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 第75章

作者:骊偃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爽文 穿越重生

  苏梅想想司务长种也好,家里想吃了,去摘几根拔一把,他也不会计较。

  苏梅把赵恪留下的几样菜种和拆出来的奶酷什么的捡进竹筐,问道:“大胖说,军嫂来了,后勤都会给几亩地种,咱家不要一亩吗?”

  赵恪捡好菜种,随手挂在三角晒架的竹杆上,上班走时好拿,“又要带孩子又要上班,小梅你还有精力伺弄庄稼吗?”

  苏梅:“一两亩地应该没问题。”

  “别了,”赵恪拎起她装好的竹筐,往东耳房走道,“有这时间,你还不如带孩子玩会儿。”

  苏梅跟在他身后:“有块地种些大豆、芝麻,吃油可方便多了。”

  “供应不够吃了,找附近山里的村民购买也不贵。”进了耳房,赵恪把竹筐放下,筐里的东西一样样分类放在屋里的架子上,然后又从架子上拿了奶粉、麦乳精、腊肉和刚到的咸鱼、海带丝、海鸭蛋放进筐里。

  苏梅看了眼,知道是给三位战友的回礼,回屋打开大衣柜,取了匹家属院带回来的灰色呢料,按1.5米一件大衣的用量,裁了三块,拿旧报纸包了给赵恪。

  赵恪想了下:“我记得拿回来的还有两匹大红羊绒吧?”

  “嗯。”苏梅点头。

  赵恪把其中两块布递还给她:“换成大红的。云南和东北的这俩家伙,一个下月结婚,一个正在找结婚对象。”

  “结婚咱不得送礼,”苏梅没接,“这两块也一起寄过去吧。”

  说罢,苏梅回屋,又裁了两块大红的羊绒布料,用白粗布包了给他。

  赵恪打包。

  既要寄信了,索性就一起了。

  遂苏梅把给他父母哥嫂的回礼,也一一备好,交给一块他捆扎。

  吃过饭,王老太拎着给张宁炖的鱼汤去医院,赵恪收拾厨房,苏梅带着几个孩子抓紧时间给他父母哥嫂写信。

  小黑蛋近来学习进步神速,一封信涂黑圈、画小人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小瑜儿不会写,拿着苏梅用草汁、花汁调的颜料按手印,玩的不亦乐乎。

  “小梅,”赵恪收拾好厨房,过来问道,“院里那两只鸭子,你是准备杀了吃,还是想养着?”

  养的话就要在院里搭个鸭棚。

  苏梅合上笔盖,叠好信连同相片一起塞进一个个信封,“王大娘方才说,这两只都是正在下蛋的母鸭,杀了会不会太可惜?”

  “那我晚上回来搭个鸭棚。”

  “嗯,”苏梅点了点头,接过赵瑾、林念营、小黑蛋和小瑜儿递来的信,分开叠叠装进信封,给赵恪道,“这鸭子和那半筐海鸭蛋,是海岛的张贺山让人送来的,我给了瓶麦乳精、一包糖、半斤猪油和一罐酸笋做回礼。”

  赵恪穿上军装上衣,接过信揣进兜里,背起满满一竹筐的包裹,取下装了菜种的网兜道:“我后天休息,去市里的羊肉,等会儿我打电话到海岛跟他定。”

  这也算是另一种照顾了。

  “钱要我现在拿给你吗?”

  赵恪想了下:“给我吧。”

  “多少?”

  “一只羊毛重100斤左右,出肉大概在60斤,一斤羊肉市价是七毛二分钱,你算算。”

  “要两只的话,”苏梅道,“差不多小一百了。”

  “嗯,”赵恪道,“咱没肉票,你给拿一百一吧。”

  “好。”

  送走赵恪,苏梅兑了两盆温水,给孩子们洗了手脚,打发他们去午睡。

  苏梅不会种菜,王老太太也不在,不过有好多战士都是农村来的,大多下过地。

  苏梅去王家找战士们问菜都是怎么种,战士们告诉她,有些要秧苗,有些直接浇水撒种。

  苏梅回来把需要秧苗的菜籽泡上。

  前几天雨水充足,院里赵恪翻好的地,长满了绿油油的野草。

  苏梅拔完草,又松了遍土,然后把地分成一块块,像小白菜、葱、韭菜什么的直撒种种下了。

  战士们给王家搭好鸭棚、鸡棚、盖好猪圈出来,抬头瞅见对面苏梅翻出的土,随口笑道:“苏同志,土不够肥哦,最好上一遍农家肥,不然菜长不大。”

  “好!”苏梅应了声,回身扛着铁锨转到院外,掀开盖在粪池上的青石板,往里瞅了眼,有些……

  不过还好,末世待久了,也不是不能接受。

  回院做了个竹舀子,又找了个相对旧的木桶,然后舀了粪出来兑了水撒在院内的地里。

  几个孩子被熏得在屋里坐不住,一个个抱着玩具冲出了家门。

  就连赵瑾,也拄了前天苏梅给做的一个拐杖,拿着本书跑去了对面王家。

  晚上赵恪回来,瞅着苏梅绷不住乐道:“真想种田啊!”

  苏梅摇了摇头:“累!”

  院里耕种的面积不小,拔一回草,松一遍土又上一遍粪,真不轻松。

  “我现在都有些佩服周兰了,今天听大胖说,她一个人要了十二亩地。”

  “你跟她比什么?”赵恪拿起铁锨和竹筐,向外走道,“我挑些土回来。”

  “你挑土干嘛?”

  “撒在上面把味道遮一遮。”

  不然,他怕等一会儿吃不下饭。

  ……

  陕北

  今个儿苏老爹出院。

  季秋婉跟供销社主任说了一声,提前下班赶到医院帮忙收拾。

  苏老爹那天从县委打电话回来就病倒了,病危通知都下了两回,还是苏老娘抱着他的手,哭着叫道:“老头子,你也不想想你去了,小梅知道后能不能挺过来?”

  家里孩子这么多,苏老爹最看重的是林建业,疼在心尖尖上的是闺女苏梅,因着这句话,他硬生生挺了过来。

  季秋婉办了出院手继,过来帮苏老娘给老爷子穿衣服,来时穿的衣服套在身上空荡荡的,看得苏老娘心疼得直抹眼泪。

  季秋婉安慰地抱了抱她,笑道:“我现在的工作买东西方便,赶明儿多买几回肉给我爹补补,要不了多久就养回来了。”

  苏老娘扯着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扶着苏老爹一边往外走,一边忍不住嘟囔道:“你这样,咱们又得往后拖了。你说你要是不病这一场,这会儿咱都到小梅那儿了。”

  “我没事,”苏老爹道,“明天让老三买票吧。”

  “爹,”季秋婉提着东西追上两人,闻言忍不住劝道,“你可别,你这样去了,小梅见了还不得心疼坏了。”

  “养养吧,”季秋婉道,“小梅寄回来的那些营养品,你也别舍不得吃,像奶粉、麦乳精什么的,早晚让我娘给你用开水冲上一碗,成喝了。喝个十天半月,长点肉,再让老三陪你们去南方。”

  “不用他陪,”苏老爹道,“我跟你娘就行。”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花销,有这钱还不如给几个外孙买点吃的穿的带上。

第76章

  三人到达医院门口,老三驾着牛车已经等着了。

  架子车上铺着席子被褥。

  季秋婉快走几步把提着的东西放在地上,和老三一起扶了两老上车拿被子围严实了,然后提着东西坐到了车尾。

  车子进村时,已是天光暗淡,暮色四合。

  若在平日,为了节省灯油,吃饭早的人家都已关门歇息了。

  今日大槐树下来了对说书人,琵琶一弹,二片木板的“楞子”一敲,嘻笑怒骂,表情夸张,时扮男来时扮女,让人啼笑不止。说到高潮时,众人捧腹大笑,说到悲苦时,弦音低沉,说书人如泣如诉,又让人怆然泪下。

  他们也不要钱票,说上一晚,翌日拎着个布袋拿着只碗,挨家挨户地敲门,说几句讨喜的话,递上碗,给多给少,给馍给粮全凭主人家的心意。

  也有不愿意给的,开门便硬声硬气地道:“我们家昨夜早早就睡了,可没有人去大槐树下听你们说书。”

  说书的大多是外乡来的盲人,青黄不接时出来为一家老小讨口吃食,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多做纠缠,笑笑拄着杖又去下了一家。

  来得勤的,熟悉了,进村会直接找上村长,谈好价钱,说上几宿,一宿说上几段书,给多少粮食。

  怕弦乐竹片声惊了牛,老三一拽牛绳,刚准备绕道,远远的有人看到车上的苏老爹,扬手招呼道:“老哥回来了,身体好些了吧?”

  “好多了,”苏老爹挥了下手,随之拍了拍老三的背,“停车,我下去。”

  老三一扯牛绳停了车。

  季秋婉跳下车,给苏老爹拿鞋穿上,然后搀了他下来,递了九分一盒的“葵花”烟给他。

  苏老爹迎着过来问候的人,扯开烟盒,一个个递了过去。

  “娘,”季秋婉回身问道,“你要下来吗?”

  “下来吧。”坐了一路,屁股都蹲麻了。

  季秋婉扶着苏老娘下车,跟在苏老爹身后往大槐树下走,老三绕道去还车。

  三人站在人群的外围,跟问候的村人小声地说了会儿话,老大便推着个独轮车过来接了。

  回到家,看到满炕的东西,苏老娘愣了下。

  “都是小妹寄来的。”季秋婉把东西往炕尾推了推,扶着苏老爹上了炕,接过老三媳妇递来的暖瓶,给两老各冲了碗红糖水。

  苏老娘喝了两口,递给了炕下的孩子,转身翻了翻,有四包是男人和孩子的衣服,件件都有七八成新。

  “小妹信上说,”季秋婉道,“这些衣服都是小黑蛋他爷和他小叔的,两人去了西北,丢下没拿,她就给收拾收拾打包寄回来了。”

  苏老娘叹了声,松开了手:“衣服是好衣服,就是一想到他们对小梅的态度,我看着就膈应的慌。”

  苏老爹放下碗,扫了眼炕下立着几个儿媳,“给你们娘家兄弟和侄子挑两件,剩下的,老大媳妇你上班时找人问问,看有没有人要,咱低价卖了。”

  “好!”季秋婉点头应道。

  老二、老三、老四媳妇欣喜地上前,大人孩子的各挑了两身。

  最后一个包裹打开,放在上面的是两条“大前门”,两瓶千山白酒,下面用白粗布包着的是五条崭新的绸缎被面和一匹黑色灯芯绒。

  绸缎被面一看就是给家中女人的,苏老娘留了一条凤穿牡丹的蓝色被面,剩下的挨个挑。

  季秋婉选了条龙凤被面。

上一篇:硬核真千金

下一篇:清穿之喜塔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