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291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一石千浪,刚刚变得明朗的局势,突然又扑朔迷离起来。

  而就在这时,原本所在京城之中苟延残喘的袁氏那边突然又爆出一个惊雷。

  陈王发出檄文,斥责梁王和周氏图谋不轨。

  檄文中称,当初是梁王和周氏企图在宫中谋害皇帝,夺取帝位。是陈王和袁氏将这诡计识破,及时将皇帝救下。梁王和周氏却反诬陈王和袁氏谋反,还将不明就里的广陵王哄骗,让他与朝廷决裂,挥刀相向。

  除此之外,袁氏还指责当下这广陵王遇刺之事,也是周氏所为。他们故技重施,将刺客冒充成袁氏的死

  士,行那一石二鸟的毒计。

  作为佐证,陈王公开了去年周氏与鲜卑人串通,在猎场中刺杀广陵王的事,并声称自己手中人证物证俱全,请求亲自呈与皇帝,并与陈王、周贵人及安平侯周承当面对质。

第347章 风高(上)

  进入二月,虽然天气仍然寒冷,但风中已然有了些温润气息。

  驻守巨鹿的主将伏衷走上城楼,向四周瞭望。

  还未开春,原野里,到处覆盖着残雪,树木光秃秃的,萧瑟而空旷。四野平坦,哪怕是十里之外走过马车,也能一眼望得见。

  耳边有些嗡嗡的声音,好像黄蜂飞过,伏衷四下里望了望,什么也没有。

  这时,负责城楼瞭望的将官来行礼,伏衷道:“今日可有异状?”

  “禀将军,无异状。”将官道,“一切安好。”

  伏衷点点头,让他们好生观望,但凡有事即刻通知他,而后,又往别处去。

  他是南阳人,在雍州刺史戴暄帐下任职。上个月,戴暄率兵攻占南阳,就是他领的头阵。

  戴暄对伏衷很是器重,不仅让他统领一万兵马,还让他坐镇巨鹿城,守卫行宫,为皇帝护驾。

  这职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戴暄一度十分高兴,壮志满怀,因为他知道,将来评论功绩,自己定然会得到重赏。

  但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朔方大军虽有数十万,气势汹汹,却不过强弩之末。能撑起局面的,不过只有广陵王一人而已,他若一旦不测,这些兵马便会如那沙筑之墙,瞬间四散而倒。”前几日,伏衷的叔父亲自来找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广陵王在朔方对豪强士族倒行逆施,想必你也听得了许多传闻。伏氏在南阳也算得大族,你便忍心父兄

  亲人将来也陷于那凄苦的境地么?”

  伏衷在戴暄帐下用事多年,也有忠君之心,本不想掺和广陵王和梁王之争。

  但听得叔父提起自己的父母家人,他犹豫了。

  “侄儿在此,乃是为了护卫圣上。”伏衷道,“欺君犯上之事,恕侄儿宁死不肯。”

  “怎会欺君犯上?”叔父笑了笑,看着他,“你好好想一想,圣上的皇子,除了陈王、广陵王,便只剩下梁王。前二者若除去,圣上还能将这天下给谁?”

  伏衷沉默了好一会,终于道:“叔父要侄儿如何做?”

  “你不必做许多。”叔父不紧不慢道,“我听闻,广陵王在行宫之中,还放着几百亲卫守着圣上。你手中有上万人,解决他们,应当不难。”

  ……

  耳边又传来那若有若无的嗡嗡声,伏衷决意不再理会。

  他想着那天叔父说的话,望着头顶灰白的天空,少顷,深吸口气。

  *

  行宫中的日子平静而安宁。

  夜里,几根儿臂粗的蜡烛在烛台上静静燃烧,将宫室内照亮。

  皇帝戴着眼镜,倚在软榻上翻着萧寰给他留下的书本。

  此书名为《资治通鉴》,厚厚的一大本,在皇帝修长瘦削的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不过皇帝却似乎毫不介意,每日无事就坐在榻上看,似乐在其中。

  蔡瑜拿着仪器,给他测血压和心率。

  皇帝已经习以为常,由着他摆弄,眼也不抬。

  “陛下,”蔡瑜道,“可想吸一吸氧?”

  皇帝

  颔首。

  蔡瑜于是又将充好电的制氧机拿出来,给皇帝把管子戴上。

  内侍张茂在一旁看着,仍觉得神奇。

  前个月,他和蔡瑜一道保护皇帝,在赵氏姊妹的帮助下藏在田庄里,躲避袁氏的追捕。幸好广陵王及时赶到,将皇帝接了出来。而后,皇帝说要跟着那位虞女史去治病,与他分道扬镳,带着蔡瑜离开了。

  上个月,张茂遵照皇帝的旨意,在广陵王身边辅佐,东奔西走。而每每想起皇帝,他都牵挂不已,不知道虞女史那所谓治病的地方到底是稳妥不稳妥。且皇帝病恹恹的,每个人都觉得他已经时日无多,连蔡瑜都已经听天由命,难道还有人能治得了么?

  所以当他听到皇帝到了巨鹿行宫的消息,即刻星夜从并州的大营中赶来,昨天刚刚到达。

  如今的皇帝,当真教他又惊又喜。

  虽然蔡瑜告诉他,皇帝的病只可缓和,不可根治,但在张茂看来,皇帝当下的模样已经是好转了太多。无论气色还是精力,都已今非昔比。

  “陛下,”张茂虽然高兴,但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已经看了一个时辰,还是歇歇吧。”

  “不妨事。”皇帝一边翻书一边感叹,“这司马光当真是个妙人,写史如戏说一般,如这南齐之事,所述人物言语多有凭空捏造之嫌,却无一不在要点之上,倒也可看。”

  张茂知道这所谓的南齐,指的是文皇帝之前的朝廷。不过他

  从未听人这么叫过,大齐就是大齐,没人会将文皇帝北伐之前的朝廷单单拎出来说。

  故而皇帝如今这般自然而然地说出来,难免让张茂有些错愕之感。

  他知道,皇帝手上这本书和那些神奇的仪器,都是从虞女史那里带回来的。那个地方究竟是个什么去处,着实是让张茂好奇。

  正当心里转着念头,外面有人禀报,说广陵王大营中来了奏报。

  皇帝随即让使者进来。

  那使者显然是一路加急紧赶,向皇帝行礼之时,大汗淋漓。

  张茂忙从他手中将密函接过,呈与皇帝。

  皇帝将那密函看一眼,将闲杂人等,连同蔡瑜都摒退。

  殿中只剩下他和张茂两人。

  “这两个月来,卿熟知大小军务,已非旁人。”皇帝放下书,道,“朕累了,卿来为朕念一念吧。”

  张茂应下,打开密函。

  里面有两卷帛书,第一卷 ,是陈王的上表。

  那里面,将谋反的前后责任都推到了梁王和周氏的身上,还列举出了周氏的许多劣迹,包括谋刺广陵王。

  纵然张茂跟随皇帝左右,知道许多事的内幕,如今看到这表奏,仍然吃惊不已。

  “去年殿下遇刺,竟是梁王主使?”他忍不住道。

  皇帝神色无改,道:“念下一份。”

  张茂又依言拿起另一张帛书,才打开,面色陡然一变。

  “广陵王……广陵王遇刺……”他惊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薨了!”

  皇帝目光微微一闪,却仍旧平静

  。

  “如此说来,朕须得准备了。”他说。

  “准备何事?”张茂忙问。

  皇帝没答话,却向殿外高声道:“少钧来了么?”

  未几,殿门被推开。

  王熙走了进来,风尘仆仆。

  “陛下。”他上前行礼。

  “如何?”皇帝问。

  王熙随即将手里的遥控递上前。

  “宫中尚无动静。”他说,“陛下请看,东边无人,可按先前定下的道路离开。”

第348章 风高(下)

  天色完全黑了,周贵人用过膳,坐在榻上小憩。

  她一向注重保养,早睡早起,按时用膳。

  不过今天,她食不甘味,精神也很是亢奋,整个白天都没有歇息,晚膳只喝了两口羹汤。

  原因无他,她收到心腹交来的密信,里面说,袁氏派去刺杀萧寰的死士终于得手了。

  虽然与此同时,她还得知了袁氏发出檄文,向梁王和周氏反咬一口的事。

  周贵人对此很是轻蔑,并不放在心上。

  袁氏大势已去,萧寰也死了,当下最强的,就成了梁王。就算袁氏再使尽花招,又能怎么样呢?不过都是摆在了砧板上的鱼罢了。

  更何况,当下她的手中还有皇帝。

  虽然萧寰留下了几百侍卫,但周贵人并不放在眼里。守将伏衷已经投了这边,手下有万余兵马。

  这行宫困在巨鹿城之中,除了那老旧的宫墙,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萧寰手下几百号人纵然有天大的本事,掐灭他们也不过是动动指头的事。

  并且萧寰既然已经死了,他们群龙无首,抵抗也毫无意义。周贵人料定大部分人不会不识时务,做那无谓之事。

  为防夜长梦多,动手的时机,就在今夜。

  子时,她的人便会打开行宫的大门,将伏衷的兵马放进来,直接将皇帝等人拿下。

  当然,还有那个虞女史。

  尽管此人当下不过是萧寰的情人,萧寰死了,她便也无甚用处,但周贵人一直对她的来历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