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女配开挂了 第17章

作者:弄雪天子 标签: 穿越重生

  职业:圣光仲裁使【已解封。品级:0(0|100)】

  等级:8

  特性:分神(游戏中一玩家只拥有一id,拥有该特性者,可多id交替使用。)

  (人物简介:她本是精灵公主,因遭遇叛乱,家园被毁,流落异乡,意外被圣光看中,成为圣光在大地上的行者。)

  技能:弓箭(20)捕猎(22)厨艺(18)女红(9)剑术(20)

  装备:《无名卷》、天平套装。

  帮派:圣光会(已解锁)

  杨玉英盘算了下最近一段时间的收获,剑术进步最快,毕竟可以和欧阳雪同调,最直观地感悟一代剑神的剑道。

  但是她现在保命能力,应该是她的职业技能。

  “呃,还是不要了。”

  杨玉英鼓了鼓脸,扫扫衣摆,决定去练剑。

  她就果然提着剑,去后山山林里练了大半日,傍晚时分才下山。

  夕阳洗着碧水,水里的鱼和草,仿佛都闪着光,崔家庄几个村妇偶尔一抬头,正看见杨玉英涉水而来,一时间不禁呆了呆。

  她们都没怎么读过书,当然也无法用文雅的言辞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可好看还是不好看,绝对是一眼就能看得出。

  刘婶子吞了口口水,一直到杨玉英笑着招呼了一声,翩翩然远去,都没想起来说话。

  “哎哟,我都忘了,该告诉杨娘子,今儿县太爷家的老太太来寻过她。”

  “可不是,我看那老太太一准藏着歪心,可别让杨娘子被骗了才好。”

  此时,杨玉英到是已经知道沈若彬他娘来过,驻地的状态在界面上随时可查,对周围都有监控。

  界面上浮现出的,沈家老太太的形貌与第一世比有些不同,衣服有些陈旧,面孔略显粗糙,眉眼含着愁苦。

  如果只看外表,沈老太太其实长得不坏,慈眉善目,那些没被她指着鼻子骂过的人,乍一见她,说不得还以为这是个温柔的老妇人。

  上一世她一开始,因为老太太的面相,对她印象很是不错,自然也待她极好,人前人后,都真心实意地好好侍奉老太太。

  后来相处久了,自是知道沈母脾性其实不好,不过她手头散漫,舍得花钱,不斤斤计较,到也能应付得来。

  初知沈若彬在外养了赵锦,沈母也的确是站在她这一边,只是后来儿子迟迟不归家,她就恼上杨玉英,后来又见赵氏颇有能耐,虽然出身低了些,却更能帮儿子的忙,便终于改弦更张,顺了儿子的心。

  还有那个她长嫂如母一般娇养大的小姑子,也是事事向着赵锦,一口一个嫂子,亲昵得很。

  这辈子就让他们真正凑在一处,好好去做一家人,杨玉英轻笑,不知道能不能省去当年的那些怨念。

  第二日一早。

  杨玉英刚吃过早饭不久,翻开无名卷看‘起居录’。

  她没有从头开始读,就是随机抽了一些,正好看到一章,说是先帝在‘三溪堂’把玩新得的一个地球仪,小巧精致,支架都是黄铜的,他极喜欢,正好当时的丞相韩广宗求见,说河道的事。

  他怕老相爷说他玩物丧志,就赶紧把东西塞在了裤子里。

  韩广宗是个慢性子,说话慢,行动慢,等他慢吞吞讲完自己的事,高宗终于送走老相爷,脸简直要变绿了,此后好几日,先帝上朝都叉着腿,以至于惊动太后,派了御医过来诊治。

  “噗!”

  杨玉英失笑。

  大顺朝还真是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皇帝。

  她连忙又翻了两页,越看越想笑,当今圣上也是有名的仁君,只看起居注,他到是有些促狭,私底下没少背着人调侃身边亲近的重臣。

  杨玉英越看兴致越高,只是书还没读完,帮派驻地自带的NPC丫鬟姜微微徐徐而至。

  沈母和女儿沈若雨又来了。

  “唔。”

  杨玉英眨眨眼,“请进花厅,我见一见。”

第27章 厚脸皮

  沈若雨心里有点烦躁。

  她从来不喜欢杨玉英,到也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些琐事罢了。

  记得两年多以前,荣国府办赏花宴,杨玉英带着她同去,那还是她第一次参加京城公府的宴会,也是第一次看到京城贵族的生活。

  衣食住行精致到她都不敢想象。

  更令人艳羡的是,人家只当是寻常。

  她做梦都想彻彻底底地融入那样的生活,可她不能,杨玉英却探探手仿佛就能够得到,却偏偏总一副很不稀罕的嘴脸。

  到现在她也忘不了,那天京城双绝之一的夏志明夏公子也来赴宴,夏公子温润多情,就如天上明月,眉眼间并无京城公子们常有的骄矜。

  她着实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借着酒醉,想找机会与夏公子说两句话,没想到却听夏公子的友人与他闲笑,聊起荣国府的小姐们。

  夏公子只道:“旁的小姐我不认得,也不熟,唯有杨小姐,一身傲骨,女中英雄,沈兄娶她为妻,实乃幸哉。”

  这几句话也没什么。

  夏公子只是和友人闲聊时略提起了一位京城的闺秀而已。

  可沈若雨不知为何,就是心生芥蒂。

  杨玉英和她有多大的不同?乡下出身,在荣国府身份也是那般尴尬,她算什么?

  尤其是后来再见夏公子,竟然对面不相识,从此,她心里仿佛长了个洞,一触就疼,鲜血淋漓。

  偏偏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烦恼,对谁都不能提,甚至没法和母亲解释。

  晃神的工夫,朱门洞开。

  体态修长,腰佩宝剑,一身精干的小厮板着脸请她们进门。

  沈若雨踏进大门时,神色冷淡矜持,带着一点怨念,沈母眉心轻蹙,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两个人气势十足,但一路走,心中就一惊。

  本以为杨玉英的日子应该过得很糟糕,没想到,她居住的是京城的宅子也远难相比的豪宅,仆从如云,各司其职,一派世家大族的架势。

  穿过门洞,走入游廊,母女二人的身体就渐渐有些软,腰也略有点弯下来。

  沈若雨轻咬贝齿,只觉悲哀,她们这几日过得凄苦,甚至连外出的衣裳也显落魄,可看看人家,处处奢侈。

  沈母的面上似忧似喜,一时愤,一时惊,走到玉秀楼的花厅,抬头看杨玉英捧卷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看过来,才猛地回神。

  “沈老夫人,沈小姐,清晨来访,可是有何要事?”

  杨玉英伸手招呼两人坐下,身边的侍女npc姜微微端了茶水过来。

  【姓名:姜微微,圣光会会长杨玉英的侍女,活动范围:圣光会驻地。外表高冷,性格粗疏,牙尖嘴利,最爱怼人。备注:她做的饭最好不要吃,她泡的茶最好不要喝,辛酸苦辣不知味。】

  杨玉英瞥了眼自家驻地里,npc头上的各种标签,有的强调性格,有的强调特长,当然,大部分都只有名字,但也算做得精细了,每日作为他们的薪水消耗掉的金币,还算有价值。

  沈母眼眶忽然一红,默默垂泪:“你说说你这孩子,脾气怎么那么大,你受了委屈,娘一定给你做主,何必去和彬儿硬碰硬,男人是什么样子,娘是过来人,清楚得很,他们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主儿,你该好好和他说话,软一点,哪怕哭一哭,求一求,也比硬邦邦地闹他要好。”

  老太太话音未落,杨玉英就笑。

  旁边两个小侍女更是忍俊不禁,姜微微以袖掩唇,大大咧咧地冲沈母翻了个白眼。

  “我们小姐要怎么软?承认自己不姓杨,姓赵?由着沈大县令坐享齐人之福?为了区区一两条腿遍地都是的男人,又哭又求,令杨家满门蒙羞?”

  沈母气得脑子里嗡的一声,浑身发颤:“哪里来的臭丫头,掌嘴,还不掌嘴!”

  “啧,连皇帝都嫌宫里的刑罚过重,不肯以自己的喜恶惩处宫女,你个老太太,到比皇帝老爷更神气哦!”

  花厅几个侍女都抿唇而笑。

  沈母眼都花了,转头看杨玉英:“玉娘,你也老大不小,该懂事了,赵锦那狐狸精算什么,便是入了我们家的门,也是个妾,伏低做小的命,怎能同你比?你想对付她,娘自会帮你!”

  姜微微冷哼,小声呢喃:“我家小姐今年才十六,青春正好,以为是沈若彬那老白菜帮子,什么屁话。”

  老太太的脸色有点吓人。

  杨玉英真是挺担心沈母气死在她家花厅,处理也不方便,忙挥挥手示意姜微微下去,笑道:“沈老夫人以后可莫要说这些话,让人听到,对沈大人不好。”

  “前些年陛下就下过旨意,禁止皇室子弟,朝廷官员纳妾,流连青楼妓馆。”

  “沈县令如今官卑职小,旁人不在意他,他装瞎子,装聋子,只当不知道陛下的旨意,纳几个妾便纳了,谁也不在意。”

  “可我身为杨家女,对朝廷律法可不敢不当回事,我与沈县令和离,对双方都好。”

  “和离已成事实,我杨玉英与沈若彬再无半点干系。”

  杨玉英神色淡淡,语气却并不冷硬,就像是谈论今天的天气,今天晚上吃了什么饭似的,平平常常。

  沈母愣了下,半晌讷讷道:“哪里就这般严苛了,京里那些王孙公子们……也没见少纳几个美人。”

  杨玉英轻轻一笑:“现在沈公子想纳美人,你情我愿,谁也管不着,只要赵夫人大度。”

  的确,皇帝那旨意下了也没什么大用。

  很早朝廷就不支持官员纳妾,在这方面有各种限制,寻常官员最多能有两个妾而已,可私底下哪个官员养的小妾也不少,只是没经朝廷‘认证’。

  前阵子还有御使在朝上当面说,陛下下的是乱旨,一拍脑袋就做的决定。

  杨玉英神色冷淡得很:“一会儿我还有客,若没旁的事,便不留二位。”

  沈母一噎,显是没想到以前一向孝顺体贴的儿媳妇一点脸面也不给她。

  偏杨玉英身边的小丫鬟也一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模样:“还敢上门,胆子到不小,这是沈若彬识趣,乖乖同我们家小姐和离了,要是拖着没离,不知我们家欧阳庄主的剑,认不认他姓沈的是谁!”

  沈母脸上一阴,恶狠狠瞪了小丫鬟一眼,她到底脸皮不薄,被扫了兴,也只当杨玉英闹小性子,摇摇头叹了口气:“老身自然有事。玉娘你如今幽居荒山,消息不灵通,娘跟你讲,半个月前陛下下旨,各州府择优秀书院学生报上去,选出最顶尖十人左右,进京参加评考。”

第28章 诘难

  “我家彬儿说,朝廷对考评的事特别看重,皇帝陛下还亲派学政官员前往各地监察,想想也知,要是能从书院脱颖而出,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登州偏僻,只有长平书院一所最知名的书院,这书院的山长还不是普通人。”

  “彬儿去拜访过他老人家,此人叫徐忠明,字介之,好似还做过帝师,皇帝老爷对其非常信任。”

  “你弟弟要是到长平书院求学,可比他在京城和那些个权贵子弟争锋要好得多,至少机会比留在京城大。”

  杨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