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334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丫鬟们立刻应声,各自忙碌起来。

  朱氏无奈地看了女儿一眼,只得起身,一路顶着大太阳去了凉亭。

  到了凉亭,小跑过来的丫鬟早已将亭子熏了一遍了。

  凉亭建在水中,有习习凉风,倒也不热;四周都是盛开的荷花,风景也挺好。

  不过赵如熙和朱氏都无心欣赏风景。

  赵如熙吩咐下人:“你们都出去吧,到岸上等着。”

  等大家都退下,她才对朱氏道:“上午,齐王殿下来了南阳,他到衙门点名要我陪他去田间走了一转。离开前他跟我说,想娶我做齐王妃。”

  走过来出了点汗,朱氏正拿着帕子抹汗呢。听到这话,她手一松,帕子被风吹到地上,转眼就落入到了池塘里。

  朱氏哪里顾得上帕子,她一把抓住赵如熙的胳膊,急声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赵如熙只得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朱氏咽了咽唾沫:“齐、齐王?”

  赵如熙点点头。

  “五皇子?”

  赵如熙又点点头。

  朱氏松开手,望着赵如熙,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如熙心里有些忐忑,轻唤了一声:“娘。”

  她上辈子父母缘浅,上大学时父母就在车祸中丧生了。所以她年近三十了没结婚,也只有小姨操心她的婚事。

  穿越到大晋,赵元勋和朱氏对她都极好。尤其是朱氏,让她再一次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她跟萧令衍的亲事,她很希望得到朱氏的祝福,不愿意因为亲事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您是不是……不同意?”她问道。

  朱氏回过神来,神情复杂地看着女儿:“倒也不是不同意。我女儿这么出色,不说王妃,便是皇后都做得。”

  这会儿她十分庆幸她们在凉亭里,离她们最近的丫鬟也在十丈开外,她说这话可以毫无顾忌。

  赵如熙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朱氏的“但是”。

  “只是,你不是说过皇子之间的皇位之争很厉害吗?你不是说要远离他们,不在参与任何一派的斗争吗?如果你嫁给了齐王,你会不会有危险?”朱氏的目光充满了担忧。

  赵如熙眨了眨眼,没有回答朱氏的话,反问道:“您是不同意我嫁给他吗?如果您不同意,那我直接拒绝他就好了。反正我还没答应呢,我跟他说要回来跟你们商量商量才能回复。”

  “不不不。”朱氏连忙摆手道。

  要是赵如熙直接说要嫁,朱氏肯定是不高兴的。

  嫁给齐王就意味着卷入斗争之中,整天担心受怕,时刻有性命危险。这也跟赵如熙原先说的话不符。如果赵如熙闹着要嫁,她未免会重新审视赵如熙的人品。

  可现在赵如熙说要拒绝,她一下子又舍不得了。

  这可是王妃啊,多尊贵的身份。岂不见镇南老王妃和镇南王妃在大晋是多么超然的存在吗?京城那么多达官显贵家的夫人,谁敢得罪她们?那还是郡王妃呢。赵如熙嫁了萧令衍,就是亲王妃,可比镇南王妃的身份还要高。

  而且,还是那句话,她的女儿这么出色,无论出身、才气、容貌、人品、脾性,都是一等一的。现如今王爷亲自来求亲都不嫁,难道还得嫁给那些勋贵家一事无成的子弟?

  勋贵家像样一些的子弟,跟赵如熙年纪相仿的都定亲了。错过了齐王,她们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

  就算找到了,人家敢娶吗?

  齐王殿下亲自来求亲,直接被拒绝了。要是娶了赵如熙,他们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家族被齐王记恨上?谁敢娶?

  她不同意,莫不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这么出色的女儿变成没人要的老姑娘?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娘就是担心你的安危。如果你嫁了他不会有危险,娘为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不同意这门亲事?”朱氏道。

  朱氏还是侯夫人的时候,参加年宴时可是见过萧令衍的。她记得那是一个容貌十分出众的小少年,比他的任何一位兄长都长得好。最难得的是他对人十分温和,彬彬有礼,不少人都夸赞他。

  一晃几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十一、二岁的小少年,现在已长成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了吧?

第696章 丈母娘看女婿

  “危险肯定是有的。”赵如熙道,“想要尊荣,不可能只获取不付出。便是镇南王妃,也绝不如表面上看着的那般轻松自在。她要操心的地方多着呢。”

  她看了朱氏一眼:“不过齐王是贵妃娘娘的次子。他们这一派不可能兄弟相斗,岑家只会支持一个皇子夺嫡。所以齐王亲自参与夺嫡的可能性不大,最多辅佐一下亲兄长安王。”

  本来还很纠结的朱氏一听这话,心里的天平顿时朝一边倾倒了。

  她露出欣喜的笑容来:“那就没问题了。如果你觉得他不错,那就答应亲事吧。”

  这会子她倒是担心赵如熙不同意起来。不等赵如熙说话,她就赶紧道:“娘是见过齐王殿下的,记得他的容貌在一众皇子里也是十分顶尖的,为人也极好。当时不少诰命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呢。”

  说到这里,她露出几分疑惑的神情:“他现在也有十七、八岁了吧?怎么还没定亲?”

  近年来她去参加宴会少了,对于京城里的消息不大灵通。她依稀听说几位皇子都在去年陆续成了亲、封了王。至于齐王如何,她就不清楚了。

  想到这里她心里一紧——那位齐王也有十七、八岁了,不可能还没有定亲。莫不是有什么问题吧?

  “对,十八了,一直还没定亲。”赵如熙道,“他跟我说,皇上和贵妃娘娘替他张罗的亲事他一直不满意。昨日皇上提起了我,觉得我跟他很般配。他一下子就发现这个主意不错。他说他一直很欣赏我的才学。”

  她低下头去,绞着裙子,做害羞状:“因此他专程跑了一趟,想确定一下;也看看我愿不愿意。如果我不愿意,他也是不会勉强的。他说姻缘姻缘,得看缘分。两个人都得看对眼,两情相悦,那才叫缘分。”

  朱氏一听这话,顿时找到了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觉。

  “皇上也觉得你俩般配啊?难得的是他没叫皇上直接下旨,还特地在大热的天跑这么远,专程来征求你的意见,可见是有心了。”她乐呵呵地道。

  她看向女儿:“你对这门亲事感觉如何?”

  问是这么问,其实对于赵如熙的态度,她心里是有底的。

  她这个女儿,都十六岁了,在感情方面似乎还没开窍。平时说起谁谁谁对她有意,谁谁谁上门提亲,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脸红害羞,直接叫拒绝,然后再头头是道地给你分析一番。她跟婆婆每每都要被赵如熙这反应弄得哭笑不得。

  可现在女儿是个什么状态?竟然知道害羞了。而且也没有第一时间说要拒绝。

  可见这是属于她的姻缘来了。

  “我……我感觉还行。”赵如熙半低着头,把裙子绞得跟腌酸菜似的,“他态度很真诚。”

  朱氏一拍大腿:“那还等什么?赶紧答应他。”

  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赶紧问道:“他现在在哪儿?”

  “他怕我为难,就先回京了。留了一个护卫在这里,说如果我有了答案就写在信上交给护卫。护卫会送进京的。”

  “哎哟,这孩子可真有心。他不让你当面回答,就是担心你心里不情愿,却又不敢说;如果你想答应,又担心你害羞,不好意思说。所以叫你写信给他。这孩子真是太体贴人了。”

  朱氏彻底进入了角色,典型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孩子”都叫上了。

  搁平时,她哪敢称人家王爷为“孩子”?哪怕人家真是小孩子都不成。除了皇家人,没人敢把自己当成皇家孩子的长辈。

  可现在不同了,这是她女婿呢。真成了亲,对方得叫她一声“娘”。

  这么一想,朱氏的心里美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赵如熙却刚好跟她娘相反,脸上不光不见一丝喜意,反而还带了忧愁:“可我担心我师父不会同意。他老人家看多了皇家争斗,向来不主意我们跟皇家沾边的。”

  一听康时霖不同意,朱氏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作为母亲,替女儿的亲事操碎了心。现在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一桩好姻缘,想着康时霖会出来阻拦,她心里是很不高兴的。

  但康时霖对赵如熙、对于绥平伯府都算是有大恩的。如果没有他,赵如熙再有才学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得皇上和朝廷的看重。如果没有他,想来皇上都不一定会想着把赵如熙配给齐王。

  但经历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的心理历程,现在再跟她说这门亲事不成,即便对方是康时霖,她都想跟他老人家急眼。

  她道:“要不我现在就进京一趟,跟你师父好好说说?”

  赵如熙摇摇头:“这不好。”

  她道:“反正我还没答应齐王。要不我现在写一封信征求师父的意见吧。他老人家实在是不同意,我……”她咬了咬唇,“我就拒绝齐王好了。”

  “那不成。”朱氏一口否决了这个提议。

  “娘,您听我说。”赵如熙抓住朱氏的胳膊,面露哀求,“您就听我的吧。就让我先问问师父,要是他老人家不同意,咱们再从长计议。可好?”

  朱氏眼珠子转了转,点头道:“那好,你写信吧,叫刘全送去。”

  赵如熙又道:“这件事除了祖母和爹爹,您谁也不能说。要是不成,别人知道是我拒绝了齐王,京中必然要掀起轩然大波。本来大家对我得了状元一事就很不满,要知道我连亲王都看不上,还不定怎么嘲讽我呢。”

  朱氏心里一紧,越发觉得不能拒绝这门亲事,否则她女儿不光一辈子砸在手里,还成为了京城所有贵妇和贵女们的公敌。

  合着她们千方百计想嫁的人,赵如熙还看不上,大家定然说她想上天。以后赵如熙还嫁给谁去?谁敢娶她?

  她拍拍女儿的手:“你放心,我知道轻重。你赶紧去写信吧,一会儿要上衙了。写好你交给我,我保证让刘全妥妥当当地把信送到枯木先生手里。明儿个中午你就能看到回信了。”

  赵如熙乖乖点头:“好。

第697章 说服康时霖

  写好信,赵如熙就去了衙门,朱氏把刘全叫来,好好叮嘱了他一番,便当即让他带着两个护卫启程去京城。

  三人午时出发,快马加鞭一个半时辰,到京城康家时,康家人还没吃晚饭。

  “绥平伯府的刘全?”康时霖听到这个名称还愣了一下,叫道,“快快叫他进来。”心里还担心赵如熙是不是出事了。

  刘全进来行了一礼,对康时霖道:“小人替姑娘送信来给枯木先生。”

  康时霖接过信,看了一遍。

  信上,赵如熙把今天萧令衍去找她,向她提亲之事跟康时霖说了一遍。在信里,她问康时霖怎么办,要不要答应这门亲事。

  康时霖看完了信,抬起头来看了刘全一眼,又把目光放到了信上。不过如果有人仔细观察他,就知道他此时目光的焦点根本不在信上。

  康时霖能让两届皇帝对他都信赖有加,活成了一个超然的存在,就因为他是一个十分敏锐且聪明、通透之人。

  康时霖知道,赵如熙在北宁念书时,周春、马胜就成了她的的得力手下。

  后来她参加科举,到南阳任职,给康时霖写过不知多少信,来送信的基本都是这两人。如果这两人脱不开身,也会是马胜的儿子马午时来送信,不会再有别人。

  康时霖去南阳时发现,赵如熙身边又多了项明等几位护院。但周春和马胜等人仍然是赵如熙最信任的人。

  眼前这封信如此重要,里面是一位王爷娶妻的大事,还涉及赵如熙本身。以赵如熙的性子,自然应该派最信任且身怀武功的马胜来送信。

  而刘全是绥平伯府或者说是朱氏手下的得力管家,他既不是赵如熙的人,也不会武功。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赵如熙都不会放着她身边那么多值得信任又能干的人不用,而派刘全来送信。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封信不是赵如熙叫送的,而是朱氏叫送的。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