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 第42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

  沈家

  顾筱吃过午饭躺床上睡了一下午,这一觉睡的踏实,腰腿不酸,肚子也舒服多了,不过手还是凉。

  顾筱推门出去,陈氏冲她招招手,“小小,三郎给你带回来的,艾草包,泡脚用的,还说了让你多喝热水,别碰凉的,别吃辣。”

  陈氏李氏坐在一块儿,顾筱脸有点热,不过是月事,沈羲和干嘛弄的谁都知道,到底是她知道还是他知道。

  顾筱:“我已经好多了。”

  陈氏这下乐了,“三郎说了你要是不听,下回还疼,这又不是坏话,听着点没错,不比每回疼的下不来床好。”

  李氏也跟着道:“你大嫂说得对,三郎不也是为你好,要是心里没你,哪会在书院还跑去买艾草。”

  顾筱把艾草包放屋里去,搬了个小板凳跟着陈氏李氏摘菜。

  陈氏道:“家里菜多,腌一点晒一点,就不怕冬天没菜吃。”

  青瓜,萝卜,豆角,院子里种的不少,陈氏她们已经做了好几年,腌的咸菜脆口好吃。

  顾筱道:“大嫂,家里咸菜要是吃不完,可以拿摊子上去。”

  陈氏道:“这又不值钱,谁家都做,还能卖的出去?”

  “不是卖,就是因为不值钱,所以才不要钱,大嫂,你往卷饼里放点咸菜丁,哪怕少,人家吃了也高兴。”

  顾筱举了个例子,“咱们家不是放焖豌豆吗,一勺子豌豆也不值钱,但是来买的人就多了。”

  顾筱这话没错,往卷饼里放焖豌豆,生意都好了。

  陈氏点点头,“那小小你给我俩出出主意,摊子还卖点什么好。书院门口学生多,现在已经不少人中午不带饭了。”

  周氏给了大房二房各二两银子,一两留着买锅,另一两说是本钱也好,说成给他们的奖赏银子也行。

  沈二郎从铁匠那里定了两口锅,剩下的钱就是留着做生意的。

  陈氏是吃啥都好吃,肉包子,杂酱面,炒米饭,肉丸子汤,哪样都不差,她既想都揽着,又做不了那么多。

  李氏摸摸肚子,巷口摊子就沈二郎和大丫忙活,孩子出生还得照顾孩子,她不想让丈夫女儿太累,就道:“巷口的就简单加点,别费事儿最好。”

  顾筱想了想,“卖给学生的要简单方便,不如就卖包子吧,包子可以用蒸笼蒸,把馅儿料做好,面活好然后去书院门口包就行了。”

  陈氏微愣,“蒸笼?”

  顾筱解释道:“和家里的竹盖顶帘差不多,可以让大哥做。”

  陈氏立马就答应下来,“就卖包子!”

  “二嫂想轻巧一点,那可以卖汤水呀。”顾筱道:“骨头汤,绿豆沙水,还有桂圆桂花蜜水。提前一晚做好,第二天去卖。”

  现在顾筱跟着张掌柜,也学到了不少,“汤水可以分收钱的不收钱的两种,骨头汤煮一锅也用不了几个铜板,绿豆沙和桂圆桂花糖水收个一文钱也就差不多了。来买的人多,咱们赚的不就也多吗。”

  李氏仔细一想,是这个道理,“那今天晚上就做汤。”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蒸笼和锅口一般大,锅里烧水,蒸汽一点点往上,就能把包子给蒸熟。

  竹条交叠做底,沿要用厚实的竹片,底和沿能合在一起,然后一个个摞着,还不占地方。

  汤可以放在木桶里,所以沈二郎第二天就开始卖了,陈氏要等铁锅和蒸屉,足足等了三天,这三天她也没闲着,跟顾筱学做蒸包子。

  首先面要发好,家里得存着老面,其次馅儿要好吃,头一回卖,就做了酱肉馅儿和青瓜鸡蛋馅儿两种。

  剩下的就是得包好看了,虽然好看的包子跟不好看的一个味儿,可东西总得看着舒服才会有人买。

  陈氏心里忐忑得很,沈二郎卖卷饼送骨头汤,生意肉眼可见地好了,骨头汤又用不了几个钱,从前一天赚个六七十文,现在一天能赚一百来文。

  做生意有赚的就有亏的,那几个跟着卖卷饼的陈氏也没见赚多少,万一包子卖不出去,那岂不是血本无归。

  那得卖一个月卷饼才把那点本钱赚回来。

  陈氏一愁就免不了唉声叹气,晚上睡觉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她戳戳沈大郎,“你说包子能好卖吗?”

  沈大郎哪儿知道,“我不知道。”

  “那你说好卖不就行了!”陈氏又翻了个身,“肯定能卖出去,蒸笼好用,蒸出来的包子又大又圆,多香多好吃,你晚上吃了三个大包子还说不知道。”

  沈大郎含糊道:“好卖。”

  陈氏一和他说话就来气,“以后小小再让你做啥可不兴收钱了,这蒸笼要去外头买,一两银子可下不来。”

  沈大郎:“那半两银子不是你收的吗。”

  陈氏:“……你快睡吧你。”

  沈大郎真的去睡觉了,陈氏等了一会儿,身边传来鼾声,她更睡不着了,“憨货!”

  ————

  西屋,顾筱正用艾草水泡脚。

  木桶里的水颜色发深,味道也怪怪的,可是她已经连着泡了两天了。

  开始她不愿意泡,因为一泡就是小半个时辰,耽误时间。

  不过泡完好舒服,她爱出冷汗,大热天手凉脚凉,可不觉得自己是冰肌玉骨,八成身上有病。

  泡泡挺好,顾筱又往木桶里加了点热水。

  她已经能想到下回月事一点不疼,腰也不酸腿也不痛,再也不用在床上躺一天,好像被锤子钉在床上一样。

  顾筱舒服地勾勾脚趾,艾草包是沈羲和应该是去医馆买的,他一个男子,怎么和大夫说,也不嫌难为情。

  顾筱拍了拍脸,换了一盆清水把脚洗干净。

  她在灯下刻了一会儿字,灯光昏黄,顾筱握着刻刀的手稍顿,沈羲和后天回来。

  明天她要去县城一趟,找铁匠打一套刻刀,这把刀虽然磨快了,能刻大件,但是小件做的不精细。

  去铁匠铺子之后要去书坊送走马灯,陈氏要卖包子,也得去瞅瞅。

  顾筱从木盒子里把走马灯拿出来,灯托用的是小块梨花木,一寸高,六角形,上面是雕的是游鱼戏水。

  木色的鲤鱼在波光粼粼的水里游动,因为摩擦包浆过,所以更显灵动。

  灯托之上有放蜡烛的地方,再往上轮轴,上面有细密的云纹,最好看的要数灯罩,纱影绰约,是顾筱织的缂丝,上面织的是薄云和明月。

  六角灯架往上延伸形成一个滴状,上面挂着浅青色的流苏。

  哪怕是不放蜡烛,也好看。

  灯罩轮轴和灯托能分开,方便放蜡烛,顾筱拿了一小截蜡烛,点上灯火放进去,再把灯罩放上。

  瞬时之间,剪纸的影子就映到了灯壁上,细密金色的几片薄云,还有圆圆一轮明月,灯壁慢慢转动,就能看见嫦娥偷药,嫦娥奔月,广寒桂树,对月空望,月宫垂泪,碧海丹青六种景色。

  烛火莹莹,慢慢地,灯壁开始转动,这六种景色就如走马观花一般。

  马上就七月了,把走马灯送到盛京要花半个多月,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里面的剪纸也是照着刻的。

  顾筱喜欢的紧,她多看了两眼,然后把蜡烛吹了。

  等以后她也要做走马灯放在床头,肯定好看。

  次日顾筱背着竹篓跟着陈氏一块去县城。

  板车上有木柴,铁锅,蒸笼,还有好几个木桶,里面放着面和馅儿……这一堆东西委实不轻。

  沈大娃不觉得累,赚钱嘛,还能坐在家门口等着钱掉下来。

  “娘,你别担心了,卖不出去我全给吃了,不亏。”

  陈氏使劲瞪他一眼,“会说话不,跟你爹一个样儿。”

  到了县城,顾筱先去铁匠铺,她把图纸给铺子老板看,“做这样一套刻刀出来要多少银子?”

  刻刀的刀锋不同,刀长也不同,总共十二把,铁铺的伙计看了看,道“做出来得十两银子,姑娘还做吗?”

  “做,多久能做好。”别说十两银子,就是二十两顾筱也要。

  伙计答道:“五天后来取,要先给二两银子的定金。”

  付钱之后顾筱直接去了书坊。

  张掌柜这些天最爱做的事儿就是坐在窗前看顾筱来没来。

  团扇已经送去盛京了,快马加鞭,过阵子就能到,他现在惦记着走马灯。

  为此张掌柜还特意去府城看了走马灯长什么样,有挂着的,有带灯座的,蜡烛一点,灯壁就开始转,确实是好看。

  就是不知道顾筱做的走马灯长什么样,比之团扇如何。

  张掌柜想的出神,忽听门外伙计道:“掌柜的,小东家过来了。”

  张掌柜猛地拍一下大腿,“快请进来!端茶,拿点心,给我机灵点……”

第38章 李氏生产 顾筱小声道:“……

  桌上放着走马灯, 因为白日,所以烛光看着微弱不明,不过还是能看见灯壁上的影子, 缂丝上面的云彩和明月,与嫦娥相应,可真真是嫦娥奔月。

  灯壁转动, 流苏也转,美轮美奂, 美不胜收。

  张掌柜伸着脖子看了半天,突然道:“这盏灯要卖多少钱?”

  顾筱道:“走马灯好做一些, 不过灯罩用的是缂丝。”

  张掌柜:“那也便宜不了了呗。”

  张掌柜一阵肉疼,“小东家, 我实话跟你说,我家书房正缺一盏灯, 就摆在桌子上,蜡烛一点, 灯壁就开始转,那多好看是吧……”

  顾筱道:“掌柜要是喜欢,可以买下来。”

  张掌柜是喜欢, 可他就那么点家底,花近百两银子买一盏灯, 他夫人不得撕了他。

  “买就算了。”张掌柜道:“既是缂丝做的灯壁,那价钱便低不了,与其摆在家中供我一人赏玩, 不如让大家都看到这盏走马灯,也好开开眼。”

  顾筱也喜欢,可钱更重要, 在沈家,用不到这些。

  张掌柜道:“走马灯就赶快送去盛京。”留的时日长了,张掌柜怕自己舍不得。

  五六日做一样东西,一样能卖几十上百两银子,张掌柜知足。

  不过他还是没忍住,问顾筱:“那下回做什么?”

  扇,伞,灯都有了,一时之间张掌柜想不出别的来。