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 第940章

作者:饭团开花 标签: 穿越重生

  她们还抽空去看了吴中宝一家,吴夫人的身子一天天好转了,沈氏那日受了惊讶,奶水都吓回了,有丫头婆子伺候着,吴中宝安抚,又有王永珠后来开了药,调养了些时日,那奶水又充足起来。

  秋哥儿是个壮实的孩子,吴中宝买了一头母羊和小羊回家,每日里挤出羊奶来,秋哥儿也不挑嘴,吧嗒吧嗒喝得欢快。

  后来沈氏奶水足了后,秋哥儿更是一日日的看着白胖起来,如今快满月了,一张脸真快长成十五的月亮那么圆润了。

  吴夫人天天看着这圆润起来的大孙子,以前还念叨着,见到孙子了,心愿就了了,也该下去见吴老倌去了。

  如今也不提那话了,每日里睁开眼,就要看大孙子。

  喝药看到大孙子,苦药汁子喝进去都是甜的。

  更不用说吃饭了,看着大孙子的藕节似的胳膊腿,都能下两碗饭。

  如今再看沈氏,那真是没一处不满意的,真是恨不得将沈氏给供起来,在她心目中,那大孙子排第一,儿媳妇排第二,以前最重要的儿子吴中宝,如今勉强排第三。

  以后要是再添上几个孙子孙女,估计吴中宝的地位还要无限下降。

  沈氏也记着吴夫人当日,为了救她们母子而受伤的恩情,越发的孝顺吴夫人,如今婆媳那真是以前的那点子不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跟亲母女似的,吴中宝倒成了捡来的女婿,成了家里地位最低的那个。

  吴中宝倒是一点不嫌弃,乐得看自家老娘和媳妇这么和气,每日里被使唤都是乐颠颠的。

  又有王永珠的叮嘱,沈氏也乐得使唤,一个月子坐下来,吴中宝倒是洗尿布换尿布,给孩子喂羊奶,全都学会了。

  出了月子,沈氏也感念王永珠的情意,又听吴中宝说,如今宋大人去谈判,这赤城县到事务倒是大半压在了王永珠身上,每日里她都忙得不行。

  都这样了,还记挂着她们一家,心里如何不感激?

  满月后,她们也不好意思再用王永珠给的丫头婆子了,倒是因为有个婆子照顾孩子有一手,将她留了下来,打算等秋哥儿再大些了,才放那婆子回去。

  那婆子也没有不乐意的,拿着双份月钱,而且在宋大人府里,她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婆子。

  可在这吴家,可是上下都十分器重她。

  王永珠见那婆子也乐意,加上也知道吴家确实少个这样知道带孩子的婆子,也就同意了。

  吴家先前买了两三个丫头婆子,经过调教,虽然还不太顺手,也够用了。

  因此,一出月子,跟吴夫人一商量,她也就去绣庄坐镇,好让王永珠省心一些。

  吴夫人如今有孙万事足,媳妇说啥就是啥,自然没意见,沈氏也就每日里往绣庄去,没几日就找回了以前的状态。

  这边自然就不需要王永珠关注了。

  眼看着宋重锦他们去谈判了差不多一个月了,也有消息从前面传回来。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没法子

  只说谈判还算顺利,草原那边还算有诚意,只是果然没出王永珠和宋重锦的预料。

  中间,就有好几次针对宋重锦的刺杀。

  都是在宋重锦刚离开谈判所,还没有回到大楚境内的时候,看起来都是意外,可细细查看,却都有人为的痕迹。

  什么不小心马失蹄啊,什么坐鞍里出现毒蝎子,什么水囊里有毒,真是防不胜防。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宋重锦身边护卫众多,而且一离开谈判之所,就进入了军营里,那里面最安全不过,能动手的也只有这些地方。

  也不能真大庭广众之下,一出谈判之所,就摸出刀来要杀人吧?

  不过宋重锦身边的护卫都是能干的,有他们在,草原那边也只能使这样的小手段来。

  即使这般,宋重锦也没忍气吞声。

  他受一分,就要还十分的性子。

  今日他的马被动了手脚,第二日,草原那边的马就能都失蹄一次。

  他的马鞍里有毒蝎子,第二日,草原那边的马鞍里,毒蝎子、还有毒针就层出不穷。

  几次下来,宋重锦这边还没啥,草原那边是苦不堪言,好几个不小心的,不是摔了马,就是中了毒。

  听说齐乐大怒,雷霆手段收拾了一批草原贵族,据说王都的广场上,血都流了一地,好几日没干,半个月过去,一走进都能闻到血腥味。

  这才震慑住了那些人,从那以后,草原那边倒是再无人敢再使这种阴损手段了。

  王永珠听了这些消息,到底还是不能放心。

  又配置了不少解毒的药丸,还有辟毒的药丸,让人连着她给配送的物资一起送了过去。

  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几乎是滴水成冰。

  王永珠准备了几大车的木炭,又让沈氏那边,给赶制出了皮毛一体的手套,还有皮毛一体的靴子,还有护膝之类的,另有老姜,红糖,烈酒、牛羊肉之类的,浩浩荡荡一个车队,给送到了宋重锦那边。

  宋重锦他们如今在军营里,物资虽然不太紧缺,可木炭这样的总是不够。

  天气太冷,那些京城来的官员们,实在有些受不了这边的气候。

  天天抱着手炉,裹着大毛的衣裳,还不敢出帐篷。

  木炭供应有限,每人都份量也就够晚上一个火盆烧一两个时辰。

  逼得那些官员们,也顾不得矜持了,纷纷合计着,好几个人挤在一起,人多暖和些,也能凑上一宿的炭火,不至于半夜冻醒。

  尤其这这些都是文官,都是拿笔杆子的,可这天气,手伸出来,那真跟被刀子割一般。

  带着手捂,却又不能写字。

  他们的工作,每日里就是要记录,哪里耽误得?也只得咬牙忍着。

  没出半个月,大部分人,手不是被冻裂了,就是生了冻疮。

  看到王永珠派人冒着风雪送来的这一个车队的物资,真是人人都喜不自胜。

  尤其是没人都分发了手套,还有皮毛一体的靴子,还别说,这小物件虽然看上去不怎么精致,穿上去后,那一直冰冷的脚终于暖和了。

  俗话说的好,寒从脚底起,这脚暖和了,整个人都暖和了许多。

  还有那手套,竟然是分指的,虽然不够华美,可带上暖和,还不耽误写字,这就很让这些文官赞赏了。

  再加上那几大车的木炭,还有护膝、老姜、红糖和烈酒,样样都是他们需要的。

  一时谁人心里不念一声王永珠的好,羡慕宋重锦娶了这样得力的夫人。

  就是军营里负责保护宋重锦他们的士兵们,也高兴不已。王永珠送来的牛羊肉,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大家打了一次牙祭,在这风雪天里,喝着热滚滚的牛羊肉汤,再舒服不过了。

  宋重锦这边,自然有王永珠单独的东西,有亲手给他做的手套和鞋袜,还有一件他没见过的用羊毛纱线制成的衣裳,另外有各色的药丸。

  还有一封信,信中交代了近日里赤城县的情况,还有家里的情况。又写清楚了那些药丸的用法,还有那件衣裳,叫羊毛衫,穿在中衣外,最能保暖不过。

  宋重锦心中甜蜜,将那羊毛衫穿在身上,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果然身上都暖和了许多。

  心中只念着,早日能结束这谈判,能回家去和永珠团聚起,算着时间,估计这个时候秦博涵已经动身一些时日了。

  等到秦博涵到,那才是重头戏。

  虽然如今看草原那边老实了,只是到底不能掉以轻心,这几日得再将草原那边压一压才好。

  宋重锦如此这般盘算着。

  几百里外,有人跟他的想法一模一样。

  运县。

  驿站里,最中间最好的那间房间里,秦博涵正看着宋重锦这边的谈判进度消息。

  整个驿站,都被护卫和官兵围得严严实实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驿站的人员都被赶到了外围,里面的人都是皇帝派遣的禁军中的精锐,保护秦博涵和一干官员的。

  运县的县令提心吊胆,这自己个管辖的范围,突然来了这么多大佛,实在是有些招架不住。

  诚惶诚恐的来拜见,却被直接拒之门外。

  有心想说两句,看看那些如狼似虎的军士,运县县令默默地退到了一边,还不敢走远,自在驿站外头等着。

  这么冷的天气,没过两个时辰,运县县令就差点被冻成了人棍。

  好歹等到了一句话,只说有皇命在身,不宜见,让他回去就是了。

  运县县令得了这口信,回去了心里也没底,半夜就烧起来,第二日挣扎着要再去拜见一面,到了驿站却发现,早就人去楼空。

  一问才知道,一大早,这些京城来的大佛们就启程了。

  秦博涵也是没法子,他根据宋重锦这边提供的进度,也认同,年前先抻一抻草原那边,过了年,再来谈。

  皇帝那边也是同意这个进度的。

  没想到,也不知道草原那边,通过什么秘密渠道,给皇帝一封密信后,皇帝就催促起来,甚至定了下来,年前要看到结果。

  赤城县那边忙,他这个总管的,也不能在后头等着啊,就算谈完了,签订文书的时候,他得在场啊。

  要到年底了,本来吏部的事情就忙,还有这么一档子事情,秦博涵恨不得一个人劈成八瓣用。

  好不容易将吏部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就急急忙忙的被皇帝给踢出了京城。

  人家都要准备过年了,他这把年纪了,还要赶到千里之外去。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好

  这要是王永珠,肯定要腹诽两句,狗皇帝不干人事。

  可秦博涵是本土人,那是一颗忠心向着皇帝,也只会想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对得起皇帝陛下的一番信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心甘情愿。

  更何况,这事若是办成了,利国利民,也是一桩美事,说不得还要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

  对于秦博涵这样的读书人来说,能留名青史的诱惑,足够让他在冰天雪地里,恨不得日夜兼程赶到边关了。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临走前,皇帝曾经拉着他私下下了口谕,意思比较含糊,皇帝的意思为了能够在年前签订好文书,要拿出大国风范来,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能让两国百姓都能从中得到益处方是正道云云。

  一席话,云山雾罩的,秦博涵都有些懵圈。

  秦博涵自认为和皇帝这么些年君臣,对于皇帝还是了解几分的。

  他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从最开始宋重锦提出建立商道的可能,皇帝就表现得十分的谨慎,多方的调查,和心腹大臣就此事也不知道讨论过多少回。

  直到今年才确定下来,这先前谈判也没见皇帝着急过,反而平日里言谈举止间,也大有赞赏宋重锦抻着草原那边的意思。

  还曾经偶尔失言,说过什么,要狠狠咬下草原那边一块肉来,一血当年皇家的耻辱。

  秦博涵也曾听闻几句当年的风波,知道这只怕是皇家密辛,自然不好多问。

  可皇帝的态度是很明确的。

  这如今突然含糊起来,是几个意思?

  秦博涵不敢深想下去,帝王的心思不可琢磨,作为臣子,虽然要了解上头那位君主,可若是太过了解了,只怕好日子也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