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288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贵人留步!”这时,一人走出来,跪倒便拜,“广陵王无道!在下几人,欲倾尽财力,助梁王殿下继位!”

  到结局部分了,鹅需要请假几天整理结局,下周一(15日)继续更新。

第342章 暗涌(下)

  周贵人看着这些人,饶有兴味。

  “哦?”她说,“广陵王也不过是做了些赎买田土分与民人的事罢了,何言无道?据妾所知,广陵王赎买也并非十分低价,不过是比乡贤们开出来的价格便宜罢了。”

  听得这话,周岳心中暗自一惊。

  此事,连他也并不十分清楚,没想到周贵人这深居宫中的的嫔妃竟说得头头是道。

  一个看着颇有年纪的老者摇摇头,面色沉沉:“乡贤豪杰们虽价钱上不曾吃亏,可此事,广陵王做得十分强横。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被广陵王划定的田土一律收走,容不得半个不字。我等看广陵王在朔方那如火如荼之事,只怕他将来一旦掌权,此法也要推行开来。贵人明鉴,天下乡贤豪杰何其多也,上拱朝廷,下治乡县,千百年来,历代帝王无不善待。若广陵王施此恶政,必然引发大乱,其害远甚于袁氏之乱!”

  旁人纷纷应和,另有人道:“不独我等,闻得广陵王暴政,河洛各地豪杰皆是愤慨,天下断不可落入广陵王手中!”

  周贵人看着他们,颔首叹道:“诸位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而来,妾又岂可置身事外?不瞒诸位,这行宫之中,到处都是广陵王的耳目,圣上困在其中,亦身不由己。当下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圣上必是欣慰!”

  众人闻言,皆面露喜色。

  密议一番之后,周岳领着众人拜别周贵人,离开行宫

  。

  穿过宫院的时候,有两人忍不住抬头张望。

  “怎么了?”周岳问道。

  “诸位可闻得蜂鸣之声?”一人道,“这般时节,竟是有黄蜂了么?”

  周岳也抬头望去,只见太阳白花花的,哪里有什么黄蜂。

  引路的内侍道:“这宫中近来是有黄蜂,不过飞得甚快,找也找不着。诸位莫慌,不蜇人。”

  殿内,周贵人仍坐在榻上,将那盒金子看一眼,抬抬手,让贴身侍奉的宫人收起来。

  “这些洛阳豪强倒是识时务。”周承得到消息,走过来,拊掌笑道,“我先前还想着如何说服他们,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我们走。不料,他们竟是自觉自愿过来了,真乃天助我也。”

  周贵人看着他得意的样子,仍冷着脸:“有甚可高兴,就算他们肯出兵出粮,打头阵的可是我们。”

  “就算如此,这些人也精明得很,今日竟然自行来投,乃是稀罕之事。”周承说着,奉承地为周贵人斟茶,“还是姊姊那计策好,连说客都不必,就让他们乖乖上了道。”

  周贵人拿起茶杯,淡淡笑了笑。

  “若非广陵王自己做下那些事,我就算请再多人来,那些墙头草一般的豪强也不会动心。”她说,“授人以柄,这是他自做孽。”

  广陵王在朔方施行的新政,是确确实实的事。她不过是得到风声之后,将几位对广陵王颇有怨言的朔方豪强请到洛阳来转了一圈。

  在他们口中,广陵

  王在朔方的所作所为简直十恶不赦,不但收了他们的大片田地,还强令清点人口,无论士庶,都要按家中人头缴税。

  天地良心。

  他们这些豪强大户,多年来谁家不是大肆买地,蓄奴成风,只要家中出了做官的,自有士人的优待之法罩着,何尝听过纳税二字。现如今到了广陵王手上,不但土地要被征了去,连那些被他们视若牛马的奴婢,如今竟也成了人,要按人头上税了。

  因此,朔方的豪强们有一个算一个,个个过得苦不堪言。

  那失去的大片田土还另说,且说奴婢,哪家不是成百上千的,按人头把税算下来,每年都得被刮去一层油。豪强们为了不那么肉疼,也只好另想法子。或是允许奴婢们赎身放良,或是将他们转卖了,以求少受点损失。

  而那些放出来的大批奴婢怎么样了么?

  广陵王将他们按流民编户,充入实边的民人之中,发放田土、屋舍和农具,让他们自行耕种,像佃户一般每年纳粮。

  据说因得此事,广陵王在朔方军民中的声望如日中天;而豪强们呢?虽然也收了大笔赎买的钱,但其实又丢了地又丢了人,那些在他们眼中猪狗不如的奴婢,现在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良籍,在豪强们原来的土地上过得乐呵呵的。

  天杀的广陵王,简直不是人。

  “可我还是不明白,广陵王何故如何?”周承道,“好端端的,他何必与豪强过不

  去?”

  周贵人看他一眼:“好端端的?你真觉得这是好端端能生出来的事么?朔方在西北,乃是难得的肥沃富庶之地,可十之五六都在这些豪强手中,广陵王若不从他们手中抢地抢人,他养几十万大军的钱粮从何而来?”

  周承愕然:“养兵的钱粮,不是朝廷……”

  “朝廷?”周贵人冷笑一声,“国库早就见底了。圣上想赈灾都拿不出钱来,去年想修修宫室,召大臣去问了问,最终还是作罢。你以为袁氏为何能如此势大,竟能以一己之力召来许多兵马?圣上未救出之前,各方诸侯为何又眼睁睁看着袁氏作乱,个个作壁上观?还不都是因为钱粮的缘故。”

  周承了然。

  说来,周氏何尝不是如此。河洛之地的良田,大多都在豪强们的手上,其中最大的豪强就是周氏,说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各州郡遇到难处,跟豪强们商议比跟朝廷商议要有用,久而久之,各地离心离德,已是必然。

  “也难怪圣上到了这般田地,商议军国大事仍不叫上你。”周氏有些恨铁不成钢,冷冷道,“你连这些事都不知道,将来子贤得了天下,我如何能指望你来辅佐?”

  周承听得这话,连忙赔笑:“姊姊说的哪里话,我岂会不知,一时想不起来罢了。”

  说着,他岔开话头:“可如今广陵王已经到了京中,我却听说殿下反而仍在外围剿杀袁氏余党。殿下这般磨

  蹭,若是京城被广陵王占了,那……”

  “他把京城占了?”周贵人冷笑一声,“放心好了,就算我们愿意,袁氏难道就会愿意么?”

  结局还要修改,暂且每天早八点一更,这个月会全文完结。

第343章 论道(上)

  广陵王的兵马攻入京畿,京城外的大小乡县之中,无论士庶,皆欢欣鼓舞。

  大军分三路进发。

  一路由萧寰亲自统领,在守将高荟的里应外合之下,攻破南线。得知消息之后,在西面和北面集结兵马对付朔方兵马的大将纪怀如梦初醒,连忙领着袁广的儿子袁衷和袁礼回头来救京城,但是为时已晚。

  袁氏的大军刚动,原本那故作声势,像调情一般迈一步退两步的朔方大军,此时也骤然不要脸,气势汹汹地碾压过来。

  纪怀腹背受敌,又被萧寰的骑兵夜里劫了营,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军心一触即溃。十几万大军,一夜间丢盔弃甲,就算将官威逼利诱勉强收拢,最终也只得不到五万人,都是袁氏在冀州老家带出来的本部。

  京城已经被围,他们回不去。

  面对着几十万大军的围攻,纪怀深知这点人马连给萧寰塞牙缝都不够,只得且战且退,一路败走。

  王隆、崔延、高竣领着朔方兵马猛扑过来,与萧寰在京畿之中会师。

  众人皆风尘仆仆,也不停歇,忙不迭地在大营中聚集议事,讨论下一步行动。

  “纪怀回冀州的路已经切断,他们可走的,就只有往东。”郎中令高竣指着地图,意气风发,“北平郡、昌黎郡都是他们的地盘,不过应当阻挠不得许久。辽东郡心向殿下,这等时节,更不会接纳袁党。若无意外,他们应当会投高句丽。”

  “高句丽

  与东鲜卑来往甚密,据细作禀报,东鲜卑的可汗,就是袁氏暗中出钱撑上去的。”王隆在一旁道,“纪怀这路兵马要是投了高句丽,他们大约便会收了。”

  萧寰看着地图,微微颔首。

  主簿崔延对萧寰道:“高句丽前些日子才死了可汗,正是不稳之时。殿下在中原得势,他们就算与东鲜卑交好,也必然不敢招惹殿下。这边警告警告,他们应当会忌惮。”

  萧寰没答话,却在地图上高句丽和半岛上指了指:“汉武帝时剿灭卫满朝鲜,后在辽东至朝鲜一带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而魏晋之际,高句丽乘中原衰微,攻入半岛,将乐浪据为己有,当下,该是偿还之时。”

  众人都露出讶色。

  “殿下莫非要灭高句丽?”高竣道。

  “正是。”

  王隆摇头:“高句丽蕞尔之国,且半岛物产贫瘠,民人稀少,占领之后,还须得大力扶助,实非划算。故而魏晋以来,中原对高句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以制衡北方各蛮族。”

  “灭高句丽,收复半岛,其利远在钱粮之上。”萧寰道,“高句丽所占之处,北抵诸戎狄,可为辽地缓冲;西临中原,将渤海、黄海纳于其中;东面委奴,可为大洋航道后盾。此等位置,当下或许不足道,日后却必为软肋,不可不握在手中。”

  众人相觑,都有些不明所以。

  “航道?”王隆听出了些意味,“你是说

  ,将来想在这高句丽和半岛之地开辟海港?”

  “正是。”萧寰微笑,“此地往东,过了委奴,还有大片天地,我辈乃身负重担。”

  这语气,竟是颇有些期待。

  王隆知道虞嫣身上有些神神叨叨的地方,而萧寰自从跟她在一起之后,就也变得神神叨叨的。

  幸好他没有误正事,看着这份上,他没有反对这两人的事。

  “当下事态紧急,既然决意灭高句丽,便要商议讨伐之策。”王隆岔开话题,“若高句丽受了我等威胁,将纪怀等人拒之门外,他们便会去投东鲜卑,如之奈何?”

  “故而我等不可让此事变成这般境地。”萧寰道,“在孤看来,与其威逼利诱,不如隔岸观火,或许获利更大。”

  “怎讲?”崔延忙问。

  “诸位可知袁尚、袁熙与公孙康之事?”

  众人倏而明白过来。

  袁尚、袁熙都是三国时袁绍的儿子。

  曹操亲征乌桓,讨伐与乌桓合作的袁尚和袁熙。这两人不敌曹操,兵败之后,便带着残兵去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却就此停住,说过不久,公孙康就会将这二人的脑袋献过来。

  果然,没有了讨伐大军的压力,公孙康和袁尚袁熙就出现了内讧。这两个人寄人篱下,急需立足之地,于是打起了公孙康的算盘,想把辽东据为己有。而公孙康早防备了一手,设计将两人捉住斩杀,将首级献给了曹操。

  而曹操

  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宿敌的余孽。

  高竣拊掌笑道:“袁尚袁熙姓袁,纪怀这边的人马也姓袁,殿下此计,岂非天意!”

  众人又商议了一阵围困京城的事,各自散去。

  王隆留下来,看着萧寰。

  “圣上龙体当真已经好转?”他问。

  “正是。”萧寰道,“不过仍不可掉以轻心,须得时时注意。蔡太医仍跟在他身边,悉心照料。”

  王隆颔首,仍看着他,颇是狐疑:“如此说来,虞女史那边果然有奇术?”

  萧寰哂然:“舅父若不信,日后也可亲自去看一看。”

  王隆即刻摆手:“算了,我这把老骨头,奔波不起。不过有一事,我还是要问清楚。”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