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炮灰她只想种田 第18章

作者:朱牛宝宝 标签: 穿越重生

  “什么?郡主?”有人当堂大叫起来。

  太夸张了吧?郡主?凭什么?宗室女才有资格封郡主!她一个充其量也就是今天才当上的侯爷之女,有什么脸面封郡主?

  要知道郡主不是随随便便封的,除了封号,还有奉禄或者食邑呢。要是皇帝心情好封她食邑也不是奇怪的事,瞧瞧,郡主都有人敢提议封,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皇上,臣反对!封个乡君都是莫大的殊荣了,断断没有封郡主的可能!”

  “请皇上三思!”

  “这么高的殊荣,恐怕她一个小女子担当不起啊!”

  “封她一个郡主难以服众啊!皇上!一定要三思!”

  “怎么就不行呢这刚好可以体现咱们皇上的爱才之心,只要一心为江山社稷的人,对他的家人好有什么不可以?”

  “那也不能封如此高的份位。”

  “你要是去战场是做到将军的位置,最后为国捐躯了,在下也不是不可以向皇上提封你的家人。”

  “你这老匹夫!欺人太甚!老夫是文臣!怎么去打仗?”

  “那可以去做军师。”

  “呀呀呸!你怎么不去!”三皇子派的老臣被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一副要拼命的样子。

  “我听皇上的,皇上让我去我就去。”三皇子派的大臣气定神闲地回道。

  一直以来,这两派都是只要对方赞成的都要反对,最后皇帝决断了才会停下纷争。

  “啊!别拉着老夫!老夫今天一定要给这老匹夫一个教训!”

  “来啊!谁怕谁啊!”

  大殿上一片混乱,拉架的拉架,和稀泥的和稀泥,皇帝高高在上的看着。

  对平衡术来说,朝堂分几派互相牵制是最好的,以免一家独大。但是也不能将朝堂当菜市场一样,拉扯叫骂成一片。

  皇帝看着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各位爱卿,讨论得差不多了,得出什么结论了?”

  尽管皇帝声音不大,但每个人还是听到了,马上停下来,恢复成没事一样站回自己的位置上。看得皇帝一阵眼疼,这些老油条们,真是……

  “皇上,经过臣们的讨论,封郡主不合适,望皇上三思。”

  事实上,除了二皇子派不反对外,其余的基本都反对。一个是不符合律例,一个是不想便宜了别人。

  那两派习惯了针对,要是真正要封还是一样会跳出来反对。

  人是二皇子举荐的,他们当然不会反对,不管怎么封,对他们方都有利。

  “既然爱卿们都觉得不适合封郡主,那就封县主吧,这次,不会再有人反对了吧?”说完,皇帝目光锐利地盯着堂下的人,大有你们再啰嗦看看的架势。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最后没人敢再跳出来反对,看皇上的样子就知道他应该一开始想封的就是县主。

  贤王说封郡主就是为了能顺利的封县主,要是开始就说封县主,他们照样会反对,皇上这是玩的以退为进啊!可怜他们现在才明白过来。

  贤王不愧是最得皇上心的人,和他配合得天衣无缝。

  “皇上英明!”众臣纷纷行礼高呼,若再反对就太没有眼色了。

  “定好了封号,那么择日就让人去北疆宣读圣旨吧。”皇帝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位大臣,看得众人心头有不祥的预感。

  “老二上书了一个提议,朕深感不错,值得和爱卿们讨论讨论。”

  “战争已经平息几年了,但是还有无数的英灵没能叶落归根。所以,老二提议,在北疆建立英灵碑,以供世人瞻仰祭拜,不忘曾经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爱卿们以为如何?”

  “二皇子这个提议很好,是不该让世人忘记了英雄们的付出。”有大臣出列道。

  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有精明的大臣知道后面或许有什么也不好跳出来说不好,谁敢说不好?良知呢?好!没有良知,那还想做官吗?

  众人都附和着说好,是应该要给英雄们立碑。有人说最好是加大牺牲了的将士和伤残的军人们的抚恤金,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很多普通的士兵伤残回乡后,都无法好好地生活,那点点的抚恤金根本是杯水车薪。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得不得生活的保障。加大抚恤金是对他们稍微好一些的安慰,否则日后再有战争,还会有人愿意上吗?

  可是加大了抚恤金,就会加大了户部的支出,有人就不干了。

  天盛周边不是除了被赶跑的匈奴就没有其他的国家了,每年不大不小的边界纷争就不少,起冲突就会有伤亡,这样要多支出多少啊?

  眼看大殿上又要吵起来了,皇帝举了举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鉴于国库空虚,是以,这次除了抚恤金由户部日后拨款外,建立英灵碑的钱财,老二率先做了表率,决定捐一万两银子用于建英灵碑和北疆的建设。”

  “老二起了头,朕这个做父皇的不能落于人后,所以,朕决定用朕的私库捐十万两银子。爱卿们应该知道,战后的北疆,满目疮痍,重新建设需要无数的人力财力。”

  “爱卿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你们的慷慨之情呢?”皇帝一脸笑意地看着大家。

  太憋屈了!什么慷慨之情?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什么好名声都让二皇子得了!他们还要荷包大出血!

  “噢!对了,届时,朕会让人刻一块功德碑,只要捐一百两以上的都可以碑上有名字,让大家都知道各位的善心。”

  什么?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要是自己捐少了,那不被死对头嘲笑死了?多了的话到时候被查怎么办?这得好好斟酌斟酌才行。

  “皇上,既然是捐钱,那能不能号召民间的善心人士也来响应一下呢?”户部尚书心头一动提议道。

  “好!好!爱卿这个提议甚得朕心呐!捐款这事就由爱卿和贤王共同负责。”

  “皇上,臣请求和李尚书贤王一起为皇上分忧。”

  “皇上,老臣也请求为皇上分忧。”

  一时间,众人纷纷出列表态。

  果然,自古财帛动人心。不说官员们的捐款,单单是民间的就会是很大的一笔巨款。富豪们有机会在高官面前挂一个名字让大家眼熟,日后的好处自然不会少。

  即使没能搭上线,最起码在世人面前自己就能搏一个好名声。捐得越多,名字就越前面,还怕日后赚不回来吗?

  捐款的告示在各州府贴出来后,果然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不光有官员和富商,还有不少的普通老百姓,皇帝听后龙颜大喜。除了夸奖牵头的二皇子外,还夸奖了努力奔走办事的人。

  巨款面前,皇帝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各点了三方势力出来负责这些拨到北疆的款项,贤王做总负责人。既然无法杜绝有人偷偷做手脚,那么,手脚做了总要办实事出来,贤王就起到了监督和震慑的作用。

  贤王是一个正直的君子,贤王府里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数不清的钱财,他不会也没必要去吃这个钱。

  他,就是最好的监督人选。

  皇帝开始启用贤王了,天,真的变了……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与叶青无关,她正在发愁庄稼的事呢。

  自己以前是跟奶奶一起干过农活,但是有很多她只是一知半解。这里没有农药,要是水稻发病,她也只能束手无策。

  秧苗是长势良好没错,比村里人的都明显长得好。插下去一个月,差距就更加明显了,村民的稻苗弱小,她家的壮实。

  家里人现在天天都是围着这些庄稼忙,有人负责拔草,有人负责锄草来烧作肥料使用。在大家的努力下,庄稼长得非常好。

  叶青每天都要去田里走走,特别是她的试验田。

  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和别的有差别,里面是整成一垅一垅的。中间是一条三四十公分左右的水沟,田里的水没到膝盖深,方便养鱼。

  叶青养的是鲤鱼和鲫鱼,她蛮喜欢吃草鱼的,害怕草鱼会啃秧苗,所以不敢养。

  不知是因为养有鱼的原因,还是她将更多心思放在试验田,这里的水稻比那边的长得更好。种子是一样的,种法上有一些区别,没想到差别还是挺大的。

  等收成后,再对比一下,如果养鱼一起水稻确实更好,那她以后的田都这样种。可是鱼多了吃不完怎么办?难道拿去卖?好像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嘿!想什么呢,离那远着呢,还是祈求老天爷仁慈一点吧,一直风调雨顺。她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时刻地体会到靠天吃饭的心情,恐怕她日后都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

  身为农民,不容易啊!特别是古代的农民,肚子时常吃不饱。现在她有大把的地,要是都种起来,那才是真的不愁吃了。

  日子在小土豆一天天长大中过去,水稻要开花了。

  叶青本来打算试试做杂交水稻的,可她不懂分什么是雌雄,以前在网上看过说怎么分,可看是一回事,真正分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来试试了,不成杂交水稻也没事,总归不会不结穗。

  今天,村里的人又来看热闹了。

  叶青正示范着大家怎么给水稻赶花授粉。

  为了下到深水田里,她将平时穿的裙子换成专门为了下田特制的裤子。这里没有松紧带,她只能在裤子膝盖的上方缝几条带子,将折到上面的裤脚绑起来,这样就不会弄湿了。

  在农村里要干农活,没有人会指责你将手脚露出来什么的。那些顾忌只有大户人家里才会讲究,小门小户的,作风没问题就没人会非议你。

  插秧时候,叶青就将明显要高一些的苗苗插在田垅的两边。站在水沟里,手上拿着两根一米长左右的小竹竿,一边示范一边和周围的人解说着。

  等大家都明白后,叶青就慢慢地在田里走动起来,手里的竹竿压在水稻苗的中上部位,用适当的力气压下去抖动几下,然后换到下一处。

  其实她有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对,都是在网上看视频学的。不试试看又哪里知道呢?总不能怕失败就什么都不做吧?

  “祝家娘子,你家的水稻长得这么好,你怎么还去折腾它呢?”一个大婶说道

  

  ☆、圣旨到

  “是啊,看你家的秧苗长得好,小老汉我还打算明年跟你学呢。”

  “你这样动它,花都掉了怎么办?会影响收成的,听叔的,不要动它们了,这么好的苗不长稻子就太可惜了。”

  “各位叔婶,叶青心里有数的,弄坏了也没关系,我只是试试看能不能成的,谢谢你们的关心。”叶青知道大家担心她乱来,庄稼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他们着急也是正常的。

  看她不听劝,众人无奈地在岸上摇头。心里都想着,好不容易秧苗长得这么好这么高,她还要去折腾这些稻花,年轻人就是无畏。

  七八个人一起动手,很快就将两亩田都赶完了。叶青知道还可以用绳子赶花,可她想先试试这个方法看,不理想的话明年再换另一个试。

  田里的秧苗虽然品种不一样,但是开花的时间基本都一样,这样更加方便叶青实验了。希望即使做不出杂交种子,都可以提升一下品质,提高产量也好。

  接下来连续几天,天气都晴朗,每天趁着花期赶花。大家看了两天热闹后就不来看了,叶青也无所谓,依然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

  老天爷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一段时间后,长长的稻穗慢慢地饱满起来。

  祝家的田,不管是普通水稻还是试验田,稻穗都比村民的要长三分之一。看得大家啧啧称奇,打定主意每年都用祝家的方法来育苗后再插秧,麻烦是麻烦了一些,可效果好啊。

  虽然还没到收割时候,就冲着这长势,不出意外,肯定比他们的老方法多收不少粮食。

  这时候,大家只要有空都会跑到祝家的田边看,期望吸取多一些经验,等来年用。

  试验田里的鱼慢慢长大,叶青经常让人捞起来吃。这些鱼比她在现代吃过的都要好吃,非常的鲜美,恨不得天天吃鱼。

  鱼实在太多了,自己家吃不完,祝安提议捞一些去镇上卖,能卖多少钱就多少钱。不然到时候田里养不了或者下几天大雨,鱼都跑掉就可惜了。

  听说祝家的鱼要拉到镇上卖,村里的人家都跑来看热闹,随便问问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