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 第36章

作者:饭团开花 标签: 穿越重生

  然后是王永平瓮声瓮气的回答:“爹,我暂时不想娶亲了。”

  “你说啥?你这个小王八蛋,难道你还惦记着李金枝那个贱人?”张婆子差点没跳起来。

  “娘,不是!我只是,暂时不想娶亲!”

  王永平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经过这么一场闹剧后,他对于娶个媳妇回家,似乎一点期望也没有了,反倒有种隐约的厌恶和排斥,和李金枝无关,他只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既然跟李金枝那个小贱人无关,那就快点给老娘娶个儿媳妇进来。不然等李家那小贱人和何家成亲了,你就要成为全村的笑话了,知道不?”张婆子才不管自家老四脑子里到底想些啥。

第六十四章 两辈子加在一起,没拈过针线好吗?

  她从决定退亲那刻起,就心中发誓,要找个比李家更好的姑娘,还要赶在李家和何家前面办婚事,才能出心中那口恶气。

  现在老四那倒霉儿子居然说不想娶亲?反了天了!

  两母子一言不合,张婆子就要开揍了。

  王永珠忙进屋去,拉住了张婆子:“娘,别动气,仔细手疼!您也别怪四哥,四哥这是被李金枝他们恶心到了,暂时没转过弯来呢。等他想明白了,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哭着求娘您给他寻摸个媳妇呢?你说是不是,四哥?”

  给王永平使个眼色。

  王永平一时没反应过来。

  气得王永珠踢他一脚,才回过神来。

  忙不迭的点头:“是是是,娘,等我想明白了,我就哭着喊着求您给我找个媳妇——”

  张婆子哪里没看到自家闺女的小动作,只是她选择性的装没看见。

  只恨恨的踹一脚王永平,“看着你就碍眼,老娘咋就生了你们这一群讨债的——”

  王永平借势滚出了厢房,免得再被张婆子唠叨。

  里屋还传来张婆子的抱怨声:“没一个省心的——”

  王家和李家的亲事,自此在王家就算禁忌,没一个人再敢提。

  倒是林氏,本来还做着在婆婆寻摸儿媳妇的时候,顺便自家跟着搭个顺风车,把大儿子金斗的婚事提上日程的美梦,别说,她心里已经看中好几家人家了。

  还有几家,以前听说聘礼要的高,不敢想的,如今也敢想一想了,不是有那多出来的五两银子么。

  可一听小叔子说暂时不想娶媳妇了,顿时人就懵了。

  小叔子不娶媳妇了,自家的儿媳妇岂不是也没着落了?

  那可不行!

  嘀嘀咕咕,背地里唆使着王永富去张婆子面前说,小叔子不娶也行,先把金斗的婚事定下来呀,总不能这小叔子自己不娶,还耽误自己儿子吧?

  王永富再老实这个时候也不敢说啊,王永平的婚事现在是张婆子的雷区,一点就炸好吗?

  林氏心里不痛快,免不得脸上带出些来,说话也夹枪带棒的。

  王永平是男人,大大咧咧,也没多想,听到只做耳旁风,自家大嫂一贯如此,一个不顺心就说些酸话的,压根没往心里去。

  倒是张婆子听到了,顿时火起,自己还没死呢,这当大嫂的就这么嫌弃小叔子,是几个意思?那等自己和当家的闭眼了,这大嫂子还不得把小叔子小姑子给掀到路上去?

  找了个机会,狠狠的骂了一通林氏,臊得林氏好几天没敢出屋,王家才算消停了。

  王永珠这才算真的松了口气。

  这些天都忙着操心王永平的事情了,如今事情过去了,王永平比往日沉默了些,好歹没有刚开始那种动不动就要杀人的戾气了。

  这才有空看自己的任务面板。

  我去!王永珠一声哀嚎,女红初级任务,已经过去四五天了,自己还连针线都没摸过呢?

  还有,种植出品质优良的黄松菇的任务,十个积分啊,也还没到手。

  这些可都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安生立命的本钱啊,可不能耽误。

  王永珠忙忙的去柴房看自己的黄松菇。

  还好,初级基因液果然十分强大,加上这时代空气质量,环境好。

  虽然她每天只匆忙浇洒一遍稀释了的基因液,可菌丝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菌床,按照一般的培育来说,这铺满菌丝,起码要三周左右,还是基因液强大啊!

  更是欣喜的发现,有几处松针土已经被微微顶起,有小黄松菇已经要破土而出了。

  王永珠这才略微放下了心,按照蘑菇种植大全上的步骤,此刻应该调整菌床的湿度和温度了。

  如今正好是不冷不热的季节,温度还好,是需要中午的时候,稍微拖到靠近门边的地方,让菌床晒晒太阳,不过不能晒多。

  又将自己以前不穿的裙子找出来一条,用开水烫过了,晒干后,铺在了菌床上,再往上浇水,保持菌床的湿度。

  按照这个速度,在吴掌柜说的期限前,应该能收获一茬黄松菇吧?

  王永珠不太确定的想着。

  她没有种植经验,一切都是照本宣科,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就算没赶上期限,能得十个任务积分也是极好的。

  至于这个女红任务,王永珠就头大了。

  两辈子加在一起,没拈过针线好吗?

  尤其是看看自己宛如猪蹄一般的手,十指粗壮如同胡萝卜,拿针都困难啊!

  可是也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找张婆子,张婆子只会心疼闺女:“你学这个干啥?扎到手了怎么办?伤了眼睛咋办?咱们家哪里用得着你学这个啊?你几个嫂子是干啥的?”

  王永珠瘪瘪嘴:“娘,我总得会点针线吧,绣花什么的就不说了,衣服破了缝补一下总不能还找嫂子们吧?”

  “找她们是看得起她们的手艺!咋滴?谁敢有意见不成?是你大嫂还是你三嫂说酸话了,还是有意见了?”张婆子警觉的问,大有只要王永珠说是,她就去将两个儿媳妇骂一通的架势。

  王永珠忙安抚道:“不是,没有!娘,我是想着,我将来有一天总要嫁人的,总不能嫁人了,针线活还要嫂子们做,您是说吧?好歹我也学点,能补个衣裳什么的也就行了。”

  这话倒是有道理。

  不管自己如何在家娇惯闺女,可这闺女出嫁,是别人家的人了,连针都不会拿也确实说不过去。

  只是,自己闺女自己还不清楚?别看如今嘴上说的好听,估计还是退亲的影响,真要她沉下心去学,估计也不能够。

  不过这几天,这村里有些流言果然就传起来了,说王家是不是犯了什么,怎么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都被退亲啦?

  是不是王家做了啥不好的事情啊?

  或者干脆说自家老四和闺女有那不能说的毛病啊之类的闲话。

  用学针线的理由,将闺女拘在家里几天也好,等这流言散去了再出门,免得闺女出去听到了,心里不痛快。

  传这些闲话的人,张婆子用脚丫子想都知道,肯定是李大贵家。

  估计是觉得自家闺女名声已经臭了,干脆拉王家下水呢。

第六十五章 瘦下来后还能抢救抢救吧?

  这种流言,不痛不痒的,又不是品行的问题,主要是针对王永平的,不过王永平一时又不着急娶媳妇,这流言还真伤害不了他。

  倒是王永珠纯属是被捎带上了,这闺女就不一样了,对名声有妨碍啊,尤其是王永珠的年纪,在庄户人家来说,已经不小了,一般这个年纪的姑娘都有人家了。

  王永珠被退亲后,张婆子虽然庆幸闺女不用跳宋家那个火坑了,可心里也着急啊,对名声这个事情就看得特别重。

  刚听到这个的时候,张婆子那个气啊!

  操起扫帚背地里狠抽了一顿儿子。

  抽得王永平差点要怀疑人生了。

  如今听姑娘这么一说,考虑了一下,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既然闺女要学,不管她认真不认真,可教的人不能马虎。

  想来想去,家里两个媳妇,老大家的干活一把好手,针线活也就普通,乡下人不讲究这个,衣服上没破洞就好,不注意针脚大小细密。

  自己闺女,学肯定要学好的,那就是老三家的,虽然平日里话不多,身子又弱不能下地干活,可听说死去的亲家母原来是正儿八经的绣娘,老三家的,不说得真传,能学个两三分手艺,在乡下就够用了。

  平日里她也注意到,三房的孩子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补丁也都打得平平整整,针脚细密,这都是江氏的手艺。

  那就江氏吧!

  张婆子拍了板,把江氏喊来。

  江氏被婆婆传唤,心中忐忑,到了正屋,就听到婆婆说要把小姑子交给自己,让自己教她学针线,倒是松了一口气。

  小姑子上次帮忙的事情,她一直记着呢。

  虽然知道王永珠估计也就是嘴上说说,不会认真学,可她还是打算用心教的。

  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张婆子见江氏一个顿都没打就同意了,心下满意,神色也就放宽和了些,老三家的虽然没什么用,人还算老实。

  江氏同意教,王永珠着急完成任务,此刻正是上午,不热不冷,阳光又好,择日不如撞日,建议就今天吧。

  江氏虽然吃惊小姑子咋突然这么积极了,不过有兴趣是好事,就干脆的回屋把针线篓子搬出来,坐在院子里手把手的教——穿针。

  王永珠一脸懵比!

  这和她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好吗?她虽然没想过一开始就飞针走线,可好歹也给块布,让她先来上两针?

  江氏还在一旁尊尊教导:“小妹,要想学针线,首先得会穿针引线,你先学会穿针,我给你做个示范——”

  说着,用舌头轻轻的抿一下线头,然后将针对着向阳处,手指轻轻一动,线就穿过去了。

  王永珠这才发现,江氏的手,虽然成年累月的做家务不得闲,骨节处也略微粗大些,但手指细长白皙,皮肤细嫩,指甲修剪的干净圆润,手指上也没有茧子。

  浑然不像是一双农村妇人的手。

  再看看自己的手,胖如猪蹄,手指粗大,比起江氏的手,更像是庄户人家女人的手。

  顿时就泄了一口气,“三嫂,你的手是怎么保养的?”

  江氏身子一僵,手一顿,低下头去分线,细声细气的道:“想做好针线,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养好一双手,不然,手粗糙了,会刮坏布料和线。我娘以前是绣娘,有一个专门护手的方子。每日用淘米水泡手,睡前用猪油搓手一刻钟后再用布套着手,坚持一段时间,手就会细嫩起来。”

  王永珠点点头,她以前也听说过淘米水的妙用,也知道以前乡下女人没钱买护肤品,就用猪油来防止手皴裂的。

  看看自己的手,唔,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有双纤纤玉手?自己这双猪蹄,应该在瘦下来后还能抢救抢救吧?

  江氏见王永珠只点头没说话,心中有几分害怕,又有几分试探的开口:“小妹,我每天抹手的猪油不是从厨房拿的,我是找别人换的,你别告诉娘——”她知道这事瞒不过去,索性坦白说开,免得张婆子知道了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