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78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当初他跟朱和豫去姑苏时,一心只想查清楚许熙和赵靖立的身份,别的都没多想。后来稳婆去自首,她在衙门里的供词他也没看到,并不知道当初魏氏是如何收买稳婆的。

  现在想想,这确实是个问题。

  对于钱财,赵元勋并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父亲这个举动蕴含的意思。

  这是有多不信任母亲呐。

  母亲当初为了他的病,四处延请名医。府里本来就因为父亲做的几件糊涂事花了许多钱,家底子都薄了。可父亲生病的几年的时间,名贵的药材从没断过,可谓是倾尽家财。可父亲呢?心里只有他的那两个庶子。

  这么些年,母亲并不是不想分家。看到庶房那两家人有多闹心呢。可因为赵家就这么点田地房产,分了家,那真就直接成了小户人家了。所以她宁愿忍受魏氏的跋扈,宁愿忍受赵元坤的冷脸,也不愿意分家。

  这都是因为钱。

  现如今要分家了,他可不能清高的把父亲当初给两个弟弟塞的钱不当回事。否则他对不住母亲。

第174章 算账

  “姑苏那边的卷宗递到大理寺了,稳婆也在那里。我去查一下。”赵元勋站了起来,“另外,我要去问一问,为什么魏丘是流放,而不是斩首。”

  大夫人点点头:“是得去问问。”

  不过她不担心这个。岑太傅他们出了手,就必然不会再让魏丘有翻盘的机会;刘承德的孙子死在魏丘手上,也必然不会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做点什么手脚,让他死于非命,不要太容易。

  “李木和稳婆那里,你都打点好了吗?”大夫人问道。

  赵元勋点点头:“李木杀了人,他必须要死的,刘大人盯着呢,谁也不敢保他。不过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李嬷嬷,都是被杖责后发卖。稳婆亦是如此。到时候我托人把他们卖下来,再给他们治伤,伤好后放他们自由,也算是履行承诺了。”

  大夫人道:“他们是魏氏手里的刀,虽说拿刀杀人的是魏氏,他们也不是完全无辜。不过他们毕竟帮了咱们,当初也说是保他们一命。如今这样做也不算失信于人了。”

  她叫人去厨房提了一份早餐给赵元勋路上吃,目送他离去。

  她自己草草吃了些点心,坐在桌前盘起账来。

  因为要分家,这段时间她一直在收拢手上的产业和核对账册。

  担心让魏氏和赵元坤发现端倪,事情都是偷偷进行的,因此进程很慢,到现在都还没把账给算清楚。

  周嬷嬷心疼她辛苦,又想促进她跟许熙之间的母女感情,遂提议道:“不如请五姑娘过来看看。她在书院里应该也学算学,应该能帮到您。再说,姑娘十四了呢,也该学着理理账本子了。”

  “还真是。”大夫人笑道,抬头吩咐彩蝶,“去叫五姑娘来。”

  许熙听彩蝶说大夫人要叫她算账,二话不说就来了。

  书院是要开算学课的,科举要考呢。只是原先请的算学夫子生了病,书院便把课腾给其他夫子了。等算学先生病好回来,再把课让给他。

  所以至今为止,她还不知道这世界的算学是在什么样一个水平上。

  不过圣耀皇后的光辉照耀大晋,她应该把先进的算学带到这个世界来了吧?

  可到了隆裕院,看到大夫人的账本,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有阿拉伯数字,没有先进的记账方法。看来圣耀皇后的光辉没有照耀到数学领域来;也或许,人家照了,只是大夫人朱氏没有晒到这抹阳光。

  上辈子计算机玩得溜,可算盘她是不会打的。

  “娘,我会心算,不会用算筹。我算一遍您看看对不对。如果对,我就用心算帮你算一部分,如何?”她道。

  大夫人叫她过来,也没指望她能帮忙。就像周嬷嬷说的那样,只是让她过来学学如何打理账本子。

  “行,那你算吧。”大夫人笑道。

  “我不打扰您,我到那边去。”许熙指了指旁边的角落。

  要是以前,大夫人没准还不乐意。可这是自家的崽,怎么作都没关系,大夫人有一颗老母亲包容的心。

  她不在意地道:“去吧去吧。”

  于是几个下人帮着许熙将一张八仙桌从屋子中间移到了角落里,还按许熙的要求放好。又搬了几本账本放到桌上。给她沏了茶,又上了一碟子点心。

  许熙坐下,后面就是墙,侧面对着窗,窗外风景独好;屋子宽敞,这里离大夫人有好长一段距离,私密性极好。只要不让下人来打扰自己,许熙用什么方法算账都没关系。

  把青枫打发走,许熙就照着大夫人的要求算起账本来。

  因为要教画画,这阵子许熙被关在馨兰院没事干,除了每天练字、背四书五经刷分,就是折腾画笔。

  这所谓的画笔,就是叫厨房用坚硬的杂木烧了一大堆的炭条;然后叫他们砍了小竹条,剖成两半后把炭条夹在中间,再用布条缠紧,原始的铅笔就应运而生了。

  做剥削阶级就有这点好处,自己动动嘴,下人跑断腿。许熙都不用自己动手,青枫、点绛、倚翠三人,用了几天时间就做出了一两百条这样的简易铅笔来。

  许熙知道要算账,就把铅笔带来了。

  用铅笔在纸上先把大写的汉字数字变成阿拉伯数字,再列方程式。不用几分钟,一页账目就算好了。

  大夫人用算盘正在那边拔得辛苦,一本账本还没算好,许熙就叫了一声:“算完了。”抬眼一看,她拿过去的五本账册就放到了自己眼前。

  “你是说,这些你都算过了?”大夫人诧异地问道。

  “嗯。”许熙道,“有八处错误。”

  “我看看。”大夫人把自己的那页算完,在旁边记了个数字,就拿过许熙做标记的地方算了起来。

  为了怕打扰母女俩算账,下人们都在外面侯着,屋里只有周嬷嬷一人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

  看到这一幕,她伸长了脖子朝这边瞧,似乎这样就看得清大夫人算的账目似的。

  “咦,还真错了。”大夫人将自己算的数字跟原账册核对,再看了看许熙算出来的数字,发现跟许熙的一样。

  她抬头惊喜地看了许熙一眼,翻到第二处错处,算了一遍。

  算完,她不知是放松还是惋惜地吐出一口气,对许熙道:“这处我算的跟你的不一样。”嗯,跟原账册上的也不一样。

  “那您再算一遍。”许熙对自己十分自信。

  她数学可都是考满分的。要不是她喜欢学设计,考大学的时候数学老师非逼着她报清华数学系不可。

  跟原账册的数字不一样,大夫人当然得再算一遍。第她把第二遍的数字报出来,就瞪大了眼睛——跟许熙的一样。

  这下,她心里已经服气了。等把八处错误都算完,她看向许熙的目光就熠熠生辉了。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带厚重滤镜的。要是以前,她肯定得问许熙是怎么算出来的。

  可现在,她都不用问。问也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我崽聪明。

第175章 绥平伯府穷啊

  她干脆利索地将账本往许熙面前一推:“这些你都给我算了。”

  许熙目测了一下,发现也就十几本账册,答应得也很干脆利索:“行,半个时辰内算完。”又问,“来得及吧?”

  古代字写得大,十几本账册看着多,其实也没多少内容。

  “来得及。不急,慢慢算。”大夫人站起来,神清气爽,“我去看看你祖母。”

  许熙说是用半个时辰,其实根本用不了。只三刻钟的时间,她就把账算完了。

  算完这些,她又把大夫人写在总账本上的赵家财产看了一下,发现赵家倒是有田产二百顷,都零星分布在京城周边的几个县里。除此以外还有铺子六间——她刚才算的就是这六间铺子的账册。

  赵家除了这些田产和铺子,账目上就再没别的财产了。

  一顷等于十五亩,二百顷就是三千亩田地,看上去似乎挺多。但古代广种薄收,田地产量不高,创造的价值不大。六间铺子做的是粮米生意,卖的就是自家田地里出产的粮食,生意不好不坏,收益一般。

  放在普通的人家,有这样的家底子,就能过上很不错的日子了。

  可绥平伯府是勋贵,为了撑门面,家里养了众多的奴仆。每个主子不光要发月例银子,每季做衣服打首饰都是免不了的。

  许熙用余下的一刻钟粗粗给伯府算了一笔账,不由咂舌。

  每个月发出去的月例银子,都得四、五百两。这还不算满府这么多人的日常嚼用和按季添的衣物,主子们做衣服、打首饰的花费,以及时不时要开的宴席费用,一年四季的人情来往。

  这么一算账,许熙就替大夫人感觉头秃:入不敷出啊。

  这时许熙不由庆幸伯府要分家了。

  分了家,大房的主子就只有老夫人、赵元勋夫妇和她、赵靖泰五个人。要养的下人也削减了一大半。虽说田地铺面要分出一半甚至更多给二房和三房,但谱儿不用摆那么大,量入为出,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婚丧是最为花钱的。二房有四个孩子呢,年纪都差不多,两三年的功夫都得成亲。他们无论是嫁是娶,都需一大笔花费。这还不算完,赵元良也还得娶妻。这可都得大夫人拿银子出来。

  赵元良、赵靖立、赵靖安父子三人娶妻的聘礼是公中出的,但妻子带进来的嫁妆却是他们小家自己的。这就划拉出去一大笔钱,有出无进;更不用说赵如语和赵如蕊的嫁妆了。

  分了家,这些就不用大夫人操心了,否则真能愁死个人。

  这时候,大夫人也回来了,问许熙道:“算得如何?”

  “都算完了。”许熙把账册推给她,“总数也算出来了,我列了个册子,每个铺面每月每年的收益都在里面。一会儿分家的时候您把总册子拿出去就可以了。”

  说完,她又把自己刚才算的账报给大夫人听,问道:“娘,是不是这样?”

  大夫人和周嬷嬷本来对许熙会算账、还算得这么快就已充满惊喜了。听到她这么一报数,两人看许熙的目光就跟看稀世珠宝一样。

  “怎么了?干嘛这么看我?”许熙不由摸摸脸。不会是她把墨汁弄到脸上了吧?

  “果然不亏是我的女儿。”大夫人满脸的唏嘘感慨。

  “你大哥,原先是世子,所以府里的情况他需得知道。以后即便娶了媳妇,府内交给他媳妇打理,但府里的大致情况他是得知道的。”

  大夫人叹了一口气:“如何算账我也教过他,府里的开销我教他算过。可你大哥算了几天,晕头晕脑,还是一笔糊涂账。问他各项开销,他不是茫然不知就是报错数,错得还挺离谱。叫我头疼不已。”

  许熙满脸同情——赵靖立一定是个数学苦手。再加上这时代的数学水平不高,府里对他的培养还是重武不重文,府里的账目又这么琐碎,真是难为他了。

  “不像你。”大夫人一脸“我崽就是聪明”的欣慰,“你算数好就罢了,那是天生聪明。最难得的是心里还有大局观,只叫你算个账本子,你都能把府里的情况算清楚。什么叫明白人,什么叫糊涂人,我现在再知晓不过了。”

  许熙脸红。

  这能一样吗?

  赵靖立只是个古代小孩儿,眼睛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一亩三分地,连能看的书都没多几本。

  她是现代人。而现代不管老人小孩儿,电脑在手,就能知晓天下事,能指点江山。随便拉个十几岁的小孩儿过来,人家玩过游戏的,如何搞基建、如何发展城池国家,都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心里都装着一片江山。

  况且她心理年龄还比赵靖立大呢。

  “娘,你们打算如何分家啊?”她连忙转移话题。

  大夫人正为这事发愁呢。听得许熙问,她忽然眼睛一亮。

  她这女儿,天资聪慧。听她刚才分析府里情况就知道了,更不用说魏氏的种种阴谋都是她发现的了。

  “你觉得如何分家才好?”她问道。

  “豪门分家,有什么规矩讲究没有?”许熙先打听规则。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