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73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楚镇见她在那儿嗐声叹气,便知她在管家的事发愁,因徐徐抚上她的背,“无须多虑,有不懂的,只管来问朕,朕自当好好教你。”

  林若秋敏感的察觉到那只咸猪手在背后的动作,因向皇帝飞了个白眼,说好的要教她看账目呢?她瞧皇帝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总不能教着教着就教到床上去了吧。

  楚镇与她挨得更近,声调也带了些缠绵之意,像化不开的蜜糖,“朕记得你已经出完月子?”

  “可妾还想多休养几天。”林若秋警惕的往后挪了挪,其实她已经调理得差不多了,几乎已恢复到怀楚瑛之前的状态,之所以这样抗拒与皇帝亲近,只是怕再度中招——她是还想再生一个,却没打算这么快就生。儿啼女哭甚是恼人,她也想过几年清净时光呢。

  皇帝看着壮健,身躯倒和游龙一般夭矫,很快便已缠住她的腰,“放心,朕无非抱一抱你,不会做别的。”

  等两人到了帐中妖精打架的时候,林若秋才领悟到: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这话对于任何阶层都是适用的。

  =

  她这厢如胶似漆,比较起来,李家那位进宫的新人却没激起半点水花。虽说李氏女入宫本就不求得幸,可落在外人眼里,更像是林淑妃争宠善媚,故意霸着皇帝不放似的。

  对于这些流言,林若秋自然不做分辩。莫说她处事向来偏于泰然自若,旁人的攻讦诽谤伤害不了她,她便懒得理会;况且,她跟李氏毫无交集,就算有人想掀起风波,也得掀得起来才行,她当然不会主动去寻李氏的麻烦。

  她却想不到李氏会主动来见她。

  其实这本就是理所应当,新人入宫,循例要对位分高的嫔妃逐一拜见,以示恭敬。李蔷最先去的是宋皇后宫里,她先命人具了拜帖,这不稀奇,稀奇的是宋皇后居然接受了——须知林若秋当年那拨秀女进宫的时候,宋皇后可半点没理会。

  看似是件小事,可唯因宋皇后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宫中机敏一点的人难免起了警觉。

  红柳悄悄向林若秋道:“听说赵贤妃气得不得了,直斥这李婕妤心机忒重,一来就投效了皇后娘娘。后来李婕妤上门拜访,赵贤妃直接称病,将她拒之门外。”

  不怪赵贤妃恼火,她当年若能与宋皇后联手,老早就将谢贵妃按下去了,哪能轮到如今分庭抗礼,甚至让谢氏更胜一筹,甚至还有个林氏后来居上;赵贤妃原以为宋皇后太过清高才不愿结交嫔妃,如今见她与李氏来往厚密,那妒火便蹭蹭的上来。

  林若秋心中却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只不便对人说——宋家与李家虽有些交情,却也不过是寻常世家之谊,宋皇后本不必对一个养在深闺的侯门女另眼相看,能令她这般牵肠挂肚,就只有……

  林若秋停止遐思,她虽然对剧情有大致掌握,却从不打算利用这份先知做点什么,一直都来,她的宗旨无非是自保,而非帮人或害人。依据蝴蝶效应,任何一样微小的举措都可能影响事件最终的发展轨迹,谁知道是恶果还是善果?林若秋不愿为之,亦不敢为之。

  她只要守住眼前的一方小小天地就好。

  李蔷在赵贤妃那儿吃了闭门羹,来她宫里时倒是泰然自若,看不出半点受辱的迹象,可知此女心性其实颇为坚定,并非轻易会为外界动摇的类型。

  她看到林若秋时,面上稍微浮现出些惊讶,不过很快就隐没下去了,屈身施礼道:“妾身婕妤李氏,拜见淑妃娘娘。”

  林若秋情知她的惊讶从何而来,大概传闻里她的美貌太出名了——甫一入宫便是专房之宠,哄得皇帝神魂颠倒,若非有倾城之貌,怎能做到如此?

  结果发现真人不过如此,无怪乎李蔷有些错愕。当然这位淑妃娘娘仍是很美的,只是没美到惊世骇俗的地步,看起来十分可亲。

  林若秋亦微笑打量着对面,若说她的姿色被过分夸大,那么传闻对李氏的形容却没半分夸张。她是真的看着显老,加之嘴角微微向下,不笑时,便是一份过分冷静的神情,看上去更为她添了十岁。至于两鬓的斑白,虽竭力藏于发髻中,仍有几根刺目的白发从珠钗间漏出来,看着格外显眼。

  瞽目虽瞧不大出来,可说话间一只眼珠的转动不十分灵活,可知还是有影响的。

  林若秋微笑道,“李妹妹进宫这些时日,可还住得惯?”

  她半点没有流露出对李蔷的同情,而是以平常人的态度跟她交谈。说也奇怪,李蔷反而舒服得多,先前她去谢贵妃宫中致意,谢贵妃对她嘘寒问暖,又是让侍女帮忙搀扶,又说认识一位有名的大夫,可以帮她看看眼疾,早日痊愈。李蔷听了这些话,只觉针扎一般,逃也似地离了甘露殿。

  她大概明白这位林淑妃为何这般得宠了。

第93章 决定

  心情一好转, 李蔷的态度自然而然有了变化,“姐姐无须如此生分, 唤我思娘便好。”

  林若秋松了口气,她对着赵贤妃都叫不出妹妹, 对着眼前这位自然更叫不出来,虽说宫中只论位分不论年岁,可单从外表看,李氏与她的差别也太大了——不知怎的,林若秋着实为她难过, 明明两人应该年纪相仿才是。

  又叙了一阵子,林若秋发觉李思娘虽然姿色略欠缺了些, 可谈吐却极为斯文有条理,可知在北狄那些年,她在文墨上并未荒废, 方能养成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态。至于她那小名思娘的来由,大概是因娘亲早逝,以表哀思之意。想想她一个女孩子自幼流落异地,吃了多少辛苦, 又无娘亲疼爱抚恤,难为她如何坚韧的活下来, 且成长至今。

  林若秋与她虽同为丧母之人,处境却着实好了太多, 没有生母, 王氏却替代了生母的名分, 且尽职尽责将她抚养长大,比较起来,林若秋实在太幸运了。

  两人聊了一盏茶之后,李思娘方才起身告退。林若秋看她脚步迟疑,便知她足疾犹在。跨过门槛的时候,李思娘微微停滞了一下。

  红柳要上前搀扶,林若秋使了个眼色,命她站住。

  红柳不解,小声问道:“李婕妤行动不便,娘娘为何不许婢子帮忙?”

  琼华殿不是一向与人为善的么?

  林若秋轻轻叹息,“你不懂,有些时候,同情反而会招徕怨恨。”

  尤其像李思娘这样自尊心强烈的女子,纵然身有残疾,她也宁愿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克服,可不需要别人无谓的施舍。

  果不其然,李思娘微微阖目,很快便越过门槛去,足踝虽趔趄了一下,可她并未跌倒,很快便站稳了——大约这些年来早就习惯。

  两人离开琼华殿,侍女方上前搀扶住她一只胳膊,自家小姐的性子总是如此,外人面前分外要强,也不知她图些什么。

  侍女看看四下阒静,方大胆说道:“娘娘,您方才为何不对林淑妃多说几句好话?满宫里就只有她能时常见着陛下,若能搭上淑妃娘娘这条路子,咱们今后的日子才好过得呢。”

  照她看,自家小姐有才无貌,争宠是没可能了,可宫中时日煎熬,若能有个孩子慰藉余生,总好过这般冷清寂寥。陛下再怎么专宠林淑妃,不至于连个孩子都不让别人有吧?

  李蔷叱道:“住嘴,这种话也是你能瞎说的?”

  那侍女见她神色冷然,连忙噤声。

  李蔷叹道:“人该知足,陛下没让我离家做姑子,已经是万幸,怎可再奢求别的?”

  况且,就算她进宫之前曾有过点滴奢望,如今也都消磨殆尽了。之前她还奇怪,满宫里为何唯独林淑妃有孩子,可经过方才与林氏一番交谈,李蔷便再无疑问:她所感知到的,是一个浑身被爱意充满的女人——皇帝所有的爱都给了她,自然容不下别人。

  侍女沉默了一会儿,又愤愤不平的道:“可这林淑妃也太目中无人了些,半点也不顾及您的身子,方才还让您自己倒茶喝,奴婢可不信她看不出来。”

  “她自然看得出来,”李蔷叹道,“她看出来了,却仍和常人一般待我,这才是真正的体贴。你以为过多的照拂才是关切么,错了。”

  打从她堕马那日起,李蔷便承受了太多异样的目光,自然他们都是些好意,可见得多了,李蔷却只觉得愤怒:她本不需要这些人多事,只凭自己,她也能过得很好,这些人是当她已经半死不活,连路都不会走了么?

  是而林淑妃方才那样“怠慢”她,李蔷反而感到宽慰,这才是真正善解人意之人,而非借做善事来为自己的脸上镀金。难怪皇帝这样偏宠林淑妃,的确称得上慧眼独具,如谢贵妃、赵贤妃等人,或许家世才干胜过林淑妃许多,这一点上却差远了。

  面对这样的人,她已然不战而败,遑论多生事端。

  她蓦地转向身侧,冷声朝那侍女道:“自从进宫之后,你的话未免太多了些,若再让我听到这些话,便自个儿去暴室请罪去吧。”

  侍女连忙低头,口称知错,却免不了暗暗嘀咕,只觉自家小姐心忒善,忒容易被打动了。

  =

  楚镇说到做到,隔日就让魏安将尚宫局历年的账簿“抱”来,真的是抱,那些文书都快比人头还高了。须知此时早就过了使用竹简的年代,这么些薄薄的纸张堆成厚厚一摞,林若秋得看到何年何月才算完呀?

  无奈楚镇的态度无比强硬,似乎立志要将她训练成为一位出色的管家婆,林若秋只得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中。半月下来,她肉眼可见的清瘦了不少,倒是省得她费尽心思锻炼身材。

  比起身体的劳累,林若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不耐烦。她深知自己就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不明白皇帝为何非要将她塑造成精致璀璨的琉璃瓦,难道是嫌她太过无能丢人?

  可身为一位宠妃,她本就不需具备过多的才干,能哄皇帝高兴不就得了么?吃吃喝喝混日子,这些才是她的人生宗旨。

  她本来也做得很好,是楚镇自己吃饱了撑的非要让她协理六宫,林若秋为此吃了多少挂落。有几回赵贤妃就阴阳怪气地讥刺过她,当然,她现在不用对赵贤妃毕恭毕敬,当即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

  只是,她本不必面对这些纷扰的,只要不与赵氏那伙人发生利益冲突,她的日子便会清净许多,现下却好,是皇帝硬将她推入战火中。

  林若秋带着两个孩子去未央宫中躲懒时,便忍不住向程氏埋怨起此事,言谈里满是对皇帝的不称心。也幸而是程氏,不怕她泄露秘密,换了任何人,林若秋都不会有这种胆子。

  程氏听了她一番噜噜苏苏的话,只微微笑道:“你觉得皇帝为何如此?”

  林若秋没好气道:“自然是为了折腾人呗。”

  大概是看她最近太闲了,存心给她找点事做——这臭男人!

  程氏轻轻摇头,语出惊人,“不然,依哀家看,皇帝的用意不止于此。”她如有所指的看着林若秋,“做一个宠妃,自然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可皇后呢?”

  宋皇后是个例外,她自动放弃了身为皇后的权利,因此从不理会宫中事务。可她不得宠,也没孩子,外界的纷纷扰扰影响不了她。换了旁人却不同,一个女人徒有美貌却不具才干,整日只知献媚邀宠博皇帝欢心,这样的人怎配母仪天下?

  林若秋仿佛听懂几分,结结巴巴道:“但,这与妾身毫无干系……”

  “怎么无关?”程氏面上笑意更深,“你觉得皇帝属意的人选是谁?”

  林若秋只觉胸口一团乱麻,她不是没往这个方向去猜,却只觉得自己多心,如今亲耳从程氏口中听到,她才能确信皇帝真有那层意思——可她却没半分欢喜。

  程氏叹道:“皇帝性子执拗,既然认准了你,自然不愿你辜负他所托。”

  林若秋唯有静默。

  一旁的太皇太妃原本沉浸在逗孩子中,听见两人聊得热闹,因不管不顾的插嘴道:“做皇后也没什么好,太宗皇帝的两任皇后,先帝的昭宪,哪一个是有善终的?”

  程氏正要斥责,太皇太妃却斜眼睨着她,“您老何尝不是一样?侥幸熬了这么些年,却没得过宠,膝下也没个子嗣作伴,您摸摸自个儿的良心,究竟过得是否快活?”

  程氏无话可说了,她这个继后过得自然也不算如意,可宫里究竟有谁能真正如意的?哪怕如太皇太妃这般曾擅宠一时的,如今也免不了晚景凄凉,闲暇时只能含饴弄孙——弄的还是别人的孙。

  林若秋只觉皇后这名位就像个魔咒,她对它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比起那至高无上的尊位,林若秋更习惯做一名宠妃,她只要愿意被宠就够了,不必费心去谋求什么,算计什么——她天生就是这么一副鸵鸟脾性。

  况且,林若秋亦不想皇帝因她而废去宋皇后,固然这两人都是包办婚姻制度下的受害人,可林若秋面对宋皇后时,还是会有一种天然的低人一等的感觉——因为这个,她几乎从来没去拜见过宋皇后。

  就算宋皇后钟情的并非楚镇,可她也是楚镇的正妻。林若秋每每想到这一点时,都有一种微妙的夺去属于她人的东西的感觉,她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心态在作怪。虽说按古人的三观而言,她算不上有错,可林若秋还是觉得自己像个侵略者,倘若楚镇为了扶她上位,而以无子的名义废掉宋皇后,那林若秋这辈子良心上都过不去那一坎。她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让一个无辜的人落到这般境地。

  林若秋决定有空得找皇帝谈一谈。

  =

  昭阳殿中,李蔷接到侍女递来的信笺,神情却有几分无奈。她凑着烛火,缓缓将那封简短的书信烧去。

  侍女纳闷道:“谁写来的,小姐你为何将它烧化?”

  火光映照下,李蔷轻声叹息,“是皇后娘娘,邀我往椒房殿中一聚。”

  之前她也曾拜见过宋氏,自然只是些寻常谈话,李蔷并未提起两家旧时交情。倒是宋氏总眷眷的看着她,仿佛想从她脸上找寻些属于二哥的痕迹。

  她到底还是没能忘情么?李蔷摇了摇头,起身道:“替我更衣罢。”

  去还是得去的,皇后传旨,她怎么敢怠慢。只是李蔷已然决定,若宋氏想从她这里探听李家消息,她最好还是先避而不谈,事到如今,再有往来对这两人都非益事。

  她却想不到刚一踏进椒房殿,宋氏便脸色苍白的向她道:“我要见一见李清。”

第94章 静好

  李蔷虽料到她迟早会提出与二哥会面, 却不曾想她会提得这样快,下意识地看向四周,但见椒房殿众人已被悉数屏退,看来倒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筹之烂熟的。

  只是到底太急切了些。

  虽无旁人, 李蔷仍是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大声道:“臣妾参见皇后娘娘。”

  继而才压低声音, “然后呢?”她看着宋氏, 神情微微冷凝, “在那之后,娘娘您想怎么样?”

  此时此刻,她并非以嫔妃的身份来跟宋皇后对话,而是李家的一份子。李家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断不能再落上暗通皇后这样的罪名——即使皇后自己甘心情愿。

  宋皇后不禁语塞,亦有些茫然。她也说不准自己究竟想要如何,而今才道当时错,当她接纳了那道圣旨坐上喜轿的时候, 她才终于明了,她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伟大,可以付出一切牺牲。什么皇威浩荡,什么家族重任, 所换来的不过是年复一年的幽深孤寂, 在这四堵红墙笼罩下, 她并非高高在上的皇后, 她只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女人。

  只是,当初她那般严词拒绝李清,不惜斩断一切瓜葛,而今却又心智反覆,他会看不起她么?还是,已经不再惦念她了呢?

  从宋皇后眼中,李蔷看到的唯有无助与哀伤,看来何止是二哥不好过,这位皇后娘娘也快活不到哪儿去。

  略一思忖之后,她轻声说道:“我愿为娘娘安排,只是此事不易,还望娘娘耐心等候。”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