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141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如果他们父子对局面真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上辈子也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了。会打仗的将军,不一定是个精明的政客。

  但这不妨碍她把事情往严重里讲。

  她不说得严重些,给三位长辈分析深刻些,她担心以后他们会上当受骗,不小心踏进雷区。

  借着傅云开提亲一事,既把局势给他们分析一遍,打个预防针,又能树立自己“高瞻远瞩”、“眼光毒辣”的光辉形象,在绥平伯府进一步掌握话语权,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至于赵元勋他们对傅云开的印象变坏,那也正中她下怀。免得他们老想把她嫁给这人。

  不管这人是好是坏,反正她现在才十四岁,在现代才是个初中生,是不可能考虑嫁人的。现在这人以优质股的身份跑来提亲,勾得三位长辈蠢蠢欲动,那就别怪她抹黑了。

  再说傅云开也不冤。他只见了她一面就要娶她,难道真是看中她本人?她脸还没那么大。他无非是看中她有枯木先生这位师父,有吴怀寺等三位师兄罢了。

  对于这种带有政治算计的亲事,难道她还要对傅云开感恩戴德不成?

  至于在萧令衍面前说要嫁给傅云开当寡妇的话,那也不过是抬扛,玩笑罢了。

  带着“盼着你死”的目的嫁人,她真心没有这么黑的心肠。再说,有萧令衍在,傅云开很大的几率是不会死了,至少不会在两年后的那场战争中死去。她对萧令衍有信心,那是个脑子厉害的家伙。

  所以,傅云开该娶谁就娶谁去吧,别往她身上打主意。

  赵如熙见赵元勋也满脸凝重地点点头,同意朱氏的说法,她才又道:“所以祖母、爹娘,你们不要随随便便给我考虑亲事。咱们绥平伯府现在好不容易跟朝堂脱离开来,就别再往里掺和了,免得一不小心把全家的小命给丢了。就跟着我师父混吧。”

第304章 话语权稳了

  “你们看我师父,从先皇到现在,在哪里都吃得开。为什么?他老人家聪明啊。他从来不掺和这些事情,谁当皇帝他都不在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老人家在先皇那里吃得开,在当今圣上面前也照样敢吹胡子瞪眼。这就是做清流名士的好处。”

  “我现在有我师父这层关系,往后走的也肯定是他这条路子;靖泰跟着我学画画,以后也能走这条路子。咱们家不掺和那些,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安稳富足不好吗?干嘛非得把我往那政治漩涡里送?我过得不好,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元勋一听这话,羞愧得脸都红了,连连摆手:“不是,爹没那个意思。爹就是看着傅云开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相貌能力,都是人中龙凤,所以才有这个想法。爹没想往那里面掺和。”

  他自嘲一笑:“就咱们这样的,挨着边就能被碾得连渣渣都不剩,哪里敢往里掺和?嫌活腻歪了吗?”

  “既然您看不清,您就少跟他们有牵扯。往后傅云开请你喝酒您也别去了。其他人也要掂量着来,看清楚对方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赵如熙道。

  虽然这话直,可能有点伤赵元勋的自尊,但赵如熙还得提醒。

  “好,好,爹往后先问问你。”赵元勋倒没有被女儿看轻的羞恼,反而有“我女儿出息”的欣慰。

  越是相处,他就越是发现女儿厉害。

  以她这样的年纪和见识,却能看透好些官场老吏都看不透的政局,分析得头头是道,一针见血,这样的政治敏锐性和高瞻远瞩,竟然出现在他女儿身上,这是绥平伯府何等的幸运。

  难怪枯木先生毫不犹豫地就收他女儿为徒呢,还是他老先生眼光毒辣啊,一眼就能看出女儿的不凡。

  老夫人此时也心有余悸。

  她老人家最怕的就是夺嫡之争了。

  “我老了,现在啥都不盼,只盼着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日子过得安稳。”她道,“元勋啊,你往后也少往外跑,想要找人说话喝酒,只管往族里去。”

  她又对朱氏道:“往后外面的那些帖子,没必要去的就别去了。咱们也别想方设法地去要帖子,反正熙姐儿的亲事也用不着咱们张罗。咱们只管在家里安安稳稳地呆着,别扯熙姐儿的后腿。”

  她老人家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赵如熙有她师父在,就不愁没有好亲事上门。她们还真用不着无事忙。

  “还有……”她环视了儿子、儿媳一圈,“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都事先跟熙姐儿商量。比如老二、老三的事,你们也别拿熙姐儿当小孩子看待,啥都不跟她说。她不是一般的孩子,看问题看得比你们清楚。你们跟她商量,也免得做出错事。”

  “是,娘,我们一定跟她商量。”赵元勋道。

  朱氏也点头:“对,我们以后一定问过熙姐儿。”

  赵如熙听到老夫人这样说,心里顿时安定了。

  她一直想要的家庭话语权,稳了。

  “今儿个晚了,明早熙姐儿还得早起上学,就先回去歇息吧。明晚回来有时间,我们再慢慢说。反正事情也不紧急。”朱氏道。

  老夫人点点头:“我老了,有些事情看不清也弄不明白,所以我只管安心做我的老封君,啥都不管了。你们可得好好把府里安顿好,别拖熙姐儿的后腿。事情既不急,明儿个、后儿个说都不迟,只记得要跟她商量便好。”

  “行了,都回去吧。我也歇息了。”这会儿早过了老夫人就寝的时间了。

  三人告辞出来,赵如熙跟爹娘道了晚安就回了修竹院,洗洗睡了。倒是赵元勋和朱氏夫妻俩感慨了许久,又商议着如何回复傅云开,这才睡下。

  第二日赵如熙照常去书院上学。现在有康家的厨娘在,中午她也不吃干干的点心了,直接把许雪带到她那院子里,让青枫去康家画院提饭菜。

  康家厨娘给她备的是主子饭,高卫强、青枫等人的是下人饭。她也没有把自己吃残的饭菜打赏给下人的习惯。康家厨娘每次给她准备的饭菜既丰厚量又大,她一个人吃不完,拉着许雪吃正好,免得浪费。

  等下人们培训完,她打算把李嫂子留在这个宅子里,再安排两个帮厨,这样她就不用去隔壁蹭饭了。

  许雪参观了一转赵如熙新买的宅子,羡慕极了,对赵如熙道:“姐,等我赚钱了,我也给自己单独买一处宅子。”

  “一定能行的。”赵如熙道,“我前两天让青枫去问了掌柜了,掌柜说你那话本卖得挺好。因为咱们契书上写的是一月一结,现在还没到月底,所以没给你结钱。”

  她又问:“你新话本写得怎么样了?”

  这一本她没给许雪写大纲了,只由她自己发挥。不过在许雪送来写好的大纲后,她还是改了改,加了一些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人物的设定也给改了,让其更合理。

  说起新话本,许雪的脸上就绽开了笑容:“我已经写了一部分了。同窗们拿去看,都说好。她们还跑到书铺里买了我写的话本呢,说可喜欢我写的故事了。”

  “哇,这很不错啊。”赵如熙也很高兴。

  刚开始写的人,最缺乏自信心。许雪的话本能得到同窗们的认可和鼓励,这对她绝对是大好事,能促使她在道路上走得更远。

  “加油写,没准再写几本话本,你也可以买宅子了呢。”她鼓励道。

  “嗯。”许雪用力地点点头。

  “姐,我们昨天就搬到京城里住了。我爹娘想请你们吃个安家饭,让我问问你哪天有空。”她又道。

  “搬家了?真好。”赵如熙很高兴,“这两日我没什么事,你们尽管准备就是。定下时间后就让你们家小厮去我们府上门房处递个帖子,到时候我爹娘会去的。”

  她知道许家已买了下人了,还是她介绍李中人过去,李中人给许家人挑的一家子。

第305章 案子破了

  三十来岁的中年夫妻,带着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儿子,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老三是个女儿,今年十二岁。

  一家五口原来是佃农,日子过得苦,却也能过得下去。但后来这家的男人生了一场大病没钱治,亲戚朋友都穷,借不出钱,大儿子为了救爹,背着父母去借了高利贷的债。

  后来男人病好了,一家人却背了一辈子都还不清的高利贷,大儿子还被收贷的人暴打了一顿。

  没法子,一家人只得自卖自身,拿卖身的钱去还清高利贷,如此才能活命。说来可悲,他家大儿子去借的高利贷,也不过二两银子。

  卖身之后,虽然失去了自由,倒比原来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半年野菜续命的日子好上许多。

  赵如熙买的许多奴仆里,好多都是相同的原因。有田地宅子的人,生了病,还能卖田地宅子;没田地宅子的佃农,就只能自卖自身。

  “你家买的下人怎么样?”

  “挺好的,老实本份,很勤快,能吃苦。”许雪道,“我爹还让我谢谢你呢。我们赶着搬家也是因为添了这一家子。虽说西厢那边挤一挤他们也能住得下。但男女有别,我娘说,我跟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终是不好。”

  那家有两个大小伙子呢。

  赵如熙点点头,看看快到许雪上课的时间了,她又问:“你下晚学怎么回去?如果你不赶时间,就到画院来等我,咱俩一辆车回去。”

  “我爹买了一辆骡车,除了送菜,下晚学的时候会来接我。”许雪道。

  赵如熙一听就放心了:“时辰快到了,你快回书院吧,我让青枫和高叔送你过去。”

  许雪也没拒绝,把手边的茶饮尽,跟赵如熙摆摆手,与青枫去了。

  赵如熙则去了画院。

  画院里已有好几个人在画画了。

  吴宗把赵如熙叫到身边,对她道:“师妹,阳城那案子查出来了。其实你的画像送到没几日,衙役就查到那凶犯的下落了,进行追捕。追了几日将其抓获,审理上报,送到京城才晚了些。他们说你画的画像跟真人几乎一模一样,太神了。也幸亏你的画像,否则不及时抓到他,差点又有一家被灭门。”

  “抓到就好,抓到就好。”赵如熙也掂记着这件事呢。现在听说罪犯落网,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那人怎么专杀这种全是女人的人家?”她好奇地问道。

  吴宗哪好跟她说这些,只含糊道:“那人心里有毛病,打小被继母和继妹虐待,憎恨一切女性。后来继母为夺家产,二十岁都不给他娶亲,却给了他十八岁的弟弟娶亲。在冲突之下,他把继母和继妹杀死……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赵如熙点头:“原来如此。”在现代她也看过不少此类案件,猜到也是这样的原因。

  连环杀人案,往往都是心理扭曲且高智商之人所为。

  “现在此案结了,孙家旺你还要不要?要的话我明儿个就给你带过来。”

  “师兄觉得他人品可靠,就给我带过来吧。正好把他放到庄子上跟新买的下人一起受训。”赵如熙道。

  她又问:“多少钱,我现在就给你。”

  “一两银子。”

  “这么便宜?”赵如熙吃惊。

  她前些日子买的下人,因为她要求高,都是十两银子往上的。识字会算的都是二十多两一个。像周春那样的,则是三十五两银子,他的妻子三十二两。

  孙家旺年纪虽小,或许也不识字,可看他那个机灵劲儿,再如何也不止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也就是随手打赏出去的数。可对于孙家旺来说,却把他一辈子的自由都买了,想想都心酸。

  吴宗颔首:“我们这里发卖的都是这个价。要知道都是跟案件有关的,一般人家可不敢买这种人,就担心这人跟案子有牵扯,沾上祸事。”

  赵如熙点点头,掏出一两银子给吴宗:“那就拜托师兄了。”

  吴宗把银子给了吴安:“去,到大理寺把孙家旺领来。”

  半个时辰后,孙家旺来了,给赵如熙磕了头,又道:“请姑娘赐名。小人原先这名是原先的主子家起的,小人想换个名儿”

  想想被杀了满门的他的原主人,赵如熙对他的心情很能理解。

  有了新名字,就能忘掉原来最不想回忆的往事。

  她问道:“你原先叫什么名字?”

  “小人原来没大名,小名叫做二狗子。”

  好吧,那确实得起一个。

  赵如熙想了想,“你先叫赵家旺吧,等你确定了差事,我再给你重新取。”

  绥平伯府上的下人,都是有统一的名字的,比如“青”字辈的,都是同一批进府的。后来到了各自的岗位,再由主人赐名。主子懒得改的,就会一直叫原来的名字。

  旁边的康时霖听不下去了,一巴掌拍在赵如熙的脑门上:“别胡闹。原来叫做孙家旺,结果孙家就倒了大霉。你这会儿还敢起什么赵家旺?我看你是不想好了。”

  赵如熙很想跟师父做做思想工作,叫他老人家不要搞封建迷信。

  但她怂!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