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236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三十文钱说是保本,其实这其中崔夫人和尚德长公主有很多环节都没有算到成本里去。没有了她们的扶持,报纸根本没办法独立行走。

  赵如熙笑道:“夫子别急,我还没说完呢,您听我说。”

  崔夫人立刻不说话了,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赵如熙,等着她说话。

  “报纸的销量上去了,广告也可以跟上来了。咱们办报纸,不是从买报人那里赚钱,而是从广告那里牟利的。”

  “广告?什么叫广告?”崔夫人问道。

  赵如熙给她解释了一下广告的含义,崔夫人的眼眸一下子亮了,激动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这个主意好。啊呀,实在是太好了。”

第494章 金光大道

  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尚德长公主有好事也不会忘记崔夫人。王记印坊就让崔夫人入了股。崔夫人多少也知道王记印坊跟其他世家印坊竞争激烈的事。

  她道:“不说别的,只说王记印坊,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王记印坊,有什么东西要印的都来寻王记,让王记生意更好。哪怕花些钱,他们也是愿意的。”

  “还有京城的那些银楼、铺子,想来也是愿意打你说的那什么广告的。”

  崔夫人只是没往那处想。赵如熙这么一提,她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成本问题的办法。

  要知道能识字、能买报纸看的人都是不差钱的。那些银楼、铺子主要的销售对象就是这类人。要是能有一个地方刊登广告,花费的钱也不是特别多,那些银楼、绸缎铺是一定会舍得花钱的。

  崔夫人仿佛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

  不是赚钱的金光大道,而是让报纸良性发展的金光大道。

  有了资金来源,就能解决报纸的成本问题。不计成本地出版售卖的报纸,谁不愿意买呢?就算不看上面的内容,光是买来糊墙、做厕纸、引火的工具,都极划算,更不用说上面还有许多可以看的小故事了。

  说到兴奋处,崔夫人就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回去好好跟尚德长公主商量一下,赶紧把这事给办起来。”

  “夫子您稍等。”赵如熙叫住她。

  “要打广告,首先报纸的销量得大增。除了改版,还有几个小手段。”

  接着,赵如熙就把抽奖、增加填字游戏、连载悬疑等增加粘性的办法一股脑地跟崔夫人说了。

  崔夫人赶紧把自己的小本本拿出来,把她说的一一记下,这才满怀兴奋地告辞离开。

  朱氏早已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

  赵如熙的大生意都隐在暗处,朱氏还是第一次见识女儿的赚钱能力。

  这主意真是一套一套的,也不知她那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那么多办法来。

  一转头看到母亲这样,赵如熙走过去挽住她的胳膊,撒娇道:“娘,您想不想做买卖赚钱?要是想的话,我也能给您出主意的。”

  赵如熙是个独立惯了的人,又好强,自身能力也强。所以她习惯了什么事都单独扛在肩上、朝着最高目标冲锋。

  即便穿到了古代,跟系统喊着要咸鱼,但她是不可能咸鱼的,不光上辈子、这辈子,恐怕下辈子都不可能。

  赚钱也如此。

  她觉得她赚钱能力已经很强了,完全可以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老夫人、赵元勋和朱氏就安安稳稳地享受生活,保重自己的身体就好。

  他们在她穿来之前把日子过成那样,就已证明了他们不是有雄心、有能力的人。所以她并不指望他们如何能干,能好好的不拖后腿就行了。

  因此她根本就没想过要给朱氏出主意,让她劳心劳力地去赚钱。

  可朱氏真想做生意,她也是不反对的。

  有些人,不是多贪财、贪权,而是纯粹希望通过这些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达到一种心理满意的成就感。有能力的人,谁不愿意作为一个成功者站在巅峰被人仰望呢?

  所以如果朱氏忽然被激发了想做一番事业的愿望,赵如熙自然愿意鼎力相助。

  “真的吗?那好,你给我出个主意。”朱氏半是调侃半含期待地道,说着还拉着赵如熙坐下了。

  她原先陷于绥平伯府的琐碎里,每日挪东墙补西墙地维持一大家子吃喝用度,已是心力交瘁。她没有心力、也不敢去做什么生意,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一家子喝西北风。

  可现在分家了,家里开支小、进项大,她也知道女儿手里有一大笔钱,女儿也多次表示家里要用钱,只管找她要。有女儿兜底,再加上有了开米粉铺子和炒货生意的成功例子在前面,她的胆子也大了。

  现在家里实在没什么事需要她操心的,她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赚更多的钱。

  “您先说,您是想做哪一方面。”赵如熙搜索着自己脑子里的赚钱门道,问朱氏道。

  她并不是比别人更聪明、更厉害。她只是来自商业特别发达的现代,见识过太多的商业手段。她站在了巨大的肩膀上。这是所有穿越人的优势。

  “我没长公主和崔夫人她们这样的能力。”朱氏头脑很清醒,“就是像米粉铺、炒货生意这种,做点小买卖就行了。”

  小买卖做得好了,也是很赚钱的。最重要的是做的是底层小老百姓的生意,不会跟世家、大势力有冲突,不会惹麻烦。

  像印坊、办报纸这种跟世家抢生意、与皇权牵扯深的,朱氏表示做不来,也不敢沾手。

  “那要不就做罐头吧。”赵如熙道。

  朱氏不做,她都想做这个生意呢。

  只是跟她其他几项大生意比,这种小生意利润空间薄,要操心的地方不少,她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做。即便不用自己亲自上阵,挑人去管理,在前期也需要出主意和解决很多问题的。

  她嫌麻烦,也看不上,因此只是把这种生意扔给小桃庄的庄仆们改善生活,并没有把它做大做强的意思。

  既然朱氏想做,那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我正叫小桃庄的人试着做,还没生产呢。我先让他们试一试,如果真的可以,你再派人去学学,学会了就去南边把作坊开起来。反正那边有人有铺子,做了直接就摆在炒货铺子卖,可以节省额外开支。”她道。

  朱氏一听就犹豫了:“你在做了啊?那你自己做吧,我就不参与了。”

  赵如熙摆摆手:“您看我忙,哪有那个精力?只是小桃庄的黄桃很快成熟了,口感一般,就这样卖出去利润太少。我就照着加工米粉的思路,想把桃子加工一下再出售,便想了个方子。前两天他们照着方子做了两个罐头出来,送来给我尝了一下,不是很好吃,我叫他们改进去了。等做好就送到府上来给您和祖母、爹爹尝尝。”

第495章 销量大增

  圣耀皇后生产出了玻璃,玻璃瓶子不成问题。做罐头最重要的就是糖的成本控制问题。

  这时代没有糖精,没办法把罐头的成本降到最低。但赵如熙发现,京城和江南富裕、舍得吃的人还是挺多的。

  大家都知道糖金贵,把罐头卖得贵一些,只要口感好,大家仍然会买。不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而是做成一种奢侈的风尚,也是可行的。全看怎么操作。

  “您让我想想,再想些别的赚钱法子。到时候您再挑挑,看做哪样好。”赵如熙道。

  见朱氏一脸“不能夺女儿生意”的表情,她又道:“娘,我不缺赚钱的法子,我只是没时间。您要不做这买卖,岂不白白浪费了?要是做罐头的方子被庄子上的人传出去,岂不平白便宜了旁人。”

  朱氏一听这话,再不推辞了。

  按她的想法,赵如熙就应该像其他家的贵女一样,每日吃吃玩玩,打扮打扮自己,无忧无虑地日子才对。她跟赵元勋这对父母才是赚钱养家的人。

  可这孩子能力太出众,直接就把重担担在了自己肩上,这让她跟丈夫一直很内疚。

  她要不做这生意,总不能还叫女儿在念书考功名之余,操心生意上的事吧?所以这事她责无旁贷。

  如果府上日子过得宽裕,不缺钱了,想来女儿也不需要这么辛苦了。

  朱氏当下就派了一个管事,跟着马胜去了小桃庄,去看小桃庄做罐头。

  过两天,赵如熙也提供了几个赚钱的路子,跟朱氏商讨,看她愿意做哪个,然后小小地尝试一下。成功了再把生意做大。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赵如熙心无旁骛地念书,每日去北宁女子书院接受夫子的单独辅导。不过这次她时不时也会让青枫去打听一下报纸的情况。

  也不知尚德长公主是怎么跟皇上说的,最后皇上还是同意了报纸直接面向男女,还在尚德长公主的央求下,给报纸提了“启明旬报”四个大字。

  “启明”二字,是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想出来的。这是大晋第一份民间办报,她们也希望这份报纸如同启明星一样,能给大晋百姓特别是女性带来光明。

  报纸如赵如熙建议的那般,版面加大,数量也增加了,变成了八个版面,内容也增加了许多。

  尚德长公主在皇宫长大,在人心的把控上是赵如熙所不能比的。在最初的几刊报纸里,她根本没露出半点女性化偏向,某个版面还采用了男性大儒们写的文章。

  几期之后,报纸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销量大增,在第五期时达到了五千多份;而且因为便宜,有很多人直接订了全年的报纸。这时候她这才在一些内容上隐晦地夹杂着女性的话题,真正执行了赵如熙提议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模式。

  古人没有被广告轰炸过,没体会过什么叫“夸大其词”、“虚假广告”,因此广告效果扛扛的。王记印坊、尚德长公主名下的绸缎铺子、萧若彤的撷宝斋银楼,因为登载了广告,营业额直接比上个月翻了一番有余。京城其他商铺见状,也纷纷来跟报坊的掌柜联系。

  “知微,知微姑娘。”

  这日,赵如熙在北宁女子书院门口下了马车,刚要进去,就听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她转头一看,却是何玉琪正从马车的车窗伸出头来。来不及等马车停稳,她直接跳下马车,朝赵如熙跑来。

  “别急,小心摔着。”赵如熙忙叫道。

  何玉琪跟到她面前,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一直想跟你道一声谢,可又担心打扰到你。”

  “道谢?道什么谢?我又没帮你什么。”赵如熙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嗔她一眼,问道,“你是要进去找崔夫人吗?咱们一块儿进去。”

  何玉琪确实是来找崔夫人的。崔夫人的屋子离北院不远,两人倒是顺路。

  她跟着赵如熙往里走,一面道:“崔夫人都跟我说了。也是因为我去求你,你想帮我,帮更多像我这样的女子,才想了办报纸这么个主意。报纸能办得这么好,也多亏了你,你的主意真是太好了。”

  “办得好是你们的功劳,跟我可没关系。”赵如熙笑道。

  何玉琪不容争辩地摆摆手,继续道:“知微,你不知道这报纸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前段子有两个北院的同窗,因为顺利进了报坊做了编辑,才没叫家里随意嫁人。还有原来嫁了人的,因为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婆家人对她们的态度也不一样了,不光觉得她做的事能荣耀家族,也担心家里有什么事被写进文章里去,揭了短露了丑。”

  “真的吗?那太好了。”赵如熙是真心实意地替这些同窗感到高兴。

  她给崔夫人提议办报纸的初衷虽如此,但真正能不能帮助到这些女同胞们,还是未知数。常常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不一定能实现。

  现在发现有人真真切切从这事里得到了帮助,这比她赚了钱、考了功名更让她高兴。

  她现在很能理解崔夫人为什么这么热衷做这样的事了。

  “还有好多劳苦女子,因为能进长公主的纺织厂做事,也改变了命运。”何玉琪说着,用十分敬佩的目光看着赵如熙,“知微,你真是太厉害了。”

  赵如熙摆摆手:“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从来就是你们自己。如果你们不愿意抗争,而是服从家里的安排,就不会有今天。”

  看到前面的岔路,她赶紧又挥了一下手:“我去北院了,夫子很快就来了。”

  然后何玉琪就看到赵如熙朝前面走着,步伐不急不徐,姿态从容。她身后的两个丫鬟却需要小跑着才能跟上。不一会儿功夫,三人的身影就消失在她的视野里。

  何玉琪眨了眨眼,疑惑地站了一会儿,这才去了崔夫人那里。

  专心致志念书的日子仍然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五月底,院试来临了。

第496章 院试

  古代没有热岛效应,京城又地处北方,五月底的天气并不炎热,温度还是比较宜人的。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考试狗来说,不管什么考试,只要家里有一辆车把她送到考场就好,不需要人送。但家里人不放心,还是由赵元勋请了假,将她送到了考院门口。

  赵如熙仍是在考院隔壁一个单独的院子考试。仍然由四个正副考官进行督考。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