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第478章

作者:宝妆成 标签: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梅大人对准女婿荥阳郡王要过继一事不是很在乎,他反而更在乎程卿坚持回西北的举动。

  秦安县有什么,牢牢吸引着程卿。

  梅大人叫来谭京崖。

  “你从前想去淮南,本官不许你去,你恐是心有不甘。如今程卿去了西北大展拳脚,你可愿也去西北?”

  新帝登基,正是用人之际。

  谭京崖是程卿同一科榜眼,留在京城再熬几年,未必没有机会。

  然而同一科的状元程卿,探花董劲秋都选择了外放,谭京崖早就心痒难耐了,梅大人一提,谭京崖就忙不迭同意。

  大概就是从此时起,翰林院并非新科进士们的第一选择了,程卿、董劲秋和谭京崖三人,开启了清贵翰林谋求外放的先河。

  梅大人此时也没想到,此后不过二三十年,大魏的风气就变了,不当几任父母官,再难升迁到中枢高官,治理地方的本事都没有,还想担任高位,这样的官员擢升上位,只会结党营私,于江山社稷没有多大帮助!

第704章 :本宫就是冷漠自私之人!

  程卿去西北的路上,西北军与北齐大军还在糜战。

  一开始,俞显还不受西北军的将领们信任,多打几次仗后,将领们慢慢就服了俞显。

  俞显还缺一个正式的身份,他在军队中并不是名正言顺。

  直到孟怀谨登基后三个月,宣布撤销了“锦衣卫”这个机构,原锦衣卫人员,全部另行安置,俞显这个锦衣卫千户,就地完成了“转岗”。

  谷宏泰跟着俞显,迷迷糊糊的就从锦衣卫转岗做了武官。

  没了锦衣卫,朝廷自然还会组建新的情报机构,只是西北的锦衣卫的密探基本是全员暴露,再组建情报机构他们处境都很尴尬,干脆跟着俞显“转岗”。

  这一批人,便成了俞显后来的亲信。

  俞显有一种悍勇,任何时候都敢冲在第一线,着实鼓舞士气。

  程卿被俘,俞显不是不担心。

  但他走不了。

  他一走,兰州城怎么办?

  俞显没把自己看成必不可缺的人物,然而在那种境况下,只要是个男人都不能退!

  别说像他这样货真价实的男人,便是程卿,也不是主动离开兰州。

  后来京城传来消息,程卿在京城平安露面,俞显的心才定了。

  他有个预感,程卿一定还会回西北。

  当程卿真的推辞了孟怀谨许的高官厚禄,继续回西北当秦安知县,俞显笑了。

  ——炙热的情感,经历生死和家国大难的考验,沉淀成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没有见到程卿,和程卿还隔着距离,俞显却觉得自己离程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近。

  程卿不可能主动恢复女子身份,她入仕,不仅是非常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承载着程卿的“个人理想”。

  程卿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

  俞显在战场上疲了累了,一想到这些,又会重新有动力。

  他喜欢的人选了她自己喜欢的路,他有什么办法,只有尊重对方,支持对方呗!

  和俞显的“转岗”任命一起送到西北的,还有萧云庭继承“邺王”爵位的旨意,萧毓仲在位时拖着不肯办的事,孟怀谨都给办了。

  萧云庭在阵前接旨,对于新君的旨意,萧云庭不是很在意。

  蝉衣总觉得,先帝死得太恰时了。

  如果先帝再不死,自家世子爷……不,现在是王爷了,自家王爷大概会直接在西北称帝。

  现在么,王爷对于是否称帝,态度又在模棱两可之间了。

  是否称帝,大概还得看新君的表现吧。

  ——如果打退了北齐人,新君要卸磨杀驴,王爷必反无疑!

  ……

  程卿就在这种情况下,带着柳氏和孟怀谨送她的小红狐,回到了秦安县。

  离开秦安县快一年了,程卿以为自己一回来,就要收拾下兴风作浪的小妖怪,哪知秦安县还是那个秦安县,秦安县的朱县丞和韦主薄,已经被何婉和荣九联手治得服服帖帖。

  朱县丞个人武力再厉害都没用,他没有何婉有头脑。

  程卿不在,何婉的织坊建得十分艰难。

  程卿刚去兰州城时,朱县丞摄于萧云庭的威信,还不敢异动,兰州城差点被攻破,朱县丞就极想收拾家当逃跑。

  人都跑到了县城门口,发现何婉并不跑,朱县丞威信大跌。

  何婉没有程卿的帮助,将织坊艰难建好,整个过程都在与朱县丞斗智斗勇,幸好程卿离开秦安之前,收下了县里诸多大户的子孙当学生,程卿授课的时间不算长,这些从来没有出过西北的老实学生哪里经得起程卿的洗脑,程卿不在,何婉就是师娘。

  有人欺负师娘,那绝对不行!

  别家虽然不如养羊的邵大户一样和何婉有了利益纠葛,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县丞欺负弱女子,在这些人的隐隐支持下,荣九让朱县丞吃了好几次亏,朱县丞不得不学会了和何婉和平相处。

  何婉不去管朱县丞,朱县丞也不干涉她建织坊。

  等先皇驾崩,传位太子的消息传到秦安,朱县丞才真正老实了。

  不老实不行呀,新君和程卿的交情,朱县丞不想知道,也有人会给他科普。

  朱县丞觉得如此也好,程卿肯定不会留在秦安县了,伏小做低一段时间,把程卿留在秦安县的“家眷”送走,朱县丞又是秦安县的老大!

  结果程卿放着高官厚禄不要,硬要回秦安当知县。

  朱县丞:“……!”

  此次程卿回来,还带上了其母,一看就是要长留的趋势。

  朱县丞没猜错,程卿在秦安县呆了足足有三年。

  第一年,何婉的织坊只做邻近州县的生意。

  第二年,何婉织坊产出的羊毛手套,羊毛衣和羊毛袜卖遍了西北,连北齐那边都有牧民偷偷卖原料的给何婉的织坊。

  织坊招了很多女工,干活要从早做到晚,虽然累,女工们却觉得很快活。

  在织坊里,女工们能吃饱穿暖,有工钱拿,男人养家,她们亦在养家,工作机会带来了地位的提升。

  第三年,何婉织坊产出的东西,卖到了军队里。

  戴上羊毛手套,穿上羊毛袜,手指和脚趾冻伤的情况少了,士兵可以更适应冬季作战,何婉不仅赚到了钱,还收获了名声。

  何婉用赚到的钱,在秦安县办了个女子学堂,教识字,教纺布、刺绣,凡是适合女子做的营生,何婉都尽量会把课程开设起来。

  淮南大旱,何家捐了不少钱,何老员外病逝在五河县。

  朝廷给了崔老爷嘉奖,却漏掉了何家。

  孟怀谨登基的第二年,改年号为新启。

  新启三年,朝廷封何婉做了秦安县主,嘉奖何婉立下的教化之功。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何婉看成是程卿的附属品,秦安县主的名声甚至盖住了程卿,程卿把高调的名声让给了何婉,她自己的功绩,同样也无法遮掩。

  三年过去,秦安县城规模扩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两倍,由西北一个可有可无的县城,变成了堪比州府的繁华之所。

  新启三年,孟怀谨登基后的第二次会试,秦安县学有七个举人进京赶考,会试放榜,六人榜上有名,震惊了整个西北,亦震惊了主持会试的礼部。

  贫瘠荒芜的,不仅是老百姓的荷包,还有当地人的头脑,胸无点墨,自然没有大志。

  那么偏远贫瘠的地方,能有七个举人参加会试,已经是很古怪了,还六个人考中,因为什么原因,朝臣们心知肚明——程卿在秦安县,这七个参考的举人,都是程卿的学生!

第705章 :蜀王的不甘

  七个举人,中了六个进士。

  如果更关注秦安县,就知道这地方先前连县学都快倒塌了,现在除了考中六个进士,还有秀才和童生若干,都摩拳擦掌,等着下一科会试。

  六个进士里,有一个就是和何婉合作开织坊的邵家儿子邵宝,程卿给取了个大名叫邵元志,还有胡典史的小儿子……事实胜过雄辩,不是秦安县没有读书苗子,是他们之前没有遇到好的老师。

  当然,这些人的机遇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已是将科考琢磨透彻的超级考霸,除开皇家子弟,在正常情况下,普通人请不到程卿当老师。

  程卿再回秦安时,除了柳氏,还带上了武大的一个儿子,这孩子与秦安县学的学生一起上课,如今也是个小秀才,程卿让他再过几年下场。

  新启三年,秦安县学前前后后招收过两三百个学生,这些学生并非个个都适合科举,程卿也不仅是教他们科举知识,她还普及了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七个举人里没有荣九。

  荣九没有走科考这条路,他从程卿身上学了别的。

  事实上,从新启二年起,荣九留在秦安县的时间就很少,一年有大半时间,荣九都在西北到处跑。

  盐商荣家的少爷,仍是做了盐商,然而荣九做的盐商,和扬州荣家毫无关系。他这个盐商是得到官方支持的,表面上贩盐,实则奔波于西北各地,又与草原上的部落有来往,何婉织坊收购的原料,许多都经过荣九的手运到秦安县,织坊出产的羊绒、羊毛制品,又通过荣九的手流向草原。

  萧云庭问程卿有何退敌之策,程卿提出的建议,最终被萧云庭和孟怀谨一起采纳。

  北齐人享用着大魏的商品,丝绸,茶叶和干净细腻的盐,精美的瓷器,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要打仗呢?

  北齐大牧主们和西北的商业来往越多,越希望停战。

  如果不是阿古拉的铁血强势,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早就偃旗息鼓了,北齐人愿意打仗,说到底还是想掠夺资源,现在不用打仗就能享受到大魏的好东西,大家的积极性慢慢就消失了。

  对此,阿古拉骂大魏人狡猾,对于大魏和北齐之前的商贸活动严厉打击,荣九这个盐商,好几次都差点被围剿,着实是个挺危险的职业。

  荣九不科考,还有个原因,他从心理上承认程卿是老师,程卿事实上也教了他许多,但程卿离开秦安县将近一年,荣九与何婉有许多接触,荣九对准师娘有了难言的情愫——在大魏,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想法,荣九的心思稍有泄露,他必将受千夫所指。

  如果仅仅是荣九自己受责难,倒也罢了,世人又该怎么看待何婉?

  荣九不敢说。

  一晃三四年,准师娘仍是准师娘,没有转正成师娘,荣九有点看不懂了。

  最初是何婉要守孝。

  后来出了孝期,西北差点失守,程卿人都不在,的确不是成亲的好时期,总不能随便抓只大公鸡代替程卿拜堂嘛。

  再然后,是先帝驾崩,国丧期间禁一切婚嫁。

  再然后……新启三年了,何婉和程卿还是没有成亲,朝廷封何婉为“秦安县主”,何婉和程卿的婚约竟渐渐没人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