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41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当家的,儿子这不是去的府城吗?怎么好好的又要跑南边儿去了?”

  想到儿子一下跑那么远,还不知道路上会不会受罪,李氏眼泪一瞬间便流了下来。

  “说是去交流学问。”

  沈爹本来是极为生气了的,但说到这里反而心绪平了下来。儿子既然有这般志向,他这当爹的难道还能生生的阻了儿子的前程不成?

  儿子大了,总要往高处飞的,不能因为他们这些老家伙生生的折了翅膀,窝在这一方小天地。

  思及种种,沈爹此时反而劝着自家婆娘道:

  “这读书的事儿,咱们懂些个什么,再说咱儿子什么人,你这还不清楚吗?”

  “他既是要出去,怎么会不关心自个儿安全,再说这一路上都有个高手跟着,错不了的!”

  听到这里,李氏哭声一顿,又马上拉着沈爹细细的把情况说上一通。

  夫妻俩晚上几乎叨咕了一宿,临睡前沈爹还叮嘱道:

  “这事儿可千万别让咱爹知道。”

  “晓得了,老婆子我是那般没分寸的人儿吗?”公爹近几年身子愈发不好了,她哪里敢去乱说什么。

  唉,也不知道儿子如今走到哪了?路上能找到睡的地儿吗?不行,明儿个她得去庙里娘娘那里烧柱香,可得保证儿子平平安安的回来才是。

  而被众人念叨的沈煊如今已经踏上了南行之路。

  他们这地方隶属于中原地带,放到现代差不多就是河南那方地界儿。

  在唐朝,那可!可是都城所在,据说前朝宣布定都于北地之时,他们这儿的官员可是闹的最凶了。

  无非是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是真实想法如何,怕也只有那些人自个儿清楚了。

  沈煊二人在几日后行至“河南府”(也就是现代的洛阳),这个曾被武皇帝以“神都”命名的府城。

  城门口,沈煊照常拿出自个儿的举人文书,几乎不用任何检查便被顺利放行。这比现代的身份证可好用多了。

  当年盛唐何等煊煊赫赫,万国来朝,作为都城的洛阳更为繁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忆昔》中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即便是有些许夸大,但也说明了当时民众的经济水平如何。

  可如今,即便是府城,怕连当时的三分都有所不及。路上的行人衣着打扮上与他当日在郡城所见到的也并无太大差别。

  当然,毕竟是中原地带,交通比之其他地方也算的上是便利。虽不能跟如今的都城,或是江南相比,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至少也是中上水平。只是比之往昔盛景,怎么不叫人惋惜不已呢。

  值得一提的是,再过几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甚至还有花中之王的评选。见此,沈煊便预备着都留几日。

  在府城,虽喜爱花草者甚众,但精于此道的却也几乎没有。但这里就不一样了,唐时牡丹盛行,广为上流社会所喜。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唐朝时期,牡丹的品种和式样可以说是急剧增加。其中涉及的技术哪怕仅有十之一二流传至今,便已足够自己受用无穷了。

  花会前这段时间,沈煊也没有闲着,依次去拜会了城中的几位举子。还被带着参加了几场诗会。

  这里诗文颇为盛行,甚至沈煊还遇上了一位有些“小李白”之称的李举人。

  ! 李举人如今年不过四十,据说早早放弃了科考的打算,一心痴迷于诗词。

  看着对方,沈煊不由心生疑问。

  难道诗人们都喜欢这种放荡不羁的范儿?面前这位衣襟微敞,头发也随意扣在脑后,喝起酒来也颇为豪迈。

  甚至还学着李白酒后作诗。

  “煊弟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文采,倘若能专心于此,日后何愁不能青史留名。”李举人颇为语重心长道。

  不不不,你那是不晓得我当初都经历了什么。专注于此,沈煊使劲儿的打了个机灵。那怕不是要疯。

  “李兄实在过誉了,小弟比之兄台还差之甚远。

  再则小弟不过一俗人耳,自是想要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沈煊却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一则,他自个儿知道,自己如今的诗词水平是怎么来的。想更进一步何等艰难。

  二则,比起青史留名,他更乐意现世安稳。

  我死了,管他是洪水还是甘露。反正自个儿又瞧不见。

  不过虽然在这方面两人可以说是三观迥异,但也并不妨碍二人的交流。

  李举人觉得沈煊在用典一道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而这边沈煊也觉得对方虽然看着是个不食人间疾苦的士族公子,但其对民生却也极为了解,这在对方的诗文中便可窥见一二。

  识民之苦,哀民之悲。令对方的诗词意义更为深刻。

  总之一场交流下来,双方都颇有些心满意足。甚至还觉得这时间走的也太快了一点。

  于是,大家发现,每逢诗会必将独领风骚的“小李白”,此时连平日里最爱的美酒都弃在一旁,跟个年轻举子聊的更酣。

  众人对沈煊的态度不由又多看重了几分。

  而文人表达看中的方式便是文会,宴会各种帖子纷至沓来。

  看着这成堆的请帖,沈煊也是哭笑不得。他还是小看了这位“小李白”的影响力。连带他都火了一把。

  这之前,可有几人知道他这个人?

  花会前一天,沈煊便接到了李兄共游的邀请,正好他也有此意愿,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第64章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取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一句世庶竞为遨游,可见花会之盛况。花会当天,即便是平民,衣襟上也会缀上零星的花枝。

  外来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即便是见识过后世各种奇花异草的沈煊也觉得不虚此行。

  可能他本质上便是俗人一个吧,比起被众多文人墨客称颂为高洁的梅兰,他更爱牡丹这等凡俗之花。开的鲜艳热烈,生机勃勃,最是人间盛景。

  沈煊到时,就见李兄已经被团团围住,这番盛况,又怎么少的了诗文相喝。而李兄又是其中佼佼,更加难以脱身。

  见此沈煊只是上前打过招呼,谢绝了李兄的再三挽留,准备一个人到处看看。

  一路上沈煊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多种颜色花株,对古人的智慧不禁心生感慨。

  哪怕人家不懂什么基因性状,凭着多年的经验与前人的智慧,却也能将技艺精湛至如斯地步。

  而李长安到来之时,正看到沈煊对着一盆植株发呆。

  近看之下,李长安不由微微惊讶,这株花草看着也不甚起眼,甚至花朵本身还有些奇怪,远不如前面夺冠的那盆,怎就能令沈小弟慎重至此。

  “小弟可是对此花情有独钟?”李长安丝毫不掩心中疑惑。

  “让李兄见笑了,此花却实甚合小弟眼缘。”沈煊实在不想过多解释,便做出一副确实如此的模样。

  其实令他看中的并非这盆花朵本身,而是培植此花所运用到的技艺。若他所料不错,这位花卉的主人定是个中好手。不知是否能有机会交流一番。

  见沈煊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李长安微愣了一下,沈小弟这审美实在是太过奇特了些。

  李长安实在不能理解,为何学识过人,还颇有诗才的沈小弟,审美却是这般一言难尽。

  难道是他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复又前后左右仔仔细细的观赏了一番,可惜着实没有发现其中独到之处。

  李兄的动作如此明显,沈煊又怎么能察觉不到,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估计往后这“审美奇葩”的锅就要牢牢的扣在自个儿!儿脑袋上了。

  “不知李兄可知道这位齐老是何许人也?小弟也算的上半个同道中人,见猎心喜之下,便想着上门拜访一番。”

  参加比赛的各个作品一旁都有主人名讳。因此即便获胜无望,也有诸多拾花人前来参赛。为的不过是“名气”二字。

  这下轮到李长安吃惊不已,沈小弟这般审美,养出的花草真的有人捧场吗?

  不过这话他自不会说出口,沈小弟这般兴致却难寻知己。心中定然不会好受,作为好友,又怎么忍心戳友人伤疤呢?

  想到此处,他终于明白为何沈小弟如此看中那位齐老的原因了。这好不容易找到同道中人,可不得激动万分,恨不得立马相识。

  沈煊可不知此时李兄的脑洞都已经飞上天际了。不过这不妨碍沈煊从对方的表情中窥视一二。

  “自古文青脑补多!”沈煊不禁感慨,这让他想到那位唐代有位诗人。

  这位某日在路上看到一块儿断裂的丝帕,便立时脑补出了一出“闻君有两意,估来相诀别”的悲情戏码。随后还引发了一系列叹息。

  当时沈煊别提多无语了,你怎么就知道自个儿这猜测是对的呢?说不得那方帕子不过是被风吹到哪里刮破的呢?

  被自个儿的脑补感动到落泪也是醉醉的。

  而这次换作沈煊自个儿作为对方的脑补对象,只觉对方表情愈发奇异,看向自个儿的目光还颇有怜悯。

  沈煊……………

  只觉得脸上的笑意都维持不住了。

  就在沈煊即将绷不住表情之时,只见对方拍着胸膛,信誓旦旦的保证道:“沈小弟放心,小弟的事便是为兄的事,只要人还在府城,为兄定能为小弟寻到。”

  沈小弟辗转多地,终于找到了这般同道,他怎么忍心看着小弟希望落空。想着又怜悯了看了一眼沈煊。

  这般不同寻常的审美,小弟怕是会错过诸多乐趣。

  听到此处,沈煊也顾不得许多,脸上登时充满喜色,语气诚恳道:“那就劳烦李兄了。”

  虽相识不久,但李兄的能量沈煊却是从不怀疑。只要对方想寻,除非那位刻意隐藏,否则定能有所收获。这怎么能不令沈煊惊喜万分呢。

  见沈煊如此,李长安更是肯定了心中猜测,回去后便立即遣人去寻,还!还道找着人后,必有重赏。

  果然有前头的银子吊着,众人可以说是相当卖力,很快那位齐老的消息便传到了沈煊手中。

  谢过李兄后,沈煊这天清晨一早便迫不及待的带着燕兄来到那家门口。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间稍显破落的院子,门上的清漆早已掉的不成样子。然后便是一阵吱呀声,大门这才缓缓打开。

  “不知二位过来有何要事?”

  “不知齐老可还在家中?”看出小男孩的紧张,沈煊尽量放缓了声音。

  见沈煊一脸和气,小孩紧张之色稍退,随及马上反应过来,对方口中的齐老正是自家爷爷无疑了。

  “在的,我这就去喊爷爷过来。”沈煊还没来的及开口,便见小男孩飞快的跑进了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