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第21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标签: 女配 打脸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经理听手底下的员工说小刘和人吵起来了,本来没放在心上,等看清楚吵架的两个顾客,就更加轻视对方了。

  那两个人大约是母子两人,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一看就是乡下来的。

  在经理的认知里,乡下人一般没什么见识,只要自己稍微说两句好话,那两人就能感动的找不着北。

  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实在没想到,那个看上去没什么见识的中年妇女那么能说,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不仅是小刘的工作态度问题,已经是他们整个供销社的思想觉悟了。

  要是处理不好,就连他也得跟着吃挂落。

  他不由得有些埋怨小刘,平日里她工作态度就不怎么认真,对着乡下来的顾客就没有一丝笑模样,这下好了,踢到铁板了。

  “这位大姐,您看这里这么多的顾客,咱们在这里不好解决问题啊。”

  刘大银站着不动:“去你办公室干什么,你办公室有糖卖吗?我们是来买糖的,要是你办公室没有糖卖,干嘛要去你办公室。”

  经理赔笑道:“那好,您既然买糖,那您要什么样的?小刘你还不赶紧给这位大姐介绍咱们商场的各种糖果。”

  小刘委屈道:“我都介绍一遍了。”

  刘大银似笑非笑:“我没听清,你知道的,这人啊,上了年纪耳朵就不好了。”

  售货员再次被气的不轻:“你,你……”

  刘大银不再理她,转脸看向经理:“你们商场的这个服务员不太乐意呢。”

  经理板起脸,训斥小刘:“为人民服务是咱们的职责,你还不快点介绍。”

  小刘只好再次重新介绍糖果的名称和价格。

  围观的人群见已经没有热闹可看,陆续散去。

  刘大银全程笑眯眯地听着,一点也看不出刚跟这个小刘闹过矛盾。

  倒是站在他身后的李留柱,全程紧张。

  等小刘介绍完了,刘大银从里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两张蓝色的奖励粮票。

  “我要半斤红糖。”

  一同递上的还有八毛钱。

  这张糖票是同村的李三爷卖鸡蛋给县里,县里奖励的。

  刘大银花了五毛钱买来的。

  这样一张票,几乎和票上的红糖等价了。

  小孙子出院时,医生说了,要多给孩子吃些有营养的东西。以前家里穷,一个月孩子也吃不上一个鸡蛋,现在家里总算宽裕了些,能让孩子吃些好东西了。

  红糖蛋花粥,是李大银现在能做出的最营养而他们家里又能负担起的吃食了。

  小刘低着头给李大银包好红糖,全程没有抬头。

  出了供销社,力留柱问:“娘,咱们去哪里?”

  刘大银:“回纺织厂门口等着。”

  刘大银没有手表,只能看天上的太阳判断大概的时间。

  李留柱出去转了好一会儿了,还没有回来,李大银不免有些担心。

  李留柱双手捧着一个碗,老远就喊道:“娘,娘,我回来了。”

  他把碗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用汗掛擦了一把汗:“娘,你快喝,我跟人家讨的,水还热着呢。”

  刘大银:“你跟谁家讨的。”

  李留柱指着一个方向:“那边,我跟一个老大娘讨的。”

  刘大银也实在是渴了,他们从火车上下来以后,就没喝过一口水。

  在钱大夫家里,钱太太倒是给他们倒了水,只不过刘大银只顾着忙了,没顾得上喝水。

  “你喝了吗?”刘大银问儿子。

  “喝了,我喝了两大碗呢。”

  刘大银端起碗,咕咚咕咚的喝了个痛快。

  李大银喝完,李留柱就得把碗给人家送走。

  “记得谢谢人家。”刘大银嘱咐道。

  李留柱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娘,我知道的。”

  刺绣厂里的工人不少,男女老少都有。

  大部分工人都是步行出来的,不过也有一部分工人,是骑着自行车出来的。

  小孙子做手术的医院附近就有一个工厂,小孙子的病房窗户正对着那个工厂的大门。

  那个工厂的工人比刺绣厂的工人还要多,可骑自行车的工人要比刺绣厂少得多。

  这样看来,刺绣厂的确比较富裕。

  一群年轻的工人说笑着走出了刺绣厂的大门。

  他们没有分开,反而结伴去了国营饭店。

  刘大银和儿子赶紧在后面跟上。

  那群工人和国营饭店的服务员笑着打了招呼,其中一个还跟服务员开起了玩笑。

  一看他们和服务员就很熟悉,要是不熟,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和一个大姑娘随便开玩笑吗?

  李留柱心里纳闷,娘不是舍不得进饭店吗,现在怎么又舍得了。

  刘银进了饭店找了个紧挨着刺绣厂的工人的桌子,服务员对他们显然不如对那群年轻人热情,“你们要什么?”

  刘大银不认识字,黑板上的菜名自然看不懂,她跟儿子说:“留柱,你看一下,什么最便宜。”

  李留柱仔细看了看菜名,说道:“娘,面条最便宜。”

  刘大银:“那咱们就要一碗面条。”

  服务员再次确认:“你们两个人要一碗面条?”

  刘大银点头道:“就要一碗。你们饭店有热水吗?”

  服务员指了柜台:“那里。一碗面条三毛钱,二两细粮票。”

  不用刘大银吩咐,李留柱就去倒了两杯水。

  刘大银从蛇皮袋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饼子放到桌上,等下服务员端上面条来,就能泡着吃了。

  这是娘俩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吃的第一顿热乎饭。

  “娘,你不是舍不得进饭店吗?怎么又?”出了饭店的大门,李留柱按捺不住,把心里压了一中午的问题问了出来。

  刘大银反问儿子:“留柱,刺绣厂的工人在你旁边叽叽喳喳的说了这么久,你听出什么来没有?”

  李留柱挠挠头,很诚实地回答了刘大银的问题:“我光顾着吃饭了,什么也没听出来。”

  刘大银给儿子分析:“你看这几个工人,穿的衣裳可都浆洗的干干净净,腋下领口这些磨损的厉害的地方特没有补过的痕迹,家里条件虽然不说太好,可也不会太差。”

  “他们的脸和手也很赶紧,头上也没什么异味,在家里肯定经常洗脸洗头。”

  “我在家里也天天洗脸,几天也洗一次头。”李留柱说道“你用碱面洗的头,”刘大银接着给儿子分析:“你看你的头发,干的像草,他们的头发抖特别好,一看就是用肥皂或者洗头膏洗的头。”

  “肥皂和洗头膏肯定都有票吧,就连男人都能用这个洗头,厂子里发的票肯定不会太少。看来这刺绣厂是真的富裕啊!”

  “那群年轻人谈话间,说每个月都来饭店吃饭,这说明他们的工资一定很好,要不不会舍得每月来饭店吃饭的。”

  李留柱不知道要怎么说了,半晌才道:“娘,你真心细。”

  “那是,总得对得起三毛钱和二两细粮票吧。这刺绣厂的工人是富裕,等过了十月一号,咱们就来这里摆摊卖烧鸡。”

  “咱们的烧鸡肯定能卖好!”

  

第21章 年代文里的炮灰

  

  

  李三顺看着面前花花绿绿,一大堆钞票,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这些……都是?”他有些结巴的问道。

  李大银大手一挥,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都是。”

  “咋这么多?”李三顺喃喃自语,“那十只烧鸡也都卖完了?”

  刘大银点点头:“卖完了。”

  李三顺眼睛发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大银仔细的把钱一张张抚平理好,说道:“等晚上我把钱给人送去,总欠着不好。”

  “你说的是公鸡钱?”李三顺连连点头:“是该送去,以后再买公鸡也好买。”

  刘大银斜眼看他;“以后?”

  李三顺很有精神:“你不是听省里的警察说了吗,文件上说十月一号就能做小买卖了,咱们就卖烧鸡。”

  “你不反对了?”刘大银问。

  “不反对不反对。”李三顺连连摇头。

  既然要做烧鸡,刘大银决定自己买鸡养鸡。

  镇上的集市上有卖鸡的,刘大银转悠一番,一下子买了五只鸡。

  不是她不想多买,市集上根本就没有多少。

  现在是八月,再过几个月就要过年了,要不是着急用钱,谁也不会这个时候把家里的公鸡拿到集市上卖。

  谁都知道,年底公鸡的价格一定会高上几毛钱。

  这些鸡刘大银没放到自己家里,全部放到李常有家里的,让他们代喂。

  刘大银和他们说好,鸡长一斤,就给他们五毛钱。

  李常有夫妻盘算一下,赶紧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