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 第145章

作者:青铜穗 标签: 爽文 甜文 穿越重生

  他说道:“朕知道你。早前那药所李姓大夫家出事,是你递的状子,把周毅给送上了刑架;后来你又把周家满门送进了监牢,连俞侍郎都因此罢了官;还有前阵子都察院出了个小案子,衙门里有官员的眷施手段害人,跟你也有些关系。你一个大姑娘家,怎么就这么不消停?”

  皇帝的声音不大也不小,不温也不火,但座下的陆瞻和胡潇都不由地伸直了腰。

  他这不止是歪曲事实,而且还是刁难人啊!陆瞻这也是看惯了宋湘的简单装扮,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把自己捯饬的这么精致讲究,少不得看呆了眼,但也还是被皇帝这番话给唤回了神。

  他虽知宋湘见过皇帝,但前世皇帝又未曾直接与她接触过,她哪里知道应对?说不定她连皇爷爷什么性子都摸不准!

  陆瞻着急,不由看向胡潇。

  胡潇到此大致也猜出来这爷孙究竟卖啥药了,合着这是在打他这干闺女的主意呀!倒也不意外,毕竟早前晋王妃让他们结下这义亲,就是为着这一着!

  皇帝要考验考验未来孙媳妇,他自然不能拦着,但宋湘再老练,也没见过这等场面,进宫见到皇帝叩拜已经不错了,怎还能指望她在皇帝的挖坑之下对答如流?

  这番话问下来,一般女子可没几个能顶得住了!

  他忍不住拱手:“皇上……”

  “你莫非是害怕你这义女露怯?”

  皇帝睨过来一眼,这记激将法之下胡潇便也无法再开口。

  宋湘不信这几件事皇帝能不了解,眼下他故意歪曲事实,自然是在考验她。

  想到这老爷子也不是没度量的人,她略凝了凝神,便磕了个头,说道:“皇上明鉴,李家那状子,确实是臣女递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之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周毅而死的李家那三条人命,也都是皇上的子民。臣女给他们递状子,实则是为圣上的子民而鸣不公。”

  话听到这儿,皇帝微微斜倚的身子忽然就顿了顿,双眼也绽着星亮而抬了起来。

  宋湘继续往下:“周俞两家之所以落得那样下场,乃周家失德害人在先,图谋报复臣女在后,臣女斗胆仗着朝廷在皇上治理之下海清河晏,又仗着王法严明,这才挺起腰杆为自己讨回了公道。自然结果也证明我大梁君王英明,这盛世之治名符其实。

  “至于都察院一案,”宋湘微微一顿,道:“郁之安的妻子佟氏为替其夫谋取升迁之道,得知臣女拜了胡大人为义父,便三番两次来求臣女替其讨职缺。

  “臣女认为朝廷提拔任用官员自有规矩可遁,而臣女不过是个闺阁女子,岂能不知分寸插手衙门事务?

  “故而将之拒绝,岂料却被佟氏怀恨,设下毒计要害我。

  “此事虽则险些令我名声有损,但臣女也仍然为维护了朝廷所设立的规矩而自豪。

  “臣女虽然时有在衙门露面,却未有一件是臣女的本意,还请皇上明断。”

  她这话音落下,大殿里蓦然间也安静下来。

  陆瞻张着嘴坐着,对着气定神闲却仍然恭谨的她已呆成了石像,胡潇脸上神色也精彩得很了……

  皇帝目光深邃,脸上的淡漠早已消失不见。

  从前皇后在时,也曾时常地传官眷带着小姐们进宫说话,皇帝就算在前殿,也总难免会撞见几次。

  抛开那些打小就跟着家里长辈进宫走动的,譬如晋王妃这样的不提,那些初初入宫谒见的女子,无不夹着几分拘谨,问她们话,能答上来就不错了,若是问话的语气不善,十个有九个已慌得只剩磕头保身的份。

  能在语气不善的问话之下,把话回得如此清晰流利,且还能处处不忘夸朝廷一顿的,简直绝无仅有!

  皇帝微微吸气,再打量她两眼,就看了眼王池:“搬把椅子来。”

  王池似才回神,腰一挺,飞速去了。

  皇帝又看向殿下:“起来吧。”

  宋湘谢恩起身,只觉膝盖一酸——这辈子还没这么跪过,若不是仗着这身武功,险些就要跪下去了。

  ……

  晋王府离皇宫并不远,驾马也就一刻钟的工夫。

  杨鑫见到重华的时候他已经出了门,等苏慕沿着皇宫到王府这段路程看到他时,他已经到了半路。

  苏慕也没时间想什么好法子,闯到小贩扎堆的路段,撒出一把钱就道:“都给我上前面路段叫卖去!堵着路别让马过!”

  晋王因为赶着进宫,直接打马出来,哪想到半路会被人堵着路叫卖?

  皱眉看了两眼,他唤住下马驱赶的侍卫,掉转马头道:“不要纠缠,改道!”

  一行人立刻左拐进了岔路,晋王对京城道路自然十分熟悉,很快就绕出刚才那段拥堵,继续往前了。

  杨鑫带着侍卫刚上了桥,就见那行人马往这边驶来!

  “怎么办?”侍卫问。

  杨鑫焦急四顾,只见不远正有几个体残的老乞丐,立刻道:“把他们抬过来!”

第254章 你议过婚了吗?

  日间街头有人,马本来就不能走快,晋王紧赶慢赶到了桥头,看到这一排乞丐,这次也忍不住沉了脸。

  “这也太幼稚了!居然想出这样的辙挡路!”侍卫简直都不知道怎么骂他们为好了。

  “他什么时候不幼稚?不过是有其主必有其仆罢了!”晋王凝紧眉,随后道:“把他们挪开,再给点钱!”

  侍卫称是去了。

  桥头的乞丐被挪开,晋王就趁着人少飞马过了桥。

  宫城近在咫尺,只要进了承天门,身为陆瞻的“父亲”,他总有机会拦住皇帝!

  承天门下的重华来来回回走了已不知多少遍,陆瞻他们还没有把事情办成功出来,可真让人着急!但晋王也还没到,也多少算是个好消息,因为他根本就还没有想到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晋王进宫……

  “希望杨鑫他们顶得住!”

  他暗暗地祈祷。回头人到鼻子跟前了,借他十个胆也不敢白眉赤眼地跟晋王对着干不是?

  但他还没把心落安定,前方就传来嘈杂之声,马蹄声朝着这边嗒嗒地传过来了!

  前面驰来的一行,当先那人穿着蟒袍束着玉冠,年过四十还英俊倜傥却又偏偏要阻挡儿子幸福的人,不是晋王又是谁?

  重华脑袋里啪地响了下!

  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怕什么就来什么!怎么办好?他不禁拍起了大腿,。

  人都到这儿了,他哪还有什么法子呢?这里除了等人的各府家丁小厮就是守城的亲军卫士兵,没有人可供他差遣,难道他要冲上去说不准进吗?

  除非他不要命了!

  关键是,就算他舍得了这条命,也不见得能把人拦住哇!

  完了完了!

  重华急得团团转起来!

  “王爷!”守城士兵已经冲着前方拱手了。

  晋王勒马下来:“把路让开些,我要进宫见驾!”

  士兵称了声是,即刻前来牵他的马,并把侍卫们隔在了门外三尺处。

  重华眼瞅着晋王已经迈进了门,几乎要忍不住冲他的马来下手了!却忽听身后又传来车轱辘声,扭头看去,只见晋王妃的车辇停在甬道上,珠帘掀开,王妃自辇上下来,唤了声“王爷留步”,便就稳步朝着待要进门的晋王行来!

  晋王停步回头,眉头紧紧皱起。

  晋王妃走到他面前,屈身行了个礼:“王爷进宫,怎么也没唤妾身一句?我正好也想去淑妃宫里坐坐。”

  晋王淡声道:“你要进宫,岂不是也没知会我?”

  晋王妃嘴角扯了扯,来挽他的手:“王爷日理万机,妾身岂敢动不动就请王爷相陪?反倒是妾身身为王爷的妻子,您要做什么,只须知会我一声即可。

  “我也很久没有去给皇上请安了,既然这么巧遇上了,那么妾身便随王爷一道给皇上请安去罢。”

  她要给皇帝请安,晋王岂有阻拦的道理?便是能阻拦,那十成十也是白费劲。

  重华攥紧的手心都出汗了。

  晋王凝眸望着王妃挽在他手腕上的那只手,咬咬牙,片刻后缓缓地把脚抬起来了。

  直到看着他们分别上了软辇,重华绷紧的后背才松了下来!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没想到王妃竟在这个时候赶到了,有她拖了这一时半会儿,又跟随着一道进宫,陆瞻至少又多了几分胜算吧?

  ……

  乾清宫里,宋湘虽说站起来了,但皇帝并没开启新的话题,显然事情还没完。

  太监抬来了椅子,皇帝抬抬手,示意宋湘坐,宋湘谢了恩,却未曾落坐。

  皇帝道:“你为何抗旨?”

  这话说的,简直是坑中带坑嘛!

  宋湘道:“回皇上的话,臣女并非抗旨不遵,只是想到这乾清宫中,有资格受赐座的应该是为国效力,为民谋利的大臣。臣女一非臣子,一非官眷,更于朝廷无丝毫贡献,臣女不敢仗着皇上仁爱而肆意轻狂。”

  “哦?”皇帝抻腰看了看左右,目光锁定胡潇:“让你坐个凳子而已,哪来这么一番大道理?”

  坐个凳子而已?当她不知道今儿这回来是干什么的呢,她真要坐了,接下来大帽子还不得一个个接着往她头上扣了?不过她心知皇帝再刁难她也有限,便就不逞口舌之能了,只装着老实低头不说话。

  胡潇起身答道:“皇上,国有国法,小女进宫面圣,眼下宫中不但有您在,也有世子在,还有如此之多的宫人在,又岂能不遵国礼?就请皇上看在小女初次面见天颜难免无知心怯的份上,饶她这回吧。”

  陆瞻觉得他皇爷爷也真是够了,哪里有这么处处针对一个小姑娘的呢?也忍不住道:“孙儿附议胡大人,宋姑娘守规矩,知分寸,十分可嘉。还请皇爷爷莫要怪罪。”

  “你们说她心怯?”皇帝觑着胡潇,“朕可没看出来。这丫头这张嘴,可伶俐得很呐!”

  胡潇是老狐狸,又跟随皇帝日久,从他这半嗔的称呼里听出点苗头,立刻就笑了下,不吭声了。

  皇帝转向宋湘:“丫头,你知道今日朕为何要见你吗?”

  宋湘垂首:“臣女愚笨,还请皇上明示。”

  皇帝指了下陆瞻:“你认识晋王世子么?”

  宋湘看了眼陆瞻,再垂首:“臣女不光认识世子,还曾蒙世子关照许多。”

  “那你觉得他怎么样?”

  宋湘道:“世子龙章凤姿,人所不及。”

  皇帝扇子杵着茶几,扬了扬双眉:“你这话说的不错,朕这孙儿确实很出色。朕听说,曾经摔伤在你们家地里,朕又听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就与世子相识,以及还有兴平衙门那事儿,这么说来,一切皆是缘分。只是不知道你议过婚了吗?”

  宋湘深吸气,皇帝这难道是要白眉赤眼地跟她提婚事吗?

  旁边胡潇见状,忙说道:“回皇上,小女待字闺中,亦未议婚。”

  皇帝点点头,转向他道:“自古婚姻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生父已过世,你是她义父,想来朕这番话你也听得。

  “你这义女聪慧机敏,朕想世子已到了议婚的年岁,便有意给他二人指婚,不知你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