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162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明明是他受赵如熙牵累,被打了三十大板、丢了官。这对夫妻不光不感觉内疚,反而觉得他是无理取闹,真是岂有此理!

  但他现在不想跟这两人争吵,他也没力气吵。

  看到赵元勋把文书递到他面前,还有下人递了一支蘸了墨的笔给他,他勉力支撑起身子,提笔在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又用递到面前的印泥盖了个手印。

  做完这些他往担架上一趴,吩咐道:“抬我回去。”

  三房的下人抬着他,又浩浩荡荡地从巷口绕过去,回了三房的宅子。

  看热闹的人本还期待两兄弟吵架呢,却不想两人这么干脆,连呛声说几句都没有,十分干脆利索地签字画押走人。

  此时见赵元勋也领着妻子、下人回府了,绥平伯府的大门缓缓关上,守在角门处的门房对他们虎视眈眈,大家觉得没趣,一哄而散。

  赵元勋进了府,对刘全道:“你拿这文书再去找族长,跟他说,赵元坤在文书上签了字画了押,问他愿意不愿意做个证人。”

  他对族里挺寒心的。但这文书如果能有他跟赵元坤的签字画押,又有族长这个证人的签字画押,那么他跟赵元坤的关系,便是官府也能承认了。

  两房已经分了家,再断绝了关系,往后赵元坤即便犯谋逆大罪,把这个文书从衙门里找出来,他们就算受连累,也能减小到最轻,总不会被抄家丢了性命。

  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尽管他对族长有所不满,被拒绝了一次,还是愿意低一次头把这事办好。

第348章 教导

  刘全应声去了。

  等赵元勋和朱氏吃过饭,刘全就回来了,从怀里掏出文书递给赵元勋:“族长老太爷已在文书上签字画押了。他问要不要再找几个人,小人说不用了。”

  赵元勋点点头。

  朱氏在一旁吩咐彩蝶:“去五姑娘那里一趟,把这事跟说一声。”

  赵元勋赞同地点头:“对。”

  刘全听了,十分感慨。

  想当初五姑娘被发现是绥平伯府抱错的姑娘时,府里只派了他和阮嬷嬷去小榕村接人,主子们一个都没去。可见五姑娘多么不受重视。

  可才多久的时间,绥平侯府虽然变成了绥平伯府,府里也分了家,但五姑娘从庶房不受重视的姑娘,一跃而成长房嫡女,得了老夫人、伯爷、夫人的看重,地位比世子赵靖泰还高。

  赵如熙听了彩蝶的转述,点了点头。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族长原先不肯签,是因为赵元坤不知道这件事,他担心得罪赵元坤。现在赵元坤签了字,他没有了顾忌,自然会卖赵元勋一个人情。

  她在画纸上落下一笔,对听了这事就愣神赵靖泰道:“发什么愣?专心画画。”

  “姐,咱们跟三叔那边断绝关系了?”赵靖泰问道。

  赵如熙看了他一眼:“怎么,舍不得你四弟呐?”

  “才不。”赵靖泰傲娇地一转头,“我平时都是跟哥哥们玩的。”

  小孩子都喜欢跟大孩子玩。再加上赵元坤仇视大房,苏氏又担心大房的人要谋害她的儿子,于是他们的孩子跟大房的孩子都不亲近。所以赵靖泰很少跟堂弟玩。

  “来,我把事情跟你说说。”

  赵如熙让他把画笔放下,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问道:“你觉得爹娘这样做对不对?”

  赵靖泰犹豫了一下。

  “实话实说。”赵如熙睨了他一眼。

  “我就觉得吧,虽说姐姐你也是无辜的,但三叔因为你的事被打了板子、丢了官,确实是事实。三婶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对,她不该到街上去打你、毁你名声。但也情有可原。咱们借着这个事要跟他断绝关系,是不是有点不等大好?”

  赵靖泰说完,还偷偷看了赵如熙一眼,担心姐姐听了会生气。

  赵如熙笑了起来,轻拍他的脑袋道:“不错,分析的在理,也很公正。”

  赵靖泰愣了愣,睁着大眼睛不停地往赵如熙脸上瞧。

  “这么看我干什么?”

  “我看你是不是在说反话。”

  赵如熙哭笑不得。

  “那你觉得爹娘和我是不讲道理的人吗?”

  赵靖泰立马摇头:“不是,绝对不是。”

  “你就不想想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赵如熙又问。

  赵靖泰一听,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末了他摇摇头:“我想不出来。不过你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你跟我进屋子里来,我细细分析给你听。”赵如熙起身进了屋子。

  赵靖泰跟着她进去,赵如熙就把朝堂上的一些争端和赵元坤做的事都跟他说了。

  她觉得赵靖泰有这么大了,也该教导起来了,不能再把他当小孩子看待,什么都不跟他说。

  以前因为有赵靖立,赵元勋和朱氏对赵靖泰的教育方式就不大一样,除了学业和练武方面要求严格,品行上不容有错,其他方面就不作要求了。

  现在赵靖立不是世子了,赵元勋和朱氏对赵靖泰也更严格了,但一时半会儿还是转不过弯来,总把他当淘气的熊孩子看待。

  而赵如熙觉得,孩子熊不熊,全看家长是不是愿意让他承担些责任,思考些问题。一个没心没肺万事不愁的孩子,自然是想怎么熊就怎么熊。如果家长愿意让他分担些家中事务,孩子成熟起来,自然就不会熊了。

  让赵靖泰遇到事情多想一想,这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赵靖泰听到三叔有可能因为参与夺嫡要被满门抄斩,吓了一跳。

  赵如熙道:“虽说受我的连累,三叔误打误撞丢了这个官儿,但从长远看,未必不是好事。咱们跟他断绝关系也是为了自保,就怕他急功近利,总想要做大官,从而犯下大错,连累到咱们家。”

  为了增加说服力,她又把老夫人唐氏一家的事说了。

  赵靖泰也曾听祖母念叨过唐家的事。这会儿听到赵如熙的话,便深觉夺嫡之争恐怖,也理解了父母的做法。

  “姐,你真厉害,懂得真多。”他对赵如熙越发崇拜了。

  赵如熙一笑,拍拍他的头:“好了,去画画。”

  ……

  二房里,赵靖立坐在厅堂里,正听二房管家宋方禀报打听回来的消息。

  赵靖立上次喝酒跑到赵如熙面前发泄一通,又被赵如熙骂醒后,回来的第二日就好好跟赵元良谈了一回。

  当时他还以为想要掌管二房,说服赵元良很困难,他还准备了几套方案。

  却不想他跟赵元良一表示要把二房的庶务管理起来,赵元良就十分爽快地把掌家权交给了他。

  这份干脆利索的劲儿,当时还把赵靖立吓了一跳,怀疑赵元良是不是设了一个大坑给他。

  “儿子,你爹我从来没管过这些家务事。成亲前,老夫人派了小厮在我身边管;成亲后,是你娘管。这段时间你也看到了,家里乱七八糟。要不是前段时间你缓不过来,靖安也病着,我早就想叫你们管了。”

  赵元良拍拍赵靖立的肩膀:“既然你主动要求管咱们二房的庶房,应该就想明白了,也认命了。儿子啊,你没托生到大夫人肚子里,却托生到了你娘肚子里,这都是命。”

  他摇摇头,自嘲一笑:“想当年,我也曾感慨过我没能托生在老夫人肚子里,天生就是个妾生子,生下来就低人一等,要看人脸色过日子。后来我也想通了。咱能生成个主子,没托生成世仆,更没成街边的小乞丐,生成牛马猪狗,不错了。人要知足,懂吗?”

  “你如今好歹是个少爷,家里有宅子、田地、铺子。你爹我虽不能干,但也没非压着你考科举做大官,还肯把管家权给你。人呢,最重要的是知足,是开心。能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就是一种福气。你好好珍惜吧。”

  他拍了拍赵靖立的肩膀,哼着小曲回了自己屋子。

  当时赵靖立望着赵元良的背影,心情很是复杂。

第349章 赵如熙太可怕了

  拿了管家权,他第一个就把原来的管家给撤掉,并将他们一家子卖了出去——这个管家,是王姨娘吹枕边风让赵元良提起来的。

  赵靖立早就发现赵靖安那个贴身小厮青墨的爹宋方不错,宋方原先一直是赵元良身边的一个小管事。这一回赵靖立直接把他提起来做了管家。

  赵靖立回归二房这段时间,虽然很颓废,但二房的下人是什么德行,他都冷眼看在眼里。

  他提拔了宋方,又火速提拔了几个外护院和几护院,再把几家好吃懒做、挑拨事非、跟两个争权夺利的姨娘有牵扯的几房下人都给卖了出去。还冷眼看着两个姨娘冲突,最后王姨娘见红卧床保胎,薛姨娘被送去了庄子。

  二房的风气顿时肃然一清。

  接着他又重新规划了下人们的职责。

  如此尽管二房的下人少了,每月需要发的月例银子少了,各处的事反而有人做了,再也没有偷奸耍滑、互相推诿的情况。

  看着被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二房,一股说不出的成就感在赵靖立心里油然而生。

  他也终于明白了赵如熙为何要叫他先把二房的庶务给打理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放任家里乱糟糟的不管,却总想着要建功立业,那就是个笑话。

  因为赵靖立对二房下人的管束变得十分严厉,无事不许出宅子。所以今天发生的事,一开始二房人并不知道。

  直到赵元坤被人抬着去大房又被抬回来,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门房担心三房出了什么事,跑去打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门房禀报给赵靖立后,他连忙让宋方派人出去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打听清楚。

  “你是说,我……我大伯已跟三叔签了断绝文书?”赵靖立吃了一惊。

  “是的。大家都看到伯爷跟三老爷在绥平伯府门口签字画押的,错不了。”

  赵靖立坐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

  “二少爷。”门口传来丫鬟的声音。

  赵靖立望过去,便看到赵靖安走进来的身影。

  以前魏氏心虚,总担心赵靖安跟赵靖立长得太相,想方设法地把赵靖安养胖。因此赵靖安跟赵靖立一个胖墩一个瘦高,让人完全想不到他们是孪生兄弟。

  魏氏的事给赵靖安打击太大,他大病了一场,现在是完全瘦下来了,以前挤在一起的五官也变得清秀。容貌虽跟赵靖立不是一模一样,却也有五六分相似。

  “哥,出了什么事?”赵靖安走进来,在赵靖立身边坐下。

  赵靖立被赵如熙骂醒,他回家后也把赵如熙骂他的话跟赵靖安说了。

  赵靖安因为母亲的事,对赵如熙的感情很复杂,但他不得不承认赵如熙说的有道理。

  这段时间赵靖立打理家中庶务,赵靖安则拿起了书本,认真看书。

  赵靖立因为打小就是世子,不用参加科举,都把时间精力放在了练武和学习人情来往、管理庶务上了。

  赵靖安是庶房之子,打出生起就得为自己挣前程。再加上魏氏推崇魏丘,一直逼儿子努力学习四书五经,希望他能考上进士,所以赵靖安在四书五经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赵靖立更多,也更努力。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