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 第222章

作者:老胡十八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正想着,周文良过来了。

  他刚洗过脸,一张清俊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愈发衬得他清秀帅气。

  春苗不好意思的红了脸,“今天谢谢你啊,耽误你时间了。”

  “这有啥,反正周末,我闲着也是闲着。”大男孩低头,踢了踢脚尖,“你们家姐妹几个?”

  “七个,我是老大。”

  “嗯,那真……真好,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堂兄妹倒是有五个,但来往不多。”他们家是干部家庭,叔伯们都还在农村种地,他从小就没回过几次村。

  “嗯,我们家七姐妹从小一起长大

  ,即使不是一个爹妈生……”春苗咬着嘴唇,不知道这样查户口式的聊天要继续到啥时候。

  “那你们平时都干些啥?”

  “春天挖野菜,蕨菜木耳摘回来,奶奶给我们凉拌了吃,酸酸甜甜特别开胃……夏天,幺妹和春晖下河洗澡,捉鱼,吃西瓜……秋天嘛……对了,你问这些干啥?”

  周文良的眼里蓄满了笑意,“秋天干啥?割稻谷捉泥鳅吗?”他父亲是农村出身,常给他讲小时候的趣事。

  “对,冬天下雪我们最开心了,因为能在炕上玩儿一天,翻花绳扔石子儿,特别有趣。”

  周文良羡慕极了,这都是他没有经历过的美好。“我的童年就没你们这么幸福,我妈老让我学习,让我看书,小伙伴……”

  很快,两个年轻人站门口聊得越来越欢,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学校,可两颗年轻的心却在慢慢靠拢。

  隔壁屋里,幺妹把自己的打算跟爸爸说完,期待的看着他,“爸爸觉着怎么样?能行不?”

  顾学章也跟春苗一样,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痴迷批发市场,“你真想开批发市场?”

  他指了指屋子,“这里地段好,开旅社应该不缺生意。”光他们住的这家,条件这么差,价格这么贵,都快住满了,其他舒适又便宜的,那还不得天天满客?

  幺妹点头,又摇头,“嗯呐,咱们就开批发市场,省心省钱,还能挣大钱,反正地是咱们自己的,不用给租金,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服爸爸:“这么好的位置,旁边就是码头,说不定咱们还可以拿到进口商品……”

  是啊,进口都有关税,说不定以后国家政策会有变化,到时候不用加关税后,进口商品摆进他们的批发市场……到时候不止沿海城市,连高原上的石兰省,甚至整个中国都能买到进口商品,这不止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满足,还是精神生活,科技生活的满足!

  想想吧,到时候,高玉强那样的小屁孩就能玩上美国小孩玩的游戏机,日本小孩穿的运动鞋,满足的不止是物质,还有心灵。

  不怕差距,也不怕孩子们发现差距,只有开阔了见识,孩子们才不会再安于现状,他们会不断学习,不断向上,推动祖国机器飞速运转……少年强,则中国强!

  顾学章在屋里来回踱步,走了几圈,终于下定决心:“好,明天给家里打电话,问问他们意见。”毕竟四十万不是小数目,是公账上所有的数目,甚至还不够,必须要征询股东们意见。

  幺妹开心的,哼着歌儿,蹦跶回跟春苗的房间,周文良去公用水房去了。

  春苗看她高兴得小蜜蜂似的,着急的问:“你爸同意了?”

  “嗯呐!姐咱们家就要在蛇口码头拥有自己的土地啦,还有批发市场哟!”

  春苗大惊失色,“不是,你……四十万啊,咱们家哪来那么多钱?”她忽然灵机一动,“莫非顾叔叔是要贷款?”

  她对贷款倒是不像家里人那样当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相反,她觉着在一定条件下要真能向国家借来钱,比跟亲戚朋友借还方便,因为不用欠人情,不用随时提心吊胆亲戚上门要债。

  “诶等等,即使贷款,也贷不了这么多啊!”县供销社每家最多只有五千块额度,而且是必须找公社主任批条子,写贷款用途计划书,保证书,还得有担保人才能贷到的。

  四十万,就是全牛屎沟的社员帮忙,也贷不下来。

  幺妹看姐姐急得脸都红了,这才嘻嘻笑着,把家里换设备后挣大钱的事情说了,春苗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掐了自己胳膊上一把,“妹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梦见你们来看我,梦见你跟我说家里挣了一百万?还……”

  “还梦见文良哥追求你,是吧?”

  “臭丫头,尽胡说。”春苗红着脸,哈她胳肢窝。

  一个嘎吱,一个躲,玩得不亦乐乎,一百万的冲击渐渐平复下来。

  “妹啊,咱们家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以前咱们谁敢想呢?”春苗把她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护着她。

  “是呀,日子会越过越好哒,所以咱们别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开起批发市场……”

  春苗被她逗笑了,说来说去,无论啥话题她都能绕到批发市场上来,真是小财迷,掉钱眼里出不来的小家伙哟!

  “对了姐,你跟文良哥咋认识的?”

  周文良追求她的事,春苗还没跟任何人说过,

  幺妹主动问起,她仿佛找到一个倾诉的口子,小声道:“上学期做义工的时候,他是广大的,学校比我好。”

  “我看文良哥也挺聪明的,人挺稳重。”

  春苗也没打趣她这么小大知道啥叫稳重,甚至她从不怀疑妹妹的话,“嗯,是挺好的,可……咱们不是一个世界的。”就连童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在牛屎粪堆里打转,一个在干净整洁的篮球场挥洒青春的汗水。这种差距不止是物质生活的巨大差异,还是眼界、三观的不同。

  而且,估计周文良到现在还不知道的是,她高中毕业工作过才考上的大学,跟他应届毕业不一样,她比他大两岁呢。

  因为奶奶就是比爷爷大,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眼里,只有家庭实在困难,实在穷得娶不上媳妇儿的人家,才会娶个“大媳妇”“大老婆”,像周家这样的家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幺妹不知道她还纠结年龄的事,只是劝道:“姐你怕啥,啥叫不是一个世界,他们家再能,不也跟咱们在同一个地球上?难道是在火星上的?”

  春苗的愁绪被她逗得烟消云散,“你呀,脑袋里尽是啥。”

  “姐要说阶层的话,咱们是无产阶级老大哥,他们家是工人,那不也是无产阶级?有啥区别?”

  “……”春苗竟无言以对。

  “还有呀,你硬要说咱们家是农民,那他们家往上数三代,不用三代,他爸爸不也是农民出身?”

  春苗点点头,这倒也是哦。

  “再说了,要说高攀,我觉着是文良哥高攀你,咱们家这么大得厂子天天进钱,以后还要开个大批发市场,咱们一年挣的钱就够普通干部家庭挣一辈子的!”

  这下,春苗真是心服口服。

  是的,崔家现在就是这么牛气,全家人努力这么多年,让她从一个险些上不起初中的失学女童变成大都市的大学生,不是让她自卑,让她自怨自艾的!

  “好。”她垂在身侧的手,握成拳头,紧了紧。

  见姐姐释怀了,幺妹打个哈欠,“姐,明天咱们吃啥?”

  “你想吃啥?”

  “有鱼吗?我想吃鱼,这边的鱼比苏家沟的好吃。”一个是大海大河里自由翱翔的,一个是混泥浆塘里打滚的。

第173章 、173

  原来, 顾学章周文良已经跟香港人谈起来了,而且……谈得很愉快。

  幺妹一看,哪还有不明白的?

  爸爸这是不想让她失望而归, 努力帮她呢!

  幺妹心里暖暖的, 只觉冬天的蛇口一点儿也不冷。

  摆小摊的女人名叫兰艳, 是个不怎么多见的姓氏,原本是河南人,高中毕业,当过几年村小学代课教师, 后来代课名额被大队书记家的女儿取代, 丈夫也病死后, 她就带着女儿和婆婆出来讨生活。听说蛇口生意好做,她就来蛇口, 整个码头上就她的小摊生意最好, 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断人,婆婆有时帮她带孩子,有时帮她四处进货,小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 但很充实。

  女儿名叫妞妞,虽然黑黑的像颗小黑豆,可她嘴巴甜, 脑袋瓜又机灵, 在码头上几乎是“团宠”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各地远道而来的大小老板,还是最底层的搬运工,都喜欢她。

  兰艳把她们叫过去小摊上坐,先给下两碗大大的面条, 面条打得既结实,量又多,再加两勺大大的肉酱作臊子,还给夹了一碟腌鱼,“快趁热吃,码头上风大,冷得快。”

  肉酱炸得好,颜色黄红,还能看见肉丝儿一根根的,实在是货真价实。

  幺妹光看着就胃口大开,“谢谢兰阿姨。”

  妞妞站在旁边,眼巴巴看着。

  幺妹以为她是想吃,准备拿筷子给她,谁知她又摇摇头,“姐姐漂亮!”

  清晨的阳光照在她雪白的透着粉光的脸颊上,还能看见上头细细软软的绒毛,双眼清亮,明眸皓齿,来往的人少不了要多看两眼。

  幺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注视,没想到却被个小丫头夸得红了脸。

  妞妞哒哒的说:“姐姐快吃,我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幺妹乐了,“你知道什么叫好吃,什么叫不好吃吗?”

  妞妞仰着头,“知道,我妈妈做的好吃。”

  也倒是不评价别人做的怎么样,说明家教非常不错,兰艳虽然是单身母亲,但把她教得很好。

  幺妹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以前妈妈也是这样,干啥都带着她,还把她教得很好,要做个善良的,懂礼貌的小孩……此情此景,居然让她想妈妈了。

  正想着,顾学章过来了,附耳对她说了句什么,幺妹眼睛一亮,“真的吗?”

  “嗯。”

  “哦耶!太好啦!”幺妹蹦起来,高兴得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然,在爸爸眼里她就是个小孩子。

  “妹怎么啦?”春苗其实已经猜到了,能让小财迷这么高兴的,肯定是心想事成呗。

  幺妹凑过去,超小声的说:“我爸说了,咱们的地妥了。”说完还得四处警觉的看看,生怕被别人听见,捷足先登。

  没办法,这块地对他们来说是“天价”,可对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天外有天,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哒!

  果然,没一会儿,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兰艳告诉她们,香港人同意把地卖给他们了,可能是真的急等用钱,顾学章给到三十九万,他就卖了,相当于比原计划便宜一万块。

  “这敢情好,以后咱们就能常见面了。”兰艳笑眯眯的打趣幺妹,心里不无羡慕,四十万的东西说买就买,多少茬商客来看过,想过,唯有他们能买下来,这份财力,放眼全中国也没几个吧。

  唉,这人比人啊,还真是没法比。原以为只是来做点小生意的,不显山不露水的父女俩,居然有如此财力!

  当然,她也不是趋炎附势听说有钱就换副嘴脸的人,客客气气送走他们,留下一个皮革厂的电话号码,顾家可能要过段时间才有空过来处理这片地,她就帮他们留意点儿,有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三十九万不是小数目,幺妹的十八万,爸妈的十五万,还差六万块,香港人同意先给三十三万,剩下六万块一个月内付清,但土地交接手续已经提前办给他们,打下一个六万块的欠条,他们第二天就要赶回大河口筹钱去。

  这么一掏,小富婆崔绿真又变成小穷光蛋啦,身上只剩买机票的钱了。下午没事,就让春苗和周文良带她上附近转了转,买了三百双尼龙袜带上飞机。

  总不能空手而归,对吧?

  对于大河口的女人们来说,这几百双尼龙袜简直是天外飞仙似的意外,太漂亮啦!

  桃红,柳绿,橙黄……尽是夺目的色彩,鲜艳而灿烂,映照得她们的一双双干枯粗糙的脚全都鲜活起来,又白又嫩似的,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一共十种花色,幺妹各挑出两双,每位伯娘送了二十双,姨妈那儿也是二十双,春芽和小彩鱼那不用说,随便挑着穿,看上哪双穿哪双,菲菲和丽芝每种花色一双,自不在话下。

  至此,也还剩一百多双,幺妹准备卖出去!

  卖袜子,这可是新鲜不得了嘞,有半年前那场物资交流会的巨大成功,城南自由市场现在已经是真正的“自由市场”了,治安队名存实亡,公安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于是,崔绿真一群人早早的来到自由市场,支开当年卖字的小桌板小板凳,将五彩斑斓的尼龙袜一字排开,整整齐齐,一种花色一双。杨丽芝还无师自通的在两棵树之间拴一根尼龙绳,用晾衣服的木夹子,把袜子夹上去……红的,粉的,绿的,紫的,蓝的,像一面面鲜艳的小旗帜,迎风飘扬。

  不用几分钟,市场上的女人们就被吸引过来,围着小摊七嘴八舌讨论开来。

  “小姑娘你们这是啥袜子,咋这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