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154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小婵唬了一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怎么成?”

  “怎么不成?”魏宁婉轻轻笑道,“皇后不死,如何能落实二皇子的罪过?”

  单单一碗落胎药,或许能够将二皇子赶去封地,却难保他日后不再回来,可是弑母的罪名就大不一样了,若皇后就此一命不存,那二皇子将永无翻身之机,那时,太子殿下与魏家的地位才真正无可撼动。

  小婵惴惴道:“但,太子殿下还不知道这事,咱们要不要……”

  “他用不着知道,”魏宁婉轻描淡写的道,“况且,等他知道也已经晚了,他还能到陛下面前去揭发咱们么?他不敢的。”

  就算她利用了楚瑛,那也是楚瑛自找的,如今大伙儿都是一根藤上的蚂蚱,谁也别想甩开谁。

  想起皇后之前对她的百般奚落,加之魏家这些年受到的冷遇,魏宁婉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戾色来。若这回能成功,那太后娘娘的仇也算间接报了。她定一定神,“那些药你着人去安排,务必得在皇后千秋宴前到手,别耽搁功夫。”

  走着瞧吧,皇后,看谁能笑到最后。

  黄松年挺着一把老骨头颤颤巍巍来向她汇报,已是生辰前半月的事。林若秋看着他这副模样都替他担心,只得让人扶他坐下,又找了一块厚实的鹅羽垫子给他垫着,笑道:“您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让胡卓走一趟便好。”

  但这位老人家既然亲身前来,必定是有极要紧的事,林若秋也不敢马虎,故摆出侧耳聆听的架势。

  黄松年的脸色严肃非常,将一本薄薄的记档递给她,道:“上头俱是东宫这几个月抓的药。”

  林若秋因前些年屡事生产,对于各类药材约略有些掌握,只粗粗扫了几眼,就已辨认出牛膝、草乌等几味,都是顶好的行气活血的重药。

  黄松年道:“魏良娣说自己有气滞血瘀之症,月月都来领这些药材,还指名要见效快的几样,娘娘觉得,她是什么用心?”

  林若秋诧道:“莫非她不想怀上太子的骨肉?”就算有病,这样大剂量的灌下去,也定会虚不受补,何况明明有更好的法子,何必下如此重手,魏宁婉不见得拿自己身子不当回事。

  可转念她就自己推翻了这种可能,魏家又不是傻瓜,连皇嗣都不要,何况魏宁婉初初进宫,正是需要孩子稳固地位的时候,不可能用这些药坏了身子,须知牛膝草乌这几味毒性都不小,若大量服下,她很可能今后都不能再怀孩子了。

  既然不是用在自己身上,那便只可能用在别人身上了。林若秋脸色一沉,“她好大的胆子!”

  若说魏宁婉是无心,那绝无可能。她自知宫禁森严,想从家中运这些药来难上加难,便只能从太医院想法子,却不料黄松年比她想象中更加细致,一眼就看穿她的诡计,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黄松年静静看着她,“娘娘觉得,太子殿下知道此事么?”

  魏宁婉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可能不经过楚瑛的允准就使这些手段,退一步讲,倘事情稍有泄露,她总得为自己寻个靠山。林若秋虽不知她用了什么花言巧语来迷惑楚瑛,但毫无疑问,楚瑛应该是知情的——至少知情一部分。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叫人痛心的,她的儿子,落入外人的窠臼之中,想要来算计她。

  黄松年微带怜悯的看着她,“娘娘要将太子叫来问话么?”

  林若秋摇摇头,神情出奇的平静,“再等等看吧,本宫很想知道,我的儿子,到底会如何对待他母亲。”

  她不得不承认,她心底对楚瑛还是怀着一份希冀的。但愿他别辜负这份希冀。

  转眼已到了林若秋的生辰,因皇后有孕不愿操劳的缘故,今年的千秋宴比之往年少了几分热闹,却多了几分温馨,连诸位王室宗亲都没请,只是帝后二人与诸位皇子公主齐聚一乐,虽然简单,倒也自在。

  林若秋自然也向太皇太后等人发了帖子,可老人家不胜酒力,加之贪眠醒早,各自都谦辞了,林若秋只好让人盛了些蒸鱼肉糕过去,让老人家解解馋劲。

  众人欢聚一堂,满桌觥筹交错中,唯独楚瑛的神色有些怏怏不乐。阿珹只当他因为赈灾一事而伤怀,也不便去打搅他,只敬了两盅酒了事。

  林若秋冷眼看着,心下不知是何滋味。

  宴过三旬,魏宁婉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药汤过来,满面堆笑道:“母后,您还是先将安胎药喝了吧,总得为腹中的小皇子着想。”

  景婳素来看不惯她,冷哼一声,“无事献殷切,非奸即盗!”

  魏宁婉的脾气着实好,哪怕遭人这样毁谤,她也不恼不怒,依旧笑盈盈的。倘若林若秋没从黄松年口中得知那些话,或许真会叫她骗去——何况,魏宁婉今夜表现着实良好,端茶递酒,样样来得,似乎百般辛苦亦在所不辞,这样富有奉献精神的女人,着实是皇家媳妇表率。

  伸手不打笑脸人,林若秋将药汤接过,用勺子轻轻搅了搅,不露声色道:“今日这药的气味仿佛格外重些。”

  “会么?臣妾倒不觉得,许是这殿里酒气太重的缘故罢。”魏宁婉面上笑容不减。

  太机灵了,林若秋不得不佩服,虽然还是只小狐狸,假以时日,没准真能成就一番大事。

  正因如此,她才更不能留下她。

  林若秋将汤药轻轻吹凉些须,试得温度刚好能入口,正欲仰脖喝下,斜刺里忽有一只手伸来,近乎蛮暴地将那只瓷碗打落在地。

  魏宁婉被这出意外惊得说不出话,林若秋却镇定地看向对面,嘴角反而噙着一缕笑。

  她素来是如此温和的,慈煦的,让人如沐春风。这是,他的母亲。

  楚瑛跪倒在地,转首间已泣不成声。

第225章 景嫦

  大周定国百年, 从未有过太子主动逊位之事,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众人原以为太子是想借此博个谦逊的美名, 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直至见太子的车驾出了宫门、一径去往蜀中,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宫中实实在在变天了。

  那,莫非是太子在与二皇子的斗争中落败,以致于落得如此下场么?众人难免有此猜疑,可听去送行的太监说,蜀王离开的时候脸色仍是好好的,与诸兄弟亦是有说有笑、眷眷情深, 众人于是如陷云里雾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继而圣上改立二殿下为太子的旨意下来, 众人虽有些莫名其妙, 却也只能高呼圣明。难得有这样兄友弟恭、退位让贤的义举,他们不跟着称颂,难道上赶着去打皇帝的脸么?何况,二皇子的资质亦是不差的, 赈灾途中更是表现优异, 颇有美名,某种意义上,或许比蜀王还要强些。

  至此,尘埃终于落定。群臣知晓蜀王这一去,日后是不可能再竞逐皇位了,只得歇了站队的心思, 规规矩矩准备服侍未来新君——这一位怕是不易打发呢,若犯在他手里,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林若秋知晓外头有些传言,可她也不主动澄清,让朝臣对楚珹多些忌惮是好事,也算帮他立威。一个深不可测的储君,总比容易糊弄的要强,阿瑛不就差点栽在这上头么?

  林若秋向皇帝叹道:“阿瑛这回难得决断了一次,自请退为蜀王,免去朝中一场风波,陛下的心也终于能安了。”

  楚镇不言。

  林若秋见他脸上犹有愠色,小心问道:“陛下还在生他的气么?”

  楚镇冷声,“他是真糊涂!”

  “他不是糊涂,他是真的傻。”林若秋叹道。

  “你相信他所说的那些缘由?”楚镇斜睨着她。

  林若秋坦诚点头,“我信。”

  阿瑛或许真的不想她生下这孩子,但,他不可能知道魏宁婉在其中做了另外的手脚。林若秋也相信,他的确有担心母后身子的缘故——毕竟林若秋自己都不确定能否坚持得住,她毕竟这把年纪了。

  至于阿珹,兄弟俩并无仇隙,但,阿珹的存在对于阿瑛的确是一重威胁,阿瑛又这样敏感多思,被人轻轻一挑拨便上了当。可他最初的目的,想必只是想将阿珹赶出京中,而非举刀相向。

  楚镇见她这样维护,脸色总算缓和了些,望着她道:“所以你哪怕知道魏氏密谋,也按兵不动,就是想看看他会不会真的动手?万一他真让你喝下那碗汤呢?”

  “他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信他?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给他一个机会,就算是看错人,我也认了。”林若秋从容道,“幸好,阿瑛不也没叫我失望么?”

  他终究爱他的母亲,这份意志,绝非一个才来了短短数月的女子所能撼动,魏家终究打错了主意。

  林若秋不由唏嘘,“他其实是个很善良的孩子,但,真的不适合作为一国之君,蜀中景色秀美,多崇山峻岭,去了那儿,他的心性想必会陶冶得更开阔一些。”

  皇帝哼了一声,算是默认,却不免嘀咕,“还好那魏氏没留下阿瑛骨血,不然,如今恐怕得闹出更大乱子。”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吵吵着选什么太子妃,白费功夫。

  林若秋道:“怎么可能有孩子?那魏氏仍是处子。”

  这回轮到皇帝惊着了,“处子?怎么可能?”

  他的儿子再傻,不可能傻到这份上罢,连男女之事都不懂得?他当初有心无力的时候,好歹也没这般懵懂呢!

  林若秋见他这般诧异,只得忍笑同他解释,“是真的,臣妾命人到暴室去验过,那魏氏的的确确是清白之身,做不得假的。”

  她也是怀着和皇帝一样的顾虑,才想去弄个清楚——魏宁婉蛊惑储君,意图犯上作乱,死罪自然是免不了的,可万一她谎称怀了蜀王的骨肉,岂非有脱身之计?林若秋自然得问个仔细,谁知请了几位积年的老嬷嬷一验,才知两人并未同房,魏氏又羞又恼,这才被迫坦诚了真相,原来她想待两人大婚之时再行周公之礼,亦即是被册为太子妃的时候,唯有这般,才能令楚瑛对她念念不忘。

  林若秋不得不承认,魏宁婉是个高手,甚至比昔年的魏太后、从前的魏昭仪都要强得多,在如何吊人胃口上尤其精通。奈何魏家早就大不如前,这女孩子业已失去竞逐的资本,只能说时运不济。

  楚镇摇了摇头,“蠢儿子。”怎么会相信这种话的?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这会子他倒是肯定楚瑛没多少坏心了,能被一个女人糊弄到这种地步,想做坏事也做不成的。

  还是让他清清静静做个藩王吧,远离京城,对他而言才是最好的去处。

  楚镇沉吟道:“如今阿珹定为储君,这选太子妃之事……”

  他可不想再冒出一个魏家了,事到如今,皇帝对于母族简直讳莫如深,得亏魏太后远在寺中,早已不问世事,否则,他定得将这笔账算在魏太后头上。

  林若秋摇摇头,“我可管不了他,那孩子主意大着呢。”

  但这也是阿珹的好处,他心志一向比阿瑛坚定得多,绝不会被人三言两语所迷惑。倘若有人想在他的婚事上投机取巧,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林若秋也只能放手由他去,她不想做那种传统的封建大家长,她只想当一个开明的母亲,只是心里也难免惴惴:照阿珹的口味,儿子该不会给她娶一个野人进门吧?那就不好办了。

  后来赐婚的旨意下来,林若秋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却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失望:阿珹亲自选定的太子妃人选,原来是王氏的一个娘家侄女,林若秋曾在省亲的时候见过,那女孩子恰好来家中做客,模糊有些印象。

  王家官阶不高,只是寻常的京中士族,但既然儿子喜欢,林若秋也就不多说什么,只是她很奇怪,阿珹为何会挑中这样一个人,那女孩子与京城闺秀并无不同,他不是不好这一款的么?

  林若秋将楚珹叫来问话,楚珹难得俊脸泛红,他素来是很洒脱的性子,此时却只含含糊糊告诉林若秋,到时候就知道了,说罢,就忙不迭地撒手离去,羞于谈论自己的婚事。

  林若秋见儿子拼命卖关子,只得按下狐疑,直至年关将近,她叫了王氏和王盼盼来宫中说话,美其名曰思念娘家人,实则是相看一下未来的太子妃。

  王盼盼经人指点,规规矩矩地向她屈膝行礼。林若秋见她体格匀称、面容清丽,心下稍稍放心,阿珹的审美还是很到位的。

  况且这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吐字却很清楚,举止也很斯文,再挑剔的婆婆也挑不出错来。林若秋虽然喜欢,但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她是如何跟楚珹好上的,难道缘分这档子事纯靠天意么?

  直至说了半天话,林若秋让人取了消闲的糕点来——不过是做做样子,京中闺秀大多是一副小鸟胃,进了宫更是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了。

  谁知一盏茶毕,林若秋就看到那点心盘子已经空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王氏小声训了侄女两句,方扭头朝林若秋笑道:“这孩子没用早膳,定是饿了,娘娘别放在心上。”

  王盼盼亦规规矩矩的告了罪,灵动的大眼睛里有些不好意思,还恋恋不舍的舔了舔嘴唇。

  林若秋含笑道:“无妨,东西摆出来就是要人吃的,再说咱们都是一家子,何必拘着礼。”

  王氏谢了她的宽宏,又悄悄拧了侄女两把,显然是要她注意点形象。

  林如秋见那女孩子意犹未尽的模样,心中便洞若观火:她哪是没用早膳,她就是胃口太好而已。

  敢情阿珹喜欢的就是这一款的?难怪都说子肖其父,这父子俩的口味也是没谁了。不过,大概这就叫反差萌吧。

  林若秋夸了夸儿媳妇,顺道又在心里夸了夸自己,一缕矜持的笑意爬到脸颊上。

  选太子妃一事,至此便尘埃落定,林若秋命钦天监择了个黄道吉日,亲自主持小夫妻完婚,这个新年,于是过得分外热闹。而那些觊觎外戚之权的臣子们,也终于歇了妄念,一心一意恭贺起新人来——王家在京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对他们自然是毫无妨碍的,总比死对头得了势要强。在这样明争暗斗的心思之下,众人反倒感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待得春回大地之际,琼华殿中的林皇后又诞下一名公主,母女俱安,宫中于是又添一层喜气。且因时隔多年,众人倒有些恍然之感。

  林若秋欣喜的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她的肌肤雪白,瞳仁乌黑,轮廓虽还不十分明显,却已经叫人挪不开眼。谁都知道,她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饶是皇帝这样自矜相貌的,也不得不感慨,“这孩子活像是钟了天地灵秀所生,别是嫦娥仙子下凡转世吧?”

  林若秋心中一动,当即为小女儿取名为景嫦,反正她也担当得起嘛,不至于有人嫌弃名不副实的。

  楚镇对此自然毫无异议,只是在乳母抱着景嫦去隔间喂奶的时候,他却悄悄朝林若秋道:“在朕心中,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子。”

  林若秋脸红得都能滴出血了,含嗔瞥了他一眼,老不羞的,多大年纪还说这种话?

  不过在内心深处,林若秋却由衷感到一阵甜蜜,甚至于倾向他说的话是真的。

  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