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149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阿弥陀佛,他心中默默为皇后祝祷了一番,可眼下就算把满天神佛请来,大约也无法挽回局面了罢!

第217章 纠结

  李蔷死了。

  林若秋命人好生收敛她的尸身, 这才带着疲态回到自己宫里。

  安然焦灼的在琼华殿前踱着步子,一见她便迎上前来,“姐姐,事情可解决了?”

  林若秋点点头,好似大梦初醒,“都解决了。”

  安然觑着她的脸色, 却什么也瞧不出来,只得小心翼翼问道:“她和你说了些什么?”

  林若秋诧异的看向她。

  安然心下大宽, 忙挽着她的胳膊笑道,“我不过是随口一问,没什么就算了。”

  林若秋便不言语,她隐隐猜着几分,安然也在里头掺和了些, 甚至于那杯毒酒也可能是她送去的。但, 她送和自己送又有何区别?林若秋心里未尝不想早早解决眼前这副乱局,有人代她动手,她该高兴才是。

  她这么个优柔寡断的性子, 若无人推她一把, 还不知会闹到什么收场。好在,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她也无须有后顾之忧了。

  安然兴兴头头的端了点心热茶来给她压惊,自己在一旁磕着瓜子, 笑吟吟的闲唠些家常。

  林若秋随口答上几句, 心中却莫名怔忪不宁, 总觉得哪里不妥当。待安然去后,她便叫来绿柳,让她到太和殿跑一趟,请皇帝来用晚膳。

  绿柳诧道:“陛下之前已来过了,因奴婢说娘娘去了昭阳殿,他便也跟着去,怎么娘娘没见着陛下么?”

  林若秋心下一咯噔,莫非皇帝那时竟在外头?她跟李蔷说的那些话,都被他给听去了?

  他听了多少?

  红柳见她脸色不愉,忙将绿柳拉开,一面安慰道:“娘娘别担心,陛下若来了,怎么会不着人通传一声?多半是这蹄子信口胡诌的,陛下根本未去昭阳殿,奴婢这就亲往御前一遭问个仔细。”

  说罢,便匆匆忙忙地出门去寻魏安讨个说法。

  林若秋拦不住她,只得任由她去,自己却静静的凭窗坐着,观赏庭院中凋零的树木。

  绿柳情知自己闯了祸——严格来说也不是她闯的,只能算巧合。可毫无疑问,这件事会被算在她头上,她只得缄口不言,认命的捧着扫帚到园中去打扫——不然室中这样安静,她怕自己会忍不住发疯。

  须臾红柳回来,脸色却是忐忑不定,脚步也比去时迟缓许多。她踌躇地来到林若秋面前,哑声道:“魏安不在,许是被陛下差遣出宫办事去了,等他回来,奴婢再找他问一问。”

  林若秋心知肚明,那些话多半是被皇帝给听去了,她就不该在李氏面前逞英雄,被对方牵着话头走,这下可好,闯出祸事了罢?魏安在御前伺候惯了,等闲之事犯不着派他出宫,如今却对红柳避而不见,多半是奉了皇帝的授意,哪怕红柳往太和殿跑上一千次,恐怕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

  明知道无用,自然不必白费力气了。林若秋摆摆手道:“那就算了,咱们且先安置罢,日后总会再见的。”

  红柳见她面色沉郁,知她心里并不好受,忍不住劝道:“不若娘娘亲自到御前走一遭吧,有什么误会当面解开了也好,省得这般牵肠挂肚的。”

  林若秋却轻轻笑起来,“误会?有什么误会?”

  皇帝没听错,她大概也没说错,哪怕经人刻意诱导,她那番话也未尝不是实情——就算是见了楚镇的面,林若秋又该如何说呢?说自己先前那番话全是假话,她对待他全是真心实意?那无非是一个谎言来掩盖另一个谎言。

  林若秋自己都有些搞不清楚了,脑中混混沌沌,哪怕明知红柳是为了她好,她也只能胡乱敷衍道:“先让厨下备膳吧。”

  晚膳时分皇帝并未过来,亦未叫人前来传话,可见是不会出现了。林若秋只得板着一张脸指挥孩子们入座,片刻不提他们的父皇。

  无奈景婳这孩子天生机灵,又会察言观色,很快就觉出不对来——虽说父皇朝政繁忙时,偶尔也会有不来用膳的时候,可多半会提前命魏公公来通知的,像此时这般无声无息却从未有过。

  趁着几个弟妹正在埋头扒饭,景婳捧着碗跳到林若秋身边,偷偷摸摸问她,“母后,您是不是和父皇吵嘴了?”

  人小鬼大。林若秋瞪她一眼,正色道:“没有。”

  碰都没碰到,何来的吵架?她倒是想痛痛快快吵一架呢,可惜找不到机会。

  景婳从她的眼神中辨认出她没有说谎,只得懊丧地垂头,“那父皇今天怎么没来呢?”

  林若秋回答不了她,甚至不能假惺惺的予以安慰,她倒是挺想推脱皇帝临时有事,但,万一他明天也不来呢?还有后天、大后天?迟早这些孩子都会看穿她的谎言,纸是包不住火的。

  一顿饭吃得意兴阑珊,晚膳毕,景婳很自觉的承担起大姐姐的责任,指挥小萝卜丁们前去梳洗睡觉,林若秋犹豫再三,还是让人将殿门留了一道窄缝,也别上锁。万一楚镇晚上忽然回心转意,想来看看她,至少可以免去敲门开门的尴尬。

  但她睁着眼睛躺了半宿,殿外始终一片岑寂,直至鸡鸣五鼓,淡白的月亮从天幕上退去,林若秋才恍然意识到,他大概是不会过来了。

  她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失了宠。

  失宠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在入宫之前就没想过自己能得宠,走到今天纯属侥幸,如今,顶多也就是回到原点而已。何况,比起为宠爱患得患失的妃妾,她的处境已然好多了,一个皇后是无须担心失宠的,何况她还有儿子,纵使皇帝对她的恩幸稍稍淡泊一点儿,她的地位也会固若金汤。

  林若秋努力让自己想开些,衣食不愁,儿女绕膝,寻常人所祈求的幸福她都已得到,若再贪恋其他,不是太不知足了吗?

  只是,尽管她这般徒劳的安慰自己,心里却总发虚得厉害,仿佛凭空被挖走了一块,那一处透着风,凉飕飕的。

  她只得将所有的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闲时将安然叫过来小聚片刻,倒也自得其乐。

  安然见她总是木愣愣的,人也迟钝了许多,只当她还在为李氏的事伤怀,因劝道:“那种人根本不值得姐姐为她齿冷,姐姐还是想开些罢。”

  林若秋淡淡笑道:“谁?我早就忘了。”

  最初楚瑛还会多方打听李氏的消息,林若秋只得哄他,说李蔷染了疫症,需要静养,才送回家安置去了。楚瑛听说如此,便不再多问,他当然知道疫情的可怕,听说有一年京中进了大批灾民,人心惶惶,就连宫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醋味,景象实在不忍卒睹。

  这样的人,自然是得隔开的,楚瑛自知人小力弱,也就不再瞎掺和。加之顾先生见他年岁渐长,布置的功课也愈发繁重,楚瑛每日忙着背四书五经都焦头烂额,自然无暇顾及其他,什么李娘娘孙娘娘,在他脑中都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余下的几个尚且懵懂,与李氏并不亲厚,就更加不理会了。倒是景婳稍许瞧出了些——也可能是安然背地里告知她的——痛心疾首地向林若秋控诉了一番李氏的罪状,还说要将李家人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林若秋含笑望着活泼而健康的女儿,觉得她很可以做个上阵杀敌的武将,光气势就胜人一筹。

  景婳愤愤道:“瞧她把大弟弟带成什么样了,还好大弟二弟他们年纪都还小,若再过几年,被她一挑唆不打起来才怪呢!”

  在她心底,凡是意图分化这个家庭的,便都是罪人。尽管李氏从前对她也不错,可发觉对方存着这样可鄙而讨厌的心思,景婳还是毅然决然地与其斩断干系,她本打算年年为李氏上柱香的,这下连香油钱都省了,这样的人合该做孤魂野鬼去!

  她又警觉地望着林若秋,“父皇不肯来,也是那人的缘故么?”

  林若秋摇摇头,“不是。”

  她不知皇帝当时过来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设计,但,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她——她自己都没摸清自己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又怎能奢求别人以深情来回报她呢?世道原是公平的,人心也是公平的,她有今天,纯粹自作自受。

  景婳便不说话了,而是转身去往太和殿——太和殿的内侍是万万不敢将她拒之门外的,何况,皇帝并未明确下旨。

  其实乍一看皇帝的态度与从前并无任何差别——在对待孩子们身上。他依旧每日关心楚瑛和楚珹的功课,顾先生也每日要到御书房汇报二子的情况;孩子们若想要见他,他也来者不拒。

  只是,他再不肯到琼华殿来,哪怕景婳软磨硬泡缠着他,他也仿佛铁了心一般,就是不肯答允爱女的请求。

  景婳无法,只得暂且放弃劝服父皇的心思,而是每日虎视眈眈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唯恐哪个狐狸精趁虚而入。所幸,皇帝虽未来皇后宫中,却也只是将自己困在太和殿里,并无到别处去,遑论接见其余嫔妃。他仿佛打定主意要这么过一辈子。

  林若秋看出皇帝是真生气了,有人发火时会大吵大嚷借以宣泄胸中不满,楚镇则是另一种,他恨不得与世隔绝,好将整个世界拦在门外,没有人能走进他心里去。

  这不是折磨别人,而是折磨他自己。

  彼时林若秋正在灯下剪着窗花,好为新年增点喜气,一滴泪却毫无征兆地落下,如同滚烫的蜡烛油一般,浸透了窗纸。

  望着那大红的福字,林若秋突然了悟:她其实很爱他,很爱很爱。

第218章 觉悟

  景婳进来时, 见到她泪眼朦胧的情状,大大的眼睛里于是充满了迷惑,“母后……您怎么了?”

  林若秋招手将她抱过来,笑着眨了眨眼,“没事,让那蜡烛烟给熏的。”

  说罢故意将烛台移远了些, “这白蜡该换了,做得也忒粗糙。”

  景婳这孩子却是个水晶心肝, 一针见血地道:“不是因思念父皇而落泪?”

  林若秋作势在她后背拍了两下,嗔道:“说什么呢,女孩子家成天情情爱爱地也不怕被人笑话!”

  景婳便噘着嘴,专注地看她剪好的两幅窗纸,“母后的手艺越发精进了, 难怪别人都说熟能生巧。”

  林若秋心中一动, 渐渐有了主意。她虽素来是个怠惰的性子,可有些时候你不主动些,想要的东西永远也不会送上门来, 机会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何况, 这场危机本就因她而起,她自然得想法子解决。之前迟迟不肯动作,不外乎是因她自己都没弄清楚自己的心意,现在, 她终于想通了。

  林若秋只觉肺腑一片洞明, 拉着女儿柔软的小手道:“婳婳, 你能帮母后一个忙吗?”

  景婳仿佛早就在等这么一日,骄傲的挺着胸膛道:“母后请讲。”

  =

  年关愈发近了,今岁却仿佛比以往萧索许多,许是因之前李家的事牵涉太广,就连宫中也减了几分热闹。

  楚镇批完案上一摞厚厚的奏章,就问起魏安除夕宴的布置情况。

  魏安低首下心道:“皇后娘娘已然布置妥当,帖子也已发出去了,名单就在这儿,至于坐席的安排,就看您要不要再做调整。”

  楚镇快速瞟了两眼,颔首道:“做得很好,就这样办吧。”

  魏安笑道:“娘娘居于中宫,自然是不会出现错漏的。”

  楚镇静默不语,他当然知道林若秋有多少真材实料,她那个人机灵起来比谁都机灵,只是总爱犯懒而已,这点小事自然难不倒她。

  可他宁愿她笨一点,再笨一点,免得如今再来猜疑,她这样处处周全,是否出于做皇后的本分,是否曾对自己有过一丝真心。

  魏安陪笑道:“天寒地冻的,皇后宫中的地龙不知烧得暖不暖,陛下有空不如过去瞧瞧吧,也免得让几位小主子冻着。”

  楚镇瞥他一眼,“你是在要挟朕么?”

  魏安忙缩了缩脖子,“小人不敢。”早知道会撞枪口上,他就不说这话了。

  楚镇冷哼一声,懒得计较。其实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这般固执,非不肯去见她,倒像是耍小孩子脾气似的。但,有些时候他就是争那一口气,难道这些年的恩爱相守,仍换不来她半分真心?

  相敬如宾,这回真比宾客还客气十分了。何况,他不去看她,她不也没来找他么?两人仿佛各握着绳子的一头,彼此都不肯放松,就看谁先认输——这回,他不会再让人牵着鼻子走了。

  皇帝冷肃着一张脸,继续埋头疾书,公文是永远也批不完的,何况到了年底,正是各州府尹上赶着表忠心的时候,皇帝索性让自己沉浸在繁冗的工作之中,这样,他才无心去理会其他。

  砚台已半干了,楚镇正要命人去添些墨汁,一回头,却看到景婳和几个孩子裹挟着满身风雪而来,一进门就带来一阵寒意。

  楚镇皱眉道:“这大冷的天,怎么还满处撒野?”

  训斥归训斥,却还是让魏安将几个孩子带到火盆边烤火去,景婳却抱着他不肯撒手,“父皇,陪我去湖上捉鱼嘛~”

  楚镇素来疼她,可也没有答应这种无理要求的,“寒冬腊月,捉什么鱼?若是嘴馋,只管吩咐御膳房去,父皇可没那闲工夫。”

  景婳噘着嘴,“御膳房这会子都是熏鱼腌鱼,女儿想喝的却是鲜鱼羹,可不只有到湖里去捉吗?”

  楚镇看着她这副撒娇撒痴的模样倒觉好笑,“湖里都结冰了,去了也是白受冻。”

  景婳见他隐有松动之意,立刻来了精神,“不然,把冰敲碎了,里头却都是活水呢,母后说过,这样得来的鱼才最鲜最美,连盐都不用加,白煮的汤就鲜得能化掉舌头。”

  的确很像那人会说的鬼话。楚镇望着另外两个小萝卜头,严肃问道:“你们也想喝鲜鱼羹吗?”

  楚珹忙不迭的举手,表示他跟姐姐同心同德。

  楚瑛犹豫刹那,亦跟着点了点头。

  皇帝便睨着身旁近侍,“不如,你替朕走这一遭?”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