋天到了,一天比一天冷了,虎头身上已经穿起了薄棉袄,宝蓝色的绸缎面棉袄再配上一顶虎头帽,胖胖的小脸蛋也显得虎头虎脑。

官差跑过来时就看到花致远一副老大爷模样地坐在这里逗孩子,离得还远就喊:“花老爷,你还在这儿逗孩子呢?快喊上花夫人一起跟我去趟衙门,圣旨到了,让你们去接旨呢。”

花致远手上的紫砂茶壶差点掉到地上,“啥?圣旨?啥事就让我们去接旨。”

“好事,说是要褒奖你们之前修堤坝时做出的贡献。你和花夫人快点儿随我去。”

花致远人都是懵的,‘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要往铺子里面跑,跑了两步想到小儿子,回来把小儿子抱起来又往回跑。

不多时,把小儿子交给跟来铺子里的丫鬟后,与章琴一起跟着官差去了衙门。

到衙门时,衙门前已经围了不少人,听说是皇上的圣旨,大家都觉得稀奇,看花致远打远处跑来,纷纷让出路,认得不认得的都向他道喜。

花致远这时候脑子还在懵着,怎么也想不到这辈子他还有接到圣旨的一天,这可算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了。

衙门里已经摆好了香案,宣旨的官员见花致远夫妻赶来了,便将圣旨宣读一遍,花致远脑袋还嗡嗡的,虽然字字都听进耳中,却好像里面说的人不是他一般。

什么赏黄金千两,布匹二十匹,良田五顷……这都是给他的吗?那他要不要拿出来上下打点?

直到宣旨的官员将圣旨交到他的手里,带笑的目光朝花致远看来,“皇上听闻花秀才在之前修筑堤坝时为宿县做出的贡献很是赞赏,曾言若天下商人都如花秀才一般忧国忧民,何愁天下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花致远被这句夸的有些摸不着头脑,要说修堤坝是冯县令的主意,他出的银子排都排不上,要说出力也就是和章琴一起在堤坝上帮忙给河工们做饭,虽也用了不少庄子里的食材,但大多数还都是县里人捐的,他们真没使多少银子,倒是生意因此更上一层楼,哪里就值得钦差大人这么夸了?

夸完,钦差大人走了,花致远还在懵着时,章琴走到身边,递了封信给花致远:“刚刚有人塞给我的,你瞧上面的笔迹眼熟不?”

花致远接过来一看,立时就有些明白为何钦差大人对他如此夸赞,甚至这次为何被夸大功劳的原因也找到了。

信是乐彬写的,上面只写了他回京后一切顺利,又问候了花致远一家,并说如果有回信也可让来人带回。

还有什么不明白,为何出钱出力的人那么多,皇上却除了县令以外只单独下旨赏赐了他?多半是乐彬在京中给使了力。

只是乐彬的出身来历这回更让花致远吃惊了,能影响到皇上的旨意,这乐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第425章 回一封信

花致远问章琴信是谁给她的,章琴找了一圈也没认出是谁给她的,都穿着一样的官衣,她真认不出来啊。

花致远同章琴直接回了宅子,钦差也让人连着皇上的赏赐一并送过来,黄金一千两,还有布料二十匹……章琴围着那几只大箱子就有些走不动了。

金子啥的黄灿灿的晃眼也就算了,她家虽暂时没有那些家底,但金子银子多了也就是个数字,再说她很有信心用不了多久家里也能挣到。

可那些布匹却都是京城里关送来的,听说都是京中贵妇人才会穿的,在宿县这种小地方就是想买都买不到,只是摸着章琴都怕自己的手糙再把布匹给刮坏了,无论是哪匹都舍不得拿去裁剪。

还没等花致远和章琴从这些赏赐中醒过神,就已经有人登门拜访了,花致远不好将人拒之门外,这样一来就一直忙到天黑。

花盼盼姐弟几人下学路上就听齐五说起今日家中接到圣旨,还得了赏赐,花喜喜和花睿还不大明白圣旨是啥,花盼盼却吓了一跳,其实也做没什么,咋就入了皇上的眼?

回到家里时,门前停的都是车,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一遍,生怕来晚了就沾不到喜气,如今花家可是有了一道皇上下的圣旨,这份荣耀可不是谁家都能得到。那份圣旨,只要不改朝换代,就可以一代代传下去,随时拿出来随时都能炫耀一番。

花盼盼眼看前面人太多,直接就去了后面的院子,章琴正一面唠叨着花致远只顾着见客也不知帮着她准备东西,一边很认真地让丫鬟将一坛坛一罐罐都摆出来,这些都是要托人给乐彬带回去的。

虽然那人说是有回信可让他带回去,可信能带回去,这些应该也能带回去吧?

乐彬那么爱吃她做的食物,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肉,回去也不知会不会再饿没了,这些东西让他带回去解解馋,也能多吃几口饭。

花盼盼见到章琴念念叨叨地准备东西,知道是她给乐彬准备的,也没多说什么,刚要进屋,就听章琴道:“盼盼啊,你彬彬哥来信了,有一封是给你的,放在你屋中的桌子上了,你看完了也给彬彬回一封。”

花盼盼应了声是,回屋果然看到桌上有一封给她的信。

听说彬彬哥有信给姐姐,虽然娘没提,花睿却急着也跑回房,看了一圈也没看到给他的信,跑出来找娘,却听娘说没有他的,小嘴就撅了起来,又跑回屋提笔就写了一封信控诉彬彬哥都不疼他了,到时让人送回给彬彬哥,让他好好地愧疚一下。

花盼盼打开信看了一遍,信上说了一些京中的趣事,最后说的却是何时花盼盼一家人去了京城,他要带她好好地逛逛京城。

花盼盼看完了也觉得这小孩贴心,只是去京城啊,她这辈子多半不会去的,毕竟京城的麻烦事儿多,她可不想卷到那些麻烦事中,而且,那里是女主的主场,书上说她就是在那里不得好死的,虽然她没向人表示过,但这辈子都想要远离那里。

第426章 长辈的口吻

章琴让她给乐彬回封信,花盼盼就拿过纸笔,又磨了墨,刷刷刷地回了一封。

写完后,看着短短五行的字,再对比过乐彬那洋洋洒洒五大篇纸,总觉得有敷衍之嫌,又在后面加了句:好好读书,勿念!

写完了瞧着还算满意,既简单地说了家中无事,又督促了他好好读书,该说的都说了,没什么疏忽。

待墨迹晾干后才好好地折了,拿去给章琴,到时将花致远和章琴给乐彬的回信放在一处寄回去就是。

待大闺女出去后,章琴打开闺女送过来,连个信封都没装的信,犹豫再三还是打开看看。

虽说看闺女写给男娃娃的信不好,可闺女是自己的,她认为这是在关心闺女。

何况闺女都没藏着掖着,连个信封都没有,想来是不怕她看的。

结果看完信后章琴是欣慰又无奈,闺女这信还真是够坦荡的,信里面除了问候乐彬,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再就是让他好好读书,这怎么看都像是长辈的口吻是怎么回事儿?

虽说孩子还小,章琴却也能看出彬彬那孩子对她的大闺女有别样的感觉,可这闺女到底是年纪小还不开窍,估计彬彬那孩子拿了信不知要怎么失望呢。

花睿写了整整三大张纸,除了写了他近来学习情况,家中发生的事情,就是黄家的事情也都说了一遍,最后又埋怨乐彬怎么不给他写信,他都生气了,等写好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当他把封在信封里的信交给章琴,让她帮着转交给彬彬哥时,章琴只捏了捏厚厚的信就有些不是滋味,总觉着彬彬那孩子的一颗心是错付了啊。

花致远应付完来客天已经黑透了,说的口干舌燥,却连饭都没吃上一口,倒是茶水喝了一肚子,花致远先去了茅厕,出来后忙着让丫鬟摆饭,端着饭碗先扒了一碗饭,这才长出口气,“差点饿死我了。”

章琴瞧了好笑,“那怪谁?来道贺的客人都不知要留人吃饭吗?”

花致远摇头,“不成,都留下来吃饭,不知要闹到多晚,还让不让人睡了?”

章琴也知是这么回事儿,他们家的这座宅子不大,也留不了多少客人,到时前院闹哄哄的,孩子们都不能好好歇着。

“也是,咱们家还是太小,要不回头买个大些的宅子吧?”

花致远听了立马摇头,“不买不买。”

章琴只当他是怕宅子大了花老太太就要也搬过来,却听花致远道:“咱们在宿县也未必住得久,过几年没准就要把生意做到京城去,到时再卖也麻烦,先对付着住吧。”

“你还真想去京城?”

章琴惊讶,虽然她也不是没想过要去京城,可京城里处处花销都大,如今他们家在宿县也还算风光,可到了京城怕就是不入流的,皇上赏的这一千两黄金,都不知能不能买间大点儿的宅子,更不要说买做生意的铺子了。

说实话,章琴这随遇而安的性子,若没人逼一逼,还真不是敢闯敢拼的。

第427章 奴大欺主

“就是不去京城,也许会搬到府城去,今日冯大人与我说了几句,他这次得了皇上的封赏,三年任满多半是要调任府城做知府,到时我们若也能跟着去府城做生意,他也能帮衬着一二,我就想着冯大人如今也算是入了皇上的眼,只要做的不差,平步青云是肯定了,我们跟着过去也能沾沾光。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也想挣出一份家业。之前为何韩家能抢了我们相中的酒楼?还不是他们家大业大?若是我们将来也有那份家业,也不至于总被人欺负了。再说,若是真去了京城,孩子们的见识也会不一般,睿睿和虎头或许还能入国子监读书呢,那可是我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

见花致远说起国子监时满眼都是向往,章琴就明白,花致远虽经商了,可到底读书多年,考也考了十几年,科举已是他心里的一种执念了,他这辈子自觉无缘,却想让孩子将来能更容易一些。

好吧,为了孩子,不就是京城嘛,这有什么难的?攒钱就是。

秋收时节,因今年的洪水,有些地方颗粒无收,最好的也减产了三成以上,粮价自然也就涨了起来,去年秋收时三文钱二斤的粮,今年已经涨到七文钱一斤。

很多百姓虽然嚷着贵,却都尽可能地往家时囤,甚至怕来年收成也不好,恨不得连明年的粮也都囤起来。

可虽然朝廷今年免了赋税,但农户家里收了粮却都没急着卖,只想再观望一下。

花致远家的田地不算多又受了灾,却还有些收成,只是花致远忙着生意,近来除了县里的生意,因想着冯光三年任期满后,很可能要去府城做官,他时不时就去府城里瞧瞧,想要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

就算冯光想错了,任期满后不能去府城,好歹也是把生意做大,花致远总觉得把金子银子留在手里不安全,还是花出去换铺子好,家里那几亩田他就更没心思管了。

花老太太就雇了些人将粮收了回来,留了足够她和翠容巧月吃的,其余的都给卖了,虽然不如去年卖的多,却也换了十几两银子,当银子收进她的小匣子里时,花老太太的心是满足的。

可想到前几日听人说她那个儿子在县城可是露了大脸,皇上都下旨赏赐了一千两黄金,她的心又躁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