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甜妹有金手指 第26章

作者:春绮云深 标签: 穿越重生

  叶甜甜非常有成就感地点点头。

  窗外,偷偷看了半天的方老师:感觉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好像获得了新的工作方法!

  河东村的第一眼砖窑终于建成了,这一眼窑可以一次性烧七八千块砖,和砖瓦厂的窑比起来确实规模很小了,但是却更加实用,这也是许师傅多方面考虑之后才定下的。

  叶雨顺也看出来了,许师傅人确实很靠谱,技术过关,考虑问题全面,人品也很可靠,教他们村子里的人也相当尽心尽力。

  砖窑建成,便要开始制砖坯,他们用的打砖机还是砖瓦厂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就这也是靠许师傅和原厂子里的关系才弄来的,不然他们全都得靠手,那就更慢了。

  十来个村民,吭哧哧哧地好几天才打够了一窑的砖坯。

  砖窑点火这天,许师傅和叶大队长商量,特意叫上村民搞了个开火仪式,整得热热闹闹地,也是希望砖窑能顺利地开下去。

  毕竟河东村可不止是想给自己村盖砖瓦房,还想把自己烧的砖瓦卖到全公社去。

  叶大队长还是拿着他的大喇叭,往日里黑黑的脸膛也不那么黑了,一排整齐的大白牙在阳光下闪着光,他笑得眼角褶子比平常更明显了:“同志们,村民们,咱们河东生产大队的砖瓦窑今天正式点火了,咱们一定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干特干,争取早日过上天天吃肉的好日子!”

  哟豁,叶甜甜用力地拍着手掌,感觉大队长真是飘了,都敢讲天天吃肉了,以前就是争取天天吃饱饭啊!

  叶大队长又向大家伙大声地问道:“这第一窑砖,咱们要用来盖什么?”

  村民们回吼得更大声,有人还用力挥舞着双臂:“盖猪圈!盖猪圈!”

  许师傅一脸呆滞:这河东村还真是痴迷养猪,整个村子,猪住的房子最新就不说了,现在烧了第一窑砖还要盖猪圈,是要养多少猪啊!

  叶大队长哈哈笑着,接着大手一挥,坚定地宣布道:“现在,点火!”

  叶甜甜觉得,大队长的姿势、语气就和那卫星点火差不多了!

  经过两天多昼夜不停火地烧制,又经过几个小时的退火冷却之后,村民们都围到了砖窑前,一个个紧绷着脸,神色格外紧张。

  许师傅和村子里的人也混熟了,他见到大家伙的模样,不由地笑着道:“不用紧张,这一窑肯定烧得好,砖坏打的密实,几个小伙子轮班盯得紧,温度控制的也很好,保准是一窑好砖!”

  随着窑洞的打开,一窑红通通,整整齐齐的砖块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许师傅拿过两块砖先敲了敲,声音清脆,他满意地点点头,接着突然用力地砸向地面,众人都被他吓了一跳。

  两块砖在地上撞击着,完好无损,旁边有小伙子递上一把锤子,许师傅用力地砸了下去,连砸三次,砖块才裂开了。

  许师傅高兴得咧开嘴,捡起地上的砖,给大家伙展示着:“看看咱这砖,不比人家厂子里的差,这质量绝对过关了!”

  村民们这才反应过来,都哇哇哇地叫着,格外地兴奋开心,整个朝阳公社都没有砖窑,想买砖还得去其他公社,要排队等很久不说,还要那么远地拉回来。

  现在河东村的路修得平坦宽阔,村民们仿佛都看见其它大队的人排着队,赶着牛车上自己大队来买砖的情景。

  有了红砖,盖猪圈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哪个生产大队里还没有几个会点泥瓦匠手艺的人呢。

  叶爹带着人在离村子稍远的地方重新选了个地,这地方大,四周也开阔,在村子里的水源下方,既不会污染水源,洗涮也都很方便,将来养殖场办得好了,再想扩大规模也很容易。

  几名泥瓦匠师傅带着些村民,热火朝天地就开工了,用不了几天,一排红通通的砖瓦房就建了起来,给河东村产下了三十头小猪崽崽的母猪连同两头肥肥的公猪也挪了窝。

  而原来的猪圈,现在正好用来养兔子,毕竟兔子繁殖得太快,现有的兔子房已经装不下了。

  叶爹在村子里每天忙活着,累得回来倒头就睡,苗妈看着崭新亮堂的猪圈,也特别眼馋,她带着竹编厂的工人们,天天缠着叶大队长,也想建一个敞亮的作坊出来。

  叶甜甜也没有闲着,冬天快到了,家里的地窑里堆满了红薯,眼看着下一茬红薯也该收获了,到时侯地窑里放不下,放在外面冬天很容易就冻坏了。她便想着做一批红薯粉条。

  红薯粉条干燥之后能够保存两三年,冬天的时候用做个酸菜粉条,酸辣粉什么的,那可真是酸辣弹滑,暖胃暖心。

  做红薯粉自然是不容易的,首先得先做红薯淀粉。

  只红薯就洗上好几大筐,削去皮之后,拿菜刨子切成丝,拿石磨子磨成浆水,过滤之后得到的淀粉水经过几个小时的沉淀之后,得到的便是红薯淀粉,整个过程十分繁琐。

  家里只有叶二爷爷帮忙,小叶朗能打点简单的下手,而想帮忙的霍喵喵却只能捣乱。

  叶甜甜正吭哧吭哧地擦着红薯丝时,小叶朗却偷偷地找了两个小帮手上门了。

第38章 猪瘟

  小叶朗带着两个小孩进了院子, 叶甜甜回头一看,发现是辛长生和一个陌生小姑娘。

  辛长生腼腆地笑道:“甜甜姐,这是我妹妹巧儿。”

  小姑娘七八岁的样子, 皮肤黑黑的, 和她哥哥们一样瘦得皮包骨了,她对着叶甜甜羞涩地笑着,小小声地叫了一声:“甜甜姐。”

  叶甜甜招呼他们坐,又问小叶朗怎么回事,辛长生却抢着说道:“我家里现在没什么活了,我带着妹妹出来玩, 叶朗说你家里有好多活,我们就想着不如过来帮忙。”

  辛巧儿也道:“姐姐,我和二哥很能干的。”

  叶甜甜便说道:“帮我干活也行,我要做红薯粉条, 回头你们也拿点走吧,你们要是不拿我就不要你们帮忙了。”

  两个小孩不知所措地绞着小手,辛长生犹豫了好一会才答应了。

  虽然还是小孩, 可是两个人都很能干,尤其是辛巧儿,别看小手不大, 削起皮来小手都能舞出来残影了,吓得叶甜甜特别害怕她会削到手。

  叶甜甜没有去村口的大石磨子那里磨,就用家里的小磨慢悠悠地推着磨成浆水, 又架起过年时做豆腐用的过滤包, 慢慢地过滤着浆水。

  辛巧儿满眼放光地看着,一脸羡慕地道:“甜甜姐,你家真是好, 今年收了这么红薯都不用饿肚子了。”

  叶甜甜顿了一下,毕竟她是因为不爱吃红薯才做成红薯粉的,这个小姑娘家却要拿红薯当主食。

  她想了想便问道:“你家粮食不够吃吗?”

  辛巧儿小声地说道:“我们家要卖一些粮食才够给我爸爸抓药的。冬天可以少吃一点躺在床上就行了,就是有点冷呢。”

  叶甜甜不说话了,她突然想到村里最近都在捡橡子,便问道:“你们小辛庄那边有橡树林吗?其实橡子做成橡子豆腐也很好吃的呢,就是麻烦些。”

  正在一旁擦红薯丝的辛长生赶紧道:“有的有的,每年都不少,也没有人去捡,都烂在树林子里了。”

  叶甜甜:“那你们明天就赶紧多捡一些,回头我教你们做橡子豆腐。”

  两小孩一听更加卖力地干起活来,辛巧儿看那小石磨甚至还想来帮忙推磨,叶甜甜让她试了一下,石磨却纹丝不动,这小孩才沮丧地坐回去削红薯皮了。

  院子里正忙得风风火火地,陶大丫进来了,她和叶甜甜打过招呼之后,便鼓着脸颊,一脸“我不太高兴”的表情帮忙干活。

  叶甜甜好奇地问道:“大丫怎么生气了?你奶奶又骂人了?”

  陶大丫眼神幽怨地看着叶甜甜:“我奶哪天不骂人了?甜甜姐,你干活为什么叫别人不叫我?我比她能干多了好不好?”

  辛巧儿小嘴皮子也很利索:“我看你也不咋能干,我都削两个红薯你才削一个呢!”

  陶大丫看了看辛巧儿的小手翻得飞快,却又赶紧找补道:“我削的皮薄,你看你浪费的!”

  辛巧儿:“我……我也薄,你看看!”

  叶甜甜:“……”

  两个小丫头接着几天都来帮忙,虽然时不时就要争吵两句,却一点也不耽误干活。

  本来叶甜甜还说让辛巧儿回去帮忙捡橡子,她却不愿意,说是叶甜甜愿意教给他们家东西,他们拿不出来报酬,帮忙干活也是应该的。

  叶甜甜做了好多天,红薯粉条挂了一满院,辛长庆也带着橡子上门来了。

  橡子要浸泡,当然也不是一天能做成的,叶甜甜给讲了详细的方法,又给他装了几斤红薯粉条,他死命不肯要,还是叶甜甜板着脸说,他要是不接着就不要再登他家的门,他这才勉强地拿了。

  辛长庆得了这几斤红薯粉条,却舍不得自己吃了,他仔细地想了想,几天之后趁着去城里给父亲拿药的机会,他带了一斤粉条送给了经常帮忙的女医生。

  女医生拿着粉条一脸惊喜:“我这都有几年没吃过这个了,不好买,你们农村如今还做这个吗?”

  辛长庆见她是真心喜欢,这才放下心来:“今年村里有人家红薯收得多,吃不了怕坏掉了,就做了些红薯粉,做得也不多。”

  女医生笑道:“这东西在城里喜欢的人可多着呢,就是不好买,供应的太少了。”

  辛长庆拿完药回到家,却发现装药的袋子里悄悄塞着一块钱和几张粮票,他捏着钱票,鼻子有点发酸,心里不由地生起了一个主意。

  叶甜甜发现辛长生带着妹妹来得更勤了,来的时候还经常带一些自己家做的橡子豆腐,辛家人大概都聪明又细心,做出来的橡子豆腐香浓细滑,比她前世在饭店吃的还要好。

  叶甜甜不太好意思,便也将自己家的鹌鹑送了一窝给他家,又教他们用麦杆养蚯蚓,这样也不怕到了冬天,鹌鹑没有虫子吃就不下蛋了。

  辛巧儿十分欣喜,她再来的时候,便高高兴兴地给叶甜甜说她还用蚯蚓喂鸡,鸡下蛋都勤快了,她爸爸吃了鸡蛋鹌鹑蛋,明显咳嗽少了很多,也能下地干很多活。

  陶大丫听她小嘴叭叭地,心里一阵阵发酸,甜甜姐以前明明都只教她一个人的,现在又多了个黑丫头,这黑丫头还这么能说,一天叭叭叭个不停,真是太讨厌啦!

  叶家老宅,吃过早饭之后,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今天负责家务的叶二婶正煮着猪食。自从家里有了小猪崽,一家人就照看得格外精细,每天天刚亮,叶来来就带着几个堂妹去打猪草,猪草打回来再加点米糠、红薯藤煮熟了喂猪,小猪崽也格外争气,养了不到四个月,眼见着和吹气一样,都能长到二百斤了。

  盼盼和圆圆不用上学,就在家里看着弟弟小宝,可是小宝不会爬也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大哭,长得也黑瘦黑瘦的,还不如后院的猪崽崽有趣,猪崽崽长的白嫩胖乎,盼盼带着圆圆又趴在猪圈旁看猪崽崽吃食。

  看了一会儿,小姐俩就发现不对劲了,平常猪崽吃得呼哧呼哧的,看得她俩都觉得猪食好吃呢,今天怎么没精打彩的,才吃两口就躺到草堆里去了。

  盼盼和圆圆对视一眼,撒开小脚丫子就往苏老太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叫着:“奶不好了,你看咱家猪不吃食了!”猪不吃东西,就不爱长肉,她们过年可就没有香喷喷的肉肉吃了!

  苏老太听见两小孙女咋咋呼呼地,吓了一跳,也赶紧跑到后院,一看果然猪正躺着呢,猪食糟里东西一点没动,还是满满当当的。

  这……这是咋啦?这猪崽从捉回来还没有这样过呢,一直都是精神的很,给多少东西都能吃完,今天这还是早上头一顿,怎么就不爱吃了呢?

  苏老太也急了,这一头猪可费了不心血呢,每天做饭都得先做上它的,才顾得上自家人吃饭,猪圈也是一天一次地打扫,再拿水冲洗,还时不时地用温水给它洗澡,真是比自家孩子都照顾得精细,这怎么还生病了呢?

  她赶紧进了猪圈,摸摸猪的鼻头,又翻开耳朵,眼皮仔细地看了一遍,这么一番折腾,猪崽却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有气无力地哼哼着。

  苏老太一看这情势心里就急了,赶紧朝两个小孙女喊道:“快去叫你们贺大爷去!就说咱家猪病了,让他来给瞅两眼。”

  两个小丫头一听猪还真是生病了,立刻迈开小短腿飞快地奔出去了。

  贺大爷也是村里少数的外来户,他家以前养过猪,养过牛,会一些给牲口看病的本事,他儿子现在还负责着村里那头老牛。

  贺大爷一听两个小丫头说家里的猪不好了,一刻不敢耽误地到了叶家老宅,他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问了猪的吃食,这才皱着眉头道:“这猪发烧了,吃食也没啥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天气转凉的缘故,我开个方子,你去找找药,去找霍大夫那看看,或者去公社里买,这几天还是得勤快着打扫。”

  苏老太连忙答应了,又叫上工的儿媳妇回来去买药草去。叶大伯娘一听猪病了,赶紧请了假回家来,一阵兵慌马乱的忙活,总算熬上了药,又给猪灌了进去。

  到了中午,下工的叶二婶回来一看家里冷锅冷灶,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小宝在屋子醒了,哭得哇哇大叫,听着儿子哭小嗓子都有点哑了,一进屋发现两个丫头也没在,心里生气,抱着儿子一边哄着,一边站在院子里就骂了:“盼盼,圆圆,你们两个死妮子,一天天的白吃饭不干活,叫你们看个弟弟,自己跑出去玩,干脆别吃饭,饿死你们得了!”

  叶二婶嗓子尖细,她这么一骂,小宝被吓到了,哭得更大声,眼看着儿子哄不好,叶二婶也急出了一身汗。

  这时候叶家人也陆陆续续地下工回来了,叶二伯听见她在院子里骂人,连忙上前抢过儿子自己哄着:“两个丫头都听话,肯定是有事才出去了,你这么大嗓门骂孩子,小宝能不吓着吗?”

  叶小叔饿得不行,钻进厨房发现今天连饭也没做,就在院子里嚷嚷开了:“今天谁做饭啊,咋这时候还没开火呢?”

  正吵吵的时候,苏老太带着两个小孙女从后院过来了,她一边擦着汗一边道:“都吵吵啥,少吃一顿饿不死你!”

  叶大伯一看老娘火气这么大,乖乖地和儿子缩在一旁不吭声。

  这时叶大伯娘也回正院了,她皱着眉头,叹气道:“还吃啥饭啊,咱家的猪病得厉害,发烧了。”

  大家顿时都急了,猪怎么能病呢,那可是长到了两百斤,眼看着就能宰了吃肉的大肥猪啊,怎么就病了呢?

第39章 馅饼

  叶大伯等人立马朝后院奔过去了, 几人围着猪圈一看,平常撒欢的猪,此时没精打彩地躺在草堆里。

  叶二伯手里还抱着小宝, 他也顾不得哄儿子了, 发愁道:“这可咋办啊?是不是这几天天凉给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