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不当极品 第47章

作者:东家兔兔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正好,她昨天去镇上,还从张二牛那搞来一顶厚实的雷锋帽,一块送去。

  见阮清秋要出门,顾青林连忙追上来,仔细给她系紧围巾,又灌了瓶热水塞她怀里,自己也穿戴好后,说:“我也去。”

  路面的雪松松软软,被早起的人一踩,变得泥泞不堪,十分不好走。

  “过来。”

  阮清秋朝顾青林招手,稳稳牵住他,呼哧呼哧往前走。

  少年面红耳赤起来,轻轻捏住女孩手,心里甜滋滋的,快乐得冒泡泡。

  牛棚里一片冷清,没有任何烟火气。

  “阿爷,我们来了!”

  屋里的煤油灯亮起来,老爷子推开门,面上一片正常,眼里却暖起来,扫去眼底的孤寂。

  他如往日那样,先给他们把脉问诊,然后才围着火炉边烤糍粑边考较他们的学业。

  “这几天下雪,路滑不好走,你们就别来了,我把接下来这段时间的作业给你们布置了,等天气好的时候再过来,切记不可懈怠,要互相监督。”

  他叨叨地说着,阮清秋点头,心里却决定,无论天气多不好,她也要每天过来。

第64章 想给秋秋花钱

  第二天, 雪不仅没有停,还越下越大了。

  阮清秋每天雷打不动地带着课本去牛棚,老爷子赶了她几次,“去去去, 老头子不要你陪, 好好在家待着!”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把手放在耳后, 冲着对面吹胡子瞪眼的老师说。

  说完,又装模作样地摇头叹气:“糟老头子坏得很, 身为老师, 竟劝阻一心好学的弟子不上课!”

  话音落, 老爷子的竹戒尺“啪”一下。

  “戒尺在手, 天下我有。”阮清秋揉着一点印子都没有的额头, 皮道。

  顾青林看得直乐, 冷不丁也挨了老爷子一戒尺, 老头绷着脸, 淡声说:“笑?一看就没专心学习,该打。”

  二人对视, 挤眉弄眼一番,都认真看书了。

  老爷子往火盆里添了些柴,放到木桌下,再用一块布从上往下罩住桌子, 几人围着桌子,把腿放在桌下,热气被罩住, 暖洋洋地烤着腿。

  这脚一暖起来, 人也就不冷了,而且两人怀里各抱一瓶灌了热水的玻璃瓶, 这也是老爷子准备的,给他们暖手用。

  水壶放在桌脚旁,方便换玻璃瓶里的水,也可随时喝热水,老爷子把这保暖措施做足了。

  他穿着新棉衣,扶正头上的雷锋帽,老神在在坐在一旁批改作业。

  连续下了几天的雪,直到元旦这日才停。

  老爷子清晨推开门准备扫雪,一眼便看到院子中姿态各异的雪人,还有墙头上各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以及门口左右两尊大熊猫“门神”。

  “阿爷,你看这两个大熊猫为你守门,那些雪人晚上会动哦,他们都陪着你。”

  他面带微笑地回忆着小徒弟的话,一扫以往冬日的萧瑟压抑,期待起晚上去罗家吃什么好东西。

  一九七六年,元旦。

  这一天是原主的生辰,也是阮清秋的生日,她满十五岁啦~

  “林子,你带秋秋去公社红星相馆拍张照片,从今天起就是大姑娘啦!”罗老太太笑着说,还递了一些钱和票证过来,“个给秋秋买点东西。”

  顾青林拒绝了,固执道:“阿奶,我有钱,我想用自己赚的钱给秋秋买东西。”

  “行,咱儿林子长大了,去吧。”罗老太太欣慰道,叮嘱他早些回来。

  阮清秋自是不知孙祖这段话,她在房里整理东西,翻出两个帆布包来装衣服,这是上次从县城回来,何姨给的。

  把包翻过来抖时,突然从夹层里掉出一个绣花的精致布袋,巴掌大的小,左右两边还有抽绳。

  她捏了捏,还挺厚,好奇地打开看——满满一袋凭票和钱,还有一封信。

  原来是何美芳写的,大意是让阮清秋安心收下,去部队里陪女儿过年前会来杏花村看她。

  看完信,阮清秋心里有些愧疚,好像从县城回来后,都没去看望过何姨,也没写封信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把信和钱票收起来,阮清秋决定去公社寄封信,告知何美芳,自己哪天去县城,以免她再跑一趟。

  “秋秋走吧,不然要错过拖拉机。”顾青林边说边递给她一个暖手袋。

  这暖手袋是根据阮清秋的描述,老太太做的,用粗布简直缝了成桶状,往里边塞些棉花,再把热水瓶放里面,保温时间更久,手往里面一放,暖和极了。

  这几天下雪,路不好,队里安排张春林每天送接送村民去公社,不白干活,给他记工分。

  “四丫你也去公社呐?”李梅菊也在,主动打招呼,态度亲热得很。

  阮清秋见她手挎篮子,搭了几句话,李梅菊便打开了话匣子,她一改以前老实沉默的模样,在坐满人的拖拉机上大声地说:“我去纺织厂看你大丫姐,刚做的糍粑,给她送点去。”

  都是一个村的,别人听到纺织厂,都来和她搭话,李梅菊谈兴正浓,立刻大着嗓门滔滔不绝,话里话外很是自豪。

  有人问:“招工不是过了吗?年末这轮,名额还没定,你家大丫咋进的工厂?”

  此话一出,其余人都目光炯炯地看向她,李梅菊只说:“亲戚介绍的,顶了别人工位。”

  众人再问,她就不说了,只反复说女儿纺织厂上班的地方如何好,工资待遇住宿等等。

  就这样,在李梅菊的言谈中,阮清秋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亲戚”。

  直到下车,阮清秋没看李梅菊一眼,也不生气,只是觉得这种得了势就张扬,不记别人好的性格,她不喜欢,不想搭理罢了。

  “你这二伯母可真是好样的。”

  顾青林很生气,他的秋秋为了招工的事跑上跑下又出钱出力,到头来那女人一句亲戚就带过了,真是没良心。

  “不用管她,我们去相馆拍照。”阮清秋拍拍明明气成了河豚样,却极力装出淡定表情的少年,心里那点烦躁也散了。

  “等等,先去剪头发。”说着,她拖着一脸莫名的顾青林,去了理发店。

  直到被按在椅子上,顾青林才知道要剪发的对象是自己,他听少女跟理发师傅说,要怎样剪,心想秋秋还懂理发?真厉害呀。

  一脸蒙圈的进去,又一脸蒙圈的出来,“秋秋,不是给你拍照吗,你怎么带我理发?”

  “来都来了,一起拍!”

  少女笑盈盈的,那笑容像阳光下的初雪,纯净又美好。

  顾青林愣愣地看着她,心脏不争气地噗通狂跳,他的秋秋笑起来真好看,直击心头。

  今天特意来拍照,阮清秋里面穿了一件白衬衫,她不像这个年代的女孩那样扎两个辫子,而是把长了许多的头发编成一条,搭在脑后。

  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让她看起来格外清丽纯真。

  “把外套脱了,过来一起照呀。”阮清秋坐在红色的幕布前,朝傻立在一旁的少年招手。

  顾青林紧张地抓着膝盖,在老摄像员的指导下,和少女挨着并排坐。

  “咔嚓”一声,画面定格。

  “小姑娘长得真好,可以单独拍一张,让我放在相馆当样品摆出去不?”老师傅从相机后探出头,笑着问。

  怕阮清秋不答应,他又加了一句:“拍出来不要你们钱,再送你一张纪念画册。”

  顾青林回过神,听到师傅的话,心里升起浓浓的自豪感,秋秋就是好看。

  从相馆出来,阮清秋把画册装起来,笑了,真是有意思的经历。

  二人又去了邮局寄信,那工作员看到她名字和地址,翻出两封信递过来,说:“这几天大雪,去你们大队送信的乡邮员生病了,信件积在局里没人送,这两封是你的。”

  阮清秋接过来一看,寄件人分别是:陈雪、李茹秀。

  虽然心里隐隐有了猜测,确认了是她们,她还是很开心,抬头对工作员道了谢,忍下想拆开看的冲动,决定回去再看。

  “秋秋,我们去供销社吧。”顾青林期待地看着她,想给媳妇儿花钱!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点卡文,写了很久,有点短,明天更新会多写一点。

第65章 过年穷开心

  今日元旦, 天气虽冷却挡不住人们对过节的热情,副食品商店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龙,收购站也乌压压一片人,供销社里更是人来人往, 好不热闹。

  农民辛苦劳作一年, 养的猪呀鸡呀, 攒的鸡蛋和自留地种的蔬菜,就拿来收购站换钱换粮换票, 以保证过个丰盛的好年。

  “秋秋, 月底就是除夕啦, 你看大家都来卖农副产品换年货, 我们买点什么?春联怎么样?”

  供销社里已经开始卖起春联, 春联不要票证, 摆放春联的柜台前挤满了人, 不要钱似的疯抢。

  明明平日里缩衣节食, 过得紧巴巴的,可一旦到了春节前后, 人们就突然变得大方起来,花钱一点都不手软,以犒劳清苦一年的家人。

  “可以呀!”阮清秋边看边回道。

  在现代社会,人清淡薄和物质丰富, 让过年过节的氛围也越来越淡,她喜欢这个年代的过节氛围,俗称:穷开心~

  “秋秋, 你觉得哪条丝巾好看?”少年挨着过来问她, 神情有些忐忑。

  阮清秋扭头看了眼,颜色很正的中国红和颜色艳丽的水红色, 正红色再过几十年都不落伍,指着前者说:“这个不错。”

  顾青林得了答案,眉眼明亮起来,付了钱和票,让售货员仔细包好,然后小心翼翼揣在兜里。

  逛完供销社,买了些生活用品,他们又去副食品店称了斤枣泥糕和糖栗子。

  褐红色的枣泥糕,外表彭松,味道香甜,用纸包着还能闻到浓浓的枣味儿,反正阮清秋快馋哭了。

  穿过热闹的街道,公社最宽的大街上并排停了四五辆拖拉机,那是各个公社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车上坐着三三两两的人群。

  他们跟身边的人聊天,也跟隔壁车上认识不认识的聊得火热,见到阮清秋和顾青林一同走来,场景安静了片刻。

  “他们是谁?真好看!”年轻的男孩女孩们羞涩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交头接耳。

  远远的,只见那对少年男女停下,站在路边说话。

  过了会儿,少年从棉衣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女孩们伸长脖子,好奇极了。

  哦,原来是条红色的丝巾。

  那少女低头浅笑,之后转身背向众人,露出一条黑亮的单股辫,辫子松松地垂着,少年表情专注,像对待易碎的东西,把红丝巾绑辫尾,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有些笨拙但很认真地系了个蝴蝶结。

  呀,真好看啊。

  哦,少女比蝴蝶结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