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第120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标签: 女配 打脸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家里的生意都是我婆婆在管,就连我公公也不管的,留柱就更不可能管了,他说过,他操不了心,也管不了。”

  刘姥姥心更热了,说道:“既然留柱管不了,那不如你来管,以后你多捧着你婆婆点,多跟着她学学,要是生意能交给你就好了。”

  “妈,你说什么呢!”刘红梅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这不现实啊,“我跟留柱才结婚多久,还是二婚夫妻,就连一个共同的孩子都没有,我婆婆能把生意交给我?”

  “你说的倒也是,”刘姥姥已经把菜择好了,“红梅,要不你和留柱再生一个孩子吧?”

  刘红梅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否定了这个做法。

  “妈,我是工人,按照规定只能生一个孩子,要是留柱没有孩子的话倒还好说,还能再生一个。现在他有两个孩子,我有一个孩子,按照规定不能再生了,要是真的生的话,我的工作就得丢了。”

  “你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你婆婆一个月赚这么多,要是真的生了孩子,她给你的不比你自己赚的多。”刘姥姥劝说女儿,“娘本来也没打算让你再生一个,留柱的工资高,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也用不着你们花多少钱,你们两个有钱好好培养茵茵。可现在你一说,你婆婆能赚这么多钱,你不如再生一个,二婚夫妻没有一个共同的孩子,心到底不在一起啊。”

  “妈,生不生孩子我仔细想过,还是不生了吧。要是真的再生一个,我的工作肯定没有了,到时候只能手心向上跟人要钱了。再说了。李家的生意都在我公公婆婆手上,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了,我就是再生一个儿子,他们能有多喜欢。要是生的是女儿,那就更不用说了,到时候我的工作也没有了,吃喝都得跟李家人要,不是过的更难。现在我和留柱的工资加起来两百多块钱,吃喝都在家里,能攒下不少钱呢,我就好好培养茵茵,不比再生一个孩子丢了工作好。”

  刘姥姥叹了口气,“那随你,只不过你要多个心眼,留柱的工资你要都握在手里。”

  “妈,这个还用你说,他的工资一结婚就交给我了。”

  刘姥姥心里一盘算,闺女和女婿一个月两百多块的工资,一个月最少也得存下一百多块钱吧,他们结婚半年多了,存了也得有一千多块钱了吧。

  前几天儿子回家说了厂子里要再次分房子了,他倒是能分一套,就是得交好几百块钱,这么多钱还不知道去哪里弄呢。

  等儿子下班回家,跟他说一声,先跟红梅借点钱,等有钱了再还。

  

第136章 重生文里的炮灰

  

  

  设计院的图纸一出来,刘大银马不停蹄地就开始盖房子。

  砖头水泥石灰早就订好了,建筑队也找好了,挖好地基,工人就开始施工。

  刘大银和李三顺也分工明确,刘大银管家里的事,李三顺管盖厂房的事情,烧鸡店则是儿子李留柱守着。

  厂房要盖,做方便面的机器要买,还有各种地方都要花钱,刘大银手里的十几万根本就不够用。

  这块地还没买下来的时候刘大银就想好怎么弄到钱了,她要贷款。

  用两处院子和正在盖的厂房,还有烧鸡厂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

  除了这个办法,她没有别的办法弄到钱了。

  一套做方便面的生产线要三十多万,刘大银除了银行贷款,想不到其余的办法来弄到钱了,民间借贷,她是碰都不会碰的。

  要贷款,就必须得到丈夫的支持,李三顺听刘大银说完,一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早上带着两个黑眼圈,同意了刘大银的做法。

  要是光靠卖烧鸡和卤蛋,得两年多才能攒够生产线的钱,那时候还不知道形势咋样呢!

  即使失败了,把还没盖好的厂房,两处靠街面的大院子还有烧鸡厂都给了银行,李三顺也不怕,他们还有南边的二十亩地呢,还能再东山再起。

  他们这个岁数了,什么也不怕了。

  李三顺同意了,刘大银高兴的不得了,有了家里人的支持,这买卖就成了一半了。

  既然要做方便面,那就得熟悉方便面。

  刘大银买了能买到的所有方便面,挨个吃了一遍。

  本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方便面,结果刘大银的这一通操作下来,孩子们谁也不喜欢吃了,因为吃够了。

  刘大银还厚着脸皮找到了陈教授,就是烧鸡再次检测时遇到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

  陈教授不仅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还是营养学的专家,刘大银找到他,是希望他能帮着研发不同口味的方便面。

  为了能够打动陈教授,刘大银开出了非常丰厚的回报,甚至还许诺,要是方便面的销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就给陈教授的实验室添一台机器。

  比省食品安全检测站最新引进的那台机器还要先进。

  这个刘大银当然不懂了,就是和李教授初次见面的时候,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说要不是因为站里有新引进的机器,李教授也不会来了。

  这样看来,李教授是真的喜欢那台机器。

  刘大银虽然有钱,可她知道,这并不能够打动李教授,只能从李教授喜欢的那一方面入手。

  刘大银专门写信给张云生,向他打听M国比较先进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机器。张云生隔了一个多月才给她回信,信上详细说明了十多种机器的价格和优缺点。

  刘大银把张云生来信上的机器摘抄了一遍,找陈教授的时候带上了。

  陈教授拿过来一看,心里想到这个女同志还真的是上心了,这些机器都对他非常有用,而且学校里的实验室没有。

  他随手指出来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台机器,那个女同志就表示,要是帮她研发的方便面销售额达到这台机器的十倍,她就赞助学校一台。

  陈教授问道:“刘同志,你知道这么一台机器多少钱吗?”

  刘大银点点头道:“知道。”

  “我帮你研发不同口味的方便面,你不但给我丰厚的报酬,还愿意拿出销售额的十分之一赞助我所在的实验室?”

  “是的。”

  陈教授一笑,“那好,刘同志,你的要求我答应了,你对方便面的口味有什么要求吗?”

  刘大银摇摇头:“陈教授,这是您擅长的,我没什么要求。”

  “好,刘同志,咱们签合同吧。”

  能说服陈教授帮忙,刘大银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了,只要她的方便面味道好,还怕卖不动。

  方便面的口味解决了,至于装方便面的“桶”,她也找到了合适的材料。

  那就是“纸”。

  纸怎么能盛水呢,刘大银一开始也表示不理解,后来经过国营厂技术员的一番解释,刘大银明白了。

  简单来说,就是纸上面有一层“膜”,那层“膜”不会让水直接接触到纸,纸自然就能盛水了。

  刘大银找的这家国营厂是京市的一家国营厂,这个厂子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在京市的纸制品企业里算是比较大的,能排的上号的。

  能盛水的纸杯,他们现在就有生产,再生产这种能“泡”面的桶,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了。

  这两样问题结局了,刘大银可以专心跑贷款了。

  刘大银赶上了好政策,省里开始扶持私营企业,贷款的手续简单了不少,要不像刘大银这样的个体工商户,想去银行贷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好了有了政策的扶持,刘大银这样的个体工商户也能到银行贷款,壮大发展了。

  刘厂房在冬天就前盖好了,剩下的就是内部的装修了。

  贷款在正月里办下来了,刘大银的方便面生产线是国产的,不用走进口那一套,只要钱下来,机器随时都能组装。

  只不过厂房还没收拾好,刘大银先交了定金,等厂房收拾好了,那边立马把机器发过来,还派技术员过来指导生产。

  陈教授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和学生研发了好几种口味的料包,两种口味的方便面,试吃的学生给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大银要去办厂子的执照了。

  可是办执照前,得给自家的方便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李家人坐在一起,想方便面的名字,说了好几个,可刘大银都不太满意。

  焦文茵眼珠子转啊转,说道:“奶奶,不如就叫李师傅方便面吧。”

  前世的时候,刘大银厂子生产的方便面就是“李师傅”,占据了全国方便面的半壁江山。

  刘大银也是凭借这个品牌,成为了一省首富。

  刘大银心里一动,看了焦文茵一眼。

  她心里也想到了“李师傅”这个名字,刚想说出来,没想到文茵就说出来了。

  难道这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刘大银可不信,或许只是巧合吧。

  刘大银看的那一眼,让焦文茵的扑通扑通的乱跳,难道她看出什么来了。

  不会吧,谁会想到一个小女孩是重生的呢,这个年代还没有重生小说呢。

  刘大银看了焦文茵一眼,就移开了目光,焦文茵的小心脏跳得飞快,她拍拍自己的胸口,安慰自己道:不愧是未来的一省首富,就是厉害。

  跑营业执照的事,刘大银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三次就很有经验了。

  这天她从外面回来,没想到家里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是常有叔和他的女儿女婿,还有常有叔的外孙女赵兰花。

  常有叔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邻村。赵兰花是常有叔的大外甥女,小时候经常住姥姥家,和刘大银的小女儿李藕花经常在一起玩。

  常有叔一家子坐在刘大银家的沙发上,显得非常拘谨,看到刘大银来了,常有叔一家子赶紧站起来:“三顺家的,你回来了。”

  刘大银走过去,笑着问道:“常有叔,你来了,快快,你快坐下,我是个小辈,哪有让你站起来迎接我的。”

  李三顺不在家,家里只有李留柱一个人招待常有叔一家。

  刘大银坐下才发现,赵兰花和常有叔的女儿一人抱着一个孩子。

  那孩子看上去不大,也就七八个月大,两个孩子瘦瘦小小的,一点也不胖。

  “常有叔,这是兰花的孩子,还是一对双胞胎啊,兰花可真有福气。”

  常有叔叹了口气,说道:“三顺家的,你可别说了,我们这次来省城,就是想请你帮忙的,但凡要是有别的一点办法,我也不会来麻烦你。”

  原来赵兰花生的这对双胞胎身体不好,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孩子身体有问题,得动手术。

  还得去省城做手术,赵兰花的婆婆问了医生一句,这手术费得多少钱,大夫说了,差不多得一千多块钱。

  赵兰花的婆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好几个儿子,小儿子刚娶了媳妇,家里还有一屁股债,哪里拿得出一千块钱。

  更重要的是,现在农村也实行计划生育,赵兰花生了两个女儿,她婆婆本来就不高兴,一听到孩子治病要这么多的钱,她婆婆回家就放下话来,说没有钱给孩子治,等孩子没了再生一个,说不定就是孙子呢。

  赵兰花的丈夫听她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赵兰花只能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她娘家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刘大银在省城开烧鸡店,常有叔想了又想,还是带着孩子来了。

  “三顺家的,我知道我开这个口让你为难了,只是只是……”

  剩下的话常有叔没说,刘大银知道这个老人心里怎么想的,她曾经也像常有叔这样,挨家挨户的磕头借钱给开林借钱治病。

  羞愧,心疼,难过,常有叔最终还是舍下了这张老脸来找刘大银。

  “常有叔,你别这样,现在天还不晚,医院还没关门,咱们赶紧去医院。”

  

第137章 重生文里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