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渣男 第251章

作者:喵崽要吃草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岚娃子,听见没有,别干白工哈哈哈哈!”

  “主播真要这样?szd就主播现在这个人气,其实早就可以接广告捞金了。”】

  这会儿手机就摆在面前,楼岚刚好看见这一条,笑着说:“我现在不就是在打广告嘛,其实之前开直播就是有这个打算,想着要直播卖货总得有人气啊,于是就千方百计把你们给骗进来了。”

  说完还挑眉勾唇,做出个奸诈阴险的表情。

  直播间里齐刷刷地刷起了“阴险狡诈岚老师”的弹幕,有人破坏队形还被其他人围殴,看得楼岚乐不可支。

  于是直播间里又刷起了“花枝乱颤岚老师”来,楼岚抬手挡着半张脸,真是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这一届网友真多够沙雕的。

  说归说笑归笑,货还是要卖的。

  直播间里粉丝刷得欢快得很,下手却一点不慢,后台货单数量竟然很快就逼近楼岚上架的数量。

  第一次卖货这些网友就这么捧场,楼岚也挺有感触的,干脆也不急着下直播,取了支架别了耳麦,“感谢金主们的捧场,还挺受宠若惊的,无以为报,听说你们喜欢看风景。走吧,我带你们去散散步消消食。”

  散步就散步,还消食?这不就是在炫耀自己吃饱喝足,网友们只能眼馋干看嘛!

  在一大波齐心协力的追讨中,楼岚笑着带他们走在山林小径间。

  此时正是傍晚,天边的太阳使了一天的劲儿,已经疲惫不堪,只能挂在天边,有气无力地散发着橘黄的余晖。

  山里多风。

  吹去多余的炙热。

  远处有不知名的陌生人扯着嗓子吼着什么,听不懂,应当是山野俚语,却带着特殊的节奏韵律,仿佛是一首粗狂的歌。

  吵吵嚷嚷的网友们看着风景,听着主播不徐不疾,从容自然的闲话家常,心灵得到了莫大的抚慰。

第228章 Z《支教老师9》 夏去冬来,寒假入深……

  卖山货的任务进行得过分顺利, 顺利到楼岚都深感诧异。

  回头好好捋了捋粉丝们的留言,基本上归纳总结出了顺利的原因。

  一则,楼岚厨艺确实不错, 美食本身色香味俱全也就罢了,连下厨的主播都赏心悦目。

  刚下直播的当晚, 楼岚翻看留言的时候就发现网上已经有了自己穿碎花小围裙的截图被网友传来传去的, 一堆仗着在网上就无法无天的lsp在那里嘻嘻哈哈大喊老公。

  二则, 直播间里展示出来的山货看起来也不错,价格也公道。

  有楼岚之前的努力, 粉丝们对他的人品还是很信任的。

  他本人一再保证这些山货都是采摘自大自然, 绝对没有人工种植的, 想吃点“山珍”的粉丝网友都挺乐意从他这里下单购买的。

  更别说还有一点,就是“云慈善”,在网上通过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时还能献爱心,帮到山里的村民, 几相对比之下,选择在他的直播间下单也就不奇怪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今时代, 一群在基本上可食足,可衣暖, 于良好社会环境下长大的普通人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

  就像楼岚前些日子才偶遇的同学周正,虽然总是感慨压力太大,人生太艰难,可心中的慈悲心、责任感、道德观等,却都是被滋养在心田, 无法轻易抹去的。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人渣在网上利用爱心、慈善等名义骗钱的事。

  有感而发,大半夜的楼岚也不睡了,翻身起来将电脑扒拉到床上,顺手捅穿了十几个网络骗子的窝点,将骗子公司、参与者信息、各方面详细证据连同定位一起打包批发给了相关区域网警点。

  免费发货0元购。

  第二天网上社会新闻页面热闹非凡。

  楼岚正跟老赵校长一起砌砖墙。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老赵校长想给孩子们重新腾出半间房当宿舍。

  原本的宿舍就是教室,白天上课,晚上桌子一搬就当床,男女生不分开。

  当然谈不上多方便。

  可学校一共就三间屋子,楼岚的宿舍现在还兼顾着“图书室”的功能。转来转去,老赵校长就准备把自己的房间隔出来一半——虽说隔完了他那边也就够放一张床,再留一条侧身而过的过道了。

  “要不然还是单独再修一间吧,这么窄,您老不方便,孩子们在这样逼仄的空间里长期生活,对身体,对心理,都不好。”楼岚一手红砖,一手砌砖刀,皱着眉左看右看,摇头,不肯跟着老赵校长一起动手。

  原还不当回事的老赵校长一听楼岚说这样的空间对孩子们不好,也跟着迟疑下来,“咋还对心理不好了?”

  至于对身体好不好,想着凑合凑合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心理健康这一块儿,老赵校长自己没学过有关知识,可网上电视上也没少看。

  有许多犯罪分子,就是因为成长阶段心理这一块儿出了问题,才最终走上了那条祸害社会祸害国家的不归路。

  在老赵校长老旧的观念里,自己教出来的孩子,以后能不能挣大钱,能不能成才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品不能差。

  不能给国家做贡献,可也不能拖国家后腿吧?!

  楼岚觑了他一眼,果断弯腰把工具一放,回屋子将水平测量仪扛出来:“反正都要动工,干脆就自己砌两间房吧,就在校门口外边儿挨着,娃娃们也都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了,男孩儿女孩儿还是该分开睡觉。”

  要问老赵校长想不想多修几间教室宿舍?当然想!

  可干想,没钱动,有什么用?

  眼看楼岚风风火火跑去外面都把三脚架给架上了,老赵校长提着空灰桶跟着,满是为难犹豫:“要修两间宿舍啊?那可不是简单事儿,还得去要个批条,再看看给不给点资金啥的......”

  其实就是想着拖一拖。

  像以前一样,首先是想,特别想。而后就是去有关部门眼巴巴地询问,想要点儿资金啥的。

  可每回都没成,于是这事儿就一拖再拖,拖到现在,老赵校长已经许久没想过了。

  楼岚却是说干就干的性子,“这一片地的使用权都归在学校,没什么好批的,回头先把地基挖出来,防地震这一块儿还是要做一做,得灌钢筋水泥下去夯地基......”

  已经跟山下正在修路的施工队负责人熟悉到称兄道弟的程度,楼岚说着话就给下面打去个电话,三言两语便把工人、水泥钢筋建材等东西都给订好了。

  老赵校长在旁边听得干着急,等楼岚挂断电话开始摆弄仪器,这才说:“你这小子,真是说风就是雨!咱们学校已经好些年没申请到上面的拨款扶助了,修宿舍应该也有一点补助,等我明天去镇上问一问,再不行,我就去城里问问。”

  看他刚才的架势,怕是又想自己掏钱包揽了。

  年轻小伙子是挣钱,可他挣的钱给修了路,现在直播卖货又是无偿给山里村民们帮忙,老赵校长再是不要脸,也不能够继续心安理得地让他掏钱修宿舍啊。

  楼岚笑了笑,踩着水平测量仪的尖脚插/进泥巴地里,一边头也不抬地说到:“我这不是户口迁过来了嘛,刚好还没个房子落户,以后这里就是我家里。”

  说完回头,对老赵校长说:“您老不介意我把家安在这儿吧?”

  老赵校长哪里会介意,反而乐得跟什么似的,“这有啥好介意的。”

  想了想,又犹豫:“不过你真要把家安在这儿?”

  这半山腰的,平坦地儿不算大,等于是镶嵌在雀儿山山腰处的一个凹地。

  周围除了学校,就没一户人家。

  真把家安在这里,以后难不成还要独门独户的过日子?

  就连他这么个五十好几的老头子,都觉得寂寞冷清得很。

  楼岚活了这么些岁月了,早已不在意孤单寂寞,似他这般,若是不能享受孤独,怕是早就该出大问题了。

  既然楼岚都说这房子等于是他的家,回头先让孩子们当宿舍用着,房产本上还是写他的名字。

  老赵校长也就不再阻拦了,甚至主动表示明天就去镇上,帮忙先把地基证给批下来。

  修房子这事儿他没具体干过,修路修隧道修大桥这些倒是干过不少。

  不过触类旁通,简单的测量之类的还是能干的,忙了一个多小时,该测的数据都收集好了。

  第二日山下的施工队负责人给抽了几个工人过来,当即就开始动工。

  新学期开始,送走了五名四年级学生,又迎来了六位一年级小朋友。

  ——据说原本应该只有三位的,可有三个小朋友的父母得知老家小学里来了个有本事的年轻老师,左右衡量之下,就把一直带在身边的孩子给送回来了。

  没办法,在外面要给孩子报小学,实在是太难了。

  一种是自己在外面买了房子的,一种就是异地借读。

  后面一种情况很麻烦,不仅要暂住证的年限足够,还要各种租房合同工资证明等。

  像他们这里出去打工的,多是到工地上干活,哪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单位呢?

  许多人想方设法,都很难找到门路弄到单位证明。

  虽说政府这两年已经在大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到底还是难。对于没门路又没钱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老家有位靠谱的新老师,那把孩子放在老家先读着书也稳妥。

  楼岚倒是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给落虹村小学吸引来新生。

  更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事在以后竟会越来越多。

  八月新花椒上市,楼岚正式开通了网店,取名便是“雀儿山山货铺”,营业额持续增长。

  山里的村民们眼看着往年落在地里自生自灭的花椒居然有了销路,也是激动万分,花椒成熟那段时间,起早贪黑努力采摘,争取在成熟期阶段将花椒全部顺利采摘完成。

  同时,九月的山核桃也大批量成熟。

  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

  虽然很累人,可想到这些东西都能变买成钱,成为家里的收入,大家忙得高兴,遇见彼此也都是笑容灿烂,山里人特有的大嗓门儿让说笑声响彻雀儿山的角角落落。

  为了刺激销量,楼岚也是忙空的时候都会举着自拍杆,去山民们采摘的地方搞直播,让网友们看见自己要吃到嘴里的山货都是如何来的。

  鉴于直播卖货的事业越干越红火,楼岚的宿舍彻底不够用了,村民们自发帮忙,让学校旁的新宿舍在两个月内就顺利竣工。

  新房还不能住人,倒是挨着新房搭建的茅草屋能让楼岚暂时存放一下山货,好歹不至于让他住的那间宿舍连个落脚地儿都没有。

  冬日,雀儿山刮起了白毛风。

  在外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村子里渐渐多了人气儿,忙碌了一年,冬日里也没甚活计,村民们三三两两串门儿闲聊。

  燕儿村的刘家,这会儿几个妇女正各自拿着背篓簸箕,一边手脚利索地挑拣山货,一边嘴上叭叭地闲聊。

  “刘三媳妇儿,你们家今年挣了多少钱?得有这个数吧?”说话的妇女用手比了个鸡爪的样子,意思是“五”。

  刘三家在这个村里,算是不错的人家,因为他们家两个年轻的都在外面打工,说是帮馆子,一年能有了好几万的收入。

  当然,这是没除去一年一大家子各种花销的数额。

  刘三媳妇笑了笑,聪明地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抓着瓜子好奇地问来家里串门的几人:“你们这些都是要送去小学那边卖的?一斤能卖个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