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51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林若秋怔怔立在原地,仿佛化成了石人,红柳看着莫名有些害怕,正要拉她回去,忽见一个丰额高目的女冠快步进来,瞧见她同那角落里的老道姑说话,脸上不禁变了颜色,忙上前踢那道姑一脚,又赔笑搀扶住林若秋,“娘娘,可是这糊涂行子方才惹恼了您?您可别听她的鬼话,这疯子见了谁都乱说一气的。”

  若非老观主遗言要留这丑货一条性命,女冠老早就将人打发出去,想想她们道观再怎么清高无暇,那也得开门做生意的,若不叫施主听些好话,别人怎么肯布施香油钱?偏偏这疯妇逢人就来些神神叨叨,还自卜吉凶,长此以往,道观不垮才怪哩。

  因此女冠三言两语就命人将那疯妇带下去,省得再出来吓着客人。

  林若秋此时亦回过神来,认出女冠的身份,因摇摇头道:“住持放心,本宫没事。”又问着她,“您不是在跟太后娘娘说话么,怎么倒有空过来?”

  住持讪讪道:“太后娘娘此刻有人陪伴,贫道正好落得清闲。”又殷切地搀起林若秋胳膊,热情说道:“早就听闻昭容娘娘生着一条好舌头,能识人间百味,白云观中正好新出了几样斋菜,可否请娘娘品鉴一二?”

  这住持着实长袖善舞,知晓面前这位林昭容乃陛下最钟爱的宠妃,自然得尽力笼络着,日后若在陛下面前说几句好话,她们的道观自然能越发昌盛。

  林若秋却不过情面,又被美食所引诱,只得身不由己地被她拉了去,将方才老道姑的几句箴言抛到耳后。

  =

  此时白云观南边一间厢房中,魏太后看着面前厚厚一摞经书,不禁叹道:“起笔稳健,字迹疏阔,你倒是进益多了,看来哀家命你来此修行的确不错。”

  魏语凝安静垂首道:“能得太后娘娘一字赞语,妾已知足。”

  魏太后凝睇她片刻,轻轻说道:“下去吧。”

  魏语凝安静告退,身上仍穿着女冠所着的青布衣衫,她生得肤白,虽布衣荆钗亦不掩姿色,唯独在她那纤薄手臂露出的筋络,可知她过得并不如意——纵使白云观众念在她为太后祈福份上不敢苛待,可魏语凝心中怎能不着急,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都耗尽在这道观里了,比起横死,这样渐渐老去或许更叫人绝望。

  方姑姑轻手轻脚送走魏语凝,方才向魏太后道:“昭仪娘娘待了已有半年了,太后您为何还不许人回去?”

  魏太后淡淡说道:“哀家是为她好,才想磨一磨她的性子,现在哀家可不放心叫她回宫。”

  魏语凝那样阴狠偏执的性子,如同一把毒火,若是光烧着别人还好,就怕连自己家里也跟着遭殃。虽说从那经书上的字迹来看,魏语凝的确已学得沉静稳重多了,可魏太后仍打算让她在观中多留几日——否则若这样轻易答允她的条件,只怕魏语凝会觉得自己这位姑母太容易拿捏。

  想到同自家侄女还要使心用计,魏太后亦有些感伤,可惜魏家实在没个可用的人才,否则她纵弃了魏语凝这枚废子又能如何,眼下却不得不保全她,还得防备她随时反咬自己一口,真是荒谬。

  她随手将那摞佛经扔到一边,也懒得继续翻阅,“拿回去供着吧,横竖是语凝的一片心意,可别糟蹋了。”

第66章 走水

  林若秋胡乱用了几样斋饭回来, 天色已擦黑了, 楚镇正在灯下候着她, 见着她便埋怨道:“方才去哪儿了?朕一直在找你。”

  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他的脸莫名有些模糊看不真切, 林若秋陡然想起那道姑的话来, 有运无命,是说她的运势够好, 却没有足够的寿数去承担么?

  她自己的运气的确是挺好的, 甫一入宫便得盛宠,又为皇帝生下来皇长女, 如今看来, 皇帝对她亦堪称真心。但, 有些事总会在意料之外,谁知她将来会不会失宠, 又或者,即使皇帝对她始终不渝,她却无法陪伴他到达生命的末日——昭宪皇后那样受宠,不还是早早故去么?

  且她本就非这个世界的人, 若那老道真有些神通,或许连那具批言都是冥冥中注定的。按照原书的结局,本来她也不会活得太久,且是由皇帝亲自赐死;就算她占据了这具躯壳, 亦短暂改变了原身的处境, 可谁知命运会否殊途同归, 也许她仍旧难逃一死呢?

  最初的时候,她怀抱满满的信心,深信自己有能力应对一切,但,她真的能对抗得过天意么?倘若一切都是由冥冥中那只大手操纵着,那她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徒劳无功,她现在过得再恣意,将来也无非是一样的下场——也许那恶果会来得更早,生命是公平的。

  楚镇感觉到她手心微微出汗,不禁咦道:“可是冷了?”

  可眼下才刚刚入秋,按说寒潮不会来得这样快。他抬手想摸一摸林若秋的额头,林若秋却轻轻将那只手拨开,强笑道:“妾不冷,陛下您用过膳不曾?”

  说起这个楚镇便有气,方才若非为找人,何至于饿到现在。可如今人就在眼前,楚镇便发不起火来,只抓着她的手道,“听说白云观的斋菜豆腐是一绝,能将素食做出肉味来,朕带你去见识见识。”

  林若秋睁着两眼道:“可妾方才已经用过了。”

  那住持太过热情,她就算每样只尝一点,如今也有七八分饱——再吃就该胖了。

  楚镇:“……”

  这小没良心的。

  最后他仍拉着林若秋前去赴宴,不然岂非白白浪费一身精力?林若秋无法,只得满心怨念地陪他用了第二顿晚膳,楚镇这坏东西还拼命往她碗里夹菜,生怕她吃得不够多似的。

  等到暮色浓重,林若秋回客房时,肚腹上已能看到明显的凸起,简直像又揣了个娃娃。

  红柳掩口笑道:“若真是遇喜了才好哩,陛下得多高兴。”

  说罢就倒了盏普洱茶来给她消食。

  林若秋哼哧哼哧的喝着茶,心道她可不愿这么快怀上,光景婳这小魔头就够折腾了,哪经得起再来一个?何况一次是运气,未必次次都能这般好运——她宁愿那老道姑的批言是假的,再多的福气,总得有命来享。

  待得胃中不那么胀后,林若秋让红柳为她揉了会儿肚子,又问她道:“陛下如今可歇下了?”

  红柳颔首,“应该是,与娘娘您这儿隔得也不远。”

  林若秋长长吐了口气,还好皇帝顾念规矩今夜没召她侍寝,否则在道观两人还搂搂抱抱的不松开,成什么样?

  但愿皇帝夜间别悄悄闯入,林若秋思及此处,一激灵从床上爬起来,只见这禅房窗户的榫卯结构十分精巧,看来防贼效果还是很实用的,只是里头的人若遇急事想翻窗出去,似乎也不容易。

  林若秋见天色已经不早,因朝红柳道:“今夜你就在我房里歇吧,不必到外头值夜。”

  更深露重的,难免着凉,道观毕竟不比宫中暖和。

  往常是为避忌陛下,红柳等人才不好近身,今夜林主子既独宿,红柳只得答应下来。她将铺盖拖到床尾,很快就闭眼轻轻打起了呼噜。

  林若秋却辗转难寐,一忽儿想起那老道姑的话,觉得楚镇对自己的钟爱都是梦幻泡影,不久的将来定会失去;一会儿又觉得那道姑不过是个江湖骗子,自己凭什么三语两语就相信她?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到白云观来,好好一趟出行的心情都给毁了。

  直到将近子时,林若秋才终于合眼,浓重的困乏席卷全身。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有多久,林若秋被一股烟气呛着,忍不住咳了两声,还以为是口干的缘故,及至那股浓烟的味道愈发刺鼻,她这时才觉得不对来,忙一把推醒身旁的红柳。

  红柳亦是个警觉的,一骨碌坐起身子,但见白烟袅袅从窗纸的缝隙透入,不禁有些慌神,谁知那木门受热变形得格外厉害,一时难以推开,红柳只得从窗棂上想办法。

  林若秋见她铆足了劲儿折腾那些木条,情急生智,从床底摸出一把生锈的斧头来,三五下就已将门劈开,看来当初造这禅房的人并不糊涂,事前已预料到可能的危险情况。

  两人夺门而出来到院中,林若秋用力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本想看看是哪里失的火,随即却想起皇帝来:她一个昭容娘娘无足轻重,莫不是有人想行刺皇帝?

  林若秋的脸顿时白了三分,顾不上细问就转头朝楚镇的禅房飞奔而去,红柳在后头都还追不上她。

  然而没走几步,浓密的树荫下忽有幢幢黑影过来,林若秋瞧着那轮廓有几分熟悉,不敢贸然上前,只站住脚步问道:“是陛下么?”

  那人声音迟疑,“若秋?”

  借着月光认出彼此形容,林若秋悲喜交集,忙不迭的扑进他怀中,眼中泪光闪闪。皇帝若真出事,那她也不想活命了!

  楚镇虽被她抱得有些尴尬,心中其实亦有几分欢喜,面上却沉声道:“方才朕一听到消息,生怕你出了意外,便立刻想着来瞧瞧究竟……”

  林若秋在他肩膀上蹭了蹭,将眼泪鼻水擤去,“妾也是。”

  天晓得她担了多大的心,还以为有人想对楚镇不利——要说得罪,皇帝得罪的人想必是天底下最多的,谁叫他是皇帝呢?

  楚镇耐心哄着她止住哭,又掏出手绢细细为她拭去眼泪,林若秋这才破涕为笑,“见您没事,妾便放心了。”

  但既然两人都好端端的,到底是何处出了岔子?

  林若秋正在狐疑,魏安气喘吁吁的从后方跑了来,怀中仍不忘抱着那柄拂尘,“陛下不好了,太后娘娘她……”

  楚镇脸色一变,“你说什么?”

  他再无迟疑,急遽迈开步子,向魏太后所住的东厢房赶去。林若秋亦连忙跟上,就算魏太后与她之间曾有多少不快,可那位毕竟是皇帝的生母,于情于理楚镇都不可能扔下不管。

  两人到了近前,只见周遭一溜厢房都已腾起滚滚黑烟,浓云卷天而上,从窗棂中也能窥见隐约火光。因魏太后喜好清静,这一带只住了她一人,原本有几个打地铺的小女冠,也都被住持赶出来,省得打扰太后她老人家歇息。

  虽说自己观中的人俱安然无恙,住持可不敢流露出丝毫庆幸之意,反而越发低眉敛目,毕竟太后此刻仍生死不知。

  一行人团团簇拥在庭院中,取水的取水,灭火的灭火,其中不知是谁忽然叫道:“妙衡呢,妙衡去哪儿了?”

  见林若秋脸上露出疑惑,红柳悄悄向她解释,“便是先前的昭仪娘娘,虽说为太后祈福,可离宫修行总得赐法号的。”

  话音未落,忽见寥寥火光中,一个纤弱的身影背上背着一人蹒跚地走出来,众人忙七嘴八舌迎上前去,“妙衡,怎么你会在里头?”

  又有人发现她背上正是魏太后,楚镇忙走到近前,见魏太后还有鼻息,忙命传太医。还好随行的侍从中就有颇通医术者,黄松年虽无法亲手前来,也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下属代为照应。

  几人检视了魏太后的脉象,面容,舌苔,俱松了口气,“陛下放心,太后娘娘只是受惊过度晕过去了,并无大碍。”

  楚镇颔首,“那便好。”

  林若秋适时的提醒道:“陛下,也请看看昭仪娘娘的伤势吧。”

  众人这才发觉那女子半边胳膊都快烧烂了,焦黑如炭一般,甚至已无鲜血冒出,只剩下死黑翻卷的皮肉。

  有胆大的女冠上前揭开衣裳看了眼,吓得忙后退两步,若非身在道观而非佛寺,只怕她该念阿弥陀佛起来。

  太医验看了魏语凝的伤势,皱起眉头道:“昭仪娘娘这伤可实在不轻,若要痊愈,少说得三个月往上,且这条胳膊也未必能复原如初。”

  楚镇虽对魏语凝并无男女之情,但见她这样舍身相救魏太后,亦难免有所触动,因点头道:“朕会不计重金与人力,你们务必拿出十分本事来,尽力医治,不得有误。”

  太医只好点头。

  林若秋见魏语凝面色灰败,神情却出奇的镇定,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本想发问,但见楚镇一脸忧心与关切望着魏太后,她想了想,还是将那些话咽回去:当局者迷,此刻皇帝必然听不进那些言语的。

  林若秋便只扯了扯他的衣袖,柔声道:“陛下,此处尘灰扑鼻,还是赶快为太后娘娘挪一处所在,好让娘娘安生静养。”

  楚镇忙命人依照她的话办去,一面握着林若秋的手,“还是你想得周到。”

  林若秋赧然垂首,并未注意到魏语凝眼中流露的一线冷芒。

  没多会儿,两位病者都已被人抬走,原本忧心忡忡的众位女冠也都欢喜散去。虽说房子走水了是极大的损伤,可皇帝说了,会从宫中拨出钱银与人工来重新修建,等于白得了一座新的观宇,如此岂不美哉、

  林若秋望着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屋舍,总觉得仿佛忽略何事,因抓着魏安问道:“方姑姑呢?”

  那种不安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她忽然觉得自己不该问的。

  魏安已垂下头去,“方姑姑为保护太后娘娘,已然殒命其中。”

  =

  魏太后用了药,隔天就已清醒过来,只是年纪大的人难免心智脆弱,未免太后动怒,众人也不敢拿走水之事去打搅她。

  比较起来,魏昭仪——也即她们称的妙衡女修伤势却重得多,太医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腐肉拔除,再敷上伤药,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会复原如初。魏昭仪倒真是个有骨气的,上药的时候疼得那般厉害,她却一声不吭,难怪能从火海中将太后救出来,果然不似寻常女子。

  林若秋悄悄叫来一位女冠查问,“太后娘娘所住的禅房离妙衡仙姑很近么?何以她那样快就能发觉。”

  并非她多疑,只是这件事实在太巧了些,正赶上魏太后来白云观就出了事,且看眼前的形势,魏语凝是非回宫不可了,道观里毕竟不方便养伤。

  那女冠摇头,“倒是称不上多近,不过咱们观里每夜都有轮值的人,可能妙衡师姐就在其中罢,且太后娘娘跟妙衡师姐乃姑侄,可能妙衡师姐也对那处格外注意。”

  也对,魏语凝再怎么丧心病狂,想必也不至于要将亲姑母烧死,且她自己都身负重伤。眼下太后安然无恙,只可怜了那位方姑姑,从此便再没这个人了。

  林若秋虽跟魏太后关系不佳,那位方姑姑倒着实不错,几次还帮她在太后面前遮掩,林若秋心下十分感伤,因留下一袋银子,嘱咐那女冠做场法事,好帮方姑姑超度亡魂。

  仪仗在白云观停了四五日,魏太后的情形看来已好多了,未免朝政累积过多,皇帝便不愿再耽搁,因决定就此启程。

  魏语凝则仍未有复原的迹象,虽然敷了药,可伤口每日都在溃烂,人也因发烧而昏迷起来。这种情形皇帝自然没法扔下她不管,因去向魏太后请旨,魏太后道:“那便让她回宫罢,这伤也只有宫里的太医才治得好。”

  众人虽不知魏太后先前为何让这位侄女离宫祈福,但不管从前有何矛盾,如今魏昭仪舍命相救,想必两人总能冰释前嫌。

  车轮辘辘向京城驶去。

  林若秋坐在马车上,楚镇悄悄捏紧她的手,“这次的事让你受惊了,朕保证,日后不会再让你置于险地。”

  林若秋微微一笑,“臣妾不怕危险,只要有陛下陪伴,臣妾便甘之如饴。”

  在那一刻,她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她不能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就舍弃掉眼前的幸福,只要楚镇还在她身边,她便不会将他推开。天命又如何?还未发生的事,谁能知晓是福是祸,即便真是命里注定,她也会竭力挽回——人的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争都不争的,若不是傻子,那便是懦夫。

  她望着京城一片繁华气象,头一次庆幸自己身处其中,当然更庆幸的是有身边这个人,与他共度山河辗转、岁月变迁。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