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媳的并夕夕系统 第100章

作者:词 标签: 打脸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文人骚客们最常做的事情便是晨起时在清江口搭乘一艘画船,沿江顺流而下,看遍沿江两岸的风光与繁华,晚上休息在清江水市的尾末,在那里尝尽清江水市的美食,隔日再从清江水市步行一路游玩回到最初的地方……这么一遭每日吃吃喝喝玩玩地走下来,少说也是两月时光,足以将那些文人骚客兜中的银两掏空了。

清平府府城的规划也随着清江水市的发展而渐渐脱离了原先的规划。

李淳奕原先想的是将清平府城规划到临江县县城中,在临江县现成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建起一座更大、更新、更繁荣的清平府城,可他哪能想到,随着清江水市的发展,临江县城对那些外来游商的吸引力并不高,外来游商们看上的都是沿江地段,沿江地段最靠近清江的地方没有空地之后,大家宁可退后一步,也不愿意在临江县城内扎根,李淳奕只能再次规划。

以清江水市为基础,李淳奕在清江水市的两侧划分出商业坊与居民坊,居民坊更靠近码头一些,供慕名而来的各地达官贵人安家置业,商业坊则是留给那些商人们去捞金,商人们赚得越多,清平府衙收到的商业税也就越多。

就这样,清平府一边发展一边修正规划路线,逐渐形成了规模。

身处在巨大革新中的夏晚棠也敏锐地抓住了时机,联合清平府的府学,推出了新的书院——奇技书院。

92. [最新] 终章 那些当初没看上这门亲事的人怕是……

奇技书院, 取名自奇技淫巧这四个字,因为后面俩字实在引人遐想,如果将那俩字用到书院的名字中, 指不定会怎么被人诟病,误会成是什么不正经的书院。

奇技书院内搞的, 就是科学。

先从矿产堪舆开始、再加入一些矿产提炼、还有纺织印染工艺的改进、水车的研制、两轮车的研制、植物油的提取、豆腐方子的改善……夏晚棠让李淳奕张榜招揽天下匠人,开出的待遇相当丰厚,她这奇技书院不仅仅是搞新事物的研发,还顺带着搞旧事物的完善。

总而言之,奇技书院就是召集一群有奇思妙想并且愿意做点尝试的人来不断试错, 在试错中改进现如今的技术。

夏晚棠往奇技书院里砸的钱可不少, 李淳奕一开始都替他担心, 生怕夏晚棠将钱砸进去之后连个响都听不了, 可夏晚棠坚持要砸钱投入奇技书院中去,他也就没大煞风景地去劝。

在奇技书院零回报运转了两个月后,纺织印染工艺的改进终于取得了突破,这是孟芸带领好几个老匠人搞出来的,夏晚棠让陈嬷包了银子去给了所有匠人打赏,然后便让长庚将纺织印染作坊风风火火地搞了起来, 直接允了那些匠人利润分红。

但是也有人在奇技书院终究是纯粹混日子的, 说是来琢磨工艺技术,实则每天都在瞎搞磨洋工,夏晚棠看到会提醒,但有些人就是胆大路子野,提醒不管用,夏晚棠毫不犹豫就把人给辞退了。

不想认真干活还想领奇技书院的钱,想什么美差事呢?

在夏晚棠的这一手杀鸡儆猴之后, 很多抱着混日子心思的人都收敛了许多,夏晚棠也被这事儿倒逼得提出了新对策——写日报、旬报与月报。

有了日报、旬报与月报,谁是认真咋做,谁是磨洋工,内行人一目了然。

前头有利益诱导,后头有规矩限制,奇技书院就这样渐渐走上了正轨。

-------------------------------------

三年小冰河期,直接扭转了昔日的格局。盛极一时的盛唐长安因为受灾最为严重的缘故,百姓休养生息相当困难,还需要面临大元那边的流民侵扰,可以说是内外受敌。

南明之地的御寒手段极为贫瘠,死伤同样惨重。

较之于盛唐以及南明,东鲁之地就要好上许多,受灾虽然不轻,但有煤石撑着,百姓们更多的是受了饥荒,冻死的没多少,三五年时间就能恢复元气。

小冰河期之前是盛唐长安的年代,小冰河期之后便是宋地清平府的年代。

天下人无不向往清平府盛极一时的繁荣,留下了‘清平府归,不羡长安’、‘人人都说清平好,游人只合清平老’、‘长安归来,不见天下;清平归来,不见长安’等一系列佳句。

清平府的发展实在太快了,若不是祖宗庙堂都在汴京,宋帝都动了迁都的心思。

相比起宋帝这种见证者,杜红缨、夏春生、谢闰梅等亲历者对清平府的改变感受的更为真切。

不用想太长远,就想想十五年前夏晚棠与李淳奕说亲那会儿,他们两家住的都是什么屋子,住的都是土坯房,因为要腾出屋子来给夏晚棠与李淳奕成亲用,谢闰梅老夫妻俩只能住那漏风的柴房,幸亏夏晚棠有本事,自己置办了院子,不然住在那走风漏气的屋子里,谢闰梅觉得自己得少活十年。

那时候,夏晚棠在县城置办的三进院子,哪个人不说好?可现在呢,那三进院子根本入不了富人的眼,瞅着都觉得有点寒酸,夏晚棠和李淳奕早就搬进了新建的府邸,那三进院子已经被推倒重建了小别院,李淳奕的一些朋友到访时,才会安排住进那小别院中。

再看看夏家庄和李家庄,这些小庄子,原本多不起眼,别说是闻名于天下了,就算是在临江县,那都是相当不起眼的地方,可现如今呢?

现如今的夏家庄与李家庄,田地早就被卖成了天价,不知道多少商人想来购买沿江那些土地,单单是卖宅基地,夏家庄与李家庄的人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们拿着卖宅基地的银钱买了新的宅基地,盖起了更大的宅子,没想到才住不到三五年,清平府的扩张规模上来了,又有人要来买他们的宅基地,他们也不想整天搅在那闹哄哄的坊市中不得安宁,索性再往后退一退,把手中的宅子卖个高价,然后买更多的田地、盖更好的宅子。

夏家庄、李家庄的人都变成了拆迁拆出来的富户,就连李招弟那不成器的娘家兄弟李福宝都靠着卖房卖地的钱发了一笔横财,不过据说这钱压根没在他口袋里捂热就到了李招弟的手中。

李招弟用这笔钱给李福宝置办了一处体面的院子,还给李福宝娶了一房精明干的媳妇,连拖带拽,总算让李福宝成了家。

关于这个死活都扶不上墙的烂泥弟弟,李招弟看得很透彻,她这个弟弟自理能力太差,性子也软弱,但胜在听话,找一个精明干练的媳妇儿,日子就能支棱起来。

李招弟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扶弟魔,对扶弟魔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她担心给李福宝娶来的媳妇儿会无止休地拿着李家的钱接济娘家,索性给李福宝找了一个没爹没娘,在恶毒婶子手中讨生活的苦命女,将那苦命女从水深火热中解放了出来,那苦命女对婶子说不上恨,但也绝对没什么好印象,自然是同李福宝安生过日子的,怀上孩子后,更是一颗心思都扑在了孩子上,同那点水无情的娘家等同于是断了所有的联系。

李求弟也又嫁了一个男人,那男人虽然脚有点瘸,但老实且有能耐,关键是对婆娘好,没因为李求弟之前嫁过人就有什么想法,同李求弟搭伙把日子过了起来。

没有老李家的拖累,李招弟、李求弟、李盼弟姐妹几个其实都是不错的,她们姐妹几个最大的错,就是投生在了老李家,被娘家无休止地拖累。

关于李招弟给李福宝娶了一个命硬到克死爹妈的闺女这事儿,杜红缨实在看不惯,老太太年纪虽然不小了,但腿脚利索得很,再加上夏晚棠与李淳奕住的府邸同夏家兄弟几个建的大院子不远,老太太直接上门同夏晚棠吐槽。

“你说咋会有你大嫂那样的人?她那兄弟早些年烦人的很,可近些年相处下来,人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他那老娘给养坏了。被你大嫂当成牲口一样使唤了几年,就算性格里有什么棱角也被磨平了,如今看着性格温厚,老实巴交,挺听话一孩子,你大嫂怎么就给寻了那么一门亲事?”

“如果不是那孤女实在拿不出银两来找人说亲,我都怀疑是你大嫂收了那孤女给的银子。要是她娘泉下有知,怕是能被气得托梦给她,骂她是不孝女!那孤女的命太硬,你大嫂就不怕那孤女把她弟弟也给祸害了?”

适逢陈嬷端茶进来,听到‘命硬’这两个字,陈嬷笑了笑,宽解道:“老姐姐,命这东西,实在是太虚无了。我被夫人买下来之前,人人都说我命硬,说我克人,夫人没信,给了我一条活路。起先我还担心自己的坏运道影响了少爷,都不敢多靠近小少爷,可后来看了一段时间,小少爷无事,我这才放心敢带小少爷了。”

“我不知道命能不能信,但我觉得老天爷肯定不会完全断掉一个人的活路,不然老天爷也就不会让这人生下来。如果自己前半生命苦,那就多做善事,为自己的后半生积福。”

“你说的那闺女,我也听说过,爹娘没了,那是被烟熏着了,她命大才活了下来。要我说,这才是命好,不然为啥大家都出事了,就她活了下来?”

“她爹娘没了,在叔叔婶子手里讨生活,她婶子素来刻薄,对亲闺女都是非打即骂,更别提是侄女,定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好脸色的。那姑娘能把事情做漂亮,让她婶子挑不出错处,足以证明是一个有心的,这样的人想要把日子立起来,肯定不会太费力。”

杜红缨一琢磨,这也确实有道理,当初大家都说李淳奕命不好,别说考上科举光宗耀祖了,连考场都不能顺利走出来,谢闰梅急得口舌生疮,想给李淳奕说个亲事,可就是没人家看得上。

但现在呢?

那些当初没看上这门亲事的人怕是毁的肠子都青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淳奕的身体要是没调理好,压根没法儿参加科举,能不能有现如今的泼天富贵还真尚未可知。

杜红缨觉得,要是没自家闺女帮扶,李淳奕那病秧子身子,说不准连那三年雪灾都熬不过去呢!

归根结底,那小夫妻俩是互相成就。自家闺女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投身于科考中去,再找一个人,真不一定能有李淳奕的才学,也不一定有李淳奕那寒窗苦读的韧性,而李淳奕再找一个人,怕是连身上的虚证都治不好……

想想自家闺女如今已经是诰命之身,去县衙见官都不用跪,杜红缨就觉得脸上有光。谢闰梅总说生了四个儿子,唯独老四出息,她同谢闰梅的想法差不多,她觉得自己生了四个,另外三个摞起来都不及这个闺女给自己长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