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第63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标签: 女配 打脸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那行,咱们那营业执照还得多长时间才能下来。”

  “这还得有十多天吧。三顺,你抽空和留柱到这省城附近的乡下去一趟,看看这合适的公鸡多不多,要是不多的话,咱们还得想办法。”

  李三顺:“先等忙完这一阵吧。”

  这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等稍微有点空,刘大银给大孙子换上了新衣裳,买了许多礼物,带着开元去了钱大夫家里。

  去年做了皮衣,刘大银就没卖过烧鸡了,钱大夫来了两次电报,都是卖皮衣的时候顺便给钱大夫送来的。

  开元上学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刘大银想来想去,这钱大夫的妻子是一个老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刘大银选了星期六的下午,领着开元,带着礼物去了钱大夫家里。

  路上刘大银仔细嘱咐了开元,等会儿见到钱大夫和钱太太一定要有礼貌,要是钱太太问起什么,一定要仔细回答,开元懂事地点头答应了。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媳妇,看到刘大银疑惑道:“你们找谁?”

  刘大银带着笑问道:“钱大夫和钱太太在家吗?”

  “在家的,你们快请进。”

  钱大夫和钱太太都在家里,正坐在沙发上逗孩子呢。

  见到刘大银,钱大夫和钱太太都有些惊讶,钱太太抱着孩子站起来,“大姐,你怎么来了,快请坐。”

  这家里也没订烧鸡啊,这个刘大姐大包小包的,还带着一个孩子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钱大夫和钱太太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

  刘大银先夸了一回钱太太的孙女,接着就说明来意了。

  “钱太太,我们全家都搬来了省城,想在省城卖烧鸡。我这孙子今年七岁了,想在这省城先上个托儿所,等秋天就在省城上小学。我去托儿所问了,人家说没有省城的户口就不收。我想着钱太太是个老师,就来问一下,这省城有没有我家孙子能去的托儿所和小学。”

  刘大银话里的意思,钱太太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想找她帮忙啊。

  刘大银说完,用手肘碰了开元一下,开元立即甜甜喊道:“钱爷爷好,钱奶奶好。”

  钱太太听得心里欢喜,说道:“大姐,这我们学校就有托儿所,或者户口在省城,或者在省城有房子,只要有一项符合,就能上托儿所和小学的。”

  刘大银赶紧说出自己买的房子的地址,钱太太笑道:“刘大姐,等到星期一,你带上户口本房产证,到第二小学来找我,我带你去找我们学校的主任,这孩子上学的事情差不多就能解决了。”

  刘大银对着钱太太千恩万谢,钱太太赶紧道:“大姐,你可不要再谢我了,再谢我就不好意思了。再说了,我也没帮上太大的忙,就是没有我,大姐你只要把材料都带齐全了,孩子就能上学的。”

  刘大银笑着道:“钱太太,我这从乡下刚来省城,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要不是您说有这房产证就能上学,我往哪里打听这消息去。不怕您笑话,我在省城问了好几个托儿所,人家说是什么子弟托儿所,不收外来的孩子,我就以为这省城的托儿所和学校都不收外地的孩子呢。我这愁的好几天睡不着觉,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的,这我这一来您就给我解决了,我能不感激您吗。”

  刘大银会说话,这几句话就说的钱太太眉开眼笑的,“大姐,你可别您啊您的,我年纪比你还小呢,你也叫我钱太太了,我叫苏红艳,你喊我名字就好了。”

  “那我就喊你红艳了。我这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就随便买了一点吃的喝的,红艳你一定得收下,这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这最后一件难事,开元上学的事情解决了,刘大银这心里总算敞亮了。

  ‘江闻钟的书’上说了,开元在村里上学可是还考上了好的大学,这次她的大孙子在省里上学,一定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开林不去医院的时候,李三顺和李留柱就到省城周围的村子转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公鸡。

  这公鸡倒是有,可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户散养的,要是真做起烧鸡来,总不能天天再到乡下收鸡吧。

  李三顺是这样想的,等房子收拾好了以后,先收上百十只公鸡,看看在省城卖的烧鸡怎么样,要是卖的好的话,就找鸡贩子收鸡。

  他把这个想法跟刘大银说了,刘大银也是这样想的,毕竟这省城他们人生地不熟的,也只能先这样了。

  这房子收拾好了,刘大银从日历上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家。

  这房子一收拾,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

  当初收拾房子的时候刘大银就和他们说好了,这房子就按照这原来的样子收拾就行,不用加上现在时兴的那种外国东西。

  房子收拾好了搬进来了,这只是开店的第一步,这还有许多的零碎事情要做呢。

  这屋里的电灯电线得按上吧,靠大街的几间门面得放上柜台什么的吧,还有住人的屋子也都得放上家具什么的,这要过日子的话,需要采买的东西还多着呢。

  以前在出租屋里,这能凑合就凑合了,这自己的房子收拾好了,以后可是要在里面长住的,那可就不能凑合了。

  这在省城,买什么东西不要票?可刘大银一家偏偏什么票都没有。

  刘大银想了一想,这只能再麻烦张水生了,他认识的人多,或许就有卖日用品的呢。

  张水生给刘大银介绍了他的一个朋友,就是倒腾日用品的,刘大银要得东西,他都能搞来,就是价钱贵了点。

  刘大银:“钱不是问题,只要东西好,耐用,我就买。”

  等到一切都收拾好了,已经到了农历四月了。

  刘大银一家子围着日历看了半天,终于选了一个好日子,四月十八。

  她家的烧鸡店在省城开张了,名字就叫“李家烧鸡”。

  

第68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烧鸡店开张那一天,刘大银雇了四个小姑娘发传单。

  这还是她在“江闻钟那书”上看到的呢,说是江闻钟和某一个小晴儿逛街,一个蛋糕店开张,那个小情儿看着传单很喜欢,就要吃蛋糕,江闻钟财大气粗的包下了整个蛋糕店的蛋糕,讨小情儿欢心。

  这事一时还被传为美谈。

  这样的事江闻钟干的不少,刘大银一开始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以后风气已经这样开放了吗,这男人又能三妻四妾了?

  这书看了一半,刘大银就不骂江闻钟了,他这样的人,就连犯法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这伤风败俗的事对他来说能算的上什么。

  刘大银把江闻钟做的破事放到一边,这关于做买卖的小技巧倒是记了下来。

  自己家的烧鸡店要开张了,正好用传单宣传一下。这在省城还没有人发过传单呢,自家的店是第一个,一定能让人印象深刻的。

  传单是找印刷厂印制的,刚开始人家还不愿意印呢,刘大银一再加价,印刷厂终于同意了。

  刘大银找的是省城的一个小印刷厂,连厂长带工人一共只有五个人,就因为人少,才敢干私活呢。那要是大厂子,刘大银恐怕就连大门都进不去。

  刘大银找的她原先房东的女儿帮她发传单,一天三块钱,小姑娘知道她还要人,找来了自己的三个小姐妹。

  她们年纪都不大,已经不上学了,国家还没给安排工作,每天都在家里帮着做家务,这刘大银出三块钱雇她们做一天工,她们求之不得呢。

  这发传单也不累,就是遇到熟人怕不好意思,可有钱赚,谁还嫌不好意思呢。

  刘大银家里的传单并不好看,大红的纸黑色的字,一点美感也没有。

  可这在省城是头一份啊,四个小姑娘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一千张传单发完了。

  这传单发出去了,就等着明天烧鸡店开业了。

  李家三口都商量好了,第一天先做一百只烧鸡,每只烧鸡卖六块五毛钱。这个价钱只卖开业的钱三天,过去这三天后,每只烧鸡卖七块钱。

  开张的第一天,一家子早早地就起来了。八点整,李三顺在门口放了两挂鞭炮,李家烧鸡店正式开始营业了。

  大门一开,外面等着的人就呼啦呼啦进来了。

  一进门,人们习惯性地打量这店里的摆设。

  店里的东西不多,两张方桌充当柜台,柜台上放着玻璃罩子,里面是做好的烧鸡和鸡爪。

  柜台上方挂着一张大照片,上面是总理和一个中年妇女握手的情景。

  这烧鸡店里挂总理的照片干什么?

  等到刘大银从里屋朝着院子的门进来,心里有疑问的人才恍然大悟,那和总理握手的人不就是这个妇女吗?

  她是什么人,怎么会和总理握手啊?

  这进来的人也就在心里想一想,谁也没问,毕竟他们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买烧鸡。

  “你家这烧鸡多少钱一只?”

  刘大银笑着回道:“这开业的前三天优惠大酬宾,一只烧鸡六块五。我家这烧鸡可是祖上传下来的方子,我男人的爷爷的爷爷就开始做烧鸡,得有一百多年了。”

  有人说道:“人家供销社的烧鸡才四五块钱,你卖六块五不是太贵了。”

  刘大银乐呵呵地拿着竹夹子把烧鸡翻了个个,“你看我家的烧鸡多大,供销社的烧鸡多大?再说了,有钱没票在供销社能买到烧鸡?我家的烧鸡只要钱,不要票。”

  “这鸡爪子多少钱?”

  “两块钱一斤,这鸡爪子也是我家的秘方卤出来的,最下酒了。”

  “我要一斤鸡爪子,一斤烧鸡。这都一个多月没吃过荤腥了,买一只回去大人孩子都解解馋。”

  “我要一只,上次老人想吃烧鸡,在供销社守了好几天都没买上。”

  “我要一只,后面的你们都不要挤了。”

  刘大银收钱,李三顺包烧鸡,这短短一上午,就卖了四十多只烧鸡。

  等到中午,客人们总算都走了,刘大银和李三顺总算能歇一会儿了。

  李留柱从医院回来,看到爹娘两个都累得不行,“爹,娘,你们先歇一会儿,我去做饭。”

  李三顺坐在椅子上,问小孙子做治疗疼不疼,难不难受。这小孙子已经在省城做了两个多月的治疗了,每次回来,刘大银和李三顺都要不厌其烦的问一遍。

  得到小孙子不难受的保证后,刘大银才回儿子的话:“好了,今天咱们不做饭了,等一会儿开元回来,我去外面买几晚馄饨吃。”

  钱太太的学校离李家的烧鸡店不远,刘大银和李留柱按照钱太说的,星期一带着户口本,房产证去了学校,开元上学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刘大银对着钱太太千恩万谢,这钱大夫一家真的是她家的福星啊。

  昨天刘大银又给钱大夫送去了两只烧鸡两斤鸡爪,钱大夫一家说什么也不肯收,刘大银趁他们不注意,把东西扔在桌子上就跑了。

  到了下午,烧鸡又卖出了二十多只烧鸡,这一天就卖出了不到七十只烧鸡。

  刨除所有的成本,一只烧鸡大概能赚两块五毛钱,七十只烧鸡就是一百七十多块钱。

  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二十多块钱,他们卖烧鸡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的上一个工人半年的工资。

  刘大银也是见过大钱的人,可她还是被惊到了。这一天是一百七十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得是多少钱。

  刘大银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这三百天就是五万一,六十天就是一万多,加起来就是六万多块钱。

  我的个奶奶,这是发了啊。

  今天生意好,下午关门以后,李三顺和儿子又宰了二十只鸡,今晚焖一夜,明天卖正好。

  短短几天的时间,李家烧鸡店就在省城有了名气。

  外边的人说起李家烧鸡店,第一句总会是:“你知道咱们这省城开了一家烧鸡店吗,就是那个跟总理握手的人开的。”

  这烧鸡卖的好,公鸡就杀的多,这去乡下收烧鸡就成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