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117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二人的脸上都泛着红,萧寰注视着虞嫣,双眸带着笑意。

  “好好待在家中,等我回来,嗯?”他低声道。

  虞嫣应一声,叮嘱道:“你早些回来。”

  萧寰微笑地摸了摸她的脸颊,将她放开,转身离去。

  门打开之后,一阵寒风透入屋子里,脸上热气被吹散,虞嫣这才发觉那里烧得很。

  她走到门前,望着萧寰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外,心跳得仍旧剧烈,好像会蹦出来一样。

  虞嫣有时很不明白自己。她原以为吻戏拍过那么多,在萧寰面前完全可以像一个情场老手一样游刃有余。

  没想到这心脏每次都这么不争气,跳得好像跑了百米冲刺一样。

  虞嫣捂了捂胸口,深吸一口气。

  真没出息……

  天气太冷,人们都窝在家中,县主也接连两日没有出门。

  这天夜里,她派到大将军府去伺候虞嫣的一名仆妇阿萝回来拿些东西。县主听说她回来了,索性将她唤道跟前,询问这几日那边的情形。

  “虞女史带了许多衣物过来,不见有什么短缺。”阿萝道,“殿下每日有她陪着,安好得很。”

  王隆坐在一旁看着书,听得这话,看了看县主。

  只见县主颔首,又道:“殿下今日也在府中?”

  “殿下今日到营中去了,不曾回来。”

  县主讶然。

  “他又去营中了?”她问,“为何?”

  “听说营中要操演。”阿萝道。

  县主了然。

  萧寰的习惯,她是知道的。

  从前,他大部分时日都留在兵营之中,城内的将军府,他一个月回来住个八九天就算不错了。像近来这样,他能在将军府中连续住上三天,已经算是罕见。

  “我且问你。”县主让阿萝上前,低声问,“他们二人平日相处得如何?亲密么?”

  王隆在一旁觉得着实听不下去,“啧”一声,道:“些许小儿女的私事,你管这么多做什么。”

  县主不理会他,继续问阿萝:“你方才说他们平日无事,都待在一处?”

  阿萝笑了笑,道:“正是。殿下平日虽事务繁忙,可只要不出去会客,便只与虞女史待在一处。不过当下天气寒冷,书房的门总关着,妾等这些仆从难得进去看。不过殿下的脾性,县主还不知么,何曾见他在对哪个女子这般热络过,一步不离的,说出去都教人艳羡得很。”

  县主想着,微微颔首。

  “有一事,我再问你。”她让阿萝到近前来,在她耳旁低语两句。

  王隆听得些只言片语,神色无奈,继续看书。

  阿萝一愣,随即露出羞色,忙笑道:“这倒不曾。”

  “不曾么?”县主问。

  阿萝瞥了瞥王隆,小声答道:“女史来到之后,二人都是分房睡的。殿下睡正房,女史睡偏房,不曾同房。”

  县主很是诧异:“哦?”

  阿萝掩袖笑了笑:“妾倒是知道为何。”

  “为何?”县主问。

  阿萝道:“妾听说,殿下一行人到云中城的时候,女史……”她凑在县主耳旁,嘀咕了几句。

  县主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她说,“那现在呢?完了么?”

  “早完了。”阿萝道,“只是殿下又去了营中。”

  县主了然。

  少顷,她又问了些别的事,让阿萝退去。

  屋里只剩下县主和王隆二人,王隆终于忍不住,放下书来。

  “他们二人的事,你究竟操什么心。”他说,“什么鸡零狗碎都打听,也不怕失了体面。”

  县主不以为然,道:“怎么失了体面?这朔方城中,只有你我二人是子昭长辈,我等不关心,谁人关心?”

  王隆道:“你不是说日后子昭成婚了,那虞氏就会离开么,还去理会这么多做什么。”

  县主瞥着他:“她这般说你便觉得子昭真会另娶?子昭还说过,他会与虞氏成婚。”

  “他想就能成么?”王隆冷着脸道,“那虞氏是何出身,乡野中的小户女子,说出去,只怕天下人都要议论。”

  “小户女子又如何,”县主道,“我看着女子知情识礼,落落大方,比不少世家大族出身的好多了。”

  王隆听得这话,怔了怔。

  “你何意?”他说,“你莫非也觉得,她能当王妃。”

  “怎不能了。”县主道,“京中那么多的名门闺秀,你劝子昭劝了多久,他看过她们一眼么?他好不容易愿意带回来一个人,眼看着成家有望,你竟然还挑三拣四。你信不信这事若是黄了,子昭又会像从前一般拿你的话当耳旁风,来个终身不娶?”

  王隆露出无奈之色。

  “他毕竟是个皇子,选妃总有讲究。”他说,“别人不说,赵彬他们家心中打着甚主意,你不知晓么?他们两夫妇千里迢迢带着阿茹过来,难道就是为了来陪陪你?”

  “这我自是知晓。”县主道,“我也曾与弟妇暗示过,子昭娶妇,必是以他心意为重。想当年滕氏何等凶横,子昭二话不说便出走,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何人压得住。只是弟妇偏觉得此事可为,我也只能由着她。”

  我知道你们在期待什么,我先把锅盖扣上……

第129章 舅母(上)

  “如此说来,你不打算帮他们了?”

  “我就算想帮,帮得了么?”县主道,“再说了,论家世,论权大势大,京中还有袁氏和周氏,子昭若真看中这些,何须得你我操心到现在?”

  王隆也知道这个道理,想了想,却又道:“只是这虞氏,出身到底还是太上不得台面了些。”

  “上不得台面?”县主看他一眼,忽而道,“你当年与我成婚之时,似乎也有人说过这话。可你不也是千方百计来与我相会,还请了媒人登门求娶?”

  提起这事,王隆结舌。

  “那不一样,”他脸上挂不住,“当年是当年,说那些做甚……”

  县主似笑非笑:“莫不是现在后悔了?”

  “断无此事!”王隆忙道,说罢,无奈道,“我说这些也是为了子昭好,他与这虞氏还未成婚便住在了一处,将来也难免被人指摘。”

  “这有什么,方才阿萝说的,你不曾听见么?”县主道,“他们二人至今不曾同房,相敬如宾。”

  王隆道:“那又如何,毕竟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要想名正言顺还不简单。”县主忽而一笑,“你想想,若虞氏为子昭诞下子嗣,到那时,子昭要给虞氏名分,圣上也不见得会阻挠。”

  王隆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愣了愣。

  “胡闹。”他随即道,“这终非正道。”

  “怎非正道。”县主不以为然,“寒微之人自有寒微之人的出路,当年汉武之时,陈皇后无子,卫氏因诞下皇子而立后,不就是例子?你不是抱怨子昭这么多年也没给你添个甥孙么,此事若成了,岂非皆大欢喜。”

  王隆听得这话,神色终于动了动。

  “那你有何打算?”他狐疑道。

  县主喝一口茶,缓缓道:“你看今日这天,云黑压压的,明日只怕又要变天。正月二月的暴雪最是漫长,若是像去年一般,一下好几日,道路封断,子昭便要半月之后才回来也说不定。也不知这般恶劣的天气,带去的衣裳够不够。

  营中的操演,持续了一整日。

  第二天,操演继续。

  不过一早起来,萧寰发现天色比昨日更阴沉,似乎会有一场暴雪。

  对于练兵,营中上下一向不马虎,些许风雪众人也不放在眼里,仍旧在教场上练得火热。

  李泰来问萧寰是否提早回城。萧寰对朔方的天气已经熟悉,望了望天色,估计午后才会下来,只让李泰将车马备好,看动静再定。

  教场上,鼓声似雷鸣一般擂动,军士们按着旗色和号令,行进变阵。干戈刀剑明晃晃的,在寒风中更平添一股肃杀之气。

  萧寰和几名主将在高台上观望,李泰则领着一干侍卫在台下护卫。他正望着教场,突然,听到有人在唤自己。

  回头,是武师邢良。

  他是营中的教习,也是萧寰的剑术师父,出身武术世家,技艺高超,在中原颇有名气。萧寰对他很是京中,特地将他重金聘来朔方。

  众将士与邢良很是熟稔,李泰和他同乡,平日也时常饮酒聊天。前阵子,邢良得了假回家过年去了,今日才回来,看上去风尘仆仆。

  两人许久不见,照过面,免不得寒暄一番。

  “我今日刚回来就听到了一件新鲜事。”邢良压低声音,道,“营中的弟兄们说,殿下在京城邂逅了一位虞女史,还带回了营中,是么?”

  李泰苦笑,营中的将士们毕竟生活枯燥,这事果然传得厉害,连邢良这刚回来的人都知道了。

  “小声些。”他说。

  “这么说,确有其事了?”邢良讶道,“那女史在何处?”

  “送回城里去了。”

  邢良有些失望之色:“怎就送走了?”

  李泰道:“上次殿下将她带来,是出了急事,破了个例。殿下是何人,怎会将女子留在营中。”

  邢良叹口气:“也是。”

  正说着话,萧寰带着众人从高台上下来。邢良见到他,即上前去见礼。

  萧寰见到邢良,道:“邢先生别来无恙,未知家中可安好?”

  邢良笑道:“在下家中甚好,谢殿下关心。”

  萧寰又与他说了两句话,正打算到别处巡视,突然,一个侍从匆匆跑过来,向他禀报道:“殿下,县主来了!”

  听得这话,萧寰露出讶色。

  “县主?”他问,“她来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