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45章

作者:清涴 标签: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虞衡犹豫的点也在这里,原本还打算把有天分的中二少年拐过来当审计苗子培养的,但是考虑到未来发展,虞衡又觉得以江澜的天分,走翰林那条路更好。

  江澜自己却不这么想,少年人正是热血未凉欲荡平世间腌臜事的时候,听闻日后做审计,查的就是各地的账目,抓的就是朝中的贪腐蠹虫,江澜当即热血沸腾,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好好学!”

  听了虞衡的顾虑后,江澜还反过来安慰虞衡。出乎虞衡的预料的是,这家伙还挺有自知之明,“就我这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破脾气,日后就算官路通畅,顶天也就当个御史,专参天下不平事,入阁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我还不如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大人说的审计一职,以往从未有人做过。我若是能有幸成为第一批审计人员,再干得好点,都不用费心弄出点什么大事来,史书也会记我一笔。从这一点看,还是我赚了呢!”

  当阁老哪是这么容易的?状元三年一个,翰林院里多的是修了一本书还籍籍无名的状元,江澜对自己的实力是有信心,觉得自己能争一把状元之位,但是阁老之位,他还真没想过。不是没想过,而是想得太明白,他这性子,刚极易折,并不适合当阁老,索性便不再做这个梦。

  如今,能在岐州这儿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还能一展天赋,江澜表示自己已经十分满足。

  想想以后到处跑,满大宣揪害虫的日子,江澜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心里美滋滋的,有点迫不及待了。

  虞衡都惊了一回,万万没想到中二少年竟然还能有这么成熟的考量,人家中二那就是自己的选择,完全不是青少年迷茫期用中二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既然江澜都这么坚定地要走审计的路了,虞衡自然也不会把人给赶出去。有了江澜和张平,再加上州学里另外几个表现出众的人才,审计这个部门应该可以设立起来了。

  虞衡行动力多强啊,摸清了朝廷做什么事情总喜欢拖一阵的干事规律后,江澜他们还没开始系统地学审计课程呢,虞衡就给昭宁帝去了封奏折,只说自己的人才培养得差不多了,审计部…额,或者审计司?也该办起来了。

  六部阁老都在,昭宁帝拿出虞衡的折子给他们看了,胡尚书当即笑骂,“这回倒是长进了不少,学聪明了点。”

  知道凭空设个部出来不太行,弄成了司,也挺好。还会提前打招呼了,不用想都知道,就虞衡上次提倡贫困户免费就医的奏折里,上面写的那一堆记账查账的办法,再天才的人,都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完,现在那小子都学会说大话提前提要求了。

  真是越来越有官场老油条的架势了。

  其他人也挺满意,审计这一块的人才培养成功了,于整个大宣也是一桩幸事。大宣官员众多,有不少尸位素餐之辈,不仅在其位不谋其政,还贪朝廷银子,剥削民脂民膏,这样的人,就该让人专门过去查账。

  胡尚书最为支持虞衡,看完后觉得没问题,便又开始为虞衡说话,“陛下,既然虞衡已经考虑周全,贫困户免费就医又是德政,他想在岐州试着施行,便放手让他去干吧。也让我们看看,一年大概要花多少银子。若是花费不是太高,出这个银子,换来万世功绩,倒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巩尚书同样对虞衡有信心,“那小子鬼点子多得很,指不定又想出什么奇奇怪怪的办法,别说往里头填银子了,说不得还能挣点银子。”

  这话要是说别人,大家肯一万个不相信,不过说虞衡嘛……考虑到某人财神爷的属性,昭宁帝等人竟然都保持沉默了,就怕现在太铁齿,回头就被虞衡把脸给打肿。

  不得不说,巩尚书确实有几分铁口直断的本事。虞衡在收到昭宁帝的回信,暗示他可以为贫困户免费就医一事做准备时,虞衡就琢磨开了。这事儿肯定是好事儿,但也不能让朝廷贴太多银子,毕竟这么大一个王朝,哪哪儿都要银子,不能随随便便就白出一大笔银子,还是每年都固定要出的银子。

  于是,虞衡就把主意打到了药铺上。

  药铺里卖的药,价格和成本价差距还挺大的。虞衡想做的就是,和各大药铺掌柜的商谈一下,看能不能来个双方合作,官府给药铺合作共赢,官府送过去的百姓,都是药铺多出来的客户,能为药铺创不少收,这就是虞衡可以和药铺谈判的条件,看看能不能把药价给压一压。

  虞衡让人去谈的第一家药铺,就是岐州境内名声极好的仁心堂。仁心堂果然没辜负百姓们对他的好评,听了这提议后,略一思索就应了下来,给了官府一个只比成本价高一点的价格。当然,珍贵的药材朝廷也免费不起,只能给一些常用药。

  仁心堂的大夫还当场表示,他们可以轮个班,每旬抽出一天为贫困户义诊,只要是官府认定的贫困户,都能在那日免费过来就诊,不收诊金。

  虞衡听了这消息后,喜得当场给仁心堂题了“仁义之家”四个字,并让人做成牌匾给仁心堂送了过去,又将自己一开始整理出来的那本完全正确的中医学著作给了仁心堂的掌柜。

  掌柜一打开这本书就落泪了:国公爷实诚啊!要是一开始就把这书拿出来当做商谈条件,他能答应十年内给贫困户免费就医,也不收朝廷的补贴,就他们仁心堂出!

  仁心堂掌柜也是个厚道人,本以为自己是做善事,没想到竟占了这么大一个便宜,愈发尽心尽力,并不以上门求医的是囊中羞涩的贫困户而看轻他们,而是亲自坐诊,一一替贫困户把脉,从一个个病例中来验证虞衡给的那本医书上所提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虞衡本身就深受岐州百姓爱戴,得知他关心贫困百姓,为他们争取来了免费就医的福利,百姓们对虞衡更加感激不已,也有些想走偏门占便宜的人,但虞衡定下的贫困户评定标准十分严苛,又有层层筛查,弄虚作假必定会被抓出来。考虑到虞衡时不时就爱下个乡的小爱好,其他官员愣是扛住了许多诱惑,没敢伸手乱来,评定贫困户这一环节,出乎意料的顺利。

  不过岐州人口不少,光是筛查评定贫困户这一项,就花了足足五个月的时间,期间各种扯皮争执,好歹也算是完成了。

  正好,朝廷的决定也下来了,正式批准虞衡在岐州搞贫困户免费就医试点,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岐州百姓们瞬间抖擞起来了:这可是国公爷为我们岐州百姓争取来的好处,别的州都没有!还是咱们岐州好啊!

  又因为仁心堂的义举,百姓们更觉得仁心堂靠谱,平日里有些什么小病小痛,都爱跑去仁心堂抓药,其名声都传去了外地,给大部分大宣百姓都留下来了一个仁心堂医术高明又仁义无双的好印象。

  这可把其他药铺给羡慕坏了,出那么点银子算什么,要是能赚这么大的名声,他们也乐意出那么多银子啊,十倍都行!国公爷看看我们药铺,我们也是十分仁义有爱心的好医者啊!

第125章

  虞衡和仁心堂药铺合作得十分愉快, 接到其他药铺请求合作的信件后,虞衡的内心稍微动摇了那么一瞬,还是婉言拒绝了, 只说今年先和仁心堂合作, 若是大家实在也想加入公益药铺的行列,可以等明年。明年, 哪家药铺的诚意最足, 虞衡就决定和哪家合作。

  好家伙,这分明就是逼着他们几家药铺互相竞价,谁给官府的价格最优惠,谁就赢了。几家本就有竞争的药铺掌柜瞬间化身斗鸡,警惕地扫了一圈对手, 都在心里发狠:明年一定把你们这帮菜鸡给挤下去!

  上赶着干亏钱的买卖, 这场景,也算是一大奇观了。

  等到他们的狠话都放得差不多了之后, 虞衡再老神在在地开口表示, 能够同朝廷合作的那家药铺,自己还会无偿为合作药铺提供医学宝典,百分百真实有效, 所有大夫都值得拥有。

  这话一出, 众人的眼睛都绿了,有人当场追问, “就是那本连太医院院判都赞不绝口,为此废寝忘食研读了好几个月的医学著作?”

  虞衡欣然颔首,“正是。”

  仁心堂的掌柜脸色有些不自在,轻咳一声问虞衡,“国公爷, 这等著作,一般人都是作为传家之宝,轻易不传于人。您真的愿意把它给我们吗?”

  虞衡正想翻白眼怼上一句说我舍不舍得,你心里没点数?

  不过想想仁心堂对自己的工作还是非常配合的,虞衡也就收敛了一下情绪,一脸大义凛然道:“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我虽然也通些医术,但政务缠身,不能像诸位杏林圣手一般,坐堂问诊,亲自为病人诊脉开药方。这医书放在我在这儿,便是明珠蒙尘,只有放在你们手中,才能让它有更大的作用,治好更多人的疾病。不管是念书科考还是行医,都忌讳闭门造车不与同僚来往切磋。大家看了一样的医书,悟出来的东西不同,这才能显出各人的天分来。读书人藏着掖着,顶多也就算行事小气胸襟不宽,医者要是这般行事,怕是不知要耽误了多少人的性命。”

  仁心堂掌柜羞愧,“是草民浅薄了。”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仁心堂掌柜手里就有那本他们听闻了许久的医书,心中更是羡慕:早知道和官府合作还能有这样的好事,他们当初说什么都要好好争一争,哪里能让仁心堂捡了这么个大便宜!

  知道仁心堂得了虞衡的医书后,其他药铺的掌柜心里更焦虑了,以往仁心堂就稳压他们一头,要是还得了那样一本神书,怕是要把他们挤兑得没有立身之地了。

  不行,说什么都要把明年的合作机会给争取过来,不然的话,自家药铺怕是真的要倒闭了。

  虞衡这一席话,直接引起了其他人药铺掌柜的危机感。现在,他们心里考虑的已经不是银子不银子的事了,而是考虑到自家药铺能不能接着苟下去。岐州现在越来越好了,他们可不想一大把年纪还被仁心堂挤兑得无处安身,远走他乡,那可太凄惨了。

  于是,其他药铺的掌柜也不顾忌亏不亏损的问题了,而是踊跃行动起来,当场拍着胸脯表态说银子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为百姓们干点好事,积个善缘。医书不医书的他们也不在意,主要还是多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好更有效的为百姓诊脉。

  饭总是抢着的好吃,原本觉得这是亏本买卖不想干的,现在全都悔青了肠子,恨不得虞衡明天就开始办拍卖会,把合作机会也给拍卖了,虞衡直接报底价,他们一个个竞拍,把机会拍到才行。

  虞衡见他们这么积极,心里也觉得好笑,强忍着笑意点头道:“放心,也没多长时间了,有这功夫,先多干点活才是。”

  瞧他们这积极的模样,明年官府都不用往贫困户免费就医里头填银子了,说不准还能余出点银子备用。

  不仅是岐州,其他州的药铺也蠢蠢欲动。大家都是开医馆药铺的,怎么你仁心堂就突然名扬天下了?你家医术也不是顶尖的,不就是找了个好靠山,干对了一件大事吗?我们也可以!

  有些胆子大点的医馆掌柜就暗搓搓托人向本州刺史打听:咱们州搞不搞这个贫困户免费就医?要是实施的话,我们药铺也愿意出一份力。

  就连京城都有医馆暗暗打听:咱们京城是不是也该弄这样一个仁善医馆?专门给贫困户就医的。

  天子脚下,福利待遇怎么还能比不上地方呢?

  京城百姓才是最关注这事儿的,都在嘀咕:“怎么咱们京城这回还落在其他地方后头了?往年有这些好事儿,都是咱们京城先起头,现在倒好,人家岐州都施行好几个月了,怎么京城还没动静啊?”

  这根本不符合京城皇城的高大上属性啊!说好的国都优越感呢?

  也有人逮着机会就吹虞衡,“还是嘉国公好,时时刻刻都想着我们。要不是嘉国公想到这样一桩大善举,这世上还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因为没钱看病而去世的可怜人。”

  “谁说不是呢?也就是那个仁心堂药铺没开到京城来。否则的话,其他药铺的生意都不知道要差多少。反正我肯定更加乐意去仁心堂那样的,为穷人看病的药铺去抓药。人家有良心!”

  “谁不是呢?就是京城没有仁心堂,咱们想去他们药铺买药都买不了。但凡家里有老有小的,哪家不要买药的?去哪儿买药不是买,把银子给心里想着咱们老百姓的药铺,咱们自己花钱也花得高兴!”

  京城的医馆和药铺听了这话后也十分窒息,窒息完后突然觉得这提议也不错,便七拐八拐求着人去各位大人面前打听消息,透露出的口风也很让大人们疑惑:就像岐州其他药铺医馆一般,京城这些药铺同样愿意自己出银子买这个出名的机会。

  听闻了这消息后的昭宁帝等人:………

  虞衡果然不愧是财神爷下凡,赔本的买卖都能让他盘活了还赚点银子,这赚钱的能耐,真是绝了。

  尤其是,分明是要药铺出钱,虞衡的姿态还高得很,收钱都得别人求着收,真是让人迷醉。

  胡尚书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一大笔银子从自己的面前溜过吗?听闻其他店铺愿意出银子竞拍的消息后,胡尚书当即表态,“既然岐州已经有了先例,京城这边,不如按照岐州的例子,也试着推一下贫困户免费就医的事儿?”

  重要的是,这么大一笔银子,朝廷不能看着它长翅膀给飞了呀!

  昭宁帝犹豫,“审计司的人还没到呢。”

  “无妨,京城这边的贫困户还没定下来,单就这一项,都够忙活好几个月了。过了那么长时间,已经够那小子教出好些个审计人才来了。明年就是会试之年,到时候,京城的贫困户定下来了,新科进士也差不多都出来了。把专门的审计人才往审计司一扔,他们就能够干活了。”

  其他阁老同样点头,昭宁帝也很是心动,这规矩一定,他必然能在史书中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后世提起他来,也要夸他一声爱民如子,宅心仁厚,那已经足够了。

  有了岐州的先例在,京城百姓也都十分期待,不管是从顺应民情还是从朝廷名声的考量上来说,京城的贫困户免费就医也该支棱起来了。

  因为有了正面的舆论导向,这一回,御史们也没再逼逼赖赖,只是说贫困户认定要仔细,不可使真正贫困者无所依,小有薄产者却还能蹭上这样一份好处。

  昭宁帝当即点头表示御史们说得对!而后大手一挥:既然你们不放心,便多去乡间转转。御史本就有闻风弹事之责,若有不公正现象,便该说出来为百姓讨个公道。

  御史们有些时候讨嫌是讨嫌,但有的也是真正直。下乡这样的苦活累活,人家还真没觉得苦,而是一脸严肃地接了这个差事,尤其是几位上了年纪的御史,更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事关朝廷名声,不可轻率,他们可必须为朝廷把好这一关,把潜在的贪官污吏全都揪出来!

  就如同胡尚书所说的那样,京城的贫困户认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最终定下来。

  那会儿,江澜等人早就进了京,会试和殿试都考完了。

  有虞衡给他们做提升冲刺训练,岐州这一年的进士率蹭蹭往上窜,张平也运气爆棚了一回,以最后一名的成绩险险地挂在了进士的最后一名,差一点就跌到同进士榜去了。

  江澜在虞衡的调教下,知识技能更上一层楼,稳定发挥,顺利拿下状元。

  不过,江澜这个状元郎,也是大宣建国以来第一个没进翰林院的状元郎。倒不是翰林院不收,而是这家伙主动请缨前去审计司,说是审计司刚立,正是缺人之际,更需要他。和他同去的,还有一大帮岐州算学士子。

  御史大夫:……嘴好痒,想骂人。虞衡你个坑货,坑御史坑同僚也就算了,竟然还坑后辈,要不要脸啊?

  远在岐州的虞衡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纳闷儿了,“这又是谁在念叨我呢?感情未免也太强烈了。”

  系统呵呵他一脸。

  虞衡秒懂,看来是又有人在吐槽他了。不过虞衡心态很是不错,猜到有人在骂他也跟个没事人似的,转而抱着已经能迈着小脚丫四下撒欢的闺女可劲儿逗弄,“小糖糖,我们的小福安伯,等到岐州这边的事情都稳定下来,说不准我们就能回京啦!到时候,爹爹给你看看你的大宅子,就建在咱们家旁边,以后你长大了,就能去福安伯府玩玩。咱们小糖糖可不得了,可是大宣朝第一个女爵爷呢!”

  小糖糖还不知道女爵爷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她从虞衡的口气中猜出这是件好事儿,小姑娘当即乐得眼睛弯成月牙,嘴角两个梨涡十分惹人疼,拍着小巴掌开心复述虞衡的话,“女爵爷,大宅子!”

第126章

  认真说起来, 小糖糖这个妹妹的财产可比小汤圆这个哥哥多多了。起码小汤圆现在名下还没有大宅子。

  毕竟眼下规定,父母在,无私产。别说小汤圆现在还是小学生的年纪, 就算是再大些, 只要还没分家,小汤圆也没办法私自置私产。小糖糖的大宅子, 那是朝廷给她这个福安伯的, 并不能算在私产里头。谁让虞衡手快,小糖糖一出生,他就给朝廷递了请封奏折。当年已经定下来的事,现在朝廷也没办法反悔,只能按照规矩准了虞衡的请封。既然爵位已封, 小糖糖的大宅子也该按照规矩置办下来。就算她当时还是个只会呼呼大睡的奶娃娃也一样。

  这么一看, 放眼整个大宣,小糖糖可以说是同龄人中的第一富婆了。

  当然, 小汤圆的小金库也不少。按照现在的模式, 大多都是家中银子归公账,有什么事情都走公账,主母每个月给府里每个人都发月银, 所以掌家之权才那么重要, 是每家主母的权威所在。

  当然也有父母疼孩子的,让孩子攒了不少私房, 但这个不方便放在明面上说,有些父母还偏心,更是把府里闹成一锅粥。

  虞衡喜欢闺女,也没亏着儿子。小汤圆又坚定地认为小糖糖是他求菩萨求来的,对这个妹妹也极为疼爱, 十分有长兄风范,小糖糖也喜欢小汤圆这个好哥哥,现在小汤圆已经开蒙正式念书了,虞衡亲自替他开蒙,忙起来后,就布置一堆作业给小汤圆,由秦溶月每天来检查小汤圆的作业完成情况。

  小汤圆是个自律又要强的孩子,课业上根本没让秦溶月操过半点心。不仅完美完成虞衡布置下来的任务,小汤圆还会超前预习功课,多完成一些课业,一天十二个时辰,倒有将近半数的时间在用功。

  这孩子最爱听他爹当年的赫赫功劳,一直以亲爹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想要别人见了他都说上一句虎父无犬子,他没给爹娘丢人。当然,如果有一天,这个局面能反过来,别人提到他爹,能说上一句,“这是虞澈的爹”,那才叫小汤圆觉得人生圆满。当然,这个目标太过宏大,小汤圆自觉是个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孩子,所以决定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以他爹为标杆,不能比他爹当年差。

  众所周知,虞衡是个变态,还是个千年难得一见的变态,小汤圆想在各方面都赶上虞衡,虽然他遗传了虞衡的高智商,这事儿的难度也不小。

  有了不输于虞衡的智商,没有系统这个大外挂,小汤圆也没法达到这个小目标啊。谁让系统那个挂太大,时间流速永远的神,所有人都以为虞衡能轻轻松松学会任何技能,是老天爷呕心沥血造出来的完美杰作,只有虞衡自己知道,他偷偷补课了,还一补就是好多年,无数名师大佬相助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天才之名,其实有那么点不符其实。

  但小汤圆不知道啊,小孩子正是立下大志向并为之一往无前努力的时候,小汤圆身为虞衡的亲儿子,有这个目标一点都不奇怪。所以,小汤圆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除了吃饭睡觉和外,剩余的时间既要念书又要习武,虞衡在州学开算学课,小汤圆也没闲着,在家里撒娇让虞衡单独授课。

  毫不夸张的说,小汤圆的天赋,比江澜有过之而无不及。虞衡身为他们的老师,更能看得清楚,江澜和张平还要冥思苦想纠结好一阵的题目,到了小汤圆这儿,小屁孩眉头都没皱一下,提笔刷刷就解出来了。更气人的是,这家伙写出来的还不止一种解题方法。

  虞衡也坏,出于压下徒弟的浮躁之气和炫耀儿子的心理,把小汤圆的答卷给张平和江澜看了。好家伙,也就是这两人比较坚强,不然的话,知道自己被一个黄发小儿完虐,那还不得麻溜地找根绳子上吊啊?

  就算江澜和张平两人进了审计司,还会时不时收到来自小师弟的智商碾压,这种感觉,简直让人窒息。尤其是江澜,考上状元后本来还有点翘尾巴,被小师弟这么一打击,整个人直接自闭,反手甩了自己一个耳光:你得意个什么劲儿?被年纪差不多比你小一轮的师弟吊打,得意个屁啊?考了状元又怎么样,算学不还是不如小师弟吗?

上一篇:大佬穿成女配

下一篇:侧妃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