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第29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标签: 女配 打脸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刘大银一家一大早就起来,仔细收拾一番,换上最好的衣裳,带着两个孙子,一起到村口等村长。

  李开元和李开林见了父亲和爷爷奶奶,说什么也不跟着姑姑走了,刘大银无法,只好带着他俩一起去县城。

  自行车已经被二女儿骑走了,别人家里的东西,老在自己家不好。

  今天倒是不用步行了,村长赶着生产队的马拉车去县城。

  上了拉车,刘大银问村长:“村长,你带公章没有?”

  村长一拍衣兜,“带什么公章,公章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出屋的。”

  刘大银赶紧问:“不带公章,那到了县城,见到杨秘书,你怎么给我们开信。”

  村长扬了一下鞭子,拉车骨碌骨碌地响起来:“信都开好了,等见到杨秘书,我就给你。”

  刘大银总算把心放下来:“那就好。”

  刘大银从村里出发的很早,可还有人比她更早。

  杨秘书已经在县委门口等着了。

  刘大银从车上下来,先问杨秘书好,又把证明从村长手里接过来,递给杨秘书。

  办营业执照需要的东西,杨秘书昨天就跟刘大银说了,今天刘大银把所有的东西都呆了来。

  杨秘书把刘大银准备的材料翻检一番,说道:“材料都齐全了,咱们走吧。”

  办营业执照,要去工商局。

  工商局离这里不远,他们走路过去就行了。

  材料都准备好了,加上有杨秘书这个县长秘书在,办营业执照的过程很顺利。

  一切都办好了,还不到中午。

  杨秘书道:“等七天后来这里去执照就行了。”

  刘大银一家人连连感谢杨秘书,杨秘书摆摆手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大姐,等执照办下来,你可要好好干啊,你可是咱们凉河县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啊。”

  刘大银赶紧点头:“杨秘书,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郭嘉,简省长,陈县长和杨秘书的期望和栽培,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我家的烧鸡做大做好。”

  营业执照就快下来了,刘大银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一多半。

  接下来,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全家奔小康。

  十月初五就是镇上的集日,刘大银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就去集市上占地方去了。

  她得把家里的的确良衬衫卖出去啊。

  这镇上的集市,刘大银都不知道来了多少回了,哪里最热闹,她闭着眼睛都能摸过来。

  刘大银占的位置就在两棵梧桐树中间,是集市最中心。

  现在时间还早,赶集的人基本还没来呢。

  为了方便展示自己的衬衫,刘大银从家里带了一根竹竿,绑在了两棵梧桐树中央。

  绑好竹竿,刘大银拿出一个简陋的衣架挂上去。

  这个是跟小张学的。

  小张就是把衣服挂在衣架上,显眼。

  家里没有衣架,刘大银让儿子用铁丝自己做了一个。

  做好后,刘大银还给铁丝绑上了布条。

  这的确良衬衫这么白,要是沾上铁锈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的确良衬衫,的确良衬衫,七块一件,不要票。”

  刘大银站在挂着的白衬衫,用力吆喝。

  她这一嗓子,半个集市上的人都看过来了。

  有人看,刘大银吆喝的更卖力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确良衬衫,不要票了。”

  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子的年轻姑娘最先问道:“大娘,你这衬衫真的不要票?”

  刘大银:“不要布票,七块钱一件。”

  和姑娘一起的,是两个年轻的姑娘。

  “大娘,到供销社买的确良回家自己做,也用不了七块钱啊,你这太贵了。”

  刘大银道:“我这个不要票啊,你要是去供销社,有钱没票,人家能卖给你?再说了,我这衬衫可是从省城进来的,都是大师傅的手艺。”

  她从口袋里取出一件衬衫,拿在手里,让那几个姑娘看的清楚,“这针脚,这裁剪,咱们自己做,能有这样的手艺。”

  看三个姑娘都有些意动,刘大银再接再厉,又说道:“我这是头一天开张,你们要是要,我给你们算六块钱。”

  三个姑娘把衬衫从刘大银手里接过来,仔细打量。

  这做工,的确要比自己在家做的要好很多。

  六块钱,比在供销社买布再回家自己做,要贵上一块钱呢。

  可是不要布票啊。

  三个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买,舍不得,不买,也舍不得。

  “大娘,我们先去转悠转悠,一会儿再回来。”

  麻花辫姑娘把衬衫还给刘大银,依依不舍地走了。

  看这样子,十有□□她还会回来的。

  刘大银继续吆喝:“卖衬衫喽,卖衬衫喽,的确良衬衫,不要票。”

  刘大银吆喝了半天,看得人不少,买的没有一个。

  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买的愿望,但最后还是把衬衫放下了。

  走的时候都犹犹豫豫,一步三回头的。

  刘大银乐呵呵地把他们送走,等他们转身,就开始大声吆喝。

  惹得本就舍不得的人又回头看了好几眼。

  麻花辫和她的两个小伙伴又回来了。

  “大娘,在便宜一点,便宜一点我就要一件。”麻花辫说道。

  “那可不行,”刘大银笑着摇头:“姑娘,这可是最便宜了,就是不拿布票去跟人买布,也得要这些钱吧。”

  “便宜一点吧,便宜一点我就要一件。”

  刘大银还是摇头:“真的不能再便宜了。”

  麻花辫一跺脚,最后道:“那好,六块钱就六块钱,我要一件。”

  麻花辫没走多久,又来了一对青年男女。

  他们也是看过一次的。

  “大姐,我们要两件,最低多少钱?”

  这两个年轻人马上就要结婚了,这次来赶集,就是专门买东西。

  刘大银想了一想,露出一个为难的神色:“你们要两件的话,卖你们十一块五毛钱,不能再便宜了。”

  两个年轻人没有讲价,要了两件衬衫。

  他们走了不久,刘大银又卖出了一件衬衫。

  一个集市上就卖了这么多,刘大银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天她自己来的集市,丈夫姑奶奶生了病,他去探望了。

  儿子要留在家里看孩子。

  来的时候刘大银是步行,走的时候,也只能是步行了。

  这十多里的路对刘大银来说,真算不上长。

  到家的时候,儿子没在家,孙子也没在家,丈夫倒是回来了。

  “大银,你回来了,快快,我给你看一件好东西。”

  李三顺一只手背着,一只手拉扯着刘大银,把她按在炕上。

  “什么好东西,我连一口水还没喝呢。”

  “你看我这脑袋,”李三顺一派脑门,“锅里有饭,我这就给你去盛。”

  李三顺被手里藏得东西扔在炕上,转身出了屋。

  李三顺要给刘大银看的东西原来是一副手套。

  一副兔子皮的手套。

  李三顺把饭盛来,放到屋里的桌子上。

  “你看这手套,好吧?我那个表姑的小女儿嫁到了营县,那里以前是有名的皮革之乡,这不送了娘家两副皮手套,姑奶奶给了我一副。”

  刘大银顾不上吃饭,把手套拿在手里反复打量,“三顺,你说咱们做了这皮手套去卖,一定很好卖。”

  

第29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啊?”李三顺探着头问:“卖,干嘛要卖?”

  刘大银白他一眼:“我和你说不清楚,好了,我吃饭去了。”

  李三顺和刘大银商量:“咱们初九去县城拿执照,到时候咱们带着孙子一起去,在县城的照相馆照一张像。”

  刘大银边吃饭边点头:“行,咱们初九去县城,顺便带着衬衫去卖。”

  李三顺挠挠头,想了又想:”咱们去哪里卖衬衫,不如去机械厂门口卖,厂里的工人有钱。”

  刘大银笑道:“哟,刚开始是谁反对我做买卖,现在怎么也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